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仅仅二十几年之前,还以为自己是中央之国,结果几千洋人打进来,一败再败,被人家斩瓜切菜一般,没有一点还手的力气,这种从天堂一步跌入地狱的痛苦,摧毁了所有的自尊,挖出了所有的自卑,而且,因为看不到任何成功报复的可能性,剩下的一点自信心也在崩溃。

    现在,轩军打垮了洋人!绝大多数的人不会去想这些洋人和那些洋人有什么不同,只是非常符合逻辑地想:今后,我们不怕洋人了!洋人不敢再欺负我们了!许多人更进一步:我们可以报仇了!

    特别是北京人,他们未遭过洪杨的兵灾,却受过英法的残害。

    因此,怎么能够不欢呼雀跃?

    关卓凡毕竟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那个时空的中国已经开始强大起来。不论他在这个时空经历了什么,还是无法完全体会,这个时代的人们对洋人的那种恐惧、仇恨、屈辱、羡妒混合在一起的刻骨铭心的复杂感觉。

    现在,关卓凡开始为中国人清扫这种感觉。(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第二天一大早,在恭王的带领下,军机全班递了牌子,两宫在养心殿东暖阁召见。

    奉特旨,五品知府衔利宾随班觐见。

    利宾昨天就到了北京,恭王立刻召见。当时在座的还有文祥、宝洌А⒉茇褂⑷觥R虼苏飧鱿⒆钤缡谴颖j的府里流了出来。

    利宾是第一次进入巍巍宫禁,第一次得睹天颜,自不免紧张。两宫得知他为了这份奏折,上海、香港、北京几千里来回奔波,倒着实抚慰了几句。

    慈禧觉得关卓凡这个安排实在贴心,没有这么个负责顾问譬解的人,确实好多事情懵懵懂懂。原先一点点因为没有第一时间获知消息的不豫,烟消云散了。

    君臣上下都压不住脸上的笑意,养心殿东暖阁中洋溢着从来没见过的喜庆气氛,君臣心中都对国家的未来生出憧憬。

    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公使的“贺折”到了,还附了一封美国总统的“感谢信”。对中国政府的无私帮助和关逸轩阁下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真是会凑趣!锦上添花!

    其实这倒不是碰巧,都是事先设计好的。美国人的消息比轩军的还快,凑这个点是为了喜上加喜。

    慈安太后又开始掉眼泪,哽咽道:“先帝如果还在,不晓得会有多么欢喜……”

    之前在西暖阁的时候,慈禧已经反复劝诫过慈安不能再哭了,有多少大事要商量,耽误不起时间。现在看慈安又有止不住的架势,轻轻喊了一声:“姐姐!”语气中微有责备之意。

    慈安不好意思地一笑,止住了抽泣声。

    慈禧转向利宾:“这位美国的国主,总什么……”

    利宾道:“回圣母皇太后的话,是‘总统’,他的名字叫做林肯。”

    慈安接口道:“哦,他姓林。”

    慈禧点点头:“这位林‘总统’,是在什么‘白宫’召见关卓凡的?”

    利宾道:“是,‘白宫’是美国总统的府邸,因为通体雪白,关卓凡就在电报里取了这么一个名字。”

    慈禧嘴角露出笑意:“原来是关卓凡取的……召见完毕,还赐了宴?”

    利宾道:“是。当时主客三人,围坐一张圆桌子,林肯总统在主位,关卓凡在客位,美国政府的一位重臣作陪。”

    这段话,知晓美国礼仪的人不甚在意,但在两宫听来,却瞿然动容:这美国国主,为了招揽人心,竟然对关卓凡以平礼相待,折节下士到了这种地步!

    慈禧道:“这位重臣,想来就是美国的首辅了?”

    利宾道:“回圣母皇太后的话,这倒不是。这位是‘战争部长’,大致相当咱们的兵部尚书。美国政府是没有首辅的。首辅的事体,大多总统自己来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慈禧心中一动,微微瞄了恭王一眼,心想:这才叫权不下移呢。

    慈禧续道:“赐过了宴,还留宿在‘白宫’?”

    利宾道:“是。”

    慈禧和慈安对望一眼,军纪大臣中也微有惊叹的声息。换在中国,这是决不可能的事情,内眷还有可能被留宿禁宫,外官怎么可能?不熟悉美国礼仪之人,都觉得这美国总统为收买人心,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慈禧甚至还冒出一个念头:不知道这美国国主有没有派个宫女给关卓凡侍寝?

