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5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是!”

    “这束丝,你且带了回去,请丝业公会的同仁们,都一起开开眼吧!”

    “是,光墉谨遵王命!”

    *(未完待续。)

第一二八章 天下第一家族() 
“王爷,”利宾笑着说,“有个人想见你,还想送你一份礼,先跑来走我的路子——这位爷,也算一方神圣了,却言甘辞卑,还给我送了一个大大的红包,不收都不行,弄得我倒受宠若惊了。请王爷猜一猜,这位老兄,到底是何方神祇?”

    关卓凡微微一笑:“想来就是姓孔的那一位了。”

    利宾没想到关卓凡一猜就中,不由一怔,随即笑道:“王爷睿见!正是衍圣公!”

    昨天,关卓凡收到了一张颇出意料的帖子——投贴人原本并不在是次上海之行的会见名单之内。

    帖子如此落款:袭封衍圣公、光禄大夫、加太子太傅衔、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祥珂。

    孔祥珂,孔子第七十四代嫡孙,第三十代衍圣公。

    汉高祖以太牢祀孔子,是第一个拜祭孔子的皇帝。不过,孔子真正走上神坛,是从汉元帝封孔子第十三世孙孔霸为“褒成君”开始的。从此,孔氏嫡裔袭封不绝,孔子有了身份足够尊崇的后裔为自己“奉祀”,“大成至圣先师”的位子,才算正经坐稳了。

    宋朝之前,孔子嫡裔袭封者,名号驳杂,各朝各代都有自己的花样。

    汉魏曰“褒成”、“褒尊”、“宗圣”,晋宋曰“奉圣”,后魏曰“崇圣”,北齐曰“恭圣”,名目繁多。到了唐朝,初曰“褒圣”,开元中,追谥孔子为“文宣王”,改其嫡裔的封号为“文宣公”。

    宋仁宗时候,太常博士祖无择上书,认为唐朝那班人太没文化了,简直是乱搞:孔子和后裔的封号,怎么可以一样呢?——“不可以祖谥而加后谥”!

    仁宗接受了他的意见,改“文宣公”为“衍圣公”,那是至和二年,即1055年。

    这个名号改得非常成功,此后,金、元、明、清,不断改朝换代,但“衍圣公”的封号,却皆为历朝历代所接受,一直延续了下来。至同治五年,即1866年,已经八百一十一年了。

    孔氏家族,两千年间,崇秩不失,血祀不绝,真正是天下第一家族。

    需要说明的是,“衍圣公”之“公”,只好算是一种“荣誉称号”,和世爵“五等封”的“公”,并不能直接对应。世爵“五等封”,伯爵以上即为超品,“衍生公”却是正一品。不过,朝廷定规,为尊崇大成至圣先师,若“衍圣公”面圣,朝堂排位,在大学士之前。

    “这位衍圣公,“关卓凡颇感兴趣地问道,“跑到上海来做什么?”

    “名义上另有公干,”利宾笑道,“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巴巴地跑过来给你送礼!衍圣公不奉诏不能进京,就算进了京,他那份礼,辇毂之下,也不好送出手去的。你既到了上海,这个机会,可不能放过了!”

    顿了一顿,又说道:“他其实早就上路了,不想半路偶感风寒,耽搁了些日子,于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再迟几天,你就要回北京了。”

    关卓凡微微一笑:“曲阜到上海,可不算近啊——不比到北京更近吧?难为他这一路走!可是——”

    顿了一顿,微微皱眉:“我不收礼的招牌,难道擦得还不够亮?”

    “你还不晓得他要送你什么?”利宾笑道,“他送这样东西,也可以不算‘送礼”——他要送你的,是一桌‘府菜’。”

    “‘府菜’?”

    “是。衍圣公府上,饮馔之精,过于皇宫内院。衍圣公请头等贵客的菜,就叫‘府菜’。还有,这个‘府菜’,也是用来进贡的。”

    “进贡?菜肴如何进贡?做好了送进宫里?那……不变成温火膳了吗?还能好吃?”

