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1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火炮的射界。

    不过,“冠军号”的火炮布置,依旧是“传统样式”,即大部分的火炮,都布置在主甲板之下的火炮甲板。

    “冠军号”没赶时髦,原因有二:

    第一,“冠军号”太长了,从长、高比例上来说,并没有“降低整船重心”的需求;不然的话,反倒可能对行船造成某种不利影响。

    第二,“冠军号”是铁甲舰,火炮布置在火炮甲板,等于藏身堡垒之中,只要装甲不被击穿,火炮甲板上的火炮和炮手,就几乎不会受损。

    好,来看一看,“冠军号”的火炮,具体是如何布置的?

    “冠军号”上的火炮,全部为阿姆斯特朗后装线膛炮,区别只在口径大小。

    先看主甲板。

    舰艏炮、舰艉炮,皆为一百一十磅炮。

    除了这两门巨炮之外,两侧船舷,各置四门火炮,不过,并不完全对称:

    每一侧的后三门火炮,分别为一门二十磅炮和两门四十磅炮这是对称的;但第一门火炮,左侧船舷为十二磅炮,右侧船舷为六磅炮。

    以十二磅炮的口径,经已可以进入陆军行营炮之列了,六磅炮就更加不必说了“冠军号”如许巨舰,怎么会安装这种小口径的火炮呢?

    而且,还安装在侧舷最接近舰艏的位置?

    作用有二:

    一,打击小型船只其实就是打海盗。

    各位请想一想,若以一百一十磅巨炮“打击小型船只”,岂非“大炮打蚊子”?效费比太低了些嘛!

    二,这两门炮,还有一个用途礼炮。

    既为礼炮,自然就要安装在尽量接近舰艏的位置如此,施放之时,才最能引人瞩目。

    再来看火炮甲板“冠军号”真正武备之所在。

    左、右两舷完全对称,各十七门炮。

    由舰艏向舰艉数起

    第一门、第二门,为一百一十磅炮;第三门至第十三门,为六十八磅炮;第十四门、第十五门,为一百一十磅炮;第十六门、第十七门,为六十八磅炮。

    就是说,整只“冠军号”,拢共置一百一十磅炮十门;六十八磅炮二十六门;四十磅炮四门;二十磅炮二门;十二磅炮一门;六磅炮一门。

    全舰共有各型火炮四十四门。

    哦,对了,除上述火炮之外,“冠军号”还在主甲板的侧舷和桅盘上,安装了一种介乎枪、炮之间的武器加特林机关枪“海军版”。

    这是有史以来人类制造的火力最强大的海上巨兽。

    一声怒吼,“冠军号”火炮甲板右舷第十五门炮一百十一磅炮,第一个咆哮起来。

    *

第一三二章 大海战之二十二:巨兽之噬() 
一枚一百一十磅五十公斤的弹头,沿着六十四道来复线,冲出八英寸二百零三毫米的炮口,旋转着飞向一百二、三十米开外的“凯旋号”。

    “梭尼号”侧舷布一百四十毫米炮四门,左、右舷各两门,左舷后侧的一百四十毫米炮位的炮长,看到了“冠军号”右舷火炮甲板后侧,冒出一团白烟,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不过,转念一想:

    “中国佬的炮术,烂的一逼,就算介么短的距离,有上帝的保佑在,也必是打不中俺们滴,待俺们转过弯儿了,老子只需一炮,就能命中介个大块头的要害,送中国佬去见上帝……”

    念头还没有转定,脚下一震,船身一晃,险些没站住。

    “坏了!”炮长暗叫,“上帝没保佑住!俺们中弹了!”

    就在该炮位的左下方,一百一十磅的弹头沿着四十五度的斜角,撕破了“梭尼号”的船壳,钻进了船体,将后备锚的锚机打为两段。

    幸好,船壳破裂的位置在水线以上,没有引起进水;而锚和锚机都是铁制,锚机虽被击毁,却挡住了弹头在船体内的进一步的穿行而这枚炮弹是实心弹,既未发生爆炸,就未对“梭尼号”造成更多的伤害。

