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5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夜,杨婉儿入睡之后,关卓凡依旧目光炯炯。

    黑暗的帐顶,隐约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江阴城头,明月高悬,无数江阴子弟,箪壶食浆,相对痛饮,放声高歌:“宜兴人,一把枪。无锡人,团团一股香。江阴人,打仗八十日,宁死不投降。”

    城外,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清军营帐。

    关卓凡的泪水,无声无息地滑落了下来。

    *(未完待续。)

第一三三章 硬拗() 
关卓凡由崇文门入北京内城之时,已是接近辰正的光景了。

    入城后,自然是先到紫禁城递请安折子,宫里边传出话来:给假一天,明儿可以不必入直。

    不过,这难得的一天假期,关卓凡并没有福气享受。第二天一早,他就在银杏胡同的“顾问委员会”,接见了法国署理公使博罗内。

    关卓凡还在上海的时候,博罗内就提出要会见轩郡王,并且不止一次询问:轩郡王何时返京?如果轩郡王还要在上海逗留下去,本公使可以赴沪面见。

    如此急切,可见相见,法国人欲谋商之事,重大而紧迫。

    法国公使馆亦曾就该事件询之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却不得要领。恭亲王通过文祥,转告博罗内:此事由轩郡王主持,只有他才能给您“满意的答复”。

    博罗内身材高瘦而挺拔,上唇两撇修剪得极精致的胡子高高翘起,行礼的时候,不过微微欠身,随即便挺高了胸膛。他的个子高了关卓凡几乎一个头,说话的时候,脖子却竖得笔直。这个姿势,使对面的人总感觉到,他下斜的目光中,含有一丝轻蔑的意思——虽然这并非总是他的本意。

    关卓凡一眼看去,心里便“哼”了一声:这是很地道的一只高卢鸡嘛。

    博罗内的年纪并不大,还不到四十岁。他这个“署理驻华公使”,本衔为参赞——请留意,只是参赞,不是“公使衔参赞”。

    博罗内是去年这个时候上任的,整整一年了,法国人还拿一个参赞来“署理公使”,对中国的重视程度,较之英、美,其中区别,就大了去了。

    双方略事寒暄之后,博罗内即开门见山:“殿下,法兰西帝国政府想知道,中国政府,为什么不秉持中立的态度,而是发表了支持普鲁士、谴责奥地利的声明?”

    你妹的,什么口气?

    “我想知道,”关卓凡冷冷说道,“普、奥相争,法兰西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中国支持谁、反对谁,碍着法国什么事情了吗?”

    博罗内一滞,稍稍放缓了语气:“在普、奥之争中,我们法国没有任何的私利——普鲁士、奥地利,都是法国的友好国家。殿下,我认为,如果我的两个朋友发生了争吵,我作为第三方,应该劝和促谈,而非火上浇油。为此,我必须保持中立——这是最基本、最应该采取的立场。”

    顿了一顿,又说道:“这就是法国‘扮演的角色’。法国这么做,中国也应该这么做——据我所知,中国和普鲁士,并没有签署过什么条约,使中国在普、奥发生争端时,必须支持普鲁士、反对奥地利吧?”

    哼哼,不亏是搞外交的,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可是,法国没有“私利”?还有,哪儿来那么多的“应该”?你以为你是世界警察?法兰西,你还欠着点儿火候。

    好,老子来给你硬拗。

    “公使先生,”关卓凡微微一笑,“我国政府认为,比起所谓‘中立’,正义和公正,更加重要。”

    “殿下,”博罗内瞪大了眼睛,“你是说,普、奥之争,普鲁士……代表正义?”

    “是的。”

    “殿下,”博罗内缓缓说道,“你有着渊博和敏锐的美好名声——既如此,你一定知道,普鲁士、奥地利此次的争端,从何而起喽?”

