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里的八十一个女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宫里的八十一个女人-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渊在保和殿设宴为李世民庆功。因得知杨文干已被部下所杀,死无对证,又无其它证据说明太子、元吉与杨文干有牵连,仅归罪于东宫左卫卒韦挺和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这二人是太子的近侍参谋,虽对太子所作勾当略知一二,却也暗里护着太子,不露半句言语,这回成了替罪羊,带个荐谋不力和外失察之罪被流放裼州,也无甚怨言。那李渊毕竟亲子之心不灭,当夜,也把太子、元吉二人从静安殿和翠微宫里放了出来,一起参加庆功宴。

    保和殿宫宴之豪华奢侈,不亚于往常在长安宫中的庆功宴,各位文武大臣早按座次排列坐于两侧,翘首等待李渊、李世民以及太子、元吉的到来。李渊在乾德殿与俩位宠妃先吃了便餐,其向不胜酒量,往常的国宴,他至多也只喝二、三杯酒,而且习惯总是先吃便餐后再喝酒的。

    随着岁数增长,李渊逐渐变的苍老,也渐感体力不支,饮食起居都变得格外仔细起来,这两年他单独一人进食就没有多大胃口,常常叫张、尹二妃轮流着陪他进食,才勉强多增些食量。李渊深感到体力大不如前了,想当年横刀立马无所畏惧,如今连多走几步路,都觉得心跳气短,虚汗沁背,真是岁月不饶人呀!

    李渊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老了,越是感觉到老了,就越觉得离不开他的俩个宠妃。越老就越担心他的三个儿子骨肉相残,给他身后留下骂名。他清楚他的几个儿子之间的矛盾越演越激,仇隙i久,难以弥合。这次杨文干谋反,不能说与太子没有牵连,起初李渊一听到这件事,肺都气炸,真想就此废了太子,但后来一想,如果废掉太子,自己将亲手毁掉两个儿子。

    世民看似重义仁厚,但办事之果断,手腕之强硬,连他这个做父亲的都自愧不如。论功劳和能力,太子和元吉远不如他,倘若让他继承大唐基业,是必能发杨光大。但他虽勤政,却薄私情,就连他李渊的俩个宠妃向都不放在眼里了,倘若,有朝一i让世民登极,他能善待自己的嫔妃家眷?能善待他的俩位兄弟吗?

    一想到这些,他不得不暗自收回他对世民的承诺。好在杨文干为部下所杀,死无对证,他也正好顺水推舟,免了太子、元吉的罪,唯独责成东宫左卫卒韦挺、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两个近侍参谋不力,酿成谋乱之事而流放裼州。

    李渊吃了便餐,让两位宠妃侍弄着穿了龙袍,再由几位太监、宫女陪伴着往保和殿赴庆功宴。从乾德殿寝宫走侧门出御苑花园再转垂花门,穿一道长廊便可直通保和殿。李渊穿过垂花园远远看见太子和元吉等在游廊上,太子和元吉未等李渊走到跟前便一起跪着齐呼“父皇圣安!”,那李渊走到他们跟前只轻轻的摆了摆手说道:“起来,起来,少来这些俗礼。”

    太子、元吉站起来随李渊来到保和殿,见李世民已坐在左排首席上。众大臣见李渊来到,皆离座下跪山呼万岁。太子、元吉跟着李渊走进殿来,面带微笑,一路抱拳朝各位大臣行礼,仿佛大难无虞的炫耀

    。李渊步至龙座转身坐下,抬手朝大臣说道:“各位爱卿 大家入座吧,大家入座吧。今天朕设宴为世民庆功,为征讨反贼杨文干凯旋而归以表庆贺,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世民是朕的儿子才这样设宴庆贺,换是别人,不管是谁,朕也会庆贺。这次征讨,很快取得胜利,杨文干也被诛杀了。武德五年,前洪州总管张善安造反,朕谴舒州总管张镇州等征讨并剿灭之;如今杨文干造反,朕谴世民也很快剿灭之。张、杨两贼的下场,可以昭明一切反贼应有的下场。我朝的天威是不可侵犯的!我朝向来举贤拔能,唯才是用,有众多忠良之将臣,有强大护国安邦的军队,我们怕什么呢?不管是内部的腻臣贼子胆敢谋反叛乱,还是外邦的sāo扰入侵,我朝都将无情击讨以消灭之!”

