《香郁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香郁果-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信活动不感兴趣,总说是骗人骗钱的把戏,再加上刚失去女儿,自己又生一场大病,心里难受,就低头不语想从长者身边走过去,谁知长者竞答腔:“眼前这位大妹子可是大富大贵之人”曾祖母气不打一处来,恨嘟嘟地说:“我的命够苦了,你这老伯还取笑我”说着眼泪就禁不住吧嗒吧嗒往下掉,腿一软就摔倒在地,老者把曾祖母扶起来说:“大妹子,让我给你算一卦吧,算得不准分文不收”。曾祖母当时很可能是累了,想歇歇脚,再想想近来发生的事情也有点蹊跷,于是就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坐下来,还掏出二两银子放在老者手中,说:“老先生你给我好好算算,如果算的对,我再送您老十两银子,如果算的不对,对不起,您手中的银子全归我,您可就百算了。”老者捋捋胡子,笑呵呵的说:“我说你是大富大贵之人,是有根据的,我看你银盘大脸,眉目中洋溢着喜气,一笑两个喝酒窝,眉心有个红猴子,你属猴,生于六月初六早上六时,俗话说:六月猴,无忧愁,金银财宝顺水流,你父早逝,却给你留下了万贯家产,你是无兄无弟,无姐无妹,老太太视你如掌上明珠,将半个家业送你做陪嫁,大妹子,那两百亩好地再加一条船的股份,可不是小数字,几个大箱子里装的金银珠宝够盖一座大房子了,老太太对外说,给你丰厚的嫁妆是靠你养老,但实际上不需要你养,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凭老太太手中的家产,你祖上的那些堂兄堂弟都争着给她养老呢,你今天回去就是给老太太拿主意,要过继哪个堂兄弟给老太太养老,我说的对吧?还有你的婆家,可是个百年大户,甭看现在有点败落,土地卖掉不少,家产也没你娘家多,但这个家族的兴旺就在眼前,公公爷种的那几百棵大树,他那一辈没有收益,到了你们这一代都成材了,一棵棵都是摇钱树,如今南方的战乱暂时平息,陇海铁路即将通车,我们这儿一马平川,土地肥沃,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只要没有战乱,生产就能发展,人们追求时尚,盖房子,做家具的人家多得是,你家的财路可来了。”曾祖母不置可否的点点头,不说对也不说不对。老者继续说:“还有你家东院的那一个公公伯,你可要好好孝敬他,他是从长门过继来的,带过来一百亩好水地,又种麦子,又种谷,一年两熟,旱涝保收,你们家是麦满囤,谷满仓,骡马牛羊排成行,棉花白,粉条长,生意做到大洛阳;大妹子我算的对不对?还有你大妹子说你命苦,五岁死了爹,无兄无弟无姐妹,孤苦无依;刚进婆家门公爹早逝不说了,婆母又病重,丈夫年幼且懦弱,撑不起家门,一大家子靠你苦撑,劳心费力,还有心爱的女儿活泼泼被雷震死了,你悲伤加惊吓,病倒在床也不能静养。但世上的事都是两面的,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至,是福是祸关键在人为,你无兄无弟无依帮,老太太把你当儿子养,穷人的女儿早当家,你靠自己练就了一身本事,里里外外拿得起放得下,进门没有公婆引路,没有丈夫当家,同时你也少了约束和羁绊,一大家子你说了算,呼风来风,唤雨来雨,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如今又要亲手盖一座富丽堂皇的大房子,福荫你的子孙后代,大妹子,你才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女子,也真够威风的,大妹子你说说,我说的对不对?说你大富大贵不错吧,如果不对,我就分文不取“曾祖母站起来,从口袋掏出二十两银子放到老者手中说:“老伯伯,您真是神仙啊,算的太准了”曾祖母算是遇上高人了,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曾祖母是何等聪明之人,岂能失去这次聆听教诲的机会,她又从口袋中掏出两块银元足有二两重,而且是乾隆年间发行的,成色极好,放到老者的手中说:“老先生,我最近想起一座大房子,您给看看吧。”