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河传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冥河传承- 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宫里来。

    杨广来到了洛阳,对各大势力的冲击是极大的。

    最受冲击的要属于王世充,毕竟这里可是他的地盘,可杨广一来,毫不客气地住进了皇宫,他根本无法阻止。

    这么多势力之中,只有王世充这个地头蛇没有明确地举起反旗,也就是说,他还是大隋的官员。

    洛阳是隋朝的东都,是杨广的老巢。

    在洛阳,忠于杨广的旧部,以及骁果军们依然存在。

    毕竟杨广搬到江都被架空也就两年左右而已,王世充这个洛阳令再厉害也无法在两年之内清洗到杨广的印记。

    “来人啊,招洛阳文武百官晋见。”杨广来到洛阳,进入皇宫之后,便让韦公公去处理宫中事务了。

    韦公公很快便掌握了皇宫,留在皇宫里的太监宫女,仍然是原来的那一批,自然而然地轻松就接管了过来。

    杨广换了一身皇袍,在洛阳皇宫接见了洛阳城内的文武百官。

    这些官员,以王世充为首,皆身着官服,恭敬地弯腰晋见道:“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韦公公叫道。

    “谢陛下。”百官齐和。

    “朕回来了,这天下,还是朕的天下,你们说是吗?”杨广低头俯视众臣问道。

    “陛下英明。”百官齐和。

    “这两年,诸位爱卿做得不错,维持了洛阳的稳定,帮朕稳住了东都,值得称赞。朕会记下此功,日后重重有赏。”杨广高声说道。

    接下来,杨广了解了一番洛阳的情况,便挥退了百官。

    王世充跟着百官退出了皇宫,回到了他的府上,脸色黑如墨汁一样。

    原本王世充心里,洛阳已经是他的地盘了,谁知道杨广一来,轻松就夺走了他两年的努力。他心里高兴得起来才叫怪了。

    这两年,王世充疯狂地打压世家门阀官员,提拔寒门以为臂膀,尽力将洛阳建成他一个人的势力。

    结果,杨广回来了,提拔起来的寒门官员,基本上都是科举出身,忠于杨广没有什么好指摘的。

    可问题是他也不敢反抗。杨广已经今非昔比,看到杨广那年轻了三十岁的脸庞,让王世充想起了当年那个初登大宝,意气风发的杨广。

    王世充背后虽然还有大明尊教的力量可以用,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不敢有丝毫动作。

    王世充修炼了大明尊教的高深武学,以前一眼便能看透杨广的修为深浅,现在他看到的是一片汪洋大海。

    回想起,一天前得力属下的汇报,佛门大批精锐力量损失在一线峡,包括四大圣僧在内,都没有了踪迹。

    而杨广便是从一线峡过来的。

    两者一联想,细思极恐啊!

    接下来,杨广开始调动洛阳驻军,把守在荥阳的张须陀所部调到洛阳来。

    张须陀率领着隋军精锐守在荣阳是为了防备瓦岗,现在用不着了。

    几天下来,杨广便掌握了洛阳的军权,他是皇帝,洛阳骁果军等驻军一直便忠于他,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第二百一十四章 尴尬的选帝() 
第二百一十四章尴尬的选帝

    王世充凉了,他原本安插进洛阳守军之中的棋子全都被杨广给拔掉了,杨广还来了一个军队换防,掉来了张须陀。

    这位老将可是大隋名将,铁杆的杨氏支持者。杨广被宇文阀架空的那几年,不知道有多少势力去拉拢这位老将,可这位却丝毫无动于衷。

    杨广一回来,一纸军令,轻松就调了过来。

    洛阳乃大隋东都,杨广一上位就督促建造而成,这座城市,留有深刻的杨氏印记。杨广敢轻车简从入洛阳,便是因为这个原因。

    没有错,现在的洛阳,杨广能够掌控的资源并不多。

    王世充成为洛阳令这几年,借助着大明尊教的力量,排斥其他各方势力,加紧掌控洛阳城。

    可他却一直没有和李阀一样高举反旗,直接占领洛阳城,撇开隋朝官员的印记。

    不是他不想这么做,而是他暂时无能为力,洛阳城的局势太复杂了,复杂到当年的杨广也不得不退避江都。

    杨广退入了江都,算是平息了洛阳的政治风暴,给王世充提供了最佳的环境。

    王世充能力不小,但也无法撇开大隋官员的身份来调理洛阳局势。

    王世充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清理和平衡洛阳各方势力,计划得十分周全,他也在等杨广驾崩。要不然,他身上根深蒂固的大隋印记会成为他争霸天下的污点。

