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江湖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烽烟江湖录-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瑕从腕上摘下一只玉镯,也不管她肯不肯收,硬是戴在她手上。李岩已与韩、张二人约好会面的暗记,于是大家约好天都会和的暗号,分道扬镳,各寻去处。

    接下来的几日之中又遇到两次刺杀,刺客武功精强,阿史那瑕又折损了几名护卫,李岩与崒干也受了伤。想是在玉泉行踪泄露之后,已被更多怀着各种目的对手盯上了,且知一旦到得天都境内便再无机会的缘故,故而派出的都是高手。众人无奈,只得绕道而行,一路上隐匿行迹已到极致,仍然被缀上好几次,李岩在多次激斗中对于实战的领悟也渐渐多了起来。本来顶多三日的路程足足走了半个多月才到天都境内,这是楚王朝宇文氏嫡系精锐所驻之地,即便楚王朝不如之前唐之强盛,但皇气所聚,再也无有人敢在此乱来,阿史那瑕一行便安全了许多。

    一行人穿龙门伊阙一路北行,自定鼎门入天都。李岩看着“定鼎门”三个大字,不由想起西域武林中“杨烨不死,西域武林不从定鼎门而入”的誓言,如今杨烨去了,来来往往,又有多少西域武林人士在此往来,如进出自家门庭一般。

    阿史那瑕自是不知他在想什么,只是叹道:“杨烨不死,西域武林不从定鼎门而入。这是西域武林的誓言,那一日他们围攻杨烨,也都是从长夏门、厚载门进城的。杨烨威势如此之盛,真教人神往。”她转头对李岩道:“你却是不知道,我幼年是见过杨烨的,高高大大的,很是俊朗的一个男子,严肃的时候便像他手中的‘黄龙泣血’一样,笑起来更像我们那里的阳光,温温暖暖的。那时候母亲抱着我,我对杨烨说,杨叔叔,你比草原上最厉害的人都英俊,等我长大了,我要嫁给你。我当时也不知道厉害和英俊有什么关系,但就是觉得该这么说。杨烨却笑着说,我的女儿都快有你一般大了。母亲一面抱着我,也像他一样笑着,眼泪就那么笑着流了下来。”

    李岩看着她,她一面说着,任由自己沉浸在回忆里,也任由自己的泪水流了下来。原来这个看似坚强,看似什么都难不倒的突厥公主,也不过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少女罢了。便如另一个身着红衣,长枪无敌的少女一般,也许自己看到的都只是她们坚强的外表而已。

    周边的从人,连同崒干都退了下去。阿史那瑕自顾自说道:“之后我和母亲回归草原,途中便起了刀兵,父汗也引领部属,攻向这里。母后带着我前去阻拦,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燕皇说我母后是大唐公主,无法相信父亲起兵的诚意,父汗便杀了母亲,因此取得了燕皇的信任。其实我是有一半汉人血统的,并且还是高贵的皇族之血。如今,我又代母亲回来了,代她再来看一眼她最爱的那个人拼命也要守护住的地方。”

    阿史那瑕忽地展颜一笑,对李岩道:“故事讲完,好不好听?该办正事了。”接着对崒干道:“拿着金狼旗,去‘四方馆’,让他们准备馆舍,并说我们要求见大楚皇帝陛下。”见崒干犹豫,便道:“你只管去吧,把大家也带上,好好休整一下,谅他们也不敢在宇文信的地盘行刺,再说李公子也在呢。”四方馆就在定鼎门外,崒干这便带人去了。阿史那瑕带着两名从人,与李岩进城。

    李岩此生从未见过天都这般规模宏大的城池,街上车水马龙,直看得瞠目结舌。阿史那瑕便为他解说,天都城内街道纵横,将内城分割为一百零九坊三市,便如棋盘一般,坊为民居,市作商贸,沿定鼎门往北的街道便是天街。沿天街北行,可见天津桥、天枢遗柱、端门,平民百姓至端门而止,再北行便是紫微宫的门户应天门,里面就是乾阳殿、大业殿、徽猷殿。李岩长居凌云,虽也见过凌云一派的诸般建筑,与此处相比无异小巫见大巫。

