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世界里的国术宗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侠世界里的国术宗师-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凌翎七也知道,传统器械都是练的身法。比如剑术更注重手腕,单刀练前臂,棍术练上臂和胸部,关刀练身体的沉稳和拧转。不过剑术在军事上用途就比较有限了,一般来说还没有听说有多少大将军是用剑的。在军队里,主要是枪和刀。剑是江湖中人还有书生们常用的,当然对于书生来说,剑的装饰意义更大于实战意义。

    凌翎七跟着父亲,径直穿过演武场,来到大厅之中。

    这时候他看见大厅内果然有一位中年书生端坐在那里,凌陵发连忙走上前去,做了一个辑道:“学生凌陵发拜见陆院长!”

    的确,凌陵发在陆子龙院长面前也得自称学生,因为陆游此时已经作古,但是陆游在读书人眼里,那就是文豪级别的存在啊!而且,陆游是文武双全,不但诗书文章作得好,而且有一身好武艺,曾经上马抗击过金人,据说还打死过吊睛大虫。这样的武力值堪比梁山好汉武二郎了。所以到文山书院来教书的先生,那都是很有名气的,凌陵发也是因为才气过人,再加上有人举荐,这才能够书院教书。

    而要书院读书,同样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里只招收天资过人的学生,而且的学生书院,都要经过院长陆子龙的面试。

    那陆子龙看起来果然有大儒的风范,一袭白色的儒服,在浓眉之下,一双狭长的丹凤眼,黑色长发用雪白的丝带束起来,看起来颇有一种风流自在优雅贵气的感觉。

    凌翎七虽然跟在父亲身后,但是他也发现那陆院长正用好奇地眼光看他。

    陆子龙一边客气地道:“凌先生请坐,这位少年就是您的儿子凌翎七吧?”

    凌陵发点了点头道:“正是犬子!”说完,凌陵发又转头对凌翎七道:“小七,还不向陆院长行礼!”

第十三章 入学考核() 
凌翎七连忙大步走到陆子龙面前,行了一个礼,大声道:“学童凌翎七见过院长!”

    陆子龙惊讶地道:“快请起!对了,凌先生,这就是你儿子,我听说他只有八岁,怎的看起来却像是十三四岁少年一般大?”

    的确,陆子龙很疑惑,人看到一个八岁孩童身高超过1。5米,自然会感到无比惊讶。

    凌陵发又苦笑道:“让陆院长见笑了。我这孩儿从小就食量大,一个人顶三个成年人饭量,所以他是与普通的孩童有些不一样。但是小七学习也是非常用功的,这次我带他来,就是希望他能够书院学习。当然,我知道文山书院向来是认人不认钱,如果学童资质不佳,就算是交再多学费也是不能进学的。所以,就请陆院长按规定考校我儿吧,若是他不能通过,我便送他去县学。”

    陆子龙拿起桌子上的一本书,然后道:“不错,我文山书院虽然创办只有十五年,但是在绍兴府也是出了名的。先父曾说,凡入我文山书院之学童,须经过三道考核,有文有武,若是不能达到,资质平庸者,概不录入。这是我文山书院十几年来的规矩,我也不能破例呀!”

    凌陵发点了点头道:“好,就请陆院长按规矩办吧!”

    文山书院的名气的确够大,不但因为他是陆放翁创办的,而且文山书院还是一间文武兼修的书院,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童成材率高,有的成军中将官,很多考上举人进士,甚至状元也出了2个。

    地方官学有州(府军监)学和县学两级。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开始诏诸州、府立学;学者二百人以上,允许设置县学。崇宁元年(1102年)要求州、县一律置学。崇宁三年确定“增县学弟子员,大县五十人,中县四十人,小县三十人。”各学教官称教授,州学二人,县学一人。

    宋朝的学校教学主要是经义和诗赋。在学校方面也有改进,主要是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长官。这就是各路提举学事司,掌一路州县学校,每年前往各州县巡视一次,考查教师之优劣及学生的勤惰,全国各学一律采用“三舍法”,由县学生选考升入州学,州学生可贡入太学。这其实和后世也差不多,相当于小学升中学,中学升大学。