    李渊虽已苍老年迈,但皇威不减当年,说话仍声若洪钟,口若悬河。当年起兵反隋,他就靠这张嘴让四方豪杰云集响应,此刻,他环视殿中两排正襟危坐的将臣肃穆的表情,这近百人筵席的大殿中却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听的见,这种气氛,让他李渊体会到了他皇威的力量。

    他很久不在将臣面前长篇的说话了,此刻,他感到有一种让他回归当年的冲动的力量,心里的话直涌到嘴边来,他停了一会接着说:“秦始王统一六国,但秦朝最终败于内乱,汉刘邦打败项羽,但汉朝最终也是败于内乱,这些都留给我朝什么教训呢?其一要安定,只有内部安定,我朝便有强大的力量对付外族的入侵;其二是爱民,只有爱民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财盛物丰,有安定的社稷秩序,有强盛之国力、民力,大唐基业就能万代昌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李渊说着,站起来举杯朝各位将臣道,“为世民这次征讨大捷干杯!”

    众大臣跟着李渊举杯一饮而尽。此刻,保和殿的气氛热闹了起来,大臣们交头接耳,夹菜吃肉,殿前早已准备好的乐队也奏起了音乐,一群穿红带绿的舞女翩翩起舞,只见那群舞女一会儿如彩蝶飞舞,一会儿如百花竟放。翩翩之舞变幻莫测,美不胜收,旋又见由一位艳若天仙的舞女幻成凤首,众舞女幻成凤身、凤翼、凤尾,顿时便乐声大作,锣鼓震天。此时,一条巨龙蜿蜒而出,与那群舞女幻化成龙凤舞形,相亲相戏,幕后骤又奔出数十少年瞬间叠chéng én梯,拉出一幅“龙凤呈祥”巨幅,顿时,宴会上喝彩之声震天。

    一会儿舞乐停息,李世民执酒杯起身走至殿中,环顾各位将臣,然后举杯朝李渊敬酒道:“借今晚庆功宴之喜与龙凤呈祥的吉祥之气,我提议,大家共敬皇上一杯,祝皇上万寿无疆,祝大唐江山万代昌隆!”众将听着,共同举杯高呼:“吾皇万寿无疆,大唐江山万代昌隆!”

    此刻的李渊喝了两杯酒,已感到微醺,正想脱身离开,却见三子李元吉也举杯离席,知是也要拍他马屁敬酒,逐连忙摆手道:“罢了,罢了,朕不胜酒量,说着便起身道:“各位爱卿,你们且开怀畅饮,朕不胜酒量先离席,就不陪你们了。”说着,便由张、尹二妃搀扶着离席而去。

    皇帝一走,席上气氛更为热烈起来。许多大臣都为李世民敬酒。李元吉刚才敬酒遭到李渊拒绝,觉得脸上好没光彩,正憋着一肚子气,看众人都敬李世民酒,便“嚯”一声从座上站起,拽过酒壶,“咕噜,咕噜”的喝了大半壶酒,又端起酒杯走到李世民跟前道:“今天庆功宴,你是功臣,我与太子敬你这大功臣一杯,以表对你敬仰之意。”说着,与端起酒来的李世民碰了杯并一饮而尽。

    那李元吉饮完那杯酒,又倒了一杯酒说道:“这杯酒我不能敬你,我敬我自己和太子大难不死。好,来,太子,我俩为大难不死干杯!”此时,李元吉刚才喝的那半壶酒的酒力冲了上来,他已感到眼睛有了些朦胧,却仍趑趄着走到太子跟前强拉太子又饮了一杯,那时大殿里鸦雀无声,众人以为这齐王定是喝醉酒了,正不知他要闹出什么事来,却见他喝完那杯酒,便丢了酒杯,朝侍者叫道:“拿剑来,我为大家作歌舞剑以助酒兴。”瞬间殿内骤然有了一股杀气,众人面面相觑,空气骤然的冷凝起来。

第三十六章 真吓了我一跳() 
一会儿,李元吉接过侍者送上来的长剑,缓步从容入了殿中,只见他抖擞jing神,“哼哈”两声,便舞剑而歌曰:

    力万倾之拔山兮,英雄盖世。惊失鸿门之一念兮,怵走蛇龙。将淮侯之十面伏兵兮,楚歌四起,骓不逝兮,时不利,虞之断肠兮,鸟夜啼。幽恨对重瞳兮,何聊生。鲸彭之失节兮,他年醢,为君之饮剑兮,楚帐中。惜意气之短兮,流水长。岂为无颜兮,绝乌江。壮士之遗恨兮,无可复,后人之顿足兮,泣项王……

    众人原以为齐王舞剑是学项庄,意取秦王,可见他一路剑法柔若软蛇,丝毫没有逼杀秦王之意,听那歌,知是为项王所歌,其歌之悲壮惨烈,幽怨遗恨,溢于言表,众将臣听了都不禁喝采叫好。

    那李世民静静坐着,他向来处乱不惊,看李元吉执剑起舞,他倒以为元吉是在借酒撒泼,来个项庄舞剑,意取沛公。他只在心里冷冷一笑,心里想,但愿元吉你别学项庄,要学项庄那你就是自取灭亡的了,因为他深知元吉那点武功功底,要这样明取他,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李世民也装得很悠闲的一路看着元吉舞剑,见他也只是仗剑作模样罢了,虽一路舞着,却一直不敢靠近他李世民