    两人沿天街北行,天街宽愈百步,中为御道,外则行人,两侧种植石榴、樱桃等树木,置身其间,便如行于天上一般。阿史那瑕看着道旁花木,轻声道:“这些树木都是十余年前新植的,我幼时见过的那些,都在那一场刀兵中化为灰烬了;原有的一百零九坊,也有三十余坊在最终的巷战中损坏严重。宇文信重新厘定,现存也不过八十而已。”怕李岩不明白,又补了一句:“宇文信便是大楚皇帝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四章 黄龙泣血() 
正行着各等酒肆、集市陡然增多,然后阿史那瑕手往前行人熙攘处一指道:“前面便是天津桥。天津桥下驻银河,万国千帆晓月泊,这里便是晓月驻留之所,只可惜万国来朝的气象再也没有了。”说着径直前行。李岩跟上前来,去发现除却天津桥外,还有北黄道,南星津,三桥直通,中间以巨大桥墩连接,桥下银河上各色舟船络绎不绝,实是不敢想象全盛时期该是何种景象。

    风起处,卷起道旁零落花瓣,轻轻洒了下来,落在阿史那瑕莹白如玉的手掌上,她看着掌中落花,轻轻叹道:“你看这繁花,有的有枝可依,有的只能零落成泥。也许风起了,便是她们命运的转折。”手掌一扬,看着落花随流水飘零而去,满面落寞之色,轻吟道:“落拓东风不藉春,吹开吹谢两何因;当时曾见笑筵主,今日自为行路尘。”李岩看着她侧脸,不由得痴了。

    阿史那瑕忽地展颜一笑,向李岩道:“故地重游,一时感叹风月无情,青崖见笑了。”一面前行走上天津桥,转首又指着桥两侧四座酒楼道:“起始天津桥以铁索揽舟而建,这四栋酒楼便是固定铁索之用,桥可开合,容舟船通过,设计者也是巧夺天工,只是后来毁于战火之中。我们如今看到的却是新建的了。你说这无休止的争斗到底是好还是坏?”

    李岩道:“若是朝廷已为污浊侵蚀,天下间民不聊生,以一场战争来洗清污浊便如何;若为一己私利,妄起刀兵,杀生无数,那又如何?也许除了要看战争的初衷,还要看战争造成的后果。这些大道理我是不懂的,我只是觉得,便如翠屏一般,受了天大的冤屈,她心中一定想要雪清这些冤屈,我们碰到了,便去帮了她一把;若是世上有很多如她一样的受了冤屈的人,都为了雪清冤屈,那是不是便要一场战争来涤荡丑恶。也有些人,会看到这些人的冤屈,但不是为了帮他们,而是为了利用他们的愤怒,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于是发起了战争如果有人,或者有秩序规矩可以保护这些善良的人,或者不那么善良但是也不作恶的人,让他们不至于有太多的冤屈,也许就不会有战争了吧。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就是想到什么就说了出来,也不知道对不对”

    一路行来,基本都是阿史那瑕在说,李岩在听,随口一问,本也没指望他能回答。此刻听他说来,虽然有些含混不清,却也自成道理,不由对他刮目相看。其实她对这样的充满着正义感的少年并没有太多的肯定,总觉得也许是太年轻,经历太少世事的缘故,待得历尽沧桑,只怕也会觉得今是而昨非,又有谁能不泯初心。

    沉默了片刻,她道:“还有一些人,他们为了获得自己没有的,但原本也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会发起战争的。”说到这里,她抬手指着前方一根高达十丈的铜柱道:“看,那便是天枢遗柱。据说天枢是一根高达数十丈的铜柱,早期唐王朝内部有一场政变,后来就有了天枢。再后来唐皇重又夺权,便毁了天枢,剩余未被销毁的一段的留作后世之警,也有十丈高低呢。”李岩远远望去,那是一根上部明显程断痕的铜柱位于端门外极大的广场上上,其径竟有丈许,甚是巨大宏伟。此刻李岩刚跨过天津桥,从他位置看去,天枢上插有一根棒状物,竟似一柄铁枪只余尾部,留在外面约有四尺长短,鹅卵粗细,看起来甚是怪异。

    阿史那瑕道:“九天凤语铸冰弦,北邙虎啸扼燕然;英雄不言封侯事,亢龙泣血战黄泉。这四句话你听过么?”李岩感觉很是耳熟,突地忆起当初李湛、杨岚求见于九音,于九音看到那张状若火凤般的长弓时说过这句,当下便道:“前些年听师父提过,但是不知是何意。”