    宋朝提倡大兴地方学校,以县学为主,这是官办学校,当然民办书院也很多,当时官办学校,本为国家培育人材,而且贫家子弟,以上学为最佳之出路,所以大多数贫民子弟都会选择县学,因为学费很少。就像是后来的义务教育。

    而书院就不同了,它类似于后世的贵族学校,学费高得吓人,一般人家的孩童是上不起的。当然文山书院不一样,它是陆放翁为培养更多国家栋梁之才而创办的,除了陆家自己掏钱维持,还有很多官商赞助,特别是那些从书院走出去的学子,都会赞助母校。所以文山书院的学费跟县学也差不多,但是要文山书院,也是非常不容易,每一名学童要经过三道考核,合格者才可以入学。

    这时候的学校,也有类似后世学校的奖学金。各地的书院和县学,生员都要出些钱米入学,有的是一边读一边耕作,书院虽然也像雨后春笋一般成立,却也没有衰败之势。官办的县学,考试成绩优异者,将由朝廷为其出学费,供食宿,当然这个是较小的,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其余的,就要自己出学费,但是可以免除徭役。

    书院也有这样的办法,那就是成绩优异者,免除学费,还要奖励。当然民办的书院,这个就更小了。

    文山书院除了考试诗经策之外,还要考武艺,但是入学考试的三道题,其中两道是诗赋和经义,另外一道就是武艺了。

    陆子龙抚须笑道:“好,老夫看这孩子生得相貌俊伟,想来通过三道考核是没有问题的。现在老夫就出第一题了,题目是以一种物品为题,作一首诗。也就是咏物诗,这类诗也是相当多的,当然以学童来说,能够做出一首通顺的诗就可以过关了。好了,凌翎七,老夫给你一柱香的时间,若是一柱香烧完之后,你还没有做出诗来,或是做出来的诗不符合要求,那么后面两道题目也不用考试了,只有三道题目都过关,才能入我文山书院进学。”

    凌翎七点了点头,平静地道:“是,院长!”其实他心里却是无比的激动,这题目真是太简单了!当然,对凌翎七这个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回宋朝的人来说,是非常简单,随便从脑海里搜一首咏物诗就行了,不过需要宋朝以后的咏物诗,而且不能太快就做出来,否则那不是要惊世骇俗?凌翎七可不想太过出名。

    凌翎七装作一副苦思冥想的模样,在大厅内来回走着,一会看看屋顶,一会儿又看看门外,好像是在苦苦思索着,其实他根本就是在到处打量书院的环境,消磨时间。因为他已经有了一首咏物诗,这首诗还很符合陆放翁的事迹和精神,也很符合侠义的精神。

    这首诗就是明朝著名的大臣于谦在十七岁的时候所写的一首《石灰吟》。诗通过对石灰生产过程的拟人化描绘,表达了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凌翎七心道,于谦呐于谦,对不住了,这首诗要提前几百年出世了。

    大约过了半柱香时间,凌翎七觉得差不多了,于是停下脚步,对着陆子龙作了个辑道:“院长,我已经有了!”

    陆子龙抚须笑道:“好!你且念出来听听,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就做出诗来,你已经很不错了,只要这诗符合基本要求就算你过关!”

    凌翎七目光显得无比清澈,他大声朗诵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大厅内气氛一下子变得不一样了,不但陆子龙惊讶得瞪大了双眼,刚才还在抚须的手停在那里不动了,就连凌翎七的父亲凌陵发也震惊了,这哪里是一首八岁孩童能够做出来的诗,何况这还是在半柱香的时间内做出来的!这真是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第十四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陆子龙瞪大了双眼,喃喃地道:“要留清白在人间!说得好,这首诗真是太妙了!凌翎七,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面对陆院长的疑问,凌翎七不得不仔细解说一番:“院长,我记得老院长有一首词,也是咏物的。不过那是描绘寒梅的精神品格,借以抒发老院长的一身傲骨和报国之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把寒梅的特点描绘得无比深入,所以我就想到了石灰,它同样是和寒梅一样有着自己的精神品格。”

