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之魔君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道之魔君崛起-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是宁崇看不上这方世界的大道,但是根据姚北冥的讲述来看,所谓的混元真仙,其实力也就高出辟真境武者一筹罢了,还没有到化神大宗师法理圆满,掌控规则的地步。

    那苏信和龙藏的战斗,宁崇曾经亲眼目睹,在九天罡风之中,能撕裂金铁的罡风,不能触碰到两人分毫。苏信所化的血河,能吞噬法理,令虚空退避,龙藏的花开世界更是能绞杀血河。

    相比之下,这个世界的混元真仙或许境界不低,但战力还没到单人灭国的地步。

    否则,混元真仙虽然不多,但存世的就有两三个,算上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估计超过两手之数。

    而混元真仙之下的外景真人,其实力估计是低于先天,但手段诡异,与天荒世界的先天相比,更为高明。

    宁崇估算了一下,以自己现在的实力,先天中纵横无敌,但辟真境武者随手一击就能让自己认真对待。

    如果真的暴露了,混元真仙亲自出手,能挡下两三击应当就是极限了。

    混元真仙阳神出游,速度快若闪电,不是宁崇可以比拟的。

    “实在不行,就只能动用至真神眼了!”

    宁崇暗暗决定,与其在外搜集一些不全的秘籍自己摸索,还不如加入天山派,有了系统性的指引,更容易练气有成。

    而且宁崇一身气血,足可比拟武圣,哪怕加入灵慧派其实也能得到足够的尊重。

    这一点,姚北冥和宁崇都清楚,不然,随意一个人就加入灵慧派是只能从底层做起的。

    而宁崇的话,只要身家清白,一个肉身武圣学练气,当然是会得到许多优待的。

第一四二章 拜师() 
马车颠簸不定,经历了半月路程,总算赶到了灵慧派中。

    灵慧派立派在京城附近,乃是官府特别重视的门派。

    姚北冥身为灵慧派的长老,自然是有特权的,所以一路上直接通行,守城的士兵也直接放行。

    “姚长老,您回来了!”守山的弟子看见姚北冥的身影,恭敬的说道。

    “嗯,青笃,这月轮到你值守了?”姚北冥问道。

    “对,这位是?”青笃的目光转向了宁崇。

    “这位是你师弟,我下山新收的弟子。”

    青笃这才放开笑脸道,“原来是师弟啊?哈哈,欢迎欢迎,能拜在姚长老门下可是福气!”

    宁崇连称侥幸,而姚北冥则是摆摆手,直接领着宁崇进了灵慧派。

    灵慧派占据一个山头,大殿十几座,乃是一流的练气门派。

    连宁崇也不得不点头赞叹,这大殿格局真是精妙,而且修建的美观,糜费的钱财想必不在少数。

    “掌门,这回我可带来了一个好苗子,将来是外景有望啊!”

    大殿中万妙真人正在和其他几位道人商议事务,听得此言,其中一位道人直接道,“姚北冥,你何时这么猖狂了?怎么不说混元有望?”

    这道人戴玉冠,中年模样,似乎和姚北冥不怎么对付,所以直接开了嘲讽。

    但是万妙真人却没有说话,他是感觉到了,一股强横的气血,如同烘炉一样,这股力量,不逊色于武圣。

    “掌门,你看过就知道了。”姚北冥不理会那道士的言语,他是真心想教授宁崇的,但如果万妙真人能够亲自收下宁崇就更好了。

    “所谓是达者为先,我这业师教不了你多久,还不如拜掌门为师,一步登天。”

    姚北冥确实为宁崇考虑了许多,宁崇想着,或许这就是为师之道吧。

    直到宁崇进来,万妙真人这才哑然,“一位武圣来学习道法?”

    姚北冥郑重答道,“是的。”

    方今天下,道法显威,武功只是小道,但到了武圣这一境界。

    武中之圣,哪怕武夫地位再低,武圣也足以官拜金銮了。

    但此刻,一位武圣却放弃荣耀,学习道法?

    万妙真人转向宁崇,问道,“你可愿拜我为师?”

    宁崇毫不犹豫的跪地拜师,“师尊在上,受弟子一拜!”

    其余几个道人顿时不肯干了,“掌门,这人来历不明,怎么能拜入您门下?”