    “自然是派厨子到宫里,想做现吃。”

    “啊?还有这么回事?我可不晓得。”

    “王爷不晓得,”利宾说,“我自然更加不晓得,这个是衍圣公亲口跟我说的。”

    “他说,历代衍圣公进京面圣,都要把厨子和最珍贵的食材随身带着。到了京城,先请旨,看‘上头’预备哪一天传‘府菜’的膳?然后打点好上上下下管事的太监,到了时候,衍圣公和厨子一块儿进宫,借御膳房的地方和家伙什儿,做一席一共一百三十六样菜肴的‘府菜’。”

    “一百三十六样?好家伙!”

    “还不止呢!”利宾兴致勃勃地说,“这‘府菜’,味美不必说了,另有一样,也不得了!衍圣公说,每样菜,都用特制的碗碟来盛,有金、有银、有锡、有瓷,材质、形状都不一样!餐具也是如此!总之,菜肴、碗碟、餐具,都是‘一对一’的,错一样,整个席面就用不得了!”

    “靠……呃,就是说,除了厨子和食材,碗碟、餐具也得随身带着喽?”

    “是,且至少要带三套——怕途中碰坏了一件两件,有的替换。”

    “这一顿饭,花销可不得了啊。”

    “是。不过,衍生公府的产业,那是上千年累积下来的,多不胜数,这一点花费,对于衍圣公来说,不算什么。”

    关卓凡脑海中冒出四个字“穷奢极欲”,接着便油然兴起一股“打土豪,分田地”的**。

    “同治二年,衍圣公袭爵,进京陛见谢恩,就入宫做了一次‘府菜’。不过,那个时候,王爷你还在江苏,待你进京的时候,衍圣公已经离京返鲁了。”

    “嘿嘿,这么说,我走宝啦。”

    我如果撞上了这位衍圣公又如何?嗯,那个时候,俺跑到宫里冒充御前侍卫,御姐高兴起来,大约会赏我几样“府菜”尝尝?

    “王爷,”利宾含笑说道,“这份礼,你收不收呢?有扈侧福晋这样的大行家在,他衍圣公居然还敢打上门来,想来确实是有些真才实学的。”

    关卓凡哈哈大笑。

    笑过了,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人家大老远地跑过来,人,我不能不见;可是,这份礼,只好敬谢不敏了。”

    这并不出利宾的意料。

    “好,不过,我该如何回复他呢?”

    关卓凡沉吟了一下,说道:“就说盛意心领,不过,‘府菜’出了衍圣公府,就是进贡用的,我若在自己的别邸用了‘府菜’,传了出去,对我、对他,都不大好。日后,总是有机会去曲阜给大成至圣先师行礼的,到时候,就在衍圣公府上,品尝‘府菜’,主客两便,岂不更美?”

    “好,我就这么跟他说。”

    “这个事儿,就这么着吧——嗯,你同斯潘塞一块儿去‘工业园’看过厂址了?”

    *

第一二九章 金手指() 
早在查塔努加战役刚刚结束的时候,关卓凡就下定决心,要把克里斯托夫。斯潘塞弄到中国来。

    关卓凡打的如意算盘中,同斯潘塞的“合作”模式,要比加特林更进一步。对加特林只是买下了专利,对斯潘塞,却要“整体打包”——专利、机器、人,一个不能少。就是说,斯潘塞和他的兵工厂,硬件、软件,里里外外,全部搬到中国来。

    阿波马托克斯小镇,罗伯特。李向格兰特和关卓凡正式投降之后,关卓凡即电山度士,如此这般,谋之于斯潘塞。

    斯潘塞十分犹豫。他对关卓凡的知遇之恩还是非常感激的,表示双方可以多种方式合作,包括入股。但是,出卖所有专利,连人带厂整个搬迁到中国去,呃,实在是下不了这个决心。

    没关系,你还看不清楚战后的局面。我呢,也只是投石问路,本来也没打算回国的时候就把你带走的。

    所谓“战后的局面”,是指内战结束,美国专注恢复生产、发展经济,遂行大规模裁军,军人复员,军费裁减,斯潘塞的兵工厂,很快便会失去大部分订单,最终无以为继。

    那个时候,你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而且,和现在比,还卖不上什么价钱。

    事实上,原时空,斯潘塞就被迫在上述情形下,将专利、工厂和剩余的产品,统统卖给了奥利弗?温切斯特。

    买斯潘塞这种好事,怎么能让这个温切斯特来做?得我关三来做啊。

    一切都按照关卓凡预计的发展:军方订货锐减,兵工厂日见亏损,斯潘塞见势不妙,主动找回了山度士,表示经过“深思熟虑”,愿意接受关亲王的“合作条件”。

    关卓凡并没有趁机压斯潘塞的价,还为他保留了一小部分股份,并承诺,到了中国,兵工厂不但要“扩大再生产”,还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研发更新式的武器装备。