    阿史那瑕点点头,引着他上了道边一栋酒楼,选了面向北侧天枢的座位,随手点了酒菜,才接着道:“前朝起兵之时,太宗选精锐千余,黑衣玄甲,马匹具装,以为重骑,每逢冲阵,太宗自引之为前锋,寻机进击,无往而不利。无论是争霸天下的敌手,还是我草原突厥精锐,见之无不胆寒,在各场战役均有建树。因其为天子亲军,一直未曾独立成军。到得龙朔二年,中宗取府兵精锐越骑、步射置羽林军,便将这支天子亲军编了进去,从此这支军队便不再走上战场,而是成为了禁军,宿卫宫禁。再到后来,改羽林军为龙武军,置左右龙武大将军,官居二品,这支军队彻底成了皇亲国戚、朝廷大员子弟镀金之所。”

    李岩正迷茫她为何突然提起前朝的军队,阿史那瑕接着道:“但依然有人继承了那支纵横天下的无敌雄师的传统,想着有一天能重新走上战场。这一代里,左龙武大将军杨烨就是代表,随着前朝实力衰弱,草原各部强力崛起,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带领这支军队,像前辈一样平定天下,勒石燕然。”

    李岩见他提到杨烨,知道重点来了,便仔细倾听。

    阿史那瑕续道:“只是他始终没有等到。即便是北燕协同宇文信起兵叛唐,他再三上书请求领军平乱,唐皇却只是安排他宿卫宫禁。待得他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战斗时,却是大唐的灭国之战,也是他的最后一战,那是我亲眼见到的。”

    李岩不禁疑惑,她曾说过自己幼时来过天都,之后便有宇文信叛乱,身为大唐公主的母亲遇害,怎么又回到了天都,见到杨烨的最后一战。

    阿史那瑕却道:“我之前跟你说过,我母亲是父汗杀死的。之后父汗就一直把我带在身边,出战时便将我系在胸前甲胄之内,只是怕有人要乘机杀害我。那次父汗便在此处,我就坐在他身前的马上。当时燕皇见大势已定,便行军太原,这里却是宇文信亲自压阵。我当时也不知道他们在等待什么,只是见有哨叹不断来报,大意是谁谁谁又被杨烨杀了,攻不进乾元殿之类的,宇文信便脸色越来越难看。再到后来,好像后面起了火,后来我才知道,唐皇于乾元殿**殉国了。嗯,乾元殿现今重修,改名叫做乾阳殿了。然后我就见到浓烟滚滚中一人一骑站在了端门口,身着玄甲,手持长枪,全身上下都是血迹。那便是他,杨烨出来了。”

    阿史那瑕顿了顿,接着说道:“周边很多人也都这么喊。这时候宇文信的弟弟宇文义,也就是宇文信钦封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上前劝降,说是愿意让杨烨在军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是话未说完,杨烨只一枪就将宇文义刺于马下,当场就死了。我觉得当时好像整个端门之前,瞬间就静了下来。那时两人之间至少有十丈距离,宇文义不敢妄称宗师,也是天下间有名的高手,曾在江湖上历经二百余战未有一败,然后杨烨只出一枪就杀死了他。之后宇文信大骂杨烨不识抬举,便命人上前围攻,其中多有西域武林中一等一的高手,此刻专程来刺杀杨烨的;另外还有中原武林的一些高手,如连无心、常自在等。我当时也不懂得武功,便觉得那时的杨烨便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一般,要将这个世界,连同他自己都焚烧殆尽。”

    李岩心想,也许便是“破军枪法”中那一路“侵略如火”了,只是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阿史那瑕似已陷入回忆中,不知是在向李岩还是在向自己诉说:“起初他骑在自己的那匹马上,枪法简单直接,但是暴烈凌厉异常,任是对手高手如云,却也困不住他。被他瞅到机会,凭借马力,回马一枪便取了性命。逼得宇文信下令弓箭射杀,却被他连珠箭发,射倒好几人,连宇文信的大旗都被他射倒了。只是被围攻得紧,马匹先死了,他便下马步战,即便如此,手下也鲜有一合之敌。后来宇文信身边有人说道,杨烨这是在使用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法,此刻全身内力运到极致,逆转龙虎,舍天道取人道,完全不顾后果,是以展现出超出常时的实力,求死之心昭然。宇文信道,还请国师出手击杀此人。原来那人便是北燕国师,号称‘北武林第一’的赵重霄。赵重霄叹了口气,便加入战团参与围攻,杨烨压力大增,转眼就添了好几处新伤。”

    听到这里,李岩“啊”了一声,他虽知杨烨最终必然无幸,但依然觉得一阵难过。阿史那瑕接着说道:“那个层次的战斗,我是不明白的。只是后来杨烨的枪法越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