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10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人的身份,也很难掩饰,对此,河宁总督衙门、河内巡抚衙门有如下的解释:

    北圻的治安,愈来愈坏,吴鲲等长毛余孽愈来愈活跃,愈来愈嚣张,越南自己的兵,却愈来愈不堪用,升龙为我“东京”,不容有失,没奈何,只好拜托大清云贵总督刘子默刘大人,替我们募了几百“民团”,协助维持升龙治安。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不说外头的人,就是河宁总督衙门、河内巡抚衙门里头的人,也都信以为真。

    没有一个人,将这班“民团”和法国人联系起来,因此,也就没有人拿这班“民团”的到来跑去给法国人递信儿。

    晓得这支部队的真实身份和真实目的的,只有河宁总督黄耀、河内巡抚衙阮林以及北圻经略使黄佐炎等寥寥数人。

    进入堑壕之前,这支部队才换上了蓝色的军装。

    如此苦心孤诣,终于叫法国人在纵横交错的堑壕前,一脸懵逼,对着一簇“灌木”,糊里糊涂的射出了“第一枪”。

    “第一枪”是陆军的事儿,“第一炮”——海军呢?

    *

《》均订6000感言(一)() 
半个月前,《乱清》的均订过了6000;最新的数据是6033,看来,应该不会再掉到6000以下啦。

    这个数字,对于真正的大神来说,自然不值一晒;不过,对于《乱清》这样一本立意和写作手法都如此“小众”的书来说,狮子已经不能再满意了。

    既如此,允许狮子将这个数字视作《乱清》的一个小小里程碑,并借着这个机会,将这几年来攒下来的一些话,向各位书友做一个汇报。

    可能会有些啰嗦,大约也得分成几次来说,反正,隔三差五的唠叨几句,希望书友们别嫌烦吧。

    《乱清》的创作,已经持续了将近4年之久;字数,也超过440万了。有一位书友说过,开始追《乱清》时,他还是单身狗一枚;如今,已为人父。恭喜这位书友的同时,狮子也不由恍惚了:哎,怎么就走到今天了?

    不晓得。

    狮子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如果没有包括上面这位新科奶爸在内的书友们的支持,《乱清》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

    将近四年时间里,《乱清》的均订,一直处在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中,有停滞的时候,不过,从来没有掉头向下过。

    无言感激。

    一言之褒,荣于华衮,除了订阅的支持,书友们还给了狮子太多慷慨的赞誉,对于这些表扬,狮子虽然也脸红,也心跳,可是,在小小的虚荣心被满足的同时,也承认:这是对狮子写好《乱清》的最强劲的激励。

    有一位叫做“少典氏”的书友,算是《乱清》最激烈的批评者之一,话说的十分有趣,声称“清楚的看到了该文作者的套路”,他的这篇书评,“首先”、“第二”、“第三”什么的,狮子就不转述了,仅摘录“第三”之后的一小段话吧——

    “再加上作者本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由满遗出资组成的庞大工作室,文笔流畅绚烂,更新迅速……”

    好了,到这里打住。

    狮子把这一小段话,视作《乱清》获得的最高赞誉之一,本来,是有心将其置顶的,可是,版主反对:造谣不删,还置顶?你脑子进水了?

    只好删掉。

    唉,可惜了。

    *

第一二七章 大坑、大坑,管杀、管埋() 
升龙之役,巴斯蒂安等法酋最困惑者,是“伏波”、“福星”、“海晏”、“河清”四条中国军舰,如何鬼魅般的在自己的身后冒了出来?

    事实上,“伏波”、“福星”二舰,确实是在“蝮蛇”、“梅林”二舰离开沱灢港的次日,才蹑踪北上的。

    对外宣称的目的地:顺化;任务呢,十分奇葩:为嗣德王登基二十周年的庆吉“演礼”——也就是举行“阅舰式”。

    之所以说这个任务奇葩,是因为中国及其藩属国家,同君主相关的重大庆吉,只有“万寿”,从来没有如欧洲国家庆贺君主登基N周年的说法,若“伏波”、“福星”二舰果真是跑去给嗣德王登基二十周年庆吉“演礼”的,那真是开风气之先了。

    还有,嗣德王是一八四七年继位的,现在是一八六八年,其实已经过了“二十周年”的点儿了——当然,还没有到“二十一周年”的点儿——这个时候办什么“登基二十周年的庆吉”,只好说是“补办”,呃,这个,会不会有些怪怪的?

