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证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剑证仙-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谓种子符咒,其理大致与软件源代码类似,乃是一切神通术法的本源根基。不同门派之间,其种子符文咒也大不一样。

    比如元真道,其种子符咒源于东华帝君授予祖师王元吉的五篇灵文,分别对应神、真、玄三部正法和香火成神、祭炼法器两部旁门,皆直指长生道果。其本源根本咒源于紫府仙笈,性质正大光明,一片堂皇气象。

    阴山道法源于上古巫妖,精于灵魂、蛊虫、养尸等方面,术法性质偏于诡秘阴损,与阴山道冰火不容,恰是两个极端。

    术法不同于法器,术法则需要动力源才能施展,后者只是工具。臂如电瓶车和汽油车,对司机却没有特别要求,却不能给电动车加汽油。所以别看秦铮可以用元真功法驾驭水火道袍,但施展合气融灵这道上古秘术,却需要转换阴山心法,观想出种子符咒才行。

    说来也是秦铮运气,若非凤九欲重头推演补全阴山经的缺憾,又自视甚高,不怕被人劫了去,才大方的把本门种子符咒记载了下来,才让他捡了个便宜,不然那怕阴山道法再没落,再不入流,旁人欲窥其真传,也唯有入门拜师一条路可走。

    比如朴清子就曾经说过,元真道的五个种子符咒,历来就不立文字,只在师徒间口传心授,是本门最高秘诀和立派根基。门内的功法典籍,都由本源根本咒推衍出来。

    也就是说,旁人就算打破元真道山门,把藏经阁一包袱全卷跑了,没有这五部本源根本咒,也是无用,修不出什么名堂来。反之,只要这五道种子符咒还在,那怕山门被攻破,灵宝药材典藏全失,亦无毁根本,只需潜藏一段时间,寻觅批良材美质,培养出一二元神弟子,即可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虽说这么一比较的话,秦铮也算是福缘深厚,轻易就得了阴山真传,不过他剑指长生,也没有太过把止步于养神境的阴山道传承放在心上,只作为一个过渡期的手段使用,不然,先前也不会把阴山道法四处送人了。

    不过凡事都是利害相间,阴山道术虽有缺陷,难证长生,但单做为一门护身卫道之术来讲的话,却是再合适不过了。至少有一条,是元真道这样的高门大派道术无法企及的,那就是上手快捷,性价比和实用性,都蛮不错的。

    像这培育种子符咒,听着玄乎,其实就是意境配合真气,一边想象本门道法意境,一边运转气机,努力将身心调整到与其高度融合协调一致的状态,并随时保持,以为施展术法的最初要求。故而越是意境高深、威力宏大、前途光明的道法,就越是耗费时日,像那些高门大派的道法,这关就动辄需要三五月的时间来打底。

    倒是阴山道法,重外物不重自身,讲究效益,故而秦铮只花了半个时辰左右,就堪堪在丹田勾勒描绘出一颗阴山道术法根本咒,一个由真气凝聚而成的甲骨文式的文字。

    秦铮无意精研阴山道法,也无心琢磨这甲骨文的意思,能用就行。所以一勾勒出这道种子符文,就抬手打了出去,落在妖兽骸骨堆上。

    两者一接触,就如同雪花见沸水一般,立马就产生化学反应。妖兽骸骨,开始腐朽,迅速消融,骸骨间冒起点点肉眼可见的白气,飘飞在空中。而这堆坚硬无比,可比拟上等炼材的妖骨,失去其中精粹之后,不过眨眼功夫,就化为了一堆白灰。

    秦铮再掐诀一指地下,须臾,自地上旋起阵阵阴风,其中夹着一道道稀薄的灰色气流,向空中飞舞的白气飘去,随着秦铮十指飞舞,两者似渐渐交融,又似相互排斥,夹杂在一起,在空中漩起一道丈余大小的灰色漩涡。

    秦铮面色凝重,指决不断变幻,漩涡不断缩小,减至三尺左右后就不再变化,感受着指尖传来抗拒之力,再者先前只是临时抱佛脚,丹田里临时转化的七阴真气却是用得差不多了,也就不再压缩,便招手收了这道气团。

    此灰白气团便是妖魂妖气合成的遮掩之物,灰气中即是此地残留之妖兽魂魄。合气融灵寄身术,所取非实物,而是其中一缕气性。用的时候,将此气团往身上一拍,即可达到鱼目混珠的效果。依典籍所言,此气越是凝练,效果越佳,时日越是持久。

