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1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诏书中还说了两个事儿,也很要命。

    一个事儿:西本愿寺第二十代门主广如,也即明如的生父,身体状况一向良好,在此之前,没有传出过任何“退位”的意思,明如何以突然代乃父而为西本愿寺第二十一代门主?太突兀了!广如是否受了逆子的挟制?有关部门给朕调查清楚了!

    另一个事儿:净土真宗为我日本释教之大宗,西本愿寺“乱法”、“误国”,至于此极,还有资格自居为净土真宗之“正传”吗?关于这个问题,有关部门赶紧给朕提交一份报告上来!

    *

第四十二章 关逸轩……一世人杰啊!() 
    明如之接广如的门主之位,确实是有鬼的确如诏书之说,广如是受了儿子的挟制的。

    可是,这件事情,不论在西本愿寺内部,还是在萨摩藩内部,都是极其秘密的,对头是如何知晓的呢?而广如对于退位,虽然一千个不情、一万个不愿,但他自己是绝不会将内情外泄的如果相关事由可以外泄的话,他也不必受儿子的挟制了。

    难道就因为广如“身体状况一向良好”,便断定其退位乃为人被迫?这个推理能力,也未免厉害的太过分了!

    广如、明如父子相继的相关内情,如果外泄发酵,广如固然身败名裂,而明如胁迫乃父,“枭獍之尤”,他的门主的位子的合法性,也将大大动摇;就算天皇陛下不褫夺西本愿寺的“御门迹”和门主的“权僧正”,西本愿寺内部,也说不定有人会起而“清理门户”毕竟,广如一大堆子女,并没有那条律例规定,只有嫡长子才能够做门主的。

    这也罢了,毕竟,这个盖子,不是想掀就能掀的起来的,如果对头一定要掀盖子,明如这边儿,咬着牙说“此乃贼子污蔑”就好了,相关人等包括广如,不管情不情愿,应该都会缄口配合的。

    不过,一定要想清楚,这件事情里头,还有没有其他什么漏洞?如果有,得赶紧找了出来堵上!不能再授人以柄了!

    真正头疼的或者说,更加叫人头疼的是本愿寺的东、西之争。

    西本愿寺当然是净土真宗即一向宗之“正传”或曰“嫡传”;不过,这个“正传”,确实只是“自居”,从来没有过官方的权威背书;事实上,在“正传”与否的问题上,官方不论是天皇还是幕府,对于本愿寺的东、西之争,基本上都是持一个不偏不倚的取态的,从来没有明确表示过,哪边儿才是净土真宗的“正传”。

    照这份诏书的意思,天皇陛下竟有意直接介入东、西本愿寺的“正传”之争抑西而扬东?

    东本愿寺之成立,有赖德川家康的大力扶助,东本愿寺“保幕”,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明如上人号召信众“一揆”、推翻幕府,东本愿寺的门主严如上人,立即发布“法诰”,指斥明如“乱法”,号召信众不要“盲从”。

    这些,原都在大久保利通和明如上人意料之中,但他们都认为:“严如那老家伙,不能给咱们添多少麻烦!”反正,本愿寺东、西两支,各有各的信众,西本愿寺的信众,不会服从东本愿寺门主的“法诰”;而咱们本来也没指望东支的信众加入“一揆”嘛!

    可是,如果天皇陛下真的发布一份诏书,将净土真宗的“正传”的帽子给东本愿寺戴上,情形就大大不同了!

    如此一来,东本愿寺欢欣鼓舞,更乐为幕府效死,不必说了;而西本愿寺内部,必将因之发生巨大的混乱和分裂

    上层的,必然深怨明如“倒行逆施”,使本门失去了“正传”的地位,或者离心离德,或者如前所述,起而“清理门户”;下层的都是愚夫愚妇,哪里晓得什么精微大义?见到一顶“正传”的帽子,还不趋之若鹜,争先恐后的往自己头上戴?

    就是说,一定会发生“出走潮”由西支出走东支。

    反正,都是“一向宗”,教义都一样,这个“改宗”,心理上并不存在任何障碍的!

    明如受到的压力,将倍于被指斥“挟制乃父”、“不孝不义”!

    如是,他自顾不暇,还扯什么“一揆”、“二揆”?

