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1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损管队的头目们,还督促水兵们准备好充足的毡毯、牵索和木板用以堵漏。

    为了这个“损管”,纪尧姆传令全军:接敌之时,要尽量同敌舰保持距离,千万不要进入那种可怕的“速射武器”的有效射程之内!

    他娘的!这种一种什么鬼武器?有够变态的!中国人啥时候捣鼓出了这样一种大威力的神秘武器?咱们的情报部门包括自鸣得意的外交官们统统都是吃白饭的!

    唉,没法子,一时半会儿的,俺也想不出来如何应对这种“速射武器”,只好“惹不起、躲得起”了!

    再次,纪尧姆下令:“换旗”!

    各舰悬挂的海军旗,原为四米,一一降下,取而代之的,是尺寸更为巨大的海军旗小吨位舰船用六米旗,大吨位舰船用八米旗。

    如前所述,十九世纪的海军,换上这种尺寸巨大的军旗,即意味着“作战”。

    这,就有点儿过了。

    谁也不晓得中国舰队啥时候冒出头来可能是一个小时之后,也可能是一天之后,两天、三天的,也说不定,而“换旗”,意味着战斗已迫在眉睫,这个,战备归战备,但是,即便最高等级的战备,也不意味着马上就要开战呀?

    事实上,初初的时候,纪尧姆并没有想到要“换旗”这是旗舰“黎塞留主教号”舰长莫奴里的主意;包括现在就将非重要岗位的水兵们赶到甲板上,充当“备弹员”,也是出于莫奴里的提议。

    纪尧姆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从善如流”了:

    好吧,小心没过逾的有备无患嘛!

    事实上,对于“第一批次”第二分舰队的遭遇,莫奴里比纪尧姆还要激动,只不过,激动的性质、内容不大一样纪尧姆是慌得一逼,莫奴里是恨不得中国舰队下一秒就从海平面上冒了出来,好让他进行“光荣的复仇”。

    等到朱尔同“第二批次”搭上线了,纪尧姆晓得了苏窦山大海战的最终结局,也晓得了中国舰队已返回了吴淞港,不大可能“下一秒就从海平面上冒了出来”,三观尽碎之余,却也微松一口气,于是,撤回了对非重要岗位水兵的动员令不撤回也不行,又不马上开战,各人还有各人的活儿要干呢。

    不过,旗子并没有换回去挂的还是大旗。

    不是纪尧姆将军的记心不好,而是始作俑者表示异议莫奴里说,若当初没换大旗也就罢了,既换了大旗,未经战斗,便换回小旗,将使小伙子们产生“危险已经过去了”的错觉,降低整支舰队的警觉性,如有不虞,可能措手不及中国人还是可能随时冒了出来呀!

    中国人还是可能随时冒了出来?

    仔细想一想,呃,莫奴里说的,还是有点儿道理的呢。

    根据苏窦山大海战的情形推断,中国舰队很可能是半夜出的港,可是,上海领事馆并没有及时发现这一点两国交兵,法舰早就从中国各港口“清空”了,吴淞口内,早已无法**舰停泊,因此,没有人及时向领事馆“告警”。

    若中国人故技重施,半夜出吴淞口南下,上海领事馆的那群笨蛋,一样可能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就算第一时间发现了,也未必能第一时间通知福州领事馆。

    中国舰队出港之当天晚上,深更半夜的跑到电报局打电报,傻子都晓得你在做什么?上海的电报局,可是中国人一手把持的,法国人的密电,十有**,无法及时发出。

    还有,福州至马祖是有一段距离的,福州领事馆收到电报,还得折腾一番,才能将相关消息送到“第二批次”的泊地。

    这折腾来、折腾去,搞得不好,中国舰队出港已经两、三天了,我纪尧姆将军才能收到相关的消息。

    哼,中国人鼓轮疾驶,两、三天,够他们从吴淞口赶到闽江口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小心没过逾的!

    那,就让我们的“大旗”高高飘扬吧!