    若是正宗的合气融灵术,一丈气团可用一月左右,一尺即可用一年。虽说秦铮手法火候都不到位,弄的只是个残缺简化版,但三尺气团,也大致可消耗半月左右,以他现在的遁速,也差不多够他在深湖区域跑个来回了。

    妖兽的问题,至此便算是解决了。灵气过盛的问题,就没有这么便宜,得用苦功了。秦铮又在这小岛待了段时间,借着外力,摆了几个聚灵转化灵气的阵法,全力祭练水火道袍。好在这秘籍生态环境接近上古,最不缺的就是各种灵材资源,在他拿极品玉石当干柴,不惜成本之下,没用多久,就又在水火道袍上祭炼了两道禁制上去,能容纳更多的灵气,堪可进入葫芦肚的程度。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一章:无功而返,细思前言() 
做好准备工作后,秦铮稍作修整,把自身状态调养到巅峰,便祭起水火道袍,取出合气融灵寄身术所炼之灰色气团,往身上一拍,便悄然下水,往深湖区潜去。

    此术在上古好大的名头,果是不凡!

    虽说因秘境大道规则不完善,导致湖中妖类无法脱体化形,灵智有所欠缺,但却无损于其与生俱来的本能兽性敏锐感知。秦铮以往虽也有水火道袍匿藏气机,毕竟只是个七重禁制的下品法器,拘于材质,再神妙也有限制度。故而任他怎么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到湖中一趟也总要惊扰到几只妖兽,仗着银蛟剑之利,虽皆是有惊无险,但总归是难免郁闷,教人爽利不起来。

    然而此刻在合气融灵所炼之灰色气团的加持之下,湖中一干妖兽,如同聋瞽一般,自顾游弋寻食嬉戏,任他大摇大摆的飘过。加之又把水火道袍祭炼到九重,遁速与吸纳灵气的效率都大有提升,一个闪烁,便是十余丈,比后世的潜艇还要来得安逸。秘术法袍两两叠加之下,既令他在这危机四伏的深湖区域,宛如自家后花园一般随性。

    重道行不重法力,重根基不重外物,是修真界的主流意识。但在秦铮看来,此言有些矫枉过正。比如蜀山一干小辈,修行不过十几二十年,仗着几把厉害的仙剑,就能满世界撵着一干积年老魔乱砍。再如自家,若非仗着一身法器,在这危机四伏的上古秘境,又哪来眼下这般悠闲?

    故而秦铮认为,功行固然重要,但装备也不容忽视。两者五五开,最为适宜。

    秦铮先前利用聚灵阵,将水火道袍祭练到九重禁制,达到下品法器之极限后,本想连银蛟剑也祭练一番的,奈何此剑毕竟入了灵器的品阶,材质太过高端,禁制甚为坚固,用此法在短时间内却是难以凑效,他权衡再三之下,只能作罢。

    秦铮自忖有阴山道途傍身,也在这遗府举步维艰,而黎水相等人,不过几介江湖散修,按说其处境不会强过自家才是。但所谓料敌从宽,毕竟前后加起来,自家已在里面蹉跎月余时光了。若是此人没有半点准备和把握,就两眼一抹黑的冒然闯进此遗府,那就不是来寻宝撞机缘,而是来寻死了。

    秦铮怎么看黎水相,也不像是莽撞鲁莽之人,故而此刻虽驾驭法袍、遁水而行,亦只有三分快意,尚余两分隐忧和五分警惕。

    话说秦铮通脉圆满后,不单一身真气比以往雄浑了数倍,加之十二经脉已全然贯通,可以初步做到循环无间,生生不息,无论回气能力还是输出能力,都大幅增加,故而驾驭起法器来,也更加游刃有余。此刻全力激发水火道袍之下,不过数日功夫,就深入湖心三千余里。

    深湖区域,景致又大为不同。山峰湖岛渐多,面积也更为辽阔,花草郁郁,古木参天,一片上古蛮荒的气象。

    天空不时下起一阵灵雨,随便接一掬水,都快相当于一瓶上好聚气丹,也不知道过了多少万年,才累积如此程度?与之相应,湖水也更为浓稠,阻力大增加,遁行越来越吃力。

    秦铮逐一搜寻沿途湖岛,奈何都没发现什么线索,只得继续前行。好在一路所见妖兽虽体积在增加,数量却在减少,到得后来,更是三五十里难见到一只,再无中外围区域妖兽扎堆的景象,想是除了些许皮糙肉厚洪荒异种之外,寻常的巨无霸妖兽,也无福消受里面浓郁到恐怖的灵气。

