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4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后一只“弗吉尼亚号”也转过弯来之后,二十一只军舰首尾相接,连绵一线,“一字长蛇阵”摆成了。

    和之前“阅舰式”、“海上分列式”不同,受阅编队距“冠军号”较远,舰和舰之间的距离也更近,因此,二十一只军舰都在视野之中,磅礴一线,更觉气势无两。

    “千里镜”中,慈禧看到:所有舰只,舷侧的“炮窗”全部打开,每一个“炮窗”里边,都伸出了一个黑洞洞的炮口。

    她的心里,不禁隐然生寒。

    关卓凡在旁边给她算账:单是“射声号”,一侧船舷的火力,就有“一百一十磅阿姆斯特朗后装线膛炮”两门,“六十八磅前装滑膛炮九门”,“四十磅阿姆斯特朗后装线膛炮”一门。

    加起来,共“八百七十二磅”,相当于七十二门“十二磅拿破仑炮”——就是太后您在小站看“演炮“的那种炮啦。

    这只是“射声号”全舰火力的一半——啊,不对,臣说错了,不到一半,远不到一半,舰艏、舰艉,各有一门“一百一十磅阿姆斯特朗后装线膛炮”,还没有计入呢。

    慈禧心想:这只是“射声号”一只船的火力,它后边可还跟着二十只船呢,都拢在一块儿……

    心中悚然:这……真正叫“灭国之威”啊。

    御姐没想清楚的是,“后边还跟着”的二十只船,并不能都和“射声号”相提并论,比如“弗吉尼亚号”,只是条后勤船,火力其实是非常有限的。不过,说“灭国之威”,大致也差不到那里去。

    再说,还没把身处的“冠军号”算进去呢。

    “一字长蛇阵”之后,是“双龙入水阵”。

    “‘双龙入水’?嗯,这个名字有趣。”

    “回太后,这‘双龙入水’的阵法,乃英国名将纳尔逊所创,号称‘纳尔逊秘诀’。臣给太后回过:嘉庆十年的时候,法兰西、西班牙联手,和英吉利打过一场大海战,纳尔逊为此役英军主帅。此役,英军之所以能够大胜法、西联军,便颇得此阵法之利。”

    这几句话,不是关卓凡忽悠御姐。

    所谓“双龙入水”,即我舰队成双纵队战斗队形,和敌军的单纵队战斗队形,形成九十度直角,垂直楔入敌阵,将敌舰队一分为三,使敌前卫、中军、后卫彼此不能相顾,然后各个击破之。

    嘉庆十年,即1805年,英国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堵住了法、西联合舰队。在这场风帆战舰时代的巅峰对决中,英军统帅纳尔逊审时度势,别出心机,变单纵队为双纵队,改平行对轰为垂直楔入,大败法、西联合舰队。此役过后,法国海军精锐尽失,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机会一去不返,英国海上霸主地位从此不可动摇。

    不过,“双龙入水”的阵法,是个异数,不是什么人都能玩得转的。因为直接楔入敌阵,敌我彼此距离太近,在冲乱敌阵的同时,自身风险亦随之大增,甚至可能遭遇最残酷的接舷战。

    关卓凡没有告诉御姐的是:特拉法加海战中,纳尔逊就是在接舷战中被法军的狙击手射中,战斗尚未完全结束,便伤重不治了。

    某种意义上,“双龙入水”是一种逆潮流的“复古”战术。随着战舰的速度愈来愈快,操控性愈来愈好,火炮威力愈来愈大,复制纳尔逊的成功的概率愈来愈低。所以,英国人虽然以此战法取得了特拉法加海战的辉煌胜利,但《战斗教范》里面的,依然是“一字长蛇”,而不是什么“双龙入水”。

    不过,这个“双龙入水”,虽然不是海军的主流战斗队形,但一条长长的舰队一变为二,拿来给御姐“演阵”,还是好看得很,所以,依然被列入了演习计划之中。

    制定演习方案的时候,关卓凡表示,要“以双纵队战斗队形,向纳尔逊勋爵致敬”。乔百伦、柯烈福、海曼奇、狄克多等一班英国顾问听了,大为激动,纷纷表示,亲王殿下做出的,是“英明而高尚”的决定。