    想要争霸天下,吸引人才,身上绝对不能有道德和政治上的污点。

    要知道原著之中,杨广死了,所有原隋官员和爵位拥有人争霸天下之时,都是把杨家的后人抬出来当挡箭牌,然后出兵争霸天下。

    也只有寇仲这样身家清白得不能再清白的人,才能够打着自己的旗号。

    寇仲平民出身,又不吃官家饭,杨广的死也和他无关。

    如此背景清白,打着自己的旗号没有任何道德和政治上的污点可言。

    ―――――――――――-

    现在王世充面临的问题便是一个选择,他的野心还没有暴露出来,杨广又恢复了原来的雄才大略,甚至比以前更加可怕。

    他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直接反了,毕竟三年经营,让他在洛阳城内还是有些势力和实力的。另一个则是暗中蛰伏等待时机。

    每一个选择都有利有弊,难以言说。但如果选择错误,那真的是后果难料。

    前一个选择看似机会最大,但现在最着急的人,不是他王世充。而且如果要反,他早就反了,何必等到现在呢?

    所以,王世充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现在时机不对,暂时蛰伏下来吧。

    倘若杨广真露出了什么破绽,那么便是他利用的好机会。

    杨广不知道王世充早有异心吗?怎么可能,哪怕是原来的杨广不知道,现在的杨广也绝对知晓,王世充的底细早在杨广眼里不是什么秘密了。

    可那又如何?

    身为帝王,就要有非同一般的心胸和手段,杨广自觉能够压得住王世充,只要王世充没有明确地举起反旗,那么他就一直是大隋官员,就要听他这个皇帝的圣旨。王世充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自然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至于大明尊教什么的,他们和佛门魔门一比,那真的是属于二流级别的势力了,杨广会在乎他们吗?只要他们不跳出来,杨广理都懒得理会他们。

    他们要是敢跳出来,杨广不介意一巴掌拍死这只苍蝇。

    现在的杨广虽然无法完美控制洛阳,但也同样是让其他势力无法忽视的存在。

    现在各方势力都等着看好戏。

    ―――――――――――――

    慈航静斋准备了数年的大戏,洛阳选帝。

    这样的戏码,毫无疑问会扩大慈航静斋以及佛门的影响力,提升自身的逼格,将自身提高到皇权之上的位置。

    这是一个教派最高的追求。

    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

    其他势力难道不清楚慈航静斋在打什么主意么?

    怎么可能?

    他们绝对清楚,只不过是看中了慈航静斋手中的传国玉玺,不得不配合而已。

    佛门的主意打得是叮咚响。

    可问题是,天朝上国自古以来,就不存在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先例。

    自三皇五帝确立炎黄正统,一统中原,扩张四野,无数异族蛮族或被消灭,或被同化。在汉代之时,形成一个庞大而伟大的汉民族以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概念深入人心。经历了五胡乱华之后,新崛起的汉民族,这种统一的概念更是难以抹灭。

    皇权至上!

    哪怕是强大的诸子百家都是这个概念的支持者和拥护者。

    佛门,一个外来教派,想要让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

    不得不说,他们真的是想多了。

    哪怕是原著之中,最后的结果也没有多大的变化,皇权依然至无高无上。佛门更是被轮番打压,皇帝打压之后,紧接着是道门打压,最后魔门女皇上位,更是打压再打压。慈航静斋、各大佛门宗派,皆元气大伤,直到元代末期才恢复了元气出来搞风搞雨。

    那个时候,慈航静斋在江湖上的逼格还在,但在整个天下,却完全没有隋唐时的影响力了。

    在这方世界,杨盘一个异界来客的到来,彻底打断了原时空的进程。

    慈航静斋现在被逼到了悬崖边上,彻底尴尬了。

    ――――――――――――――

    在中原,皇权的威慑,一般人都能够感受到,那些传承千年的世家门阀们,个个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底蕴和影响力,可是他们同样要对皇权保持该有的畏惧。

