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1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收到扶朗方面最后一次进攻失败的消息,厄德晓得,这个仗,是打不下去的了,为免重蹈昨天晚上的覆辙,他决定,赶在天色彻底黑下来之前,南渡新河,撤!

    时间紧迫,他甚至未等汇齐那个“疑兵”兼“奇兵”的营,只是派人给了一个通知,便拔营而去了。

    一时之间,“疑兵”兼“奇兵”变成了“孤兵”,这个时候,若中国人开关出击,桂阳的追,慈山的拦,弄不好,这个营就会被包了饺子,幸好,中国人没有什么动作,“孤兵”终于赶上了大部队,最后一批过了左河渡口。

    就这样,北宁战役降下了帷幕。

    *

第三十四章 炮兵!炮兵!() 
    回到升龙,征尘未洗,当天晚上,“远东第一军”诸将便齐聚于原河宁总督衙门的司令部,召开会议,“总结得失,商议进止”。

    除了摆在台面上的“总结得失,商议进止”,会议还有第三个目的,不过,只能默喻,不能宣之于口:

    在对北宁战役的“得失”的定性上,统一对外口径——特别是对巴黎的口径,即,如何向“上头”报告北宁战役的“得失”?

    会议室内,烟雾缭绕,气氛沉闷。

    大伙儿的脸色……嗯,可以分成两拨儿:

    一拨儿是军长阿尔诺、第一师师长莫雷尔、第三十五团团长尼格里、第四十七团团长伯多列威兰、第五十一团团长厄德、第五十九团团长艾尔明加、军参谋长康斯坦丁,以及西贡海军司令穆勒——就是说,参加了北宁战役的。

    这几位,个个脸色阴沉。

    其中,尼格里、伯多列威兰、艾尔明加三个,脸色尤其难看。

    尼格里的三十五团、艾尔明加的五十九团,是扶朗战事的主攻部队;而伯多列威兰的四十七团,被拆成了两部分,一个营走陆路,随五十一团一起行动,整个战事期间,晃来晃去,一直无所事事;两个营走水路,随三十五团、五十九团一起行动,但是,不能打自己的团旗。

    最后一次进攻,兵败如山倒,被中国人炫耀了许多年的“如果不是‘上头’拦着,我们能够一口气追到升龙去”的,就是四十七团的这两个营。

    他娘的!

    另一拨儿,是混合步兵团团长热雷米、混合骑兵团团长居伊、合成炮兵团团长戈尔敦,这三位的表情,属于……嗯,“木无表情”的那种。

    热雷米、居伊、戈尔敦都没有参与北宁战役,混合步兵团、混合骑兵团留在升龙看家,不过,戈尔敦本人虽然未到场,但是,合成炮兵团并未缺席北宁战役,只是,由始至终,几乎一炮也没有放过——桂阳方向,没有大规模的战事,没用上炮兵;扶朗方面,所有的炮击,都是由穆勒的“海军”完成的。

    并不是人人眼中,热、居、戈三人都是“木无表情”的,在莫雷尔看来,热雷米的那个鸟样子,根本就是拿“木无表情”来掩饰他的幸灾乐祸!

    证据呢,很明白——居伊、戈尔敦两个,都是平视,唯有热雷米,微微仰着他那张黑脸,视线亦微微上翻。

    他娘的!

    阿尔诺轻轻咳嗽了一声,开口了,“关于北宁战役的失败……”

    话没说完,就被莫雷尔粗暴的打断了,“不,北宁战役,我军根本没有失败!”

    什么?

    大伙儿都是大大一愕。

    热雷米目光微微一跳,脸上终于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嘲弄之色。

    莫雷尔倒没有看见热雷米的“木无表情”的变化,他对着阿尔诺微微颔首,以示对打断上司的话的歉意,不过,语气依旧激烈:

    “将军,请原谅我的无礼——可是,北宁战役,我军确实谈不上失败!”

    阿尔诺皱起了眉头,“这话……怎么说呀?”

    “首先,”莫雷尔说道,“我军虽未攻克北宁,可是,还是达到了……嗯,相当一部分的战役目的!”

    诸将面面相觑。

    “相当一部分的战役目的”?——都哪些呀?俺们咋不晓得涅?