    *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二百零四章 神经高度紧张!() 
“最高战备状态”,并不止于备弹、备炮、损管、换旗一类施之于舰只本身的措施——上述措施之外,对于锚地的选择以及相关的警戒、侦查、布防,纪尧姆也打醒了十二分的精神。更新最快

    纪将军虽然没打过多少实战,不过,论及严谨细心以及熟稔规章制度,还算是一把好手滴。

    马祖全岛,拢共有三个港湾可充舰队之锚地,当地人皆以“澳”名之,一曰“马祖澳”,位于岛西部;一曰“后澳”,位于岛北部;一曰“铁板澳”,位于岛南部。

    此时的纪尧姆,对“第一批次”以及萨冈将军皆已毫无信心,因此,虽然“云雀号”舰长和朱尔都说“第一批次”以岛北部的“后澳”为锚地,但他还是亲自带人将三个“澳”都踏勘了一遍——

    “马祖澳”,泥底,水深五至十四米,因为位处岛西部,所以,宜避东北风。

    “后澳”,泥沙底,水深六至十米,因为位处岛北部,所以,宜避南风。

    “铁板澳”,沙底,水深最佳,即便低潮之时,亦可达七米,因为位处岛南部,所以,宜避北风。

    锚地的选择,除了水深这个基本的条件之外,当然是以避风为最重要,目下是春夏之交,风向以南风为主,“后澳”的水深,虽非最佳,但也足敷使用,更重要的,其为三个“澳”中,唯一宜避南风者,因此,似乎也只能以其为锚地了。

    另外,“后澳”还有两个好处。

    一个是面积,“后澳”远较“马祖澳”和“铁板澳”为大,同时停泊十只军舰,绰绰有余。

    一个是形状,“后澳”是一个向岛内深凹的形状,愈往里,水愈浅,愈往外,水愈深,如此,吨位较小的舰只泊在较靠里的位置,吨位较大的舰只泊在较靠外的位置,其水深有限的缺点,就不会造成什么问题了。

    因此,转了一圈,纪尧姆还是选择了“后澳”作为泊地。

    嗯,萨冈的眼光……也不算太差嘛。

    于是,两条最大的舰只——皆为二等巡洋舰的“黎塞留主教号”、“阿米林号”,分居澳口之东西——“黎塞留主教号”在西,“阿米林号”在东,遥遥相对。

    其余八舰,“黎塞留主教号”之右,四只;“阿米林号”之左,四只,各按吨位大小,依次排列——吨位愈大愈靠外,吨位愈小愈靠里。

    基本上,就形成了一个左右相对、雁翅排列的格局。

    虽然“云雀号”舰长和朱尔都说,中国人未在马祖岛上做任何设防,岛上没有任何军事人员,但就像不相信萨冈的选择泊地的眼光一样,纪尧姆还是派出了一个排的海军陆战队,登岛进行彻底的侦搜。

    莫奴里自告奋勇带队,毕竟是旗舰舰长,纪尧姆不好驳他的面子,不过,谆谆告诫:不可骚扰岛上的渔民!——俺们的麻烦已经够多了,别再自个儿给自个儿找更多的麻烦了!

    纪尧姆看人的眼光不坏——“第一批次”全军覆没,莫奴里心里憋的难受,真有意拿岛上的中国人出一出气的,可是,纪将军既然把话搁在前头了,莫上校也只好暂时打消这个念头了。

    从岛上回来,汇报过“一切正常”之后,莫奴里开始大发议论:

    “这个岛,基本由火成岩、花岗岩构成,地形崎岖,高低起伏;其中,岛岸尤其曲折、多湾、陡直!整个岛,几乎找不到什么真正适合登陆作战的地段!”

    “岛上的植被,多为耐旱抗风一类,且非常茂密,便于火力点的隐蔽!水源也比较充足,水质呢,也不坏!”

    “一句话——易守难攻!其实,这个马祖岛,真是一个非常适合建立军事据点的地方!”

    “如果在这里建立要塞,一来,可扼闽江出海口;二来,控扼南北、东西两个方向的航道!南北方向不必说了——捏住了中国福建沿海北上、南下的航道!东西方向上,大陆至台湾北部的航道,也捏在手里了!”

    “如此战略要地,中国人竟视而不见!哼哼,其主事者的眼光,真正叫人不敢恭维!而萨冈将军竟全军覆没在这样的对手手里,也真正是——”

    话没有说完,便见纪尧姆将军已皱起了眉头,莫奴里虽然满脑子的“光荣的复仇”,但人还是见机的,既见领导脸色不豫,便及时打住了。

    纪尧姆轻轻咳嗽了一声,“莫奴里上校,咱们还是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罢!”

    嘴上介么说,心里头,却不由暗暗称异:这个莫奴里,眼光倒似乎不坏呢!

