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1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若弹道再抬高一点点,这枚炮弹虽不会击中加特林机关枪,却可能击中舰桥——彼时,彼处聚集了“射声号”管带小爱德华等好几位中高级军官。

    事实上,舰桥才是“军刀号”后右舷炮炮长“抬高火炮俯仰角,对准敌舰舰艏和舰舯之间的舷墙”的真正目标。

    前左舷炮击中“射声号”,炮弹却反弹入海,后右舷炮炮长敏锐的意识到,敌舰身披重甲,其中水线部位防护最严,很可能不是“军刀号”一百四十毫米口径的火炮能够打的穿的,必须寻找敌舰未覆重甲的薄弱部位进行攻击。

    这其中,自然以舰桥最有价值。

    不过,对于火炮来说,舰桥作为直接攻击目标,过于单薄,距离虽近,中的之概率也很低——炮弹很可能从“射声号”舰桥上方掠过;于是,“军刀号”后右舷炮炮长选择了“舰艏和舰舯之间的舷墙”作为目标——“射声号”舰桥就在目标侧后方,击破舷墙之后,炮弹将击中舰桥的左端。

    另外,“军刀号”后右舷炮既同目标——舰艏和舰舯之间的舷墙——成一斜角,则“射声号”舰桥右端亦在是次炮击“误差”范围之内,对于火炮来说,击中前者和后者的概率,其实大致仿佛;能够击中舰桥最好,未击中舰桥的话,击中其左近其他有价值的目标也不坏——譬如,布置在主甲板上的小口径火炮。

    那种“古怪而可怕的速射武器”,在“军刀号”后右舷炮炮长眼中,就是一种“小口径火炮”。

    应该说,这一策略,基本算是完美的实现了;而且,幸好是一枚实心弹——舰炮之首发,兼修正弹着点之作用,一般来说,是不用昂贵的开花弹的——若是一枚开花弹,因为弹着点距离舰桥太近,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人员伤亡。

    但“射声号”的报复随之而至。

    一枚六十八磅炮弹击穿“军刀号”左舷船壳,钻进了舰体。

    这虽然也是一枚实心弹,弹着点亦在水线以上,然而来势猛恶,横扫过“军刀号”的厨房和军官舱室之后,击毁了弹药舱的通风机,一路之上,不仅造成了十余名官兵的死亡和重伤,更由左而右,几乎斜斜的将“军刀号”射了个对穿,对“军刀号”的舰体结构,造成了相当的破坏。

    幸好,未直接击中弹药舱。

    还未来得及庆幸,一枚一百一十磅炮弹便落在了“军刀号”的后甲板上,将后甲板炸开一个大洞之后,沿一条斜线,向下继续扑击,右上而左下的穿过了整个舰长室,击穿了其下方的水线带,冲进了大海。

    上一枚六十八磅炮弹,虽然在“军刀号”舰体内横扫而过,但到底没有将“军刀号”真正射穿;这枚一百一十磅炮弹,却是实实在在,由上而下的将“军刀号”扎了个透心凉,其造成的危害,也远远超过了那枚六十八磅炮弹——舰艉左侧水线带破裂,海水立即汹涌而入。

    而且,破裂的方式是由内而外,不是由外而内,几乎无法堵漏。

    不过,这枚炮弹,不是“射声号”发射的——“射声号”距离“军刀号”甚近而弹道平直,是不可能实施这种“吊顶攻击”的。

    这枚炮弹,是“射声号”左后方的“虎贲号”射出来的。

    “射声号”对“巴斯瓦尔号”发动冲角撞击之时,“虎贲号”便打出旗号,通知左后方的“右二支队”,自己将把航线调整至“射声号”和“右二支队”之间,即由原先居“射声号”正后方变为居“射声号”左后方,这样,“虎贲号”才有射界为“射声号”提供炮火支援。

    “虎贲号”编入“右一支队”,其主要作用,本就是为“射声号”充当“带刀护卫”的。

    “虎贲号”舰艏炮这一击,瞄准的,其实是“军刀号”的舰艏,但弹道略高、略偏,无心插柳,竟形成了威力更大的“吊顶攻击”——事实上,对于“虎贲号”这一击来说,炮弹是落在“军刀号”的后甲板上,还是落在“军刀号”舰艏前方的海里,概率基本是一样的。