    “当然——是为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

    博罗内虽然说“你一定知道”,但听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一词,脸上还是多少露出了意外的神色。

    他点了点头,说道:“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丹麦人和德意志人混居,原是归属丹麦统治的。前年,德意志人和丹麦人爆发战争,普鲁士和奥地利,联手对阵丹麦,丹麦人最终认输,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地区的所有权,便转到了德意志手中。当时,普鲁士和奥地利约定,共同管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大致是普鲁士负责石勒苏益格,奥地利负责荷尔斯泰因。”

    顿了一顿,说道:“这些情况,想来殿下也是了解的。”

    “是的。”

    “那么,殿下也一定知道,”博罗内的口气变得咄咄逼人了,“普、奥之争,源于普鲁士不满足于石勒苏益格,得寸进尺,还要求分享荷尔斯泰因的权益?”

    “公使先生的意思,”关卓凡平静地说,“普、奥之争,其曲在普鲁士喽?”

    “我并非评断谁对谁错,我只是指出一个事实——殿下,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这确实是事实——可是,我认为,普鲁士的要求,是完全正当的。”

    博罗内的脸色沉了下来:“完全正当?殿下,你对此事的看法,还真是别出心裁啊。”

    “别出心裁?“关卓凡一声冷笑,“好吧,咱们来看一看,我到底是不是‘别出心裁’?”

    顿了一顿,说道:“为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德意志人和丹麦人先后发生过两次战争,前年的战争是第二次。第一次战争奥地利是没有参与的,普鲁士是德意志人的主力。第二次,也就是前年的这一次,虽然奥地利后来参与进来,但依旧是普鲁士主导的。就是说,德意志人获得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普鲁士比奥地利,出了更多的力气,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那么,战后,分润多一点战果,有什么不应该吗?”

    博罗内的脸色更难看了:“殿下,请你不要忘了——当初,关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的管理,普、奥两家,是达成了协议的!“

    “又如何?”关卓凡淡淡的说道,“协议达成之后,难道就不能修改?我记得,1854年,1856年,贵国先后两次,向我国提出修改《中法黄埔条约》,之后,贵我两国发生的不愉快,和这个亦不无关系——怎么,贵使不记得了?”

    博罗内的脸涨红了:“这……这两件事情,如何可以混为一谈?”

    “我倒是觉得,”关卓凡的语气中,带出了几分揶揄,“这两个事儿,像得很啊!首先宣战的那个,是奥地利,不是普鲁士——对吧?你说,不同意修约就不同意呗,动什么手呢?我看,奥地利之于普鲁士,和法兰西之于中国,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嘿嘿,怪不得,贵国政府,要出这个头,为奥地利打抱不平呢!”

    *(未完待续。)

第一三四章 四国演义() 
“呼”的一下,博罗内站了起来,厉声说道:“殿下!我再说一遍:对普、奥之争,法兰西帝国政府秉持绝对的中立,完全不存在偏袒其中一方的情况!你这么说,是对法兰西帝国的……”

    话未说完,“嗒”的一声响,关卓凡右手虚握,用食指、中指指节,在桌子上重重一敲,森然说道:“署理公使参赞先生!请你检点你的动作和语气!别忘了你的身份,别忘了你是在和谁说话!”

    听到“署理公使参赞先生”这样一个奇葩称呼,博罗内倏然紫涨了面皮,一个耐不住,就要拂袖而去。

    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终于控制住自己的冲动,胸膛起伏,长长地吐了口气,沉声说道:“殿下,我为我的失态道歉,不过——”

    顿了一顿,又吐出一口气来:“我希望中国政府可以重新考虑对普奥争端的声明……”

    关卓凡摆了摆手,峻声说道:“这是不可能的——贵使太异想天开了!另外,送贵使一句中国古贤孟子的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普、奥相争,在欧洲,意大利和普鲁士结盟;在亚洲,中国支持普鲁士——我想不起来,德意志邦联之外,可有哪一个国家摆明车马,支持奥地利的?”

    “摆明车马”四字,是在暗讽法国偏帮奥地利,却不能堂堂正正公之于众,博罗内自然听了出来,他阴沉着脸,说道:“意大利恐怕帮不上普鲁士什么忙——不帮倒忙就很好了!普奥之争,最后的赢家,一定是奥地利!殿下,到时候,中国将颜面尽失,你很应该为你的国家好好打算打算。”

    “兵凶战危,”关卓凡冷冷说道,“孰胜孰败,谁说的准?还不晓得到时候颜面尽失的是哪一个呢!再送贵使一句中国的俗语——‘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

    *

    第二天,军机处“叫起”,博罗内和关卓凡的会见,自然成为君臣议论的重点。

    “这个事儿,”慈禧微微皱眉,“法国人为什么这般起劲儿?上跳下窜的,都有点子不顾体统了!”