    这个念头一转而过,当然也问不出口。

    关卓凡担心的“名器”问题,根本没有在两宫和重臣们那里引起任何猜疑,反而都对此极感兴味,而对关卓凡身居美国朝廷的高位,都自有一份得意。这一点,犹以两宫为甚。慈禧心中更是矜持自喜,有着他人无法体会的一种快意。

    慈安问:“这个‘荣誉中将’到底是一个什么名头啊?”

    利宾道:“回母后皇太后的话,‘军衔’是拿来标识军人层级高低的,但不是实职。咱们没有相似的制度,有一点点像‘加提督衔’、‘加总兵衔’。‘中将’是美国军人的最高军衔,拿咱们前朝故事来譬喻,就是‘加太尉衔’,几十万美军仅有一人,此人名叫格兰特,乃是美军的总司令。次之的便是‘荣誉中将’,只有关卓凡一人。”

    君臣相顾赞叹: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慈禧问道:“你刚刚讲到的‘总司令’,可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吗?”

    清朝的体制中,是没有这个衔头的,这是一个戏里的词儿,慈禧爱看戏,脱口而出,理解的倒是很到位的。

    利宾道:“圣母皇太后圣明!正是如此。”

    慈禧又问:“这个田什么西战区司令、西部战区什么……联席总司令又作何解? ”

    利宾道:“回圣母皇太后的话,田纳西是美国的一个省,不过美国人叫‘州’。‘田纳西战区司令’便是提调田纳西一省的兵马。美国政府把全国兵马分为东西两大战区,东部战区由格兰特自领,这西部战区便由关卓凡和另外一位叫谢尔曼的将军共领,这就是‘联席’之意了。”

    这一次慈安也反应了过来:“啊,就像咱们六部,一位满尚书,一位汉尚书。”

    利宾道:“母后皇太后圣明。不过这位谢尔曼的军衔是‘少将’,关卓凡的军衔比他高半级,两个人真有什么不同的主张,还是得听关卓凡的。”

    那就是把美国整一半的兵马交给一个外国人了!慈禧心中想:这个林总统,是真有魄力!

    慈安却想到了另外一条路子上:“你们说,这美国‘总统’给关卓凡这么高的勋名,会不会想把他留在美国啊?”

    利宾一愣,这句话可不能答错,再说也不是问他一个人的,殿中这么多人,他品级最微,也不能随便接话,心下不由大急。

    恭亲王轻轻咳了一声,开口道:“母后皇太后过虑了。关卓凡受恩深重,忠贞不二,断不会生别样心思的。”

    慈安点头道:“六爷说的是。”却又道:“利宾,你说呢?”

    利宾磕了一个头,说道:“回母后皇太后的话,议政王所言极是。再说美国人是很晓事的,绝不会做这种有碍两国邦谊的事情。”

    慈安的话慈禧也不爱听,说道:“给关卓凡的位子高是高,可帮他们打了那么大的一个胜仗,那还不值得么?依我说啊,这美国总统才会支使人呢。”

    慈安有点尴尬,不过也放下心来,自己为自己解释:“是啊,我就是想,那么出色的一个人才,咱们可得拢住了。”

    慈禧心想:这句话你倒没有说错。开口说道:“姐姐说的很是,咱们可不能叫这个美国总统给比下去了。”

    接着呈上地图,由文祥和曹毓英讲解,不清楚的地方,利宾补充说明。

    慈禧盯着地图,说道:“你们说叛军的主力都在前线,那么后方必然空虚。这个亚特……兰大,既然是叛军的军需重镇,如果关卓凡把它打下来,不就是‘釜底抽薪’了吗?”

    深宫女主,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生出这样的见识,实在了不起!几个人包括利宾在内,都是又惊讶又佩服,齐声道:“圣母皇太后圣明!”