    当然,也可能是这么回事儿:所谓“嗣德王登基二十周年庆吉”,只不过是一个由头,是否“补办”,并非问题的关键,中国人真正的目的,是“周莅属部”,“盛陈威仪”,既有借此向法国人示威之意,更加要叫越南人看了“伏波”、“福星”等巨舰大炮之后,愈发小心恭顺,不敢稍起异心。

    毕竟,顺化那边儿的人,只见过“海晏”、“河清”、“镇东”、“镇南”、“镇西”、“镇北”等六条较小的炮艇,没见过“伏波”、“福星”这种一千几百吨的大家伙——钦使舰队在顺化外海下锚,瑞国公携四柱大学士奉迎钦使、乘“海晏号”入顺化河口之后,“伏波”、“福星”即起锚南下土伦,没有随之进入顺化。

    内线传过来的消息,确有“嗣德王登基二十周年庆吉”的说法,也确实是出于中国人的倡议,其中,也确有“伏波”、“福星”参与“演礼”、举行“阅舰式”的流程。

    内线说,本来,这个“嗣德王登基二十周年庆吉”,是早就该办的了,只是“伏波”、“福星”脱不开身——得呆在沱灢,同法国人大眼瞪小眼啊,如今,“蝮蛇”、“梅林”二舰既然“换防”了,中国人就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赶紧叫“伏波”、“福星”北上顺化了。

    法国人释然了。

    他们再也没有想到,“伏波”、“福星”北上是北上,目的地却不是顺化,而是升龙。

    至于“海晏”、“河清”二舰,是提前出顺化外海,汇合了“伏波”、“福星”二舰之后,再一同北上的——其情形,异曲同工于“玛丽公主号”汇合“蝮蛇号”、“梅林号”于沱灢外海。

    还有,“海晏”、“河清”的北行,并不用自己的动力,而是“伏波”拖了“海晏”、“福星”拖了“河清”,迤逦而北——“海晏”、“河清”的设计,确实不适合走海路,就算风平浪静,没有倾覆之危,速度也太慢了。

    中、法两支舰队,彼此差了大半天的海程,前头的那支,自然看不见后头的那支的踪影。

    可是,不能一直差这大半天的海程,后头的这支,终究要追上前头的那支,不然,还打个什么仗呢?

    而且,这个“追上”,必须及时,即,“伏波号”领衔的“越南分舰队”之“升龙支队”,必须确保,在升龙战役正式打响之前,就已进入预设阵地,不然,等法国人开进了升龙城,你才“追上”,那就不是巴斯蒂安抗议的“背后施袭”,而是强攻了。

    正常情况下,后发者必须加速,才可能追上先发者,考虑到“升龙支队”“后”了法国人大半天才“发”,“伏波”、“福星”二舰又各带了一只“拖油瓶”,算一算路程,算一算时间,则“升龙支队”不但要“加速”,简直必须“全速”,才能在法国人到达升龙之前或之时,咬住法国人的尾巴。

    可是,舰艇的锅炉、轮机,是无法承受长时间的“加速”的,“全速”神马的,更不必提,如果“升龙支队”真这么干,只怕走不到一半的路,“伏波”也好,“福星也罢,都得趴窝。

    怎么办呢?

    “伏波”、“福星”的启程,不能更早了,不然,痕迹过重,“嗣德王登基二十周年庆吉”的花样,未必就骗得过法国人了。

    我既不能“加速”,那就请你“减速”吧!

    就是说,要叫法国人进入红河之后,将航速降了下来,确保他们到达升龙的时候,天色已晚。

    这个时代,很少有在晚上攻城的,海军更是如此——黑灯瞎火的,哪个晓得炮弹飞到哪里去了?