老者将银子和银元放回曾祖母的手中说:“大妹子,你小小年纪,真有见识,我东奔西走几十年,给别人看了无数的风水,算了无数的卦,都没有遇到你这样慷慨的施主,既然你有诚心,我就再给你说说吧。”算卦先生给曾祖母讲了一个神话故事,就成了曾祖母的一个美好的梦想。相传文曲星座前有一个端砚侍女,虽出身低微,却聪明好学,文曲星写文章时她在边上看,边看边诵,过目不忘,深的文曲星喜爱,准她到文曲星的个人书房中读书,她饱读诗书,文采斐然,在天庭小有名气,被称为“才娥”,有一天晚上文曲星写文章到半夜,端砚侍女在旁边看的入神,不小心碰撒了墨汁,将文曲星将要写好的文章给毁了,文曲星真有点生气了,将她关了三天的紧闭后,对她说:“你这仙大,我这庙小盛不下你这大仙,我跟玉帝说好了,准许你下凡,投胎到帝王将相家,做个像蔡文姬、李易安、最次也像苏小妹那样的才女,受到时时代代子孙的敬仰,功德圆满后回归天庭,在文英殿里也有一席之地。端砚侍女,感谢文曲星的知遇恩德,拜谢文曲星后奉命下凡,下凡以后,她看到社会动乱,烽烟四起,皇帝穷兵黩武,百姓重武轻文,那些元帅将军备受尊荣,而文人才子却受到鄙视,特别是写文章的人,不但养不了家,糊不了口,还随时都可能遭“**’;她亲眼看到,比她早下凡的两位兄长,文采盖世,才高八斗,是文章等身的文坛泰斗,因为写的文章不合时宜,冒犯天颜而被腰斩于市,回归天庭后,告到玉皇那里,玉皇说:“人家是真龙天子,是替天行道,即使错了,也是对的,气数只要不尽,我也无可奈何”,而且因为他们在凡间没有得到皇帝敕封,也就是功德没有完满,所以天庭文华殿里也没有他们的牌位。端砚侍女又看到,如今的时代不是蔡文姬、李易安、苏小妹的时代,女子的社会地位极低,根本没有上学的权利,甭说普通百姓家了,就是王宫大臣,帝王之家的公主小姐,也不能和王孙公子们一样上学读书,端砚侍女越看越寒心,她觉得,人间的妇女简直就生活在十八层地狱,想想自己在天庭,虽然身份低贱,有文曲星喜爱关照,不但衣食无忧,而且受到尊重,这位端砚侍女虽然出身低微,却心高气傲,让她过那种低三下四的生活,还不如杀了她。所以,她决定不投胎帝王将相家了,就寄居在洛河岸边的一座观音庙的西偏殿里,读书习文,过着淡泊懒散的日子。世间的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乱世尚武,治世崇文,而且治世要比乱世长久,所以崇文的人其实不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些一贫如洗的穷书生,靠着一篇锦绣文章,获得天子的赏识,出将入相,尽享荣华富贵,所以想通过读书,跻身于贵族阶层的人家是大有人在,可是读书的事,不是你想读好就能读好的,你得有天赋,天赋何来?天赋是神仙给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嘛。只从端砚侍女住到洛河岸边以后,我们这个地方的文脉就开始旺起来,举人进士出了不少,文人才子随处可见,刚开始人们并不在意,许多人家到观音庙求子,烧香磕头,顶礼膜拜,那些大户人家,做完礼拜后,就到西偏房里休息,时间长了,人们发现一个问题,凡是到过西偏房的人家,子孙都很爱读书,且温文知礼,学有所成,考上秀才举人的不少,于是,人们就趋之若鹜,到观音正殿拜过观音后,又到西偏房焚香磕头,求神仙赐给儿孙灵气,科场高中,金榜题名,一时间西偏房里香烟缭绕,人声鼎沸,搅得端砚侍女心烦意乱,不能专心读书,她本是淡泊懒散之仙家,于是就从观音殿里搬出来,住到附近一棵大楸树上。说到这儿,老者话头一转,问曾祖母:“大妹子,你家大院里是不是有棵大树?”曾祖母点点头“有棵大楸树,是公公爷种的,六七十年了,一搂多粗,长的可旺堂了,我准备把它伐掉做中梁”老者神色慌张的说“伐掉了么?”曾祖母说“刚砍断了一条根,因为我生病了,所以没有伐掉,待我到娘家回来再接着伐”老者轻轻嘘口气说“这就对了,你家住在洛河岸边,离洛阳古城不远,洛阳是九朝古都,你家就算是住到天子脚下了,端砚侍女下凡是要投胎到帝王家的,他肯定就住在洛阳附近的一座观音庙里,如今她也不会走远,就在观音庙附近的一棵大楸树上。