    当然是要解释滴。

    “首先,”莫雷尔说道,“经过北宁一役,敌军的底细、虚实,都被我们摸清了、探明了!嗯,如此一来,就为我军下一步的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顿一顿,“这个……嗯,其实,本质上,北宁战役,就是一次有效的、有一定规模的……火力侦察!”

    “一定规模的火力侦察”?——好家伙!您这个火力侦察的规模,可真是够大的呀!

    阿尔诺慢吞吞的,“底细?虚实?”

    “是的!”莫雷尔说道,“经过北宁一役,中国人的最大的短板暴露了!这就是——炮兵极其孱弱!甚至可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炮兵!”

    微微一顿,“至少是——根本就没有成建制、成规模的炮兵!”

    “这——”

    “事情是明摆着的:城头山战况如斯激烈,我军多次攻入其阵地——如果中国人有像样的炮兵,怎么可能一直不用?”

    诸将相互以目:这倒也是呀!

    见同事们意有所动,莫雷尔的声调更加的高了,“之前,沱灢事变给了我们一个中国人炮兵强大的印象——回过头来,我必须说,这完全是错觉!错觉!——是中国人希望我们发生的错觉!”

    “可是,”尼格里狐疑的说道,“我们都去看过沱灢驻军的军营——从残迹中可以看出,沱灢事变之时,炮击确实异常猛烈!这个……做不来假的呀!”

    莫雷尔“格格”一笑,“沱灢事变之时,中国人的炮击,确实猛烈!不过,不代表‘做不来假’!”

    “呃……”尼格里更加疑惑了,“将军,您什么意思呢?”

    “我认为,”莫雷尔说道,“事实如下——中国人将他们的数量有限的大炮,统统都摆在了沱灢!北圻这儿,空空如也!——匪此,无法解释如此奇异而鲜明的对比——沱灢事变炮火猛烈而北宁战役却一炮不发!”

    啊?

    “那……”这次是艾尔明加发问,“中国人如此行事,所为何来呢?”

    “所为何来?”莫雷尔一声冷笑,“吓唬我们呗!就是我方才说的——希望给我们造成他炮兵强大的错觉,以阻吓法兰西帝国对他发动大规模的报复战争!”

    这——

    “他们当然希望沱灢的那几门炮可以用于北宁,”莫雷尔继续说道,“可惜的是,他们误判了我军的下一步行动方向!——他们以为,我军攻克沱灢之后,接着就会进攻顺化,于是,沱灢的中国人,连同他那几门炮,都撤往了海云岭——”

    顿一顿,“可是,他们万没想到,我军越过顺化,直薄升龙!在我军彻底掌握越南沿海的制海权的情形下,他们若想将那几门炮拉到北圻,就只能走陆路了——可是,走陆路,如何赶得及呢?目下,那几门炮,十有八九,还摆在顺化生锈呢!哈哈!”

    不知内情的,单看莫将军意气昂扬的模样,多半会以为,打赢了北宁战役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法国人呢。

    不过,莫将军的话,听起来,好像……也颇有些道理似的?

    一时之间,既没有人赞成,也没有人反驳。

    你们既不说话,那我就继续说!

    “还有,”莫雷尔转向合成炮兵团团长戈尔敦,“上校,我要请教,以您专业的眼光——您认为,多少门大炮,才可以将沱灢事变中的我军军营破坏到那个程度?”

    戈尔敦微微颔首,“将军,您太客气了——十二到十五门吧!”

    “这就是了!”莫雷尔冷笑一声,“各位,根据情报,沱灢的中国人,带来了多少门大炮啊?”

    艾尔明加轻轻的“啊”了一声,“四、五十门呢!”

    顿一顿,“我明白您的意思了——中国人的大炮,其实就十五门上下的样子,其余的,都是……假的!”

    “对了!”莫雷尔说道,“各位请想一想,我远东第一军合成炮兵团,拢共亦不过七、八十门大炮,若沱灢的中国人拥有的大炮,真的有五十门之多,何以在我军兵临城下之际,不敢一战,掉头就跑?”

    顿一顿,“仅仅沱灢一军,便有五十门大炮,而他北圻的主力,却几乎一门大炮也没有?——说的过去吗?”

    好像……确实有些说不过去呀!

