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5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刚刚明发了“栓婚”的懿旨,绝不能自寻这样子的烦恼,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也给“他”添乱子。

    荣安公主沉吟着说道:“我也不晓得该怎么办——可是,这个事儿,应该……叫……‘他’知道。”

    说到那个“他”字,脸上更红了,声音已是细如蚊蝇。

    不过,丽贵太妃还是听清楚了。

    “啊,对……可是……”

    丽贵太妃正在踌躇,荣安公主又说道:“皇上能有这个糊涂想头,都是那个徐桐挑唆的!整个上午,就姓徐的一个人的功课,‘相机进言’,真是方便不过!”

    荣安公主曾经教训小皇帝:“倭师傅、徐师傅他们,你就算在背后,也不好直接叫名字的。”可是,现在她自己不但直呼徐桐之名,还以“姓徐的”谓之,说到“真是方便不过”一句,简直有点儿咬牙切齿了。

    顿了一顿,继续说道:“不过,我有些疑惑,徐桐固然是道学,可是,这是多大的一件事情?且朝廷早已经定案了的,凭他一个人,就敢对着皇上,大放厥词?”

    丽贵太妃大大地打了个突:“你是说?……”

    “是!”荣安公主说,“徐桐后边儿,讲不定还有人呢!”

    “还……有人?!那……能是谁呢?”

    荣安公主摇了摇头:“这可没法子猜了——不过,若说给……‘他’听,‘他’一定寻得出来……”

    女孩儿的声音,又低了下去;一张粉嫩的小脸儿,又红了起来。

    丽贵太妃怔怔地看着女儿,又一次走神儿了。

    “额娘!”

    “哦,哦!”

    丽贵太妃回过神儿来,慈爱温柔的目光中,夹杂着一丝莫名的爽然若失,轻声说道:“你嫁了过去,真能成了‘他’的贤内助——讲不定,里里外外,都帮得上忙呢!”

    “额娘!你……又说这些有的没的!……”

    “傻孩子,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懿旨都‘明发’了,这夫妻男女之间,额娘要说给你听的,还好多着呢……”

    “额娘!”

    丽贵太妃抬起手,摸了摸女儿的脸蛋,轻声笑道:“哎哟,烫手!”

    荣安公主再也坐不住了,一扭身站了起来:“我走了!”

    丽贵太妃拉住她的手,笑着说道:“这儿是你的屋子,你走去哪里?——好啦好啦,这些话,迟些子再说,咱们先说你的‘正事儿’。”

    荣安公主勉强坐了下来,脑子中还回绕着母亲的那句“夫妻男女之间”,心儿还在怦怦直跳。

    丽贵太妃声音压得很低:“该怎么说给‘他’知晓呢?”

    母女俩都明白,后宫交通外朝,是极大的忌讳,这中间,一丝儿差错都不能出的。

    屋子里一时安静下来。

    丽贵太妃先打破沉默,说道:“请镇国夫人传这个话……成不成呢?”

    镇国夫人,指的是白氏。

    “不成的。”

    提到白氏,荣安公主的脸颊,又热了起来——“他”的双亲都不在堂,镇国夫人算是“他”那边儿的女主人了。

    定了定神,荣安公主继续说道:“咱们以前,同镇国夫人是不大往来的,虽然,今后……”

    说到这儿,声音愈发低了下去,几不可闻。

    白氏入宫,只会呆在长春宫和钟粹宫,不会去兜搭其他的宫眷——既没有时间,彼此也没有来往的由头。所以,虽然前前后后,永和宫收了许多关府进的贵重新奇的物事,但双方并未直接往来过。

    “今后”自然就不同了。“栓婚”的懿旨已经“明发”,男家、女家的女主人,也就是白氏和丽贵太妃,一定要“常来常往”了。丽贵太妃不能出宫,则白氏入宫,给两宫皇太后请安之余,一定要来永和宫拜访丽贵太妃的。

    如无意外,这两天,白氏就会第一次造访永和宫。

    丽贵太妃打的主意,就是由白氏带话,将这个重要而机密的信息,传给关卓凡。

    见女儿反对,丽贵太妃先笑了一笑,说道:“‘今后’可是要常来常往了。”

    顿了一顿,敛了笑容,问道:“你说‘不成’——为什么呢?”