    “是啊,不经考验,怎么能随随便便入门?”

    “掌门,这万万不可!”

    他们心中嫉妒异常。万妙真人身为灵慧派唯一一个外景真人,平时讲道甚少。

    他们的弟子都不曾有缘听过万妙真人讲道,更遑论拜师了。

    其实,若不是年纪辈分的限制,他们都有心拜万妙真人为师了。

    唯有万妙真人心中苦笑,他收宁崇为弟子是必然。

    要知道,宁崇乃是武圣之躯,论及实力,不输他这个外景真人。

    真要是拒绝了宁崇,让宁崇心生怨怼,可就要了他的命了。

    武圣血如烘炉,近战要远远胜过外景真人,唯有外景真人远距离压制,才能斩杀武圣。

    但此刻宁崇身在灵慧大殿,发起怒来,万妙真人也没有把握护住所有人。

    这群蠢货看不清局势时机,可以说是在羞辱一位武圣了。

    武中之圣,纵然现在道法力压武功,混元真仙可以看不起武圣,甚至大派的外景真人也能看不起武圣。

    但灵慧派是吗?

    不是,就凭你们几个不曾涉足外景的小小练气士,人家血气激发就能让你等法宝落地,一只手就能捏死你们。

    但万妙真人还不得不给这几个蠢货兜底,于是恼怒的厉喝一句,“住口,你等练气,修身养性的功夫去哪里了?”

    被掌门这么一喝,几个道人才纷纷住嘴。

    有几个道人天眼一开,察觉到宁崇气血如烘炉,心中一转,就已明白万妙真人的打算,直接变做笑脸。

    “掌门说的极是,我等修养不到家,还请掌门责罚!”

    这时候,万妙真人看见宁崇没有什么别样的情绪,这才放心宽慰道,“宁崇,你既然入我灵慧派,就是我灵慧派弟子,日后在外尽可以报灵慧派的名字。从现在起,你道号就为青云吧。”

    宁崇一怔,他还记得在童国世界就曾假扮青云道人,没想到到了这个神道世界,却又重拾了这个道号。真是世事无常。

    “是,青云明白。”宁崇略一低头。

    “很好,姚北冥带着你先去转一转,教你练气启蒙之后,你便正式入我门下,做四弟子吧。”

    宁崇和姚北冥纷纷应是,然后告退。

    待两人出去之后,万妙真人才开始训斥起了几人,然后将宁崇的武圣实力说出。

    这时剩下的道人才明白,万妙真人为何会收下宁崇。

    无非就是看中了宁崇这一身实力。如果宁崇真的有修道天赋,那也算赚到了,如果天赋不俗,日后真的成为了外景真人,万妙将灵慧派传给宁崇也无不可。

    而如果宁崇没有修道天赋,那也能作为灵慧派的守护者存在。

    要知道,能有一位武圣护派的都是那些名门,或者是天山主脉就有武圣坐镇。

    而灵慧派是没有的,如果有一个武圣拜入万妙真人门下,简直就是赚大了。

    没有修道天赋又如何?

    佛门不是还有护法金刚吗?宁崇就能作为类似的角色,可以说万妙真人是一箭双雕,无论宁崇有没有修道天赋,都是灵慧派大赚。

    虽然按照常理推算,宁崇修道天赋不会很高,但也有例外,道武双修,如果真能进境外景,那灵慧派一跃就能成为一等大派,甚至独立于天山之外。

    即算是如今,把宁崇是武圣的消息传出去,也能让灵慧派名声大噪了。

    吸引武圣来投,万妙真人为武圣之师?何等恐怖。

    要知道,大夏皇室,加上军方一共才十二位武圣,就知武圣是何等地位了。

    这群道人听得万妙真人的想法,纷纷敬佩不已,不愧是掌门。唯有这样的掌门,才能带领灵慧派大兴啊!

第一四三章 方运() 
纸终究包不住火,灵慧派引得一位武圣来投的消息,终于让天下震动。

    要知道,那可是武圣啊,武道大成,居然会改修道法?这让其他的武圣有一股淡淡的羞辱感。而道门自然是乐的如此,替道门造势。

    而始作俑者宁崇,却是并不在意。

    武道大成?笑话,哪怕是西北王苏信,真神教主龙藏,也不敢说自己武道大成。区区几个先天也敢称武中之圣?