    “北宁战役,”莫雷尔有些口沫横飞的样子了,“我军之所以未能完全实现战役目的,说到底,还是受累于天气!——雾太大了!大的离谱了!以致我军的火炮优势,完全无法……嗯,无法完全发挥!”

    啊?

    还有……雾太大?

    呃,雾大,对我军来说,应该是好事儿吧?

    *

第三十五章 我记得,有一招从天而降的“人海战术”() 
    “中国人不算太笨,”莫雷尔说道,“将他们的阵地设在了接近山巅的位置——距我军的舰炮尽可能的远!”

    顿一顿,看向穆勒,“虽然,我‘海军’仰赖穆勒将军的卓越指挥,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舰炮的威力,可是,毕竟受制于射程,对敌军的阵地的破坏,到底是有限的——穆勒将军,不晓得我说的对不对呢?”

    别看莫雷尔一副飞扬跋扈的模样,这番话还是说的很讲究的。

    “海军”的炮击,确实未能发挥关键的作用,可是,你不能说“海军”打的不好,不然,叫穆将军的脸,往哪儿搁呀?——而之后的战事,“仰赖”穆将军的地方还多着,轻易得罪不得的。

    可是,又必须强调“对敌军阵地的破坏有限”,不然,接下来的话,就不好说了。

    因此,会议之前,莫雷尔便已打了半天的腹稿,现下,终于说出如此一番“得体”的话来。

    效果不坏:穆将军虽未出言赞附,却微微的点了点头。

    “唉,我再把话说的直白些吧!”莫雷尔微透一口气,“我军投入北宁战役的舰船,名义上是‘海军’——其实,都是些运兵船!都是些退役的舰船!其火力,无论如何,是无法同在役的军舰相提并论的!”

    顿一顿,“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北宁一役,穆勒将军指挥的,是‘北京—东京’舰队——哪怕只有一半呢——中国人的城头山阵地,也早就化作齑粉了!”

    说罢,摇了摇头,长长的“唉”了一声,显得异常遗憾和痛心似的。

    穆勒被萨冈踢出“北京—东京”舰队,满腔郁愤,莫雷尔是早就看在眼中的,趁此机会,发一番“抱不平”之论,既为穆勒“抱不平”,也为“远东第一军”抱不平——言下之意:他娘的!俺们本来是可以打赢的,都是因为萨冈、孤拔那伙人私心自用,不肯同心协力,俺们才功亏一篑的!

    而这个话,真正是搔到了穆勒的痒处,他不好直接“赞附”莫雷尔,只是板着脸,轻轻叹一口气。

    心里头,对莫雷尔,简直有“知己”的感觉了!

    只叹这一口气,穆勒对莫雷尔之言,是臧是否,诸将便皆已了然。

    莫雷尔对穆勒微微颔首,转回头,说道: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需以陆军炮火弥补‘海军’舰炮射程之不足——”

    顿一顿,“可是,陆军火炮之射程,较舰炮更短!因此,就必须将炮兵阵地前置——是吧,上校?”

    最后这句,是对着合成炮兵团团长戈尔敦说的。

    戈尔敦点头,“是的,将军。”

    “以我不专业的眼光来看,”莫雷尔说道,“陆军的火炮阵地,至少要设置在河岸至山脚的中央位置,山巅的敌军阵地,才算在陆军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内——”

    顿一顿,“可是,如此一来,火炮阵地就全在浓雾之中了——啥也看不见了!”

    再一顿,“因此,城头山一役,因为大雾的关系,我军无法设置炮兵阵地,无法发挥火炮优势……这个,无法尽展所长!这,不就叫中国人占了大便宜吗?”

    无论如何,大伙儿觉得,较之中国人,我军占这个大雾的便宜,还是要更多一些滴,当然,莫将军说的,听着似乎也有道理,因此,并没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只三十五团团长尼格里轻轻叹了口气,说道:

    “不过,客观的说,这支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可观的——非常顽强、非常坚韧!实话实说,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我还从来没有……”

    莫雷尔不容他把话说完,抢在里头:“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嘛——不能说没有;可是,说一千、道一万,中国人的所谓‘战斗力’,是拿士兵的生命填出来的!——我是说,中国人是依靠兵力优势,以‘人海战术’,才勉强挡住了我军的进攻!”

    啊?

    兵力优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