    。听他那歌里之意,骤明白元吉此举不过是在众将臣面前作sè**罢了。这么想着,摇了摇头,想这骨肉兄弟,相猜相忌,相轻相残,真狠不得你一口吞下我,我一口吞下你,这究竟为的什么呢?自己心里虽一片诚挚,可他偏偏不能理解,偏偏视为眼中之丁,肉中之刺,这又有何奈呢?本想互相谅解,屏弃前嫌,他却一副仇人心肝;本想坦诚相处,他却狡诈以对;本无提防之心,他却一而再,再而三的yu置你于死地;虽有不念旧恶之心,他却不知悔改,仍我行我素,非置你于死地而后快,这又怎使他李世民不提防呢?

    李世民一面看着李元吉舞剑作歌,一边想着他们几兄弟之间这些挠心之事,越想就越没心绪,越想越不是滋味,遂也无心再喝酒,便自先离席,走至御花园想一人清静去,忽听身后有人叫道:“殿下为何不宴乐同欢却自寻寂寞呢?”

    李世民回头看时,见是长孙无忌,遂问道:“你怎么也跑出来了?”长孙无忌走到李世民身边叹道:“唉——我就不知齐王心胸为何这般狭窄,什么事情都看不开,刚才他那番作歌舞剑分明是向殿下你示威,这又何必呢?”李世民听着,说道:“这话不能乱说,齐王心里想啥,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糊乱猜测会伤和气的。”

    长孙无忌听了,摇了摇头笑道:“你们兄弟之间的事,我也不好说,但国家的事总可以说一说。你征剿杨文干之时,突厥入侵原州和陇州,朝廷派鄯州刺史庞太师、秦府护军尉迟敬德分别打退了突厥入侵。紧接着吐谷浑又入侵岷州、松州yin盘等地,朝廷又令刺史蒋善与前两支人马在松州赤磨镇会合,一举打退了吐谷浑。两天前,又有边关急报,突厥、突利又入侵并州,而且这次突厥集兵八十万,来势之猛是前所未有的。如今,边关屡屡告急,朝野人心惶惶的,你看是不是劝皇上车驾还京,以安国民,同时也该商讨征讨突厥大计了?”

    李世民在征讨杨文干同时早得知突厥入侵消息,也知道朝中有主战主和两派,自己也知道这些年来突厥的势力越来越强大起来,这实为国家一大患,至于如何根治突厥入侵问题,他也还没有想出好办法来,听长孙无忌这么一说,他也觉的有理,国家有战患,皇帝避暑在外怎能安民心呢?

    “长孙大人说的是,是该劝皇上回京的时候了,这样吧,明天我们一起觐见皇上,你就把你的想法向皇上说说。”

    第二天,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一起觐见李渊,长孙无忌委婉陈言,希望皇上车驾返京以安民心。李渊是个明白人,便决定三i后甲子i起程返京。二人看陈言奏效,便辞了李渊。李世民折转御花园,要走便道回行宫,刚穿过垂花门,忽听一串笑声从游廊那边传来,李世民走上游廊,正好和一宫女打了个照面,那女子见是李世民,施礼道:“不知秦王殿下驾到,恕奴婢冒犯之罪。”

    李世民看那女子身边有几位同伴,知刚才是她们在嬉闹取乐,遂笑道:“你们自得其乐,何罪之有?”正待回身走开,不禁又回头打量了那女子,只见她一身淡青sè宫女装束,眉如远黛,鬓若堆鸦,腰如扶风弱柳,脸若天边舒霞,一对秋波脉脉含情,羞涩间含笑却又灿若桃花,李世民不禁暗暗赞叹,遂问道:“你叫啥名字,主子是谁呢?”那女子抿嘴笑道:“殿下真是贵人多忘事,奴婢叫翠儿,是张娘娘宫里的。”

    李世民骤然想起一年前,母后生i拜寿那天,张贵妃身边的那位小宫女、。一年不见这翠儿成熟了许多,长成艳丽俊俏的大姑娘了。可翠儿是张娘娘宫里的,李世民因知道元吉与张婕妤的龌龊之事,心里一直存厌恶之感,连带到这翠儿,心里便有了呢喃,遂勉强朝翠儿笑了笑道:“原来是娘娘宫里的。”正又想说:“代向向娘娘请安吧。”却话到嘴边,又未肯说出。只又点了点头,往前走了几步,又回头看了翠儿一眼,便径直朝寝宫去了。那翠儿倒不曾知道李世民心思,只低头跪送那李世民走远,才站起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