    大隋已经是风雨飘摇,天下皆反。

    、可是只要杨广没有死,大隋的皇权就依然存在,大义名份在身。强大如四大门阀,除了在此之前早已经反了的李阀之外,独孤阀认怂,乖乖地跟在杨广身后摇旗呐喊,成为杨广的走狗助力,这不奇怪,因为独孤阀本身就是后族,支持杨氏对他们是有利益可寻的,况且独孤阀作主的老太太非常清楚独孤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之中没有可以做主的顶级人才,开拓不足,守成都勉强的独孤阀,除了支持杨广,保持自身在天下的即得利益,还有其他选择吗?

    四大门阀之中,宇文阀被杨广给铲除了,可以用雷厉风行来形容,彰显了杨广的手段,再次重申皇权的强大。

    大义名份在身。

    宋阀偏安岭南,虽然宋阀不满意杨氏的天下,但他们也同样无力争夺天下。这个天下无论换不换主人,对于宋阀来说,其实都是一样的。

    所以宋阀坐得住,成为铁杆的中立骑墙派,无论慈航静斋怎么拉拢,宋缺都是稳如泰山。

    原著之中,宋缺为什么要支持寇仲?

    说到底也是看不惯李阀的嘴脸以及血统。

    相比于李阀在争霸天下之时,跪舔突厥的嘴脸。

    一直坚持汉统的宋缺,无论如何也看不下去,不得不支持寇仲做为最后的抗争。

    宋缺难道看不出来寇仲的心性吗?不,他看出来了,只是当时的他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够行险一搏。

    相比于李阀,杨氏虽然在血统上并非完美,但就算是宋缺也不得不承认杨坚对整个汉民族做出的莫大贡献。没有杨坚结束五胡乱华,一统天下,重新确定汉族的统治地位。那么整个天下,恐怕还是一副乱相。胡人为一等公民,汉族为二等公民。

    宋缺嘴上不服气,实际上他心里还是较为认同杨氏的统治地位。

    在大是大非之上,宋缺从来不含糊。

    看一看,杨广在被架空后以及重新掌权之后,宋阀一直保持沉默就明白了。

    对于宋阀来说,杨氏掌控天下,一点儿也不妨碍宋阀的利益和地位。杨广的手再长也伸不到岭南去。

    而宋缺和杨广有着一种神秘的默契,宋阀不支持任何反贼势力,而杨广也不会伸手到宋阀。

    ―――――――――――――-

    现在天下的形势可谓是十分清楚了。

    四大门阀,除了李阀骑虎难下,不得不撑下去,与杨广一争高下之外,其他两大门阀一个中立一个倒向了杨广。

    至于下面的五姓七望等世家望族,那都是典型的骑墙派,他们是两边下注,最多最多也就是暗中支持其他造反势力。

    要想让他们主动跳出来,明确支持哪一方,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后是江湖势力以及境外势力控制之下的几大反抗势力。

    静念禅院,师妃暄、梵清惠、了空等佛门领袖聚在一起商讨大事。

    禅房之中,气氛沉重。

    “现在我们应该办?”

    “四大圣僧失踪,可能凶多吉少,我们错误地估计了杨广的实力。”

    “杨广身边必然有大宗师级数的存在,只是不知道是什么人。”

    “这选帝活动还要继续么?”

    无数的问题缠绕在众人的心间,难以做出正确的决断。

    特别是四大圣僧以及两百名精锐僧兵的损失,让佛门元气大伤。

    佛门也不得不拿出隐藏的底蕴,又有四名名声不显的宗师后期强者站了出来,撑住了佛门的门面。

    中原佛门甚至不得不牺牲中原的利益,请出了密宗的巴哈活佛,真真正正的大宗师级数的强者坐镇。

    藏传佛教一直以来便与中原佛门相异,教派理念和习性都完全不同,密宗教门更加混乱和原始。

    一直以来被中原礼仪所排斥。

    中原佛门在这种情形之下,毫不犹豫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