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兰陵风流-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吐蕃人不怕打仗,越是环境恶劣的地方人们的性情越坚韧,即使面临强大的唐军攻城,绝大多数吐蕃军都有意志和勇气守卫逻些,但是,天意却让他们畏惧。上天因为钵教降下惩罚摧毁了他们对钵教的信奉,他们当然不能怀疑神灵,但是唐军吼的“钵教亵神”让他们怀疑起钵教,便有人想起佛教批评钵教的那些话……

    逻些城内的吐蕃兵中还是有不少信佛教的,因为他们的领主信钵教他们必须跟着领主走,但贵族信教很多跟利益有关,不像士兵信教很单纯,前期因为钵教和佛教彻底闹翻,这些信佛的士兵不得不在上面的压力下改信钵教,但信仰哪有这么容易改变呢?这些信佛的士兵在“天罚吐蕃”的恐慌下,平时压抑在心底的对钵教的不满立时爆发出来,攻击起钵教来,成了吐蕃军对钵教信仰倒塌的推手……城上人心混乱,再也没有多少人有战斗的意志。

    唐军推着高耸的巢车开始攻城,城上只有散乱的箭射下。

    城下几支唐军队伍还在继续吼着让守军心乱的口号。用吐蕃语吼出这么整齐的口号显然不是因为城内地动临时拉起来的,至少得训练个几天呀!很多将领已经恍然明白晋阳公主说的“不着急,再等等”,敢情就是等这地动啊!

    将军们当然不会认为晋阳公主是未卜先知的神人。因为大唐易学昌盛,一些易学大家精通星象和卜测之术,能卜知洪水地动并不是奇事,大唐几次天灾都是因为大史局和道佛二门的易道大家提前卜知而减少了受灾伤害。晋阳公主身边必定是有易学象数大家随军,卜测出逻些今日有地动,但能卜得这么准,不仅时间准,地点准,而且测到震动不会波及唐军大营——否则中军帅帐早就下令大军营盘后移了——这必定是象数大家中顶顶厉害的人物,不知是太史局的“象数三杰”,还是道门的“观云二先生”,或佛门“不昧、行思”中的哪位?

    被将军们猜测的象数大家此刻正在山坡上和一名檀冠女道士、一名穿着半旧僧袍的僧人喝茶。那僧人微笑道:“云镜的易道又有精进了。”

    云镜子很谦虚的道:“天行有常,吾辈不过是窥得一镜罢了。”

    那僧人道:“天行有常,却高奥深远,吾辈孜孜所求者,不外乎二字。”

    那檀冠女道微笑颔首,“大师善哉斯言。”

    那僧人喝完第三盏茶,微笑道:“今日之战,非兵战。该吾等去了。”

    那檀冠女道笑着起身,稽首一让,“大师请。”

    云镜子起身立掌行礼,目送一众黄衣僧人和一众青袍道士飘然下山,至于他这个只修道经和易的“文道士”,还是赶紧回中军大营比较安全。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荧惑:就是火星,古人称荧惑。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把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是沿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所分布的一圈星宿,称为二十八宿,分为四组,就是大家熟悉的四象、四兽,就是东方青龙、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西方白虎,每组各有七个星宿。

    其中,井宿、鬼宿都是南方七宿(朱雀),井宿为南方七宿之首。鬼宿七星中有四星属于现在所说的巨蟹座,星光皆暗,中间有一星团,白色如粉絮,晦夜可见,谓之积尸气。当火星经过鬼宿,就是古人说的“荧惑犯积尸”——据说汶川、玉树地震时,都有这个星象。

    顺便扯两句易学,易学是很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的天文和地理水利都是易学的分支。从星象和卜数之道预测天灾,这是很精深的道理,当然能掌握这个的很少。像诸葛亮、袁天罡、李淳风、陈抟、刘伯温这些人都是易学象数大家。唐朝最有名的天文学家就是精通易学的僧一行(法号:一行),古代治水很多时候都要请和尚道士帮忙,因为他们研究易学,懂地理风水。至于孔子诠释的《易经》,主要是经义,讲的是天地人的道理,和伏羲的《易》、夏易、商易、周易,主要讲天地规则,是有不同的,所以古代学易的,不一定是儒家。

第112章 灭蕃之战(六)() 
上回说到战前准备都做完了,那么第二天开战了;唐军又该怎么做呢?

