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世界里的国术宗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侠世界里的国术宗师-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大殿之中供奉着儒家的创始人,天下读书人的祖师爷,孔圣人!文庙中的夫子一脸慈祥的笑容,孔子是有教无类的,不管面对的是贩夫走卒还是汪洋大盗,都是这副面容,也不知道能感化多少人幡然悔悟,所以才成就了圣人之位。

    文山书院总共四进的院子,陆子龙带着父子俩一会儿就看遍了,最后陆子龙道:“凌先生,你就负责教授丙班的诗赋。凌翎七,你就甲班学习吧!”

    说完,陆子龙又认真地凝视着凌翎七,语重心长地道:“凌翎七,你要好好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在文山书院,甲班是最优的学生才能的,老夫看你表现不凡,就直接让你进学甲班了,你要好好表现,不要辜负老夫的一片期望才是!”

第十七章 书院生活的开始() 
原来,文山书院一共有六个班,按照甲乙丙丁戊己天干进行排序,其中甲班是最优等的学生,每班人数是三十六到四十人不等,整个书院的学生就是二百多人。当然,这只是基础教育需要进行分班,文山书院也跟大多数书院一样,更多的教学形式是升堂讲学,展礼,讲会,集中讲授等,这是一种开放的讲学,和后世的大学教学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在大教室进行的教学。

    在宋朝自由讲学是书院最主要的教学形式。主讲教授面对不定量的学生进行不拘,不拘时间,不拘地域的讲学活动。这种教学形式区别于个别教学,也不同于班级授课,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群体教学制。特别是当有大儒到某个书院讲学时,就会有众多慕名而来的学生,并不只是某一个书院的学生可以听讲。比如著名大儒朱熹和他的学生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就吸引到了方圆数百里的学子前来听讲。

    除此之外,书院教学还有一种的形式,那就是讲会。这是书院之间的学术讨论会和辩论会,类似于后世的学术研讨会。这种讲会学术性质很强,争论也很激烈。当然,在南宋除了文比之外,有时候书院之前还有武艺的比试。而比试的结果也对每一个书院都非常,它关系到书院的名声。

    陆子龙对着凌陵发父子两人正色道:“咱们文山书院由于学生不多,师生接触较频繁,师生共处一堂,无间风雨明晦,朝夕讲业请益,又提倡质疑问难,因此书院提倡师生情谊。书院不定修业年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进步,关心学生成长,鼓励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所以到了咱们文山书院,就等于是了一个学术的大家庭。我文山书院最有特色的是文武并重,除了每天讲经授课外,学生还要操练武艺。”

    现在正是授课时间,陆子龙便带着凌翎七到了甲班,而凌陵发则由另一名教授带到丙班去了。

    进得甲班的教室,凌翎七才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年龄大小不一,最小的大约十三四岁,而最大的看起来至少也有三旬了。果然,古代书院和后世的学校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一名年约四旬的教授正在教书,看见院长带着一名学童进来,便知道这是新来的学生了!只是他也很好奇,在他教授的甲班,学生都是在书院学习一段时间后,表现优异的才能甲班进学,而这名学童显然并不是书院的学生,却能够直接甲班,定然有什么过人之处才行。

    陆子龙一边走一边呵呵笑道:“杜教授,今天老夫给你带了一名学生来,你且看看如何?”

    杜教授连忙道:“陆院长想必是考核过了,那么这名学生定然是非常优秀的。一切听院长安排便是。”

    陆子龙呵呵笑道:“杜教授,这名学生叫做凌翎七,今年十三岁,是一名文武双全的学生,你捡到宝了!我就把他交给你了。”

    说完,陆子龙又对凌翎七道:“凌翎七,来见过你的老师,杜教授,他可是我们书院最好的教授之一,你一定要好好听从杜教授的教诲。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读书,读书之法,莫先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据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你要认真领会。”

    凌翎七连忙大步走到杜教授面前,行了一个拜师大礼,然后朗声道:“学生凌翎七见过教授!”