    海水不断自舰艉左侧裂口涌入,“军刀号”不但慢慢向左倾斜过去,舰艏也慢慢的抬了起来。

    这个时候,“军刀号”舰长下达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命令:

    左满舵!撞击“射声号”!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海战之三十六:以小搏大() 
“射声号”的吨位,四倍于“军刀号”不止,且前者铁壳、铁肋、铁甲,后者木壳、木肋,更未被半片甲胄,以“军刀号”撞击“射声号”,乍闻之下,几同以卵击石,这道命令,确实……不可思议。

    然而,事实上,这是一极具勇气、亦极高明的死中求活之策。

    后甲板中弹、舰艉入水之后,“军刀号”舰长已看的明白:

    “射声号”之吨位、火力皆远胜于“军刀号”,其身覆重甲,更是“军刀号”万万比不了的;另一只刚刚加入战团的敌舰,一时之间,虽还不能分辨其名号——应该是“龙骧号”、“虎贲号”、“豹变号”三者之一——但仅凭目测,亦知其吨位两、三倍于己,强弱、众寡悬殊至此,继续炮战,“军刀号”绝无幸理!

    当然,“军刀号”的身后,还有“查理号”、“云雀号”、“阿黛尔号”,可是,这三只友舰拢在一起,总吨位大约还比不上那只刚刚加入战团就予“军刀号”以重创的敌舰吧!

    何况,敌人还有更多的舰只即将加入战团!

    不用望远镜也能看的清楚:

    又有两只敌舰,自那只不晓得是“龙”、是“虎”、是“豹”的敌舰的左后方赶了上来,据其形状,应该是“策电号”、“驱雷号”、“驭风号”其中的两只,至于吨位——每一只都两倍于“军刀号”不止吧!

    如果拼却一死,能够予敌以重创,倒也罢了,问题是,这怕是办不到的!

    “军刀号”的射击,不论如何准确,也难以给予“射声号”致命的打击——即便击毁了她的舰桥、击毙了她的舰长,又如何?你打不穿她的水线啊!

    局面恶劣至此,不出奇、出险,绝无死中求活、反败为胜的可能!

    “军刀号”舰长一咬牙,终于发出了“左满舵!撞击‘射声号’!”的命令。

    这并不为“同归于尽”,相反,对于“军刀号”来说,此举有三大好处:

    第一,“军刀号”舰艉左侧进水,堵漏困难,舰体已开始向左倾斜;而军舰向左大幅急转的时候,因为离心力的作用,舰体将向右倾斜,如此一来,便可藉转向来休正、恢复舰体的平衡,为堵漏自救争取时间。

    第二,“军刀号”愈接近“射声号”,那只不晓得是“龙”、是“虎”、是“豹”的敌舰对“军刀号”的炮击,误伤“射声号”的概率就愈大;于是,该舰将不得不停止攻击“军刀号”,“二打一”恢复成“一对一”。

    当然,“军刀号”愈接近“射声号”,被“射声号”击中的概率就愈高;不过,反之亦然——“射声号”被“军刀号”击中的概率亦愈高。

    此“敌我共险”也。

    且完成转向之后,“军刀号”就是以舰艏对“射声号”左舷,火力虽然远远不及“射声号”,但胜在被弹面亦远远小于“射声号”;而“军刀”、“射声”二舰距离有限,在“军刀号”撞上“射声号”之前,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以如此之有限之被弹面,你未必就能够将我击沉了!

    第三,虽然“射声号”铁壳、铁肋,“军刀号”木壳、木肋,前者的吨位,更是远在后者之上,但后者撞击前者,并非“以卵击石”。

    “射声号”的舰体,当然较“军刀号”更坚固些,不过,这个差异,并不是质的。

    “射声号”同“冠军号”的舰体,都是铁壳,以铁壳代替木壳,算是这个时代的“高科技”,不过,与许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军舰以铁壳替代木壳之初衷,主要并不为增加军舰的防护力,而是较之木材,铁更加坚韧、延展性更好,可以用以制造更大吨位的舰只。

    木壳船的吨位,是有上限的。

    铁壳船的船壳,其实都是很单薄的——包括“射声号”和“冠军号”——要不然,也不必在船壳外被覆一层又一层的装甲了。

    可是,装甲只能挡住炮弹,对于防撞,并没有什么大用处。

    若“军刀号”以舰艏撞击“射声号”舰舯——以己之最强撞击彼之最弱,虽然,二者吨位悬殊,但“军刀号”也必可予“射声号”以重创,就算不能将其撞沉,也必能伤其筋、动其骨,叫其不得不退出战场!