    “额娘一想就明白了,”荣安公主的声音,还是很轻,“这么机密的事情,得‘摒人密谈’……”

    “啊——我明白了。”

    白氏初次造访永和宫,在公主指婚的大背景下,是极其引人瞩目的。如果双方第一次纯礼节性的会面,就“摒人密谈”,传了出去,任谁都会大起狐疑,包括两宫皇太后。

    “那……该怎么办呢?”

    *(未完待续。)

第八十四章 额娘圣明() 
也不能请镇国夫人给关卓凡带信。

    “后宫交通外朝”是极其忌讳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落下字纸。就算不考虑这个,以荣安公主的笔头,也没本事把这样一件事情写得条分缕析、透彻明白——丽贵太妃就更加不必说了。

    唉,这一层,是真心比不过六叔家的敦妞儿啦。

    “我想,”荣安公主的眼睛亮晶晶的,“这个事儿,得托老太太来做。”

    “老太太”,就是丽贵太妃的母亲,荣安公主的外祖母。

    丽贵太妃愕然:“老太太?”

    “老太太”并不老,还不到知天命的年纪,倒是经常初入宫禁,给自己的女儿“请安”。母女两人,再怎么“摒人密谈”,也不会有人稀奇,可是——

    “你的意思,该不会叫老太太……过柳条胡同传话吧?”

    “额娘你想哪里去了?”荣安公主笑了,“那不是比在永和宫和镇国夫人‘摒人密谈’还要扎眼?”

    顿了一顿,荣安公主说道:“其实,咱们跟‘他’那边儿,现成通着一条十分妥当的路子。”

    丽贵太妃愕然加茫然:“路子?哪儿呀?我……怎么不知道?”

    “二舅家的惠丫头,不是许给了‘他’手下的那个叫伊克桑的吗?”

    丽贵太妃轻轻“啊”了一声,她隐约知道女儿说的“路子”是什么了。

    这个“二舅”,其实是“表舅”,即丽贵太妃的一位表兄。

    前文说过,关卓凡替伊克桑做了一头媒,女孩子是丽贵太妃之父、工部屯田清吏司郎中庆海的“内侄孙女”——这位“内侄孙女”,就是丽贵太妃这位表兄的独女。荣安公主口中的“惠丫头”,即此女也。

    “这桩婚事,”荣安公主说,“女家的大媒,是咱们老太爷;男家的大媒,其实就是‘他’自个儿……”

    说到这儿,荣安公主脸儿又红了一红。

    “咱们老太爷”,指的就是庆海了——倒也没多老,五十出头而已。

    “你是说,”丽贵太妃不大肯定地说,“请老太太把话转给老太爷,再请老太爷去见‘他’——用……媒妁‘吃讲茶’的名义?”

    荣安公主又笑了:“额娘,哪儿能呢?‘他’这个媒人,哪里能够走到台面上来?再者说了,叫一位王爷,出面为手下的将军的婚事‘吃讲茶’,说出去,那不是笑话吗?还有,要是没有公事,也不能叫老太爷去见他——太扎眼了!可是公事——工部屯田清吏司的郎中,哪儿有什么紧要公事,必得越过本部堂官,跑到军机领班王爷的家里面禀的?”

    “那……”

    “老太爷没有极合适的由头,”荣安公主说,“不好去见‘他’,可是,见伊克桑却是天经地义的——大媒嘛!”

    “啊,是了!”丽贵太妃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老太太说给老太爷听,老太爷和伊克桑见面的时候,请伊克桑,将这个事儿,转给‘他’——伊克桑是‘他’的亲信!”

    “亲信是亲信,”荣安公主犹豫了一下,“可我也不好说,该不该把这个事儿直接告诉伊克桑——我想,最妥当的法子,是老太爷含含糊糊的,只说有一件极紧要的事情,是……宫里边儿递出来的,要禀告给王爷知晓。”

    顿了一顿,继续说道:“‘他’一听就明白是……是……额娘有话要说给他,也一定能够掂得出,这个话的分量!至于是他和老太爷直接见面,还是由伊克桑转述,或者其他的什么法子,由‘他’定好了,咱们就不必操心了——他必定有极恰当的法子的。”

    丽贵太妃呆了呆,叹了口气,说道:“我的儿,你竟是一个小诸葛亮!”