    所以,对于外界的纷纷扰扰,宁崇全做不理,只是学习着姚北冥所传的道法修炼,印证自己的武道。

    诸般妙法皆是虚,唯有大道是本源。宁崇不会沉迷于道法,但也不会视道法如洪水猛兽。取长补短,截其精华才是正道。

    而经过几个月的传播之后,宁崇的消息也渐渐淡去,期间还有几个武夫欲要挑战这传闻中的武圣,不过被灵慧派拒绝了。

    ……

    大夏定鼎八方,依靠的除了武者战阵冲杀,练气士斗法,还有文士定国运。

    天下文人,皆以蕴文气起,童生开文思,秀才养文灵,举人铸文胆,进士定文心,翰林出文魂,大儒镇文运,圣人凝文道。

    读书之人,养浩然之气,成就文位,其地位更高于练气士,所以大夏以文治国。

    举人能用文胆行攻讦之法,气可斩鬼神,是文人能真正和武者练气士比肩的第一步。而翰林口吐文剑,不逊武者中的宗师,练气士中的内景圆满。

    至于大儒,整个大夏也就寥寥几位,比武圣还要稀少。大儒一喝断江流,灭鬼神,文运定鼎大夏,镇压异族。

    至于传说中的文圣,则传言更胜过混元真仙,只不过,除去战国时代那几位圣人之外,千百年来,也只出过几位半圣,与混元真仙比肩。

    至于如今,大夏朝廷中,尚且没有一位半圣,能够率领文官集团。

    而就在这样一个文治天下的背景下,方运踏上了进京赶考的路途。

    “呼,文胆一成,字蕴文气,有千斤之重。当然,我还没到那种境界,不过一字十斤还是有的。这下,总算在这世道中有些自保的能力了。”身着长衫的方运欣喜道。

    他是正帝四年间的举人,乡试第一的解元,不知受到多少同窗的羡慕。

    “科举下榜成举人,文位也突破了,真是双喜临门。”方运自知自己的实力,在策论上还是要输那些名门弟子一筹的。

    “不过,我在诗词上,却要远远胜过你们。”方运嘴角一勾。

    诗词在科举上虽然是小道,但在民间传闻,名气上却远远胜过科举通过的人。

    也是,每次乡试,一府中都会诞生出两三百个举人,普通老百姓谁会记得这些人?

    而诗词就不同了,去年方运以一首临江仙,诗成镇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句名传天下。就是北方那些士子,也都知道了南方有位方运,乃是大才。

    更不用说戏说一诗也是达州级别,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也是达州级,让方运名声大噪。

    这诗词文章,由低到高,分为出县,达州,镇国,传天下四等。

    要知道,就算是大儒,也不是每首诗词都能镇国达州的。而普通学子,就是要写出一篇出县的文章,也是千难万难,不是举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

    “可惜,策论我不太在行,不能妄改,不然,一篇过秦论扔出来,起码也是传天下级别的。”方运暗想道。

    不过,这个世界没有秦朝,方运要想抛出过秦论这等千古策论,也要大改特改,没有一定功力根本无法改动。

    方运这次,就是特地到京城参加会试,会试通过,就是进士,如果殿试能进三甲,就能直接留京做官。甚至一甲进士入翰林,起步就是七品编纂。

    要知道,自古以来,相必翰林,就是说,能做宰相的,几乎都是翰林院出去的。

    方运虽然策论不拿手,但有着另一个世界的全部知识,这样还拿不到一个进士?那才是开玩笑了。

    “此次进京,应当先拜访座师林业国。”去年方运乡试时,就是林业国做主考官,此次方运去拜访一番才是正理。

    不过林业国并没有参与会试,否则,方运为了避嫌是不会这个时候去拜访林业国的。

    于是方运招呼几个仆人,成了举人之后,家中条件也好了起来,收了几锭银子,添置了些家当,就连方婉也不必去做工,待在家里就好了。

    一面招呼仆人去买些礼物,方运一面想起了方婉,那个温婉如水的女子。

    这拜见官员,买的礼物也有讲究,小官买四对,高些的六对,大官八对,之上还有十对,十二对。

    不过方运想着,不能大张旗鼓,六对就足够了。

    官员们讲究成双成对,礼物也要雅致。林业国是翰林院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