    唉!对头的每一拳、每一脚,怎么……都招呼在俺们的要害上呢?

    是真的疼啊!

    他娘的!

    大久保利通感慨:晓得关逸轩一世人杰,可是,其手段,还是超出了自己的预料啊!

    事实上,就算没有这道诏书,明如的“一揆”,推进的也颇不顺当。

    西本愿寺的信众中,不少加入了“青黄小额放贷专案”,申请“青黄小额贷款”,有的已经拿到了钱,有的则正在审批之中,这个节骨眼儿上,您叫俺们去“一揆”?

    再者说了,这个“青黄小额贷款”,又不是高利贷,人家的利息,十分之克己呢!

    这个,呃,好像有哪儿不大对劲儿吧……

    见信众们狐疑不定,有西本愿寺的“法使”便这样鼓动:“‘一揆’成功了,这个贷款,就不必还了!你们看,多好!”

    啊?

    “青黄小额放贷专案”属于“官督商办”,信众们拿到手的钱,并不是幕府的钱,而是“庆记”的钱在日本,还从没听说,小老百姓欠大商人的钱,竟可以不还的?

    您以为俺们是萨摩藩的家老啊?

    就算是萨摩藩的家老账是替主公赖下了,可他自己个儿,到头来,不还是要“自尽以谢”?

    “一揆”啥的……迟一点儿再说,好不好呢?

    呃……

    大久保利通不能不承认:眼下的日本,虽然“遍地干柴”,然而,却非“一点便着”,更没那么容易形成燎原之势,因为,一连下了好几场“雨”,将“干柴”浸湿了。

    “青黄小额放贷专案”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另有几场“雨”:

    日本应还中、美之兵费,暂不支付,顺延一年因为不用还兵费,今年幕府就没有“加赋”,老百姓就可以喘一口气儿。

    中国帮幕府从安南进口了一大批大米,整顿米市米价降了下来,小民勉强能够喝口米粥了,虽然还算不上真正“吃饱”,可是,好歹饿不死了。

    大米是最紧要的民生物资,米价降了,其余紧要民生物资,如棉、茶者,也连带着多多少少的降了一些,于是,虽然也还算不上真正“穿暖”,可也冻不死了。

    另外,多多少少,也喝的起一点子茶了。

    就是说,这个日子,无论如何,是比去年过的去了。

    在这个点儿上起事,时机实在不能算好!

    可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如果不在此时起事,就无所谓时机好坏了根本就没有“时机”可言了!

    只有此时,中国忙于对法作战,无暇东顾,才是唯一的起事的时机。

    可是,中国真的“无暇东顾”吗?

    西本愿寺的活计不利落,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反正,大久保利通原本也只拿明如上人打个前站,做个萨摩藩出兵倒幕的由头;他真正想不到的,是在日本的事情上,英国人居然和中国人做成了一路!

    *

    :。:

第四十三章 英畜魂淡!() 
    太意外了!

    西本愿寺“一揆”,萨摩藩“倒幕”,对日本局势的变化,泰西列强将如何取态,大久保利通当然是盘算过的,结论是,除了美国,余者就算谈不上“乐观其成”,也不会进行干涉。

    泰西诸强,有干涉日本内政能力的,仅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四家,其中

    英国一向支持长、萨而厌恶幕府英国既然是萨摩的盟友,又看幕府不顺眼,则萨摩藩“倒幕”,英国非但不会反对,还可能给予某种形式的支持,至少,“乐观其成”。

    法国为了同英国人别苗头,原本倒是支持幕府的,但“二次长州征伐”之后,幕府向中、美“一面倒”,原本送给法国人的那份儿权益,大都转给了中、美,法国人本就恨的牙痒痒的;更重要的是,法国目下正和中国见仗,萨摩“倒幕”,等于帮了法国一个大忙,法国怎能不“乐观其成”呢?

    那个法国驻日公使馆驻长崎领事,叫皮埃尔的,多次赴鹿儿岛游说,不就是为了这个事情吗?萨摩藩如果出兵“倒幕”,法国人还会送钱、送枪、送炮给萨摩藩呢!

    俄国呢?