    这一次中弹,对于“梭尼号”,不算重伤,更不致命。

    然而

    炮长刚刚稳住了身子,“冠军号”的右舷,十数团白烟,就几乎同时冒了出来。

    一枚六十八磅的炮弹,几乎是擦着炮长的左颊飞了过去,横过甲板,再从右舷后侧一百四十毫米炮位的右首边,掠过右舷墙,飞进了海里。

    很幸运,后侧舷炮的后侧,是一个“空档”这一段,甲板上没有任何“上层建筑”,不然的话,被这枚六十八磅重、七英寸口径的炮弹碰到了,必定是横扫一大片的。

    弹头虽然没有直接擦到炮长,可炮弹不比子弹,猛烈的气浪,以每秒数百米的极高速掠过,炮长的左颊,就像被人狠狠的抽了一巴掌。

    他的“哎哟”还没有来得及叫出声,那枚掉进海里的炮弹,为海浪反弹,跳了起来,在半空中爆炸了这是一枚开花弹。

    开花弹在半空中爆炸,击中坚固目标后爆炸,弹片同样四散激射,但前者因为未受任何阻碍、未被任何物体吸能,单就杀伤范围来说,是远远超过了后者的这枚六十八磅的开花弹一爆炸,大半个“梭尼号”都被罩住了。

    一枚弹片打断了后桅的一根斜桁,这根斜桁和下头的横桁之间,系有一根垂直的悬索,这根悬索,是用来悬挂舰艉的国旗的,斜桁一断,蓝白红三色旗随之飘落,不过,因为悬索还一头连着横桁,一头连着旗子,因此,旗子并不能飘远,垂落下来,正正好盖住了下方的一百四十毫米舰艉炮。

    眼前一黑,炮手们都大吓一跳,其中手执牵索的那一位,本能的用力一拉,“轰”一声大响,炮弹将法兰西国旗打穿了一个洞,不晓得飞到哪儿去了。

    还没完炮口的火焰,点燃了蓝白红三色旗,炮手们手忙脚乱的将燃烧的旗子往下扯,结果,扯落下来的旗子,又引燃了堆在炮位边上的发射药包。

    又是“轰”的一下,整个舰艉炮位,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火球。

    这成了“梭尼号”接下来的遭遇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哦,对了,差点儿忘了

    还有一枚弹片,由右舷飞到左舷,切进了前头那位左舷后侧一百四十毫米炮炮长的脖颈,几乎将其头颅和脖颈完全分割开来,炮长重重的摔倒在炮位上,身子已经接触到了甲板,头颅却还挂在炮尾的炮套上,二者之间的颈皮,被拉的长长的,断颈中,鲜血喷涌而出,情形异常恐怖。

    舰艉燃起大火的的同时,一枚一百一十磅炮弹,从左舷前方的舷墙和舰体的连接处,钻进了“梭尼号”的舰体。

    这个部位是舱室的顶部,炮弹紧贴着天花上头就是甲板,一路畅行无阻的横穿过整个“梭尼号”的舰体,在即将打破右舷船壳的时候,猛然爆炸了这是一枚开花弹。

    不能不吐一下槽:这个时代的开花弹,因为黑火药的“稳定性”,有时候,真的是不大灵光本来,应该是一接触舷墙和舰体的连接处就爆炸的嘛!

    剧烈的爆炸,除了将右舷船壳炸开一个大洞之外,更从下方掀开了“梭尼号”的甲板其上,正正好就是舰桥。

    整座舰桥晃了几晃,终于支撑不住,向后侧扭曲着倾倒下来,砸在了后头的烟囱上,铁木纷飞,四分五裂。

    舰桥上的人们,包括舰长、航海长、炮术长以及几个信号官、传令兵,纷纷滚落下来,其中,军衔最高的那位运气最坏舰桥断裂,从上方压住了“梭尼号”舰长的身体,甲板破裂,锐利的碎木,又从下方刺进了他的腿弯。

    不幸中之大幸,是这枚炮弹由左侧入,在右侧爆炸;若是倒转了过来,由右侧入,在左侧爆炸,那么,首当其冲的,还不是舰桥,而是位处舰桥左端的舵舱那儿,除了八柄水压舵轮外,还有车钟、话筒、磁罗经,是整只军舰的神经中枢。

    不过,也“大幸”不到哪儿去了!

    莫说“冠军号”的进攻是在“梭尼号”几无任何准备的情形下发起的,即便“梭尼号”早已严阵以待,双方实力的差距,也实在太过悬殊了!

    悬殊到什么程度呢?

    做个对比吧:

    “梭尼号”的火炮,一共六门,舰艏一门一百六十毫米炮,舰艉一门一百四十毫米炮,侧舷四门一百四十毫米炮一百六十毫米,换算成英制,就是六点三英寸;一百四十毫米,就是五点五英寸。

    “冠军号”的一百一十磅炮,口径为八英寸;六十八磅炮,口径为七英寸。

    算一算总火力输出:对“冠军号”来说,即便不计主甲板的火炮,只计火炮甲板的火炮八门一百一十磅炮,二十六门六十八磅炮也已超过“梭尼号”七倍有多了!