    杜教授想要一把托起拜倒在自己面前的凌翎七,才发现居然无法托起这个只有十三岁的学童,他心中震惊,这名学生果然不凡,虽然自己不会武艺,但力量也是不小的,而这名学生在自己用了七分力的情况下,竟然纹丝未动,可见他至少在武艺上有过人之处。那么,院长所说的文武双全,应该是不虚。

    好在凌翎七迅速就自己站了起来,倒是免了杜教授的尴尬。不过陆子龙却是看得出来。

    杜教授点了点头道:“凌翎七,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文山书院甲班的学生了,你就站在这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吧!”

    凌翎七也不怯场,开玩笑,他在前世可是中南海保镖,见过的大人物无数,怎么会在这样一个小场面上紧张。只见他站在台上,向同窗们鞠了一躬,然后朗声道:“大家好,我是凌翎七,很高兴能够在未来的一段日子里与大家朝夕相处,学习进步!我的名字很好记,壮志凌云的凌,孔雀翎的翎,一二三四五六七的七。请大家多关照。”

    凌翎七不卑不亢的表现,倒是让杜教授频频点头,看来这个学生的确不一般。

    学生们也都鼓掌欢迎起来,凌翎七长得一幅人畜无害的模样,说话也很谦虚,顿时就赢得了不少好感。

    陆子龙呵呵笑道:“好了,你们就上课吧,老夫就不打扰你们了!”

    教室里的人都向陆子龙作辑,可见陆子龙在教授和学生们的心中,地位还是特别高。

    等到陆子龙离开,杜教授便笑道:“凌翎七,你且到最后一排坐下听课吧!如果有什么疑问,课后你再找我。”

    凌翎七点了点头道:“是,教授!”

    凌翎七大步走到最后一排座位上,在他旁边坐着的是一名二十来岁的青年,从穿着打扮来看,想必是出身富贵之家。相比之下,凌翎七的打扮就显得有些寒酸了,不过在文山书院里面穷人家的子弟也是不少,所以那贵公子倒没有显露出什么不快之色。毕竟在文山书院里面,是非常讲究同窗之谊的,学生们一般需要住在书院里面。

    当然,书院教学最主要的形式,还是自学。教授虽然也作讲授,毕竟时间有限,需要学生根据教授所讲的自己体会,书院虽然也规定了每年所学习的,但课程的进度是可慢可快的,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

    杜教授朗声道:“大家要谨记读书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下面我们接着讲《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就这样,凌翎七开始了他的书院生活。当然,有了凌翎七的加入,文山书院也开始变得不一样,这是后话。

第十八章 年度会试() 
进了书院,凌翎七就不得不把国术展现在人前。现在他也不需要隐藏什么,因为文山书院本来就是文武双修的,学生们除了习文,同时也要练习武艺,当然凌翎七的国术和文山书院的武术还是有很大不同。不过这并不会引起太多的注意,因为在南宋也有很多江湖门派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武功都有。

    当然,文山书院所教习的功夫,主要是剑术和箭术。因为对于儒生来说,需要掌握六艺,这是儒门祖师爷孔子传下来的。据说孔子身高九尺,拿今天的尺寸来量的话大约是一米九。孔子臂力过人,特别善于射箭,而且孔子似乎还会轻功。论语中说孔子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用后世的话说就是疾走如飞。另外就是剑术了,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可以通过一些记载,推测孔子的剑术也是相当。

    庄子中有个故事说,曾经有个叫盗跖的人,他是柳下委的弟弟,手下有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扰各国诸侯,穿室破门,掠夺牛马,抢劫妇女,全然不顾父母兄弟,也不祭祀祖先,他所经过的地方,大国避守城池,小国退入城堡,百姓被他弄得苦不堪言。孔子听说后,对柳下季说,我愿意去说服他。

    柳下季说,盗跖的为人,感情变化就像骤起的暴风,勇武强悍,顺从他的心意他就高兴,违背他的意愿他就发脾气,先生不要去见他,太危险了。孔子不听,去会见了盗跖,只带了两名弟子就敢去见强盗头子,说明孔子是勇武过人,艺高人胆大。