    先布阵。 乐文移动网

    假设此战;出动20000人;上战场的有14000人,还有伙夫、医官等等;不能都上战场;那么这14000人,总共就有280个队,骑兵80队;步兵200队,接着列阵,分左中右三军;中军36队;左右共六个军,合计164队。

    一旦打起来了,不是像电影里我们看到的那样,一个主帅大喊一声冲啊大家就往上冲,那是找死,打起来之后,首先不是攻,首先是防,防守是第一。一声令下,左中右三个军立刻分散,分别组成两个战阵,各85队,前一个85队的大战阵立刻向前迈进,这叫战队,换句话说他们先上,后85队人马,向后撤,这叫驻队,预备队,前面打完了,他们才能上,那80队骑兵呢?他们在预备队的左右站立,没命令不准出击,而且不准骑在马上,要站在地上,出击的时候才准你上马。

    因此我们看电影的时候,看古代片,那骑兵都在马上神采飞扬的,虽然很好看,可那是错的,为什么骑兵要下马呢?一来迷惑敌人,让你不知道我骑兵在哪里,二来,防止骑兵成为箭靶子。

    好,阵已经布完了,防守工作已经完毕,下面开始出击。

    出击,也不是电影里那样,一声令下全体往上冲,冷兵器时代打仗是决不能瞎冲的,那怎么办呢?首先是擂鼓,鼓一响,弩箭手先上。古代打仗决不是像电影电视里那样,人手一杆红缨枪,或者一把钢刀,说打抡着红缨枪就往上冲,那是纯粹的胡扯。

    古代军队,兵种分的是很严格的,什么时间,哪一部分人先上,这是很有说道的,乱来不得。所以第一通鼓响,弩箭手先上,弩箭手往前进,距离敌人一百五十步的时候,放箭。弩这种武器射程比较远,所以在一百五十步的后就可以发挥威力了,那么继续前进,边走边发射,当行进到距敌人还有六十步的时候,弩手不要停,继续射。同时,弓箭手出现,弓箭手靠的是弓,没有弩的射程远,所以到了六十步的时候,弓箭手才发威,也是边攻击边走。与敌人还剩下二十步的时候,弩手也好,弓箭手也好,谁也别射了,再射就要碰头了,这么近的距离怎么办呢,他们各自把弓弩收起来,队形一分散,后面的预备队,也就是另85队的驻队人马,此时就冲上来了。听到这里会不会想起一些好莱坞中所展现的古代战争场面?那么驻队加入战斗后,刚才还在射箭的箭手们该怎么做呢?他们此时要做的,就是收起弓箭,拿出随身携带的长刀大棒,和新加入战团的驻队弟兄们一起,往前猛打。

    到了这时候,肉搏战已经开始,但是骑兵仍旧不许动。不到你上的时候你不能上,什么时候才能上呢?如果发现步兵打不过敌人了,发现步兵不行了,开始挨扁了,这时候骑兵才上,但是骑兵上去可不是死战,兵书上说叫做“腾击”,什么叫腾击?跳跃翻腾着攻击,也就是打了就跑,跑了再回来打,反复如此,那么在骑兵腾击敌军的时候,步兵干吗呢?步兵立刻调整队形,调整好了之后,再上,再战,就这样马步结合,反复鏖战,直到把敌军打败。

    敌人败退之后,骑兵可以追,但决不能放开手去追,要边追边观察,确认敌人是否真的败退,假设他要是诈败呢?搞个埋伏圈引诱你呢?直到确认敌军真的是打败了,比如队形也散了,大旗都倒了,那时候再猛烈追击,彻底打败敌人。但是,步兵无论如何,也不能散,骑兵在追击的时候,步兵不得乱动,为什么呢?假设骑兵追击不利,比如中了埋伏,往后败退的时候,这时候,没有乱动的步兵才能毫不慌乱的去抵御敌人,接应骑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战斗的最终胜利,至少,不遭受重大损失。

    这就是当时唐军的一贯打法,大棒自不必说,谁都知道大棒子能打死人,又硬又结实,那么这个长刀是什么呢?叫陌刀。

    陌刀是一种又重又长的长杆大刀,有点类似于西游记里二郎神的三尖两刃刀,最长的长达一丈,这种刀不允许在民间持有,只能在部队里装备军人,唐代用这种刀大量装备精锐军队,打仗的时候,士兵们拿着陌刀,组成人墙,将陌刀排成一排排,向前奋进,就好像是一堵堵刀墙一般,这种武器的集体进攻,杀伤力特别巨大。

    后来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在中亚地区曾经打过一仗,虽然唐帝国败了,但是,这一仗陌刀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阿拉伯的骑兵,在陌刀武装起来的唐军面前,占不到一点便宜,如果不是唐军的藩族盟军突然背叛,这一仗很难说谁胜谁负。当时唐军的陌刀队见人砍人,见马斩马,骑兵在陌刀步兵面前基本就是送死,那一仗有两万唐军阵亡,但换来的是七万阿拉伯骑兵的伤亡。不过伤亡问题是很有争议的(史料记载的问题)。

    那么还有什么武器呢?