    这样的对战,会有多少悬念吗?

    舰桥虽然塌陷,暂时失去了直接的指挥,但舵舱无恙,甲板下的轮机舱、锅炉舱亦无恙,相关官兵,依然坚守岗位,“梭尼号”依旧在奋力右转。

    就在这时,左舷前侧一百四十毫米炮猛地一声怒吼,“梭尼号”终于向“冠军号”射出了第一发反击的炮弹。

    *

第一三三章 大海战之二十三:狂喜和绝望() 
此时,“梭尼号”经已接连中弹,舰艉烈火熊熊,舰舯偏前部位,甲板上、下,船舱内、外,一片狼藉;而整舰还在满舵右转之中,稳稳站定,都属不易,可是,就在如此不利的情形下,这一炮,依旧准确的击中了“冠军号”右舷舰舯偏后水线部位。

    对于战舰来说,这个位置中弹,可是致命的!

    水线部位中弹,海水将立即由裂口涌进舰体;除此之外,最关键的是,战舰的心脏轮机舱、锅炉舱,就在距此部位不远之处!

    “冠军号”、“梭尼号”的距离实在太近了一百二、三十米的距离,对于大口径火炮来说,虽在运动中,亦等同“排队枪毙”;同时,“梭尼号”左舷前侧一百四十毫米炮的炮手,也确实是技艺娴熟,临危不乱。

    然而

    未等“梭尼号”上的欢呼声响起来,那枚一百四十毫米口径的开花弹,就从“冠军号”的舰体上反弹到了海里,因为引信延迟的关系,入水之后,方才爆炸,一股巨大的水柱,冲天而起,扑上“冠军号”的主甲板,打湿了一门四十磅炮的发射药包。

    除此之外,未给“冠军号”造成任何损害。

    “冠军号”的侧舷,水线以上十六英尺(四点九米)至水线以下六英尺(一点八米),整整二十二英尺(六点七米)的范围,皆敷设了装甲。

    这些装甲,由外层的铁甲和内层的“木甲”拼接组成:

    外层铁甲,为厚达四点五英寸(一百一十四毫米)的锻铁板,每块铁板长十二英尺(三百六十六厘米)、宽三英尺(九十一厘米),彼此以雌雄榫接合。

    内层则为双层“木甲”先横置一排十英寸(二百五十四毫米)麻栗树角材,再纵置一排八英寸(二百零三毫米)麻栗树角材即是说,“木甲”拢共厚达十八英寸(四百五十七毫米)。

    铁甲负责抵御炮弹的直接冲击,“木甲”则负责吸收炮弹的动能,有此“双保险”,“勇士级”在其首舰“勇士号”的下水报告中,得意洋洋的宣称:

    “可以说,‘勇士号’是不惧当世任何火炮滴!”

    苏窦山大海战,“梭尼号”前左舷炮命中“冠军号”船舯水线,是“勇士级”问世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中弹,战后检查,中弹部位的铁甲,深深内陷,但并未破裂;其后的“木甲”,虽然开裂,但形制完整;装甲之后的铁制船壳上,则一无所损,连个小坑都找不着。

    “‘勇士号’不惧当世任何火炮”不算吹牛。

    狂喜到绝望,不过一瞬间,“梭尼号”前左舷炮的炮长、炮手,都几乎要抓狂了

    你打得穿我,我打不穿你,这个仗,可咋打?!

    与此同时,水兵们正试图合力抬起断裂的舰桥,抢救被压在下头的舰长。

    刚刚将舰桥抬起一隙,“梭尼号”又猛烈的震动了一下,大伙儿手一松,舰桥再次压在了舰长的身上“梭尼号”又中弹了!

    好像是“冠军号”有意报复似的,就在“梭尼号”前左舷炮位的正下方,一枚六十八磅炮弹击中了船舯水线,船壳被撕开了一米半左右的口子,海水立时汹涌而入。

    这个口子,虽比不得“凯旋号”被撞,船身大面积向内凹陷,破裂之时,几乎整个侧舷,从中断裂开来,但是,此时,“梭尼号”正在急速右转之中,在强大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舰体本来就在向左大幅度倾斜,海水从左舷涌入,进一步改变了舰体的平衡,在一片惊呼声中,“梭尼号”的整个舰体,向左侧倾转过去,右舷水线以下的红色部位,露出了水面;左舷边涌动的海浪,扑上了甲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