    汽笛长鸣,受阅编队开始“变阵”了。

    “射声号”后面的“海军中将号”,首先左转,驶出编队,和“射声号”并列,担任下风纵队的长官舰,两舰相距两链左右;接着,原“海军中将号”后面的“马里兰号”前移,填补上风纵队中“海军中将号”留下的位置;再次,“马里兰号”后面的“杰斐逊号”左转,驶出编队,排在“海军中将号”之后,成为下风纵队的次舰。

    上风纵队中,“密西西比河号”前移……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直到“弗吉尼亚号”前移到位,单纵队战斗队形便变成了双纵队战斗队形:上风纵队,“射声号”打头,共十一只军舰;下风纵队,“海军中将号”打头,共十只军舰。

    “一字长蛇阵”变成了“二龙入水阵”。

    海面上,汽笛长鸣,黑烟滚滚,巨舰往来;“冠军号”前舰桥上,关爵帅在“磁盘”上纵横捭阖,一众“舰船”,穿花蝴蝶般,左转前趋,无不如意。

    圣母皇太后慈颜大悦,连连点头:厉害,厉害!

    慈禧的兴奋,不仅仅是因为觉得“厉害”,更是因为:这么“厉害”的“阵法”,我一个女人家……居然看懂了!

    关卓凡准备的这套“兵棋推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双龙入水”之后,今天要演练的第三种、也是最后一种“阵法”,叫做“大雁展翅”。

    这个“大雁展翅”,其实就是铁甲舰时代海战主流战斗队形之一的“雁行阵”。

    本时空,首创“雁行阵”——至少是“首创者之一”吧、并因此而载入煌煌史册者,关爵帅卓凡是也。

    *(未完待续。)

第一三四章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雁行阵”,也叫“楔形阵”。一舰居中,分队其余舰只两旁排列,形成倒“V”字的队形,犹如雁行长空,因此得名“雁行阵”。

    这种“阵法”,迄今为止,从未在实战中使用过,美国人没用过,保守的英国顾问们更加是兴趣缺缺。

    在演习中加入这个“阵法”,主要出于关卓凡的主张。

    关卓凡声称,他的灵感来自纳尔逊勋爵的“双纵队战斗队形”。不过,纳爵爷的“双龙入水”,我舰队垂直于“一字长蛇”的敌舰队,接敌过程中,主要靠首舰的舰艏炮击敌,火力实在是弱了一点,能否成功楔入敌阵,过于依赖主帅的指挥能力。这个,非英明神武如纳勋爵者不能办啊。

    还有,这种“阵法”,对整支舰队的纪律、素质、通联能力,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个,亦非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不能行啊。

    为了降低难度,我觉得,是否可以对“双龙入水”稍稍做个调整?你们看啊:合二为一,变“双龙”为“雁行”——如此一来,接敌过程中,虽然还是主要以舰艏炮击敌,但整个分队所有舰只的舰艏炮都可开火,火力大大增强了;另外,分舰队所有舰只,彼此可见,距离也近,通联就会容易许多啦。

    嗯,各位以为如何呀?

    关卓凡的马屁,拍得几个英国佬晕乎乎的。乔百伦说道:“亲王殿下的想法很有创意,我非常欣赏。不过,受阅编队一共二十一艘舰船,若摆这么个……哦,‘雁行阵’,这大雁的两只翅膀,每一只就是十艘舰船,这个……会不会太长了一点?如果因而运作不灵,反为不美啊。”

    关卓凡连连点头,说道:“将军的看法很有道理!这样吧,咱们把受阅编队分成两个分队,一个分队摆一个‘雁行阵’——如此,大雁的翅膀就是五艘舰船,不算太长了;然后,一阵在前,一阵在后,如何?”

    呃,好像还是长了一点……

    还长?靠,那咱们就把受阅编队分成三个分队,摆前、中、后三个“雁行阵”。一支分队七艘舰船,一只大雁翅膀三艘舰船,这样,总可以了吧?