    如是,这场海战——不说苏窦山那边,单说黄龙山这边——中国人失去了吨位最大、火力最强、防护最严的一只军舰,余者之实力,虽依旧较我方为强,但无论如何,原本必败无疑的局面,到底出现了一线转机不是?

    代价当然是有的——“军刀号”的舰艏,必严重受损,可是,就整舰而言,却未必就散架子了。

    退一万步,就算“同归于尽”——

    那也是值得的!

    还有,“射声号”欲避开“军刀号”的撞击,并不容易!

    “射声号”放弃撞击“巴斯瓦尔号”,改为近距离以“小口径火炮”轰击“巴斯瓦尔号”舱面,为此,不能不大幅降速,目下,“射声号”航速极缓,可是,欲避开撞击,就必须将航速提至最高,而提速是需要时间的,目下,“军刀号”的速度高于“射声号”,在“射声号”将速度提至最高之前,“军刀号”应该是可以赶上“射声号”的!

    从路径上看,“军刀号”左转,撞击“射声号”左舷,“射声号”欲避开“军刀号”的撞击,只能开足马力,向前直行,不可能右转。

    一来,熊熊燃烧的“巴斯瓦尔号”就在其右手边;二来,“巴斯瓦尔号”的右手边,就是黄龙山,“射声号”若右转,就算成功绕过了“巴斯瓦尔号”,也极有可能因为太接近黄龙山而触礁!

    因此,“射声号”腾挪辗转的空间是有限的,“军刀号”舰长快速计算了距离、角度、速度、时间之后,得出结论:

    即便“射声号”反应足够的快,“军刀号”也很有可能成功实施撞击——就算不能刚刚好予其拦腰一击,也能够撞上其左舷后侧!

    那里是“射声号”的轮机舱,若撞击足够猛烈的话,可令其发动机当场宕机!

    打算的是极好的。

    那么,这个以小搏大的英勇行动,能够如“军刀号”舰长之愿吗?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海战之三十七:开膛破腹() 
不晓得“射声号”如何判断“军刀号”向左急转的目的?在“军刀号”转过四十五度左右的时候,“射声号”方才开始提速。

    这个反应,算是慢了,“军刀号”舰长心中大喜:你个杂种!可是跑不掉了!

    然而——

    “射声号”确实没有右转,但也未直行,提速之后,如“军刀号”一般,也向左大幅急转。

    就是说,接下来,“军刀”、“射声”二舰将相向而行。

    这可是大大出乎“军刀号”舰长的意外了!

    他马上就反应过来了:“射声号”这是要以己之舰艏对“军刀号”之舰艏!

    不由就暗叫一声:“不好!”

    “射声号”不仅吨位远过于“军刀号”,其舰艏——非常明显——既安装了撞角,又经过了特别的防撞设计,这些都是“军刀号”不具备的,舰艏对舰艏,“军刀号”如何撞的过“射声号”?

    心中不由大悔:我怎么这般一厢情愿?对于“军刀号”的撞击,怎么就认定“射声号”只能行闪避之一途?

    大幅急转、相向而行的“军刀”、“射声”二舰,迅速接近,各自在海面上拖出了一条长长的白色尾迹。

    “军刀号”舰长急速的转着念头,挣扎片刻之后,做出了决定:右舵!放弃撞击!

    他的打算是:

    避开相撞,“军刀”、“射声”二舰就将近距离擦身而过,“军刀号”的干舷,比“射声号”矮的多,在如此近的距离上,“射声号”的侧舷炮,十有八九,对“军刀号”是没有射界的;而“军刀号”则相反,若将侧舷炮的俯仰角压倒最低,是可以击中射声号的。

    当然,限于射界,无法轰击“射声号”的水线带,只能攻击其舰体中上部位。

    不过,这不是刚刚好吗?“射声号”水线上下,被覆重甲,本就难以击穿,之前的战果,本就是来自于对其舷墙的攻击啊!

    然而,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事实上,“军刀号”的舰艏,同“风怒号”、“巴斯瓦尔号”一样,都是“飞剪式”的,就像之前分析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