    另外,早听说他是一个“业余地理和植物学家”,看来,传言亦不虚呢!

    除了派兵登马祖岛搜索,纪尧姆还派出“云雀号”、“冰霜号”两只炮舰,到附近的岛屿转了一圈——“云雀号”北至高登岛,“冰霜号”南抵白犬岛,确认了:任何一个岛屿的任何一个港湾内,皆无任何一支中国舰队之踪影。

    “云雀号”舰长不是说过,苏窦山一役,“中国人好像是从海面下钻出来似的”吗?这个,唉,还是那句话——小心没过逾啊!

    做足了万全之备,“北京—东京”舰队“第二批次”的第一个“马祖之夜”,平平安安的过去了。

    平安归平安,但焦灼的情绪,已在整支舰队中蔓延开来,且较之昨天,只有更甚——谁都晓得,愈往后,接敌的可能性愈大。

    而巴黎方面,依旧未有任何的指示传过来。

    电文往来,固然需要时间,不过,巴黎的老爷们,你们的手脚,就不能再麻利一些?办事的效率,就不能再高一些?

    目下的“最高战备”,人人都处在一种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中,这种状态,难以长时间维持,是战是走,得尽快有个说法才好啊!

    到了下午三点钟左右的时候,有新情况出现——

    起雾了。

    马祖地区,十月至翌年三月间,大陆冷气团南下,吹猛烈的东北季风;进入三月,转吹南风,风过台湾海峡,携来暖湿气团,而马祖地区的地面、水面的温度较低,两下一凑,便形成浓雾,曰平流雾,其厚度,可达七、八百米以上,历久而不散,即便天气较好,日间太阳辐射充裕,也只能消除云层顶部的一部分。

    这种雾气,可一直持续到五月份,进入夏季之后,才会逐渐消散,目下是春夏之交,平流雾余威尚在,起雾并不稀奇,可是,纪尧姆就紧张了!

    *

第二百零五章 敌袭!敌袭!() 
浓雾之中,海面的能见度骤降,预警的时间大大缩短,若中国舰队悄悄掩至,突然发起攻击,如之奈何?

    人家总不见得提前鸣笛、放炮、高声通告“俺们来也!”

    “阿米林号”舰长布尔热却说,将军未免过虑了!大雾天气,其实“敌我共险”,浓雾之中,一支庞大的舰队,正常航行都做不到,何谈“悄悄掩至,突然攻击”?

    尤其闽江口一带,岛屿众多,大吨位舰船强行于浓雾中航行,搁浅、撞船,那是分分钟的事情!何况是一大堆的大吨位舰船?碰碰船很好玩儿吗?

    纪尧姆虽觉得布尔热说的也有道理,可是,随着雾气愈来愈浓,能见度愈来愈差,他的不安全感,愈来愈重此为纪将军之心理及生理之本能,不是单靠讲道理就能够消除掉滴。

    领导的坐卧不安,莫奴里都看在眼里,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将军,不如,咱们扩大预警范围吧?

    哦?何谓“扩大预警范围”?

    您看,所谓马祖岛,并不止一个岛屿,其实可算是一个小小的“群岛”,或曰“列岛”,咱们的泊地,是其主岛南竿岛;南竿岛以北,还有北竿岛、高登岛两个较大的岛屿,咱们呢,这样做

    将“云雀号”、“冰霜号”、“蔷薇号”三条炮舰撒出去,部署到南竿岛以北的海域:“蔷薇号”部署在南竿岛和北竿岛之间,“冰霜号”部署在北竿岛和高登岛之间,“云雀号”同中国人交过手,对敌情是最熟悉的,部署的位置最北在高登岛以北。

    而中国舰队南下,自然是由北而来,如此部署,咱们的“预警”范围,不就大大的扩大了吗?

    嗯……有道理!不过……呃,如此一来,这三条炮舰,一直呆在海面上,不能入港,这个……

    唉,将军您忘了?大雾天气,海面风浪最小,就不入港,又有什么关系?

    啊……对!对!若风浪变大,即意味着雾气消散,如是,海面上的能见度恢复正常,也不必“扩大预警范围”了!

    正是!

    好罢!就这样办!

    就这样,“云雀”、“冰霜”、“蔷薇”三舰,被“撒”了出去。

    “万全之备”经已“万全”到“至矣尽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