    慈禧大为得意。有一点是这几个臣子不知道的:在此之前,她绝非对美国地理一无所知。

    关卓凡宿卫宫禁的时候,拿了一张“世界地图”,反复给她和慈安讲解,其中重点就是美国。慈安糊里糊涂,她可不是,特别是美国公使的禀帖递上来之后,她就开始认真研究这张地图了。

    *(未完待续。)

第三十三章 封嫂() 
关卓凡赴美之后,她更是几乎每天都要看上一遍。眼前这张虽然是“美国地图”,和那张“世界地图”颇有不同,但美国的形状是一样的 。地图上标记的十几个大城市的名字、位置也都是记住了的。所以殿上的这些人中,除了利宾,其他不见得哪个人比她更熟悉“美国”——地图上的美国。

    文祥继续解释:“关卓凡的想法,是不但要打下亚特兰大,还要一直向东南方向打,一直打到望见大海,这样叛军便被完完全全分割成两块,头尾不能相顾,东部前线的叛军便再也得不到军火粮草接济,釜底游鱼,没有多少日子了。”

    “然后调头北上,和东部格兰特所领的部队,南北夹击,在里士满城下聚歼叛军余部,底定胜局。”

    真是绝大的战略!慈禧听得目光灼灼,心里不由得想:这个男人,实在了不起!

    最后一点疑虑:“叛军见势不妙,会不会逃掉,像捻匪一样,四周流窜袭扰?”

    文祥示意利宾,利宾道:“启禀圣母皇太后,关卓凡在电报中说,里士满是南逆的伪都,如果丢弃,叛军必然溃散,士兵们各归本乡,再也聚不起来的。因此叛军是不敢撤军的,撤了也无处可去,因为到得那个时候,叛军的腹地都已被光复了。”

    是这个道理,慈禧轻轻舒了一口气,面露笑容,没有更多的问题了。

    既然没有更多的问题,剩下的事情就是酬功了。

    清制酬庸战功,大多是战事完全底定后才正式颁布,但战事进行中就放赏的也不少,关卓凡身上就有,他的一等轻车都尉、江苏藩司就是一战上海之后得的,获颁双眼花翎的时候仗也没有完全打完。

    现在,国内民意鼎沸,朝廷不能不予俯仰;国外,那个美国总统左一个“司令”、右一个“中将”,照着慈禧的说法,不能“叫他比了下去”。实情也确实如此,不然内外倒置,前线将士难免会有想法。所以,现在酬功,是合适的,也是必须的。

    当然,现在酬功,酬关卓凡一人就可以,算是一个代表;其他将士,回国之后,由主帅保奏,从容叙功。

    虽说“ 恩自上出”,但总要军机大臣们先议了再说。恭王于是启奏:“关卓凡原爵二等毅勇侯,现获此大捷,应加恩为一等毅勇侯。”

    这就跟曾国藩一个级别了。

    但慈禧不以为然,她说道:“关卓凡原来的爵位是三等侯,因为要放洋,加了一级,那个时候可还一仗没打。现在打了这么大一个胜仗,还是加一级,是否薄了一点?”

    恭亲王道:“是,臣等想的左了。”

    慈禧道:“六爷和军机老成谋国,也不能说想的左了。只是昨儿晚上,全北京城的鞭炮响了一夜,可见这份功劳在人们心里面的分量!我们姐俩想,这个名位,一个是要给的公道,一个是要实实在在激起报效之心。”

    这话说得透彻扎实,恭王心悦诚服,道:“两宫皇太后训示得极是。那么请旨:关卓凡加两级为三等毅勇公。另外,是否可以加恩关某赏戴三眼花翎,恩自上出。”

    三等毅勇公也还罢了,这三眼花翎是有清一朝至高无上的荣耀,比关卓凡原来的双眼花翎还高了一级,自乾隆朝迄今,只有福康安等五人有过此殊荣。恭王这个人情做的足!

    慈禧颇出意外,沉吟了一下,说道:“六爷的用意怕不是好的?可我想总要给关卓凡留出一点进步的余地,这支三眼花翎咱们先放在这儿,算是预先颁了一个赏格,等关卓凡收了全功,叫他自己回京来拿!”转头问慈安:“姐姐你说呢?”

    慈安笑着点头:“很好,本应如此。”

    这么安排既公道、又激励人心,殿上的大臣们不但佩服,心里边还暖暖的,于是齐声颂圣:“太后圣明!”

    接下来是怎么在上谕中为关卓凡叙功了。这是一个小麻烦事,因为毕竟不是打得大清的叛逆。总不成说“友邦欢悦,特加恩锡赐三等毅勇公”?

    最后以曹毓英的意见为准,只说关卓凡“忠勇奋发,功勋卓著,内外宵小慑服,国家倚为干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