你家附近有送子观音庙吗?”曾祖母说“离我家不到一里就有一座观音庙。”老者说“这就对了,我顺着洛河寻了许多地方,都没有这四个条件都满足的,而你家却满足了这四个条件,大妹子我再问你,最近一段时间你在大树附近动土了吗?”曾祖母说“我想盖大房,那棵大楸树就长在房基上,我想把它伐下来做大梁,还没有砍倒”老者捋捋胡子,喔了两声,就不再吭声了。曾祖母变脸失色,噗通跪下,连磕几个头说:“仙家,是我年幼无知,冒犯了神仙,饶恕我吧,饶恕我吧,我不伐这棵树了,我还要年年为仙家供奉香火“曾祖母又从口袋中掏出一张一百两的银票,和手中的银元一起装进老者肩上的黑绸袋中“老伯伯,给我指条路吧。”老者将曾祖母扶起来,又从黑绸袋中掏出银票和银角子,只留了两块银元,其余的又塞到曾祖母手中说:“受人钱财,**,大妹子,这个故事我是从书中读来的,没想到世上还有这样蹊跷的事,俗话说:敬神有神在,不敬神不怪,所以我建议你不要先急着盖后上房,那棵大树也不要动它,每年除夕夜设个供桌,放点果蔬糕点之类的贡品,烧两柱香,几惼箔就可以了,这端砚侍女是个淡泊之仙家,不用兴师动众,也不要让许多人知道,如果你不在了,就传给你的媳妇,让她接替你继续敬,我看您家的宅院文气很重,后世子孙中说不定能出个大文人。”父亲说:“怪不得咱水墅出这么多大文人,原来是有书仙护佑啊?”曾祖叔说:“咱水墅谁是大文人?”父亲说:“大文人要数老姑奶了,她会背《洛神赋》、《劝学篇》还有好多文章呢。”曾祖叔说:“她不是大文人,她是会背不会写”父亲说:“那就是我二老奶了,她给咱留一箱子手抄本呢,这字写的可是老是好。”曾祖叔说:“她也不是大文人,她读书不少,还会写字,但是,她这一箱子都是抄别人的,不是她心中出的。”父亲说:“那三爷爷你该是个大文人了,你把二老奶留的一箱子手抄本都读完了,还会写诗,编小曲。”曾祖叔说:“我也不是大文人,我读书不少,文章写的也不错,但是,我嘴笨,不会教书。”父亲说:“你的嘴够巧了,你和我奶奶吵架,总是一套一套的,把旁人都逗笑了。”曾祖叔说:“三爷爷这叫临场发挥,但教书得有道道,不能胡说,会读书,会写书的人不一定会教书,所以,三爷爷告诉图孙你,这会读书、会背书、会教书、会写书、会评书的人,才算是大文人。”父亲说:“这当个大文人可真难啊,照三爷爷你定的标准,这历史上都没有几个大文人,就像苏东坡、王安石、欧阳修这样的大文豪,都不算是大文人了。”曾祖叔说:“就是,他们都没有当过教书先生,所以不算大文人。”父亲说:“那谁是大文人?”曾祖叔说:“至圣先师孔子,算是个大文人,他是个好老师,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他不但书教得好,还写书,编书,《论语》《诗经》都是经典,还有一个叫蒲松龄的作家,他也算是大文人,他就是个私塾先生,教了几十个孩子认字读书,不要小看这教小孩子认字读书,可是最难了,他一边教孩子读书,一边给孩子写书,《聊斋志异》写的最有意思了,图孙儿,你有空就把这本书好好读读,还有一个人,他也是个好老师,他是教皇帝读书,这教一个好皇帝,就是造福一国人呀,这个人是谁你知道吗?”父亲说:“谁不知道呀,铁嘴铜牙纪晓岚呗,我喜欢读他的《阅微草堂笔记》,我认为这老纪,就是天下最好的老师了。”曾祖叔说:“错,这天下最好的老师是咱家的祖宗。”“啊,咱家祖宗?”“对呀,就是咱家祖宗,明白的说,就是你老姑奶的姥爷,你得叫他高姥爷吧。”“我高姥爷教过皇帝读书吗?这康熙爷、乾隆爷是他教出来的吗?”“你高姥爷他没有教过皇帝,他教的学生,连一个状元都没考上,他就是个孩子王,只会教孩子读书。”“那他教过谁?”“他教了咱的呆子祖爷,也就是你老姑奶的爹,他就是个林呆子,他十岁不会端碗,没有走过几步路,上厕所都得别人帮他解裤带,晚上睡觉得拉着奶奶的手才能睡着。外人都说咱氺墅一定要败了,只有这一个孩子还是呆子,咱的老祖宗就是不甘心,遍访名师,最后访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