    这不是在忽悠斯潘塞。关卓凡在小斯身上打的主意,不仅仅是要他为自己生产斯潘塞连珠枪,还确实希望能够着落在他身上,开出一个大大的金手指来。

    斯潘塞兵工厂易地之后,更名为“申江兵工厂”,定址于高昌庙的“工业园”内。

    克里斯托夫。斯潘塞出任“申江兵工厂”的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虽然,“申江兵工厂”的总经理、总工程师和高级技工,全部都是美国人,但却是关卓凡拥有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兵工厂”。

    “自己的兵工厂”,并非说一定要由“自己”来运营、管理。

    关卓凡一向认为,中国人初学乍练,一开始就想一口吃个热汤圆儿,一定欲速不达,不但效费比低,做出来的东西还很可能不合用。一开始的时候,整个厂子就应该从头到尾由外国人建设和管理,甚至熟练工人也用外国人,中国人就是跟着做学徒。

    这样,不但一开始就有好东西用,且十年八年下来,当学徒的中国人也能出师了,到时候,再来接外国人的手,真正由头至尾,运营、管理工厂。

    一间兵工厂,只要“自己”拥有绝对的控股权;同时,厂址在中国,一切尽在“自己”之掌控,就是“自己的兵工厂”。

    在美国的时候,关卓凡还持这样的观点:军火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上、中、下游共同组成产业链,国内暂时还没有配套的产业、设施、人才,斯潘塞如果当时就去中国,功力反而会打折扣,预为之备就好。

    不过,一年半过去了,高昌庙一带,相关的配套产业、设施,已经初露端倪;另外,这个时代的枪支,结构、工艺相对简单,对“配套”的要求,还没有后世那么高不可攀。一支斯潘塞连珠枪,绝大部分的组件,都可以在同一个厂子里生产出来。

    当然,一部分的金属原材料,还是要进口的。

    斯潘塞经过详细考察,得出结论:兵工厂整体搬迁之后,工程师和高级技工继续由美国人担任,中国方面,只要能够提供符合水准的初级技工,兵工厂的出品,就不会比美国“原版”差。

    “提供符合水准的初级技工”——似乎不大容易?

    不,关卓凡两年前手播的种子已经开花,即将结果,他马上就有能力“提供符合水准的初级技工”了。

    关卓凡赴美之前,容闳曾向他建议,在江苏开办“几十上百所学校,让穷苦人家的孩子,也能认字”。

    主意是好主意,可是在彼时的情形下,太过超前了。彼时,关卓凡不过一个刚刚卸任江苏巡抚的二等侯,干这种大张旗鼓抢科举的生意的活计,非被言路喷死不可。

    再说,彼时江苏的洋务,不过刚刚有点眉目,短时间内,也没有这么多的位置,来消化“几十上百所”综合性学校的毕业生。

    不过,关卓凡并没有完全否定容闳的提议,他在“广方言馆”下面,不显山、不露水地建立了两所“专业学校”:一所是“财务速成学校”——这已经派上了大用场;另一所是“技工学校”。

    和田永敏主持的陆军军事学校的“工科”不同——那是培养工程师的;“技工学校”则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今年,“技工学校”第一批生员就会毕业,算一算时间,刚好就是“申江兵工厂”开工的时候。

    除了“申江兵工厂”,“自贸区”和“工业园”其他的中外工厂,也都求贤若渴,“技工学校”的第一批毕业生,早已被预定一空。

    “斯潘塞对‘申江兵工厂’在‘工业园’内的选址非常满意,”利宾说,“他说,不论是土地平整,还是道路码头,又或者其他的配套,‘工业园’都做得非常到位,就是在美利坚,也不过如此——甚至比美利坚还强!”

    顿了一顿,继续说道:“斯潘塞说,他能够看得出来,在‘工业园’上,中国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做了很大的投入。他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政府,在前期的‘基础建设’上,为工矿企业,做如此之大的投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