    “回太后,”关卓凡说,“这里边大致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奥地利和普鲁士,虽然都算德意志人,也都是欧陆大国,但奥地利江河日下,普鲁士却是方兴未艾。法国为欧陆第一大国,在法国君臣心目中,奥地利早已不足为虑,可普鲁士块头再大些,却是有可能与法兰西一争短长的,因此,普、奥相争,法国就要扶奥抑普。”

    慈禧点了点头,说道:“是这么个理儿。嗯,那第二个原因呢?”

    “回太后,这第二个原因,和意大利颇有关联。”

    “意大利不久之前,还是四分五裂的,目下整个国家,勉强捏在了一块儿,可是,国内两处最紧要的地方,还在别人的手上。一个是威尼斯,目下在奥地利手上……”

    说到这儿,慈安“啊”了一声,插嘴道:“怪不得!我说这个意……意大利,为什么要帮着普鲁士,打那个奥地利呢!”

    关卓凡微微一笑,说道:“太后圣明!意大利想的,确实是打败了奥地利,就可以收回威尼斯了。”

    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另外一个地方,叫做罗马,在法国人手上。”

    两宫皇太后,不由自主,一齐轻轻地“咦”了一声,都是颇出意外。

    “罗马这个地方,”关卓凡说,“算是‘国中之国’,一直在教皇的治下……”

    “‘教皇’?”这次打断关卓凡的是慈禧,“就是传教士们的头头吗?”

    “正是。”

    慈禧点了点头:“你说下去吧。”

    “是。意大利四分五裂的时候,拿教皇没有法子,目下国家统一了,罗马还在别人手上,可是受不了!如果单单只是教皇一家,意大利人早就将罗马拿回来了,可是,法国人支持教皇,在罗马驻有大军,意大利人一时之间,无可奈何。”

    “我明白了,”慈禧说,“如果奥地利打输了,威尼斯自然是要被意大利收回去的,这个‘罗马’,一定也会受到牵连!到时候,法国人能不能替那个‘教皇’保住罗马,就难说得很了!所以,法国人一门心思,盼着奥地利赢,普鲁士输。”

    “太后圣明,擘画明白!”

    慈禧心下得意,突然想起一事,说道:“我记得,之前你说过的,天主教在中国,如果和咱们有了什么冲突,一切交涉,统归法国公使馆办理,是吧?”

    “是。”

    “我说呢,天主教怎么和法国人穿一条裤子?——根子原来在意大利的‘罗马’那儿!”

    御姐的联想力,关卓凡亦不禁心下佩服。

    “是,太后圣明!”

    慈禧想了一想,问道:“普鲁士、奥地利、意大利三家,彼此的地理位置,是怎么样的?”

    “回太后,奥地利居中,普鲁士在奥地利之北,意大利在奥地利之南。”

    “啊,那就是南北夹击的态势了。”

    慈禧话音刚落,慈安兴高采烈的说道:“又是以二打一,又是南北夹击,我看,奥地利输定了,普鲁士和意大利,赢定了!”

    “回母后皇太后,”关卓凡说,“普鲁士可操必胜,意大利——呃,就难说得很了。”

    慈安愕然:“那是为什么?”

    关卓凡微微苦笑,说道:“意大利人天性散漫,打不了什么硬仗的。这上面,意大利人固然远远比不得普鲁士人之刻苦顽强,就连奥地利人,也是不如的——奥地利的国势,虽不比以前了,到底也算德意志人!因此,臣以为,奥、意之战,赢家恐怕是奥地利,不是意大利。”

    “啊?”

    慈安樱唇微张,滞了一滞,才说道:“那……岂不是叫那个博罗内说中了,呃,什么‘意大利恐怕帮不上普鲁士什么忙——不帮倒忙就很好了’?”

    “是,博罗内虽然跋扈,但对意大利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