    嗯……可以啦。

    于是,划时代的“雁行阵”,便“大雁展翅”,横空出世了。

    中美联合舰队天津演习半年之后,关卓凡对利宾说的“必有一战”的普鲁士、奥地利俩兄弟,终于正式开打。普奥战争中,意大利和普鲁士结盟,对阵奥地利。意大利海军大举进攻奥地利治下的克罗地亚利萨岛,人类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铁甲舰海战爆发了。

    这是一场和关卓凡有密切的“间接联系”的海战。

    第一,“冠军号”——原名“翁贝托国王号”、“射声号”——原名“杜里奥号”,这两艘最先进的巨型铁甲舰,原本是意大利海军的订货,只是当时意大利政府财政紧绌,一时无力支付货款,才让关卓凡捡了个大漏。如果“翁贝托国王号”和“杜里奥号”按期进入意大利海军序列,利萨海战的结果,恐怕会大不相同。

    第二,利萨海战中,奥地利舰队司令、海军上将特格特霍夫,将全舰队编成前、中、后三个纵向排列的倒“V”字楔形队,铁甲舰编在前队,木壳舰编在中队,其余小型舰编在后队——这个阵型,和半年前中美联合舰队天津演习的“雁行阵”,几乎如出一辙。

    当时的意大利海军,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之一。利萨海战对阵双方,论国力,奥地利当然远胜意大利,但实际投入这场海战的军力,意大利却远胜奥地利——意大利有十二条铁甲舰;奥地利只有七条铁甲舰,全部都编入第一个楔形队里边了。

    意大利海舰队以“一字长蛇阵”对阵奥地利舰队的“雁行阵”,结果大败亏输,连旗舰“意大利号”都被击沉。

    利萨海战,奥地利舰队以弱胜强,大大震动了西洋诸强。海军将领和军事评论家们,一致认为,奥地利海军之所以能够取胜,倒“V”字的楔形队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人们普遍认为,奥地利舰队的“楔形阵”,“参考”了中美联合舰队天津演习使用的“雁行阵”。

    众口一词,连特格特霍夫本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受到了关亲王的启发”。

    于是,关卓凡“海战‘雁行阵’之父”的地位,载诸史册,不可动摇了。

    嘿嘿,穿越就是有好处啊。

    言归正传。

    “双龙入水”开始变阵,“射声号”、“海军上将号”、“马里兰号”,分别担任前、中、后分队的长官舰——即阵中居中兼居首的军舰。

    如果是正式作战,是不会这么安排三个分队的长官舰的——应该按照利萨海战奥地利海军的做法,把最强的舰只统统编入第一梯队,以便形成最大的攻击力,一举突破敌舰队的火力网。

    不过,现在毕竟是演习,而且,演习的主要目的,是给一个女人“看热闹”。如果最强的舰只全部编入第一梯队,那么,第一梯队倒是神气了,但第二、第三梯队,却会大大失色,那位尊贵的观众看在眼里,难免会有“虎头蛇尾”之感。

    嗯,“军盲”有“军盲”的玩儿法嘛,大伙儿理解一下。

    海面上,二十一只军舰,前进后退,左趋右转,旗帜纷飞,黑烟滚滚,两条“长龙”,慢慢儿变成了三只“大雁”。

    圣母皇太后眼花缭乱,挢舌难下。明黄面纱后面,清亮的剪水双眸,一直睁得大大的;鲜红的樱唇,大多数时候,是一个微微张启的状态。

    “这个……‘雁行阵’,是不是最厉害的一种‘阵法’啊?”

    关卓凡一愣,心想这真是一个典型的“军盲”问题。想来是因为“雁行阵”看起来最复杂,又排在最后出场,所以御姐以为就是“最厉害”的。

    要认真回答,不能给她无谓的错觉。

    “回太后,《宋史》里边,记载过岳飞说的一句话,叫做:‘阵后而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意思是说,阵法很重要,但是,如何运用,却更加重要。临阵对敌,须根据实际情形,确定用哪种阵法,最忌死背兵书,拘泥不化。”

    “‘一字长蛇’也好,‘大雁展翅’也罢,其实并无优劣之分。该用‘一字长蛇’的时候,要用‘一字长蛇’;该用‘大雁展翅’的时候,要用‘大雁展翅’。如果本该用‘一字长蛇’,却用了‘大雁展翅’,就难保不吃败仗了。”

    御姐点头:“有道理。”

    关卓凡继续说道:“就是同一种阵法,同一种情形之下,现在用得,十年之后,未必也还能用得。”

    “哦?怎么说呢?”

    “臣就拿这‘雁行阵’来做譬喻好了。‘雁行阵’的好处,在一路锐进,突入敌阵,将敌舰队一分为二,使敌首尾不能相顾,各部乱作一团,最终为我一一击破。”

    “现下的铁甲舰,都是‘蒸汽风帆混合动力’,即:舰上设风帆,乃因蒸汽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