    再者说了,就算打破了城门,也不敢进去啊!黑咕隆咚的,谁晓得有没有埋伏?借由夜幕掩护,打冷枪、射冷箭,那是太容易不过了。

    俺们的登陆部队,到底也不过才六百二十人。

    所以,如果法国人到达升龙的时候,天色已晚,他们就得等到第二天天亮,才能有所行动。

    如此一来,“升龙支队”就多了整整十二个小时,从从容容的“追上”法国人的舰队了。

    夜晚行船,安全性自然不比白昼,不过,在法国人的“梅林号”进入红河勘探水文矿产之前,中国人就已经对红河的水文做了彻底的探查,再加上越南本地的向导,基本的安全,是有保证的。

    记心好的书友,大约还记得,本卷《龙蛇缭乱入大泽》一章,在“富浪沙鬼”之前,红河口的渔民,还看到了一条未知国籍的汽船,“也是钻进了河口,也是过了好几天,才又钻了出来”——那就是中国人的“水文勘探船”。

    彼时,钦使还未到越南,这条汽船,用的是粤海关的名义,手上拿的公事,加了两广总督的关防,说是“替内务府办差”,沿红河“收购佛顶石、丹砂、落红、琥珀、马蹄、青箭头”等“奇珍异宝”,以为“内廷供奉”。

    越南和中国之间的大部分事务,向由云贵和两广代理,打的交道多了,粤海关、两广总督、内务府之间的关系,越南人也是清楚的:粤海关为两广总督该管,其部分收入,向例划拨内务府,作为皇室开销的费用——即所谓“内廷供奉”。

    粤海关的船,持两广总督的公事,替内务府办差,是很合理的。

    再者说了,某种意义上,云贵总督、两广总督,几等同于越南的两位太上皇,见到两广总督的关防,北圻的地方官,自然要多客气有多客气,对这条汽船的行为,虽略有疑惑,可也不虞有他,由得他自出自入。

    好了,该回过头来,说一说如何“叫法国人进入红河之后,将航速降了下来”?

    书友们都该想到了:“栅拦”、“箭袭”、“火攻”啊。

    见到“河栅”之后,进行了一番分析,法国人得出以下结论:“这些‘河栅’,确实是拿来对付我们法国人的,不过,和‘降龙行动’没有什么关系——‘梅林号’返航之后,越南人为不发生第二次‘梅林号事件’,就拿‘河栅’堵住了红河的河口。”

    之所以认为“和‘降龙行动’没有什么关系”,是因为——根本赶不及啊。

    六十六具“河栅”的安置,绝不是叱咤立办的事情,至少也要一整天的功夫,这批“河栅”必定是在舰队达到红河口外海之前就已经布置好了,所以,如果这批“河栅”确实是拿来对付“降龙行动”的,则越南人必定是提前知晓了法国人的行踪。

    就是说,“蝮蛇号”、“梅林号”离开沱灢港的时候,越南人就判断出,法国人此去,根本不是“换防”,而是北上攻略升龙。

    没有办法想象,越南人会有这种不可思议的洞察力。

    退一万步,就算越南人真的人品爆棚了一回,也还是赶不及——

    消息从沱灢送到升龙,再从升龙送到红河口——十有八九,相关消息,还得先经顺化,才能到得了升龙,因为,如何对付法国人,不是沱灢和升龙的地方官可以“自专”的事情——算一算时间,越南人办事的效率再高,也不可能赶得及在舰队达到的前一天,动手布置河栅啊!

    何况,越南人的颟顸,是出了名的?

    除非,因为某种未知的原因,“降龙行动”提前走漏了风声。

    不过,这个可能性,基本是不存在的。

    法国人万没有想到,“蝮蛇”、“梅林”一出沱灢港,敌人就判断出,法国人此去,不是对外宣称的“换防”,而是北上攻略升龙;更加想不到,快马送到顺化之后,不过十几分钟,升龙相关人士,就获得了相关的消息。

    不过十几分钟?

    哎,顺化到升龙,那是一千几百里的路,消息就算插上了翅膀,风驰电掣,也飞不了这么快啊?

    消息确实并未“风驰”,却实实在在是“电掣”。

    法国人再也想不到的:顺化、升龙之间,已经铺设了电报线路。

    再也想不到,巴斯蒂安拿电报揶揄“黄幕僚”的话,居然一语成谶。

    前文说过,关卓凡计划修建一条从越南顺化到中国防城的“海线”,这条电报线路,尚未全线竣工,但是,顺化、升龙之间,却经已是连通了的。

    因为是“海线”,所以,不但干线是在水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