    “第一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说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也是说石灰石是一种奇特之物。第二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的是石灰故石烧制的过程,加若等闲三字,便象征着像老院长那样的仁人志士,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也就是说石灰石在烈火的焚烧下,变成粉末一样的石灰,加上全不怕三字指的就是仁人志士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宋人,都要像老院长一样,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像老院长一样以天下为己任,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凌翎七脸不红心不跳地说着。

    虽然是借用了明代于谦的诗,但是凌翎七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妥,这样的好诗就应该早点面世,他知道文山书院的老院长陆游不但是一代大诗人,还是一名爱国的大臣,能文能武,所以石灰很能代表陆游的精神品格,想必一定可以打动陆子龙。

    果然,听完了凌翎七的解说,再联想到父亲晚年的悲凉,一身的报国之志得不到发挥,陆子龙眼睛慢慢湿润了,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父亲站在自己面前,诵读着那首留给他们七兄弟的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的确,这个时候陆放翁辞世不过三年,他的七个儿子都为自己父亲的不得志抑郁而死,感到无比悲伤。北方游牧民族对朝庭的威胁与日俱增,国家可以说是危在旦夕。在1206年,韩侂胄北伐,后来被金击退。在1208年,签订《嘉定和议》。金宋两国改为伯侄关系,宋由贡献岁币及绢由二十万增至三十万,宋赔偿三百万军费。金放弃占领的大散关、濠州,献上韩侂胄首级。虽然这样求得了一时的安定,但是每个宋人都无比希望能够光复失去的土地,恢复大宋的荣光。

    现在,陆子龙看到这个八岁多的孩童,竟然能够做出如此的好诗来,顿时就起了爱才之意。不过,三道关卡,现在只过了第一道,规矩不能废,所以第二道和第三道关都还要过。不过陆子龙相信,以凌翎七之才,要过第二道关和第三道关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第二题就是经义考试了。所谓“经义”是在经书中挑一两句做题目,就抱着那题目发挥成一篇文章,例如题目是“知耻近乎勇”,你就说明知耻何以近乎勇,“耻”和“勇”须得一番解释,“近乎”两个字更大有文章可做

    陆子龙呵呵笑道:“凌翎七,你这首诗做得很不错!可以说就是老夫也做不出这样的好诗来。但是,这只是第一道题目,接下来我就要出第二道题目了,你需要用笔墨来回答我的问题,那就是请你以孟子《孟子?离娄》中说的一段话为题,写一写你对这段话的理解。这段话就是,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好了,时间仍然是一柱香的时间,字数不限!你这就开始吧!”

    凌翎七知道,这段话表面的意思是,不出于真心的礼节,不出于真心的正义行为,有道德的人不做这样的事。可是,如果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一番阐述,肯定是不能通过考试的,怎么办呢?凌翎七突然就想到了一句话,那是他在前世武侠中经常看到的一句话,叫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对了,何不以这个为题目,阐述一下国术和侠义精神呢!

    想到这里,凌翎七就文思如泉涌,只见他拿起毛笔,飞快地在纸上书写起来!

    凌翎七的表现引得陆子龙和凌陵发都震惊无比,两人都站到了凌翎七身后,看着他书写。

    只见纸上出现一行字迹: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行侠仗义。此诚忧国忧民明日栋梁之思也。同为大学,愚浅见:专业深研可为民,此为民,谓之孝悌,乃为小家之民;心怀高远可为国,此为国,谓之社稷,乃为九洲之国。我等弱冠之年,当以勤愚治学,景愿为国。国术者,古今同义,国之术,修身之艺也!……

    凌翎七也希望在这个世界,能够以侠义精神和国术的精神拯救国家于危难,侠以“为国为民,兼济天下”为核心,侠道表现为以勇敢入世的态度,以兼济天下的志向,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侠心义胆,以牺牲自我,委屈求全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