    虽然在庄子中记载,盗跖一见孔子就剑柄威胁孔子,但是孔子还是劝说盗跖不要为恶,虽然最后结果是盗跖把孔子轰走了事,但事情的经过肯定没有那么简单。孔子一定是凭着高超的轻功和剑术杀出重围,全身而退。

    儒家要求儒生们掌握的六门技术,叫做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而文山书院的创始人陆放翁,就是一位儒将。他曾经上马率军击退过金人,还曾经杀过老虎,可见他的武功也是一流的。因此,后世所谓的书生手无缚鸡之力,那完全就是胡说,真正的儒家书生不可能这样,习武练剑是必修课之一。

    剑,是中国传统的冷兵器,既薄而且又开双刃,美观优雅,柔中带刚。传说中国古代剑裴雯,曾经在一天之****死过三十一只老虎,被抛起数十丈高的剑,竟然能用手持的剑鞘接住,使其直入鞘中,真是剑技绝招。

    剑也被誉为“百兵之君”。黄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题铭其上。西周之前,剑只是权贵的象征和护身武器,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剑在兵器中的地位越来越。出现了众多宝剑,比如说干将莫邪等,与此同时剑术也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儒生佩剑和击剑之风盛行,习剑尚武之风遍及朝野。

    各种剑法也就开始出现。一次,越王勾践就会见了一名剑法高超的采桑少女,少女精辟地论述了一套剑法理论,接着又当场舞剑,闪展翻腾,上下飞舞,剑似流星,人如奔兔,越王看了拍手称赞,赐名为越女剑。后来越女剑法慢慢成为武林之中著名的剑法,特别是侠女们修炼者非常多。

    凌翎七文山书院之后,也是一边跟着同窗们练习剑术,一边又自己一个人修炼国术。

    其实对于凌翎七来说,练习这古代的剑术,对他的国术修炼也是有帮助的。国术中也有剑术,不过那是以套路为主,特点是轻盈敏捷,优美潇洒,气势流畅,灵活多变,刚柔相济。比如说著名的太极剑、八卦剑、武当剑这些,凌翎七也会一些。所以他学习起文山书院的剑术来也是特别的快,这让剑术教授和同窗们都有些刮目相看了。

    当然,国术还是与古代的武功有很多不同。现代国术是在洋枪洋炮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它更加注重不使用兵器杀人的功夫,这就是为什么民国时期,是中国国术的黄金阶段,那时候高手辈出,皆是在与黑暗的清政府,八国联军搏斗中发展,是拳术不断向着举手不留情,一招毙命来发展。

    练,是国术的根本。真正的国术高手,在这个练字上肯定都下大苦;出大力,流大汗。凌翎七前世的时候常听到师父一句话:师父身上出的汗水,熬成盐比你娃吃的盐都多!这是一句很实在的话。国术功夫不是学一点理论就行的,必须要修炼,入门都很困难,更别说是练到明劲和暗劲了,不但要练,而且要打,要实战。

    国术的功夫练了,能打人吗?说完全不能,这是不对的。但说有多厉害,那也是骗人的话,真正碰到懂行精打法的,肯定还得吃亏。除了内劲,耐力速度等,还得有打法!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的国术高手都是打出来的,凌翎七在前世也是打过不下百场比试的。

    当然,武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需要天长日久的练习。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练千遍,理法自现;拳打百遍熟、千遍精,万遍神明;拳法无他,惟熟能生巧尔,如此等等,都只说了一个字,练!文山书院所教授的剑术也是如此,学生们每天都要练上一个时辰。

    剑术不但要练习,而且还要进行比试,只是表演给人看的剑术不算真正的剑术。文山书院也注意剑术的实用性,因为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弟子,有的是要参加武试,军队中服役的,武功一道自然是非常的。所以,每年文山书院都要举行一次大比试,以此检验学生们学习剑术的成绩。

    就在凌翎七文山书院两个月后,就遇到了一年一度的文山书院剑术大会。很多学生,都想要在这次剑术大会上夺得理想的名次,所以这次比试必然是一次激烈无比的拼搏,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