    秦铮有九重水火道袍之力运转吸纳,也走不了多远,就被撑得消化不良,好在无妖打扰,每到达极限之后,可以从容化解。一路停停走走,不时摆个阵法隔绝灵气,运功转换,这浓郁灵气虽然麻烦,拖了后腿,但还不至于致命。随着湖面渐窄,陆地增多,他寻思着也差不多到地头了,索性就放开心胸,弃水登岸,一边漫步,一边观望。

    一晃又是小半月,虽说隔断时间就需要设阵修整,每日只能行得三五十里,但再者十来天里,秦铮也大致把深湖区域溜达了一个遍,秘藏洞府没找着,倒是结合前期外围探索,对水府遗迹的地形有了个直观清晰的印象,确定之后,心头也不由骇然不已。

    盖因这整个遗府,在脑海中勾勒出来地图,分明就是某个大神通之辈随手丢下一个葫芦法宝,才化成了这片长达万里,宽数千里的巨型葫芦狀水府遗迹。

    另外这水府前后相通,就宛如整个秘境里都被人布下一个空间法阵一般,他在葫芦肚区域逛了好久,也没找着所谓的瓶底,好像无边无际,某天他走着走着,忽然觉得压力一轻,元气稀疏了好多,抬头一看,才发现既然又莫名其妙的回到了葫芦嘴区域,也就是一开始进入水府时落下的位置。

    惊吓过后,秦铮冷静下来,并未急着再次行动,而是努力回忆黎水相的一言一行,提及这遗府的每一个字,都详细琢磨,深思一番后,终于找到几条关键点,发现了一些线索。

    第一点,黎水相说无意发现水府并曾经打破过外围禁制,先假设此言为真。其次,既然此人可进入水府,就说明这遗府枢纽之地,并不在深湖区域,而在外围。不然,以黎水相最高借体显圣的神部修为,是无法承受深湖区那浓郁的灵气的。

    诚然,神部修士达到借体显圣境,即可以神魂合于金汞丹丸等器物,拟物化形,使用法器。但从一开始,黎水相不可能拥有可以容纳转化灵气的法器,不然,此人就不会专注神部了。

    盖因三部道法,神部最快捷的同时,风险也最大,也最需要物资辅助,抛开心境圆满是、现相、驱物数关所需定神养魂的丹药不谈,只是日游和雷劫这二关,就必需六阳破劫丹和纯阳丹辅助,才有望成就阴神和洗练不灭灵光成就阳神。

    若是家大业大的名门正派弟子还好点,还有几分成道的机会。对于一穷人二白的散修来说,真可谓是前途无亮,十死无生。莫说散修了,就是大派弟子,错非是没选择之下,也是没几个会选择神部功法的。

    第二,黎水相曾经说过水府内有鱼妖盘踞捣乱。可见水府位于山水之间,至少和湖水是相通的。另外这条鱼妖明显不同于水府其他妖兽,貌似具备灵智。

    ps:状态渣得要死。另外写着写着自己都忘记前面的内容了,突然发现略有前后矛盾,只能想办法圆回来。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二章:峰回路转() 
冷静下来后,秦铮仔细回忆黎水相所言,终于发现两条线索。

    第一,大致可断定水府不在深湖区域,至少,环境也接近于外界,灵气不会过于浓郁才是,不然,黎水相一截散修,以前身家、修为,断然无法在里面久待。

    其次,水府的位置应大致处于山水之间,至少,也应内通湖水才是。不然,一条通脉期的小鱼妖,也不会给黎水相带来那么多的困扰了。

    确定之后,秦铮没有无头苍蝇似的四处乱撞,而是按照这两个标准,在葫嘴区域搞了次地毯式的搜索。

    此次秦铮时来运转,三四天里,朝着灵气稀薄的方向,走了两三百里,就在一片乱石滩上,看见一件法器残骸。

    此残器似乎落在这里有些日子了,久受风雨洗刷,已失去往日风采,露出灰蒙蒙的布料本色,半淹在乱石堆中,乍眼望去,宛如一体。若不走进细看,很难察觉。

    秦铮惊喜之余,也有些懊悔和自责。以前也不是没来这里搜寻过,却是御器飞天,走马观花的从半空一掠而过。若是早就用这种“之”字型反复迂回的方式仔细搜寻两趟,也不会到深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