    荣安公主微微偏首,嫣然一笑,眉眼间飞起了小儿女的得意神态。这个时候,才看得出,她毕竟还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不过,”丽贵太妃轻声笑道,“什么叫‘额娘有话要说给他’?明明是他没过门的福晋,‘有话要说给他’!”

    “额娘!你——”

    “哟,小脸儿又发烫了——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难道额娘说的不是实情?”

    “你——我不来了!”

    荣安公主不能“顿足而去”,只好一扭身子,把脊背给额娘看。

    “好,好,”丽贵太妃连忙说,“说正事儿,说正事儿!”

    顿了一顿,说道:“事不宜迟,明儿叫人给家里边儿送点儿东西,后儿老太太自然就要入宫谢恩——就可以说这个事儿了。”

    静默了片刻,荣安公主半转回了身子,脸上红云未散,却已是笑吟吟的了:“额娘……圣明!”

    *

    *

    丽贵太妃、荣安公主母女,绞尽脑汁,想法子“交通”关卓凡的时候,柳条胡同轩王府的书房里,关卓凡正在打叠心思,婉转陈词,希望能够说服坐在自己旁边的女人,赞成自己的计划。

    这个女人是白氏。

    两个人坐在紫檀圆桌边,关卓凡慢慢儿地啜饮着玻璃杯中的龙井茶,白氏看着他,笑吟吟的说道:“你倒是大方,这‘头茬’的明前龙井,拢共不过还有三四斤,你倒一大半儿送给了那个英吉利公使,咱们自个儿,剩下不到两斤,喝完了,可就得等明年了。”

    关卓凡一笑,说道:“这‘明前龙井’,喝着,倒真是齿颊留香。不过,我是没什么瘾头——要说喝茶,我更愿意喝你泡的‘八宝茶’。”

    “哟,还‘八宝茶’——那是‘三泡茶’,普普通通的玩意儿,从你的嘴里说出来,怎么就变得这么金贵了?”

    这“三泡茶”,原是回回喝茶的一种法子,茶叶为底,加入冰糖、红枣、枸杞、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苹果片,以沸水冲泡。所谓“三泡”,其实是“三炮”,指的是冲泡这种茶用的“三件头”——连盖的茶碗和底座小碟,回人谓之“三炮台”。

    这种喝茶的法子,近年从北京的“回回街”——牛街传了出来,白氏很是喜欢,自己又略加改良,譬如,去苹果片,加菊花,更加清香,口感更加怡人。

    “你数一数,”关卓凡说,“冰糖、红枣、枸杞、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菊花——这不是‘八宝’?”

    “没一样值钱的,算什么‘宝’?怎么能够跟‘头茬’的明前龙井相比?”

    “你泡的,还不是‘宝’?什么‘头茬’、‘二茬’、‘明前’、‘明后’——哪个能比得了?”

    白氏脸上微微一红,轻声一笑,说道:“哎哟,嘴巴上真是抹蜜了——是不是,有什么事儿要求我啊?”

    这句话,原是说笑,不想关卓凡却说道:“双双,我还真有一件事情要求你。”

    白氏怔了一怔,微笑说道:“看你一本正经的样子,什么事儿啊?”

    关卓凡将手中的玻璃杯放到紫檀圆桌上,说道:“我先给你说一件顶有趣的事儿——也顶紧要!”

    顶有趣——顶紧要?

    “我和美国人议定了,”关卓凡说,“今后每一年,咱们都往美利坚国,遣派一批留学生。”

    “留学生?那是什么?”

    “就是把咱们中国的孩子,送到美利坚,在美国人的学堂里学习,学成了,再回到中国来。”

    白氏轻轻地“哎哟”了一声,说道:“这还真是有趣。”

    想了一想,点了点头,说道:“这个好!现在办洋务,用的都是洋人的法子,咱们直接到洋人那儿去学,学到手的,不变样,不打折扣!”

    关卓凡惊讶地看了白氏一眼。

    这几句话,基本脱口而出,并未经过什么“深思熟虑”——这份见识,了不得啊。

    满朝朱紫,大约也没有几个,有这份见识吧?

    这个白双双——真是今非昔比了。

    白氏并没有注意到关卓凡的惊讶,她脑子里想的是:果然有趣,果然紧要——可是,和我有什么关联呢?为什么他说要“求”我呢?

    *(未完待续。)

第八十五章 小留学生() 
关卓凡大拇指一翘,笑道:“说的真好!我看,什么翰林,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