    还有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也能经常看到的长矛,唐代的长矛,长八尺就称为槊。槊是骑兵用的,步兵也用,但是步兵用的叫做木枪,比骑兵的槊还要长,超过了八尺,长矛在唐代是经常用的,且造价比陌刀要便宜,成本低。唐太宗征伐高丽以及唐朝名将苏定方征讨西域的时候,都曾经大量使用长矛步兵,战绩都很不错。

    陌刀和长矛,这是唐军的主要武器,当然,还有随身佩戴的武器,比如横刀,横刀的作用,就相当于后世的腰刀,唐代横刀是士卒或者侍卫随身携带的武器,横刀是什么样子呢?日本的东洋刀,就是唐代横刀的变种,但是横刀没有弧度,刀身是直的,战斗中横刀也经常被使用到。

    那么除了刀矛之外,唐军的远程武器就是弓弩了,唐代的共有四种,长弓、角弓、稍弓、格弓,其中部队里用的,就是长弓和角弓,这两类弓都是远程发射器,稍弓是近程发射的,不利于作战,格弓就更不行了,装饰用的。唐军非常重视弓箭的应用,后来设立武举,都专门有弓箭这一项。

    弩也在装备全军,有擘(bo)张弩、角弓弩、木单弩、大木单弩、竹杆弩、大竹杆弩、伏远弩,七种,这里面有单兵使用的弩,也有大型弩机,大型弩机的杀伤力非常震撼,发射的时候声如雷鸣,但是不利于野战,守城或者攻城还可以,单兵用的弩机射程也很远,比如擘张弩可达两百三十步,角弓弩可达两百步。

    唐军的这些武器,在当时,可算是非常先进的,还有其他一些更厉害的大型武器,比如抛车,专门向外扔出大石头,毁坏城墙。攻城利器,还有火箭,在唐代就有了,攻打高丽的时候李世民就曾命令发射火箭烧城。

    这些武器,在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那里,是很少有的,所以唐朝初期,唐军的战斗力非常强,好的武器加上独有的兵法和名将的率领,初唐时期的唐朝府兵可以说是精锐异常,周边国家纷纷败在他们手下也就不奇怪了。

    大唐军队操典:单兵携行装备与现代陆军步兵兵种一样,唐军士兵单兵武器标配有三种。贴身肉搏兵器腰刀一口。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弓箭,配备三只弓弦,30只箭,当然箭匣箭袋一个。甲胄和战袍依人所需,每人一副。百分之八十的人佩戴头盔,剩下的人认为自己有神灵保护。三根皮条,以备抓俘虏用,不要嫌少,一般都是绑囫囵个完好无缺的敌人,或者敌将领的。一人一个粮食袋,围在腰间小羊皮做成的,装三天干粮。每人一个水袋也是皮革做成。以上是单兵随身携带的东西。后面是驮马携带的物品:

    马盂一个皆以上好木料做成或者是以孰铁皮做成。小刀子、小错子、钳子、锁一把、药袋一个、盐袋一个、火石袋一个、解结锤一个、磨刀石一个。裤奴、抹额、六带、帽子、毡帽子各一件(沙漠里面白天黑夜行军温差决定)。毯子,被褥,毛毡各一套。三双麻鞋一人一套兽毛呢子大衣。精锐部队还有皮装一套。

    谈谈后勤人员,一般7个战斗人员搭配3个后勤人员,负责看管作战部队的的交通工具马匹和自己的随行辎重。一般不会要这么多人,但是唐朝军队与外族人作战,对战敌人一般是骑兵,以自己的训练有素一般战无不胜。所以这些后勤人员会派出一部分作为捉马使任务兵种,负责收拢战场上的马匹。可以看出大唐军队最顶峰时,军人的携行物品是很多很全的,美国也不过如此。

    ***上面是唐军的情况,下面讲一讲古代军队(包括西方军队)打仗的知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