    俄国人当然不会乐见他的东方出现一个强大的日本,但大久保利通认为,那帮“毛子”,根本就不明白萨摩藩“倒幕”的真正意义何在,只会将之视为日本一次普通的内乱;而俄国和幕府的关系又不好,只要萨摩承认俄国和幕府签订的相关条约,对萨摩“倒幕”,俄国人就不会有进行干涉的冲动。

    唯一有足够的干涉意愿的,只有美国中国“血盟”,支持幕府;并因中国和幕府而在日本拥有重大权益。

    可是,美国目下刀兵入库,马放南山,一心一意疗治战争创伤,发展经济,仓促之间,是无论如何拼凑不出一支“西太平洋联合舰队”来的!

    而且,真要干涉,单有海军并不足够,还得加上相当数量的陆军。

    这就更叫美国人作难了就连“二次长州征伐”的时候,美国人都没有出动陆军呢。

    因此,美国人只好望洋兴叹了!

    另一方面,对美国人,俺们也会像对俄国人那样,承认其和幕府签订的条约的有效性,如是,美国人还有什么必要,不远万里,来为幕府火中取栗呢?

    万没有想到,最爱趁火打劫的俄国人没有动静,美国人中国人的“血盟”没有动静,反倒是萨摩藩自己的盟友英国人跑去同中国人做成了一路!

    他娘的!

    这是咋回事儿?!

    是,英国和中国,似乎勉强也算是“盟友”同萨摩藩海军一样,中国海军里头,也有许多英国顾问在的可是,中、英之间的关系,到底比不得萨摩藩向英国“一面倒”之密切啊!

    好吧,退一万步,萨摩、中国都是英国的“盟友”,关系啥的,就不说孰疏孰密了,那么,遇到这一类事情,英国最符合逻辑的选择,难道不是保持中立吗?

    若实在却不开那边儿的面子,出面“调停”一番就好了,何至于同这边儿招呼不打一声,就同那边儿做成了一路了呢?

    英国人如此行事,到底是为了什么?

    大久保利通实在想不通,萨摩“倒幕”失败,英国人能够落到些啥好处?

    日本市场本就狭小,而其中的大头儿,又已被中、美占了大久保利通不相信中、美能够匀出多少份额来给英国。

    最重要的是,在这种原则性的问题上,英国左中而右萨,极有可能失去其在萨摩藩的利益这才是英国在日本的最重要的一块利益!中、美不论匀给英国人多少好处,都不可能弥补这个损失啊!

    这个账,不难算呀!

    事实上,萨摩藩“倒幕”成功,才是符合英国的根本利益的!

    彼时,日本一统实质性的统一,藩国和藩国之间的壁垒被拆除,变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市场容量大幅度增加,英国以贸易立国,又同日本的新政府关系密切,正可以大展拳脚啊!

    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最好的、现成的例子大浦庆。

    目下,唯一不受各藩国间壁垒森严之限,人员、资金、货物,可在全日本范围内自由流转,且享受低廉而“统一”的税率的,只有“庆记”一家;而这也是“庆记”短短两、三年间,疯狂扩张,几乎在其每一个经营领域,皆取得压倒性优势甚或绝对垄断地位的最重要原因。

    这个观点,大久保利通向英国驻日公使馆一等秘书萨道义明确表达过,萨道义深以为然。

    然而

    萨道义神色悲哀,“大久保君,敝国政府的这个决定,就我个人来说是极不赞成的;我也曾向‘上头’沥陈愚衷,晓以利害,但是,没有任何作用”

    顿一顿,“这个决定已经无法改变据我所知,这不仅仅是外交部和海军部的事情,而是……政府最高层的决定。”

    萨道义的难过,不是惺惺作态,他热爱日本文化,娶了日本妻子,是一个真正的“精日”。

    “政府最高层的决定?”大久保利通问道,“您是说……首相阁下?”

    “不……还要更高。”

    大久保利通倒吸一口冷气:还要更高?那不就是……女王了吗?

    他转着念头,“那么,萨君,贵国政府何以做出这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个中的……真实缘由,可以见告吗?”

    萨道义微微苦笑,“不是我有意欺瞒朋友,实在是我的层级,确实不晓得这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的‘真实缘由’何在?我只能说,英、中两国,一定还有更深层的、暂不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