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5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顿了一顿,说道:“咱们俩,得空儿,要和‘他’好好儿说道说道这个事儿!”

    “啥时候才‘得空儿’呢?我是说,在什么地方跟‘他’说这些个事儿呀?”

    这可问住慈安了。

    两宫皇太后和关卓凡见面,只在养心殿。军机“叫起”的时候,当然不能说这些事儿;就是关卓凡一个人的“起”,养心殿是讨论国家大政的地方,还是不适合说这种事儿呀。

    那么……就打上门去好了。

    皇太后临幸公主府、额驸府,不是什么太特出的事儿,不过,到时候必定是公主、额驸都一起接驾的,呃,夫妻双方——甚至是三方——都在,说这种事儿,不是叫大家尴尬?

    慈安脑子转了又转,脑仁都有点儿转疼了,突然心念一动,眼睛一亮:

    “对了,颐和园!”

    *(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 三人行不行() 
慈禧眼中波光一闪,脸庞上,一丝奇异的神色一现即逝。

    她点了点头,用很郑重的语气说道:“姐姐好主意!咱们姐俩儿‘巡视颐和园工程’,‘他’这个‘颐和园勘估大臣’,自然要随侍的。这一路上,除了‘他’,也没有公主,也没有其他的人,在颐和园里,跟‘他’说这个事儿,合适得很。”

    “还有,实话实说,”慈安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颐和园这个地儿,听你们见天儿说的热闹,我心里也痒痒的,真想去瞅瞅,到底是一副什么模样呢?上一次……”

    “上一次”,慈禧跟慈安说,“他”请咱们姐俩儿“巡视颐和园工程”。慈安听了,一时沉吟不决,不过,心里边儿可是跃跃欲试。思前想后,正待有所表示,慈禧莫名其妙的来了一句:“姐姐如果懒得动弹,或者嫌动静太大,就我一个人悄悄儿地去一趟好了。”

    慈安脑子转的慢,她的“沉吟”,不过是一种习惯动作,同时也本能的顾虑,“这一趟,要花多少钱?言路上会不会有啥说道?”怕“动静太大”多少有一点儿,“懒得动弹”,却是没有的事儿。

    不过,慈禧既这么说,慈安不认都不成了,只好说“那就偏劳妹妹了”。

    于是,“上一次”的“巡视颐和园工程”,只有圣母皇太后一人成行。

    这一次,“上一次”三字刚刚出口,慈安即醒觉,这么说,未免会使慈禧产生自己颇有以“上一次”未能成行为憾的感觉,甚至有自己怪她阻拦自己成行的错觉。念头一动,连忙打住话头。

    老实的慈安素乏捷才,这个话,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往回圆,登时粉面微红。

    “呃,我是说,我是说……哦,咱们这一次,就像上一次那样好了,轻车简从,嗯,‘敕罢一切銮仪’,一切关防,统统叫轩军近卫团负责就好,这样子,不花什么钱,呃,言路上,大约就不会有什么说道了。”

    吁,话头总算圆回来了。

    慈禧似乎毫无所觉,点了点头,含笑说道:“好,一切都照姐姐说的办!”

    两宫皇太后“巡视颐和园工程”,虽然刻意压低了调门,却依旧引起了朝野的相当的关注,原因,不在“巡视颐和园工程”本身,不在花多少钱,大伙儿盯着的,是两宫皇太后和轩亲王这次的“三人行”,到底能不能成事?

    许多人都留意到了,几次临幸关府,东巡天津阅兵,巡视颐和园工程,都是圣母皇太后一个人的差使,母后皇太后总是有各种缘故,或者临时变动,或者事先宣示,总之是不能成行。

    即是说,只要出了宫门,两宫皇太后和轩亲王的交集,就变成了圣母皇太后一个人的事儿了。

    这真是可怪。

    如果说母后皇太后对轩亲王存有什么心结芥蒂,那是绝无可能,任谁都看得明白,论帘眷,母后皇太后之于轩亲王,绝不在圣母皇太后之下,不然,母后皇太后也不会上杆子把荣安公主嫁给轩亲王啊。

    坊间早有无数猜测,有的荒诞不经,有的无法无天,也无法都形诸笔墨。其中,大伙儿公认相对靠谱的一种说法是,这三位,大约八字上面,有些古怪,三人同行,即有所不利。所以,凡有轩亲王奉两宫皇太后出巡事,就找出各种理由,尽量不要三个人一起同行。

    当然,这种说法,也并不真正站得住脚。若果真八字冲克,不利三人同行,两宫皇太后就该轮流巡幸于外,没理由凡有轩亲王奉太后巡幸事,总是圣母皇太后的差使,母后皇太后总是呆在宫中,一无所动啊?

    好吧,看看这一次怎么样?

    到了日子,宫里边儿传出消息:母后皇太后凤体微恙,太医嘱咐,要静摄一、两日,今儿的“巡视颐和园工程”,就不去啦。

    圣母皇太后呢?

    照原计划起驾呀。

    好,好,你看,你看,我说什么来着?!

    宫里边儿进一步的消息是,母后皇太后喜吃甜食,昨儿晚上,进了碗银耳莲子羹,大约就是这碗甜羹,吃坏了肚子。

    呃,怎么这么……眼熟啊?

    有一次,两宫皇太后临幸关府——那个时候,轩亲王还是毅勇忠诚固山贝子吧?那不是皇太后第一次临幸关府,却是轩亲王第一次奉迎兼扈从皇太后临幸自己的家。那一次,就是临起驾的时候,得知母后皇太后“凤体微恙”,今儿的客人,只有圣母皇太后一位啦。

    呃,那一次,母后皇太后也是吃坏了肚子。

    有人好笑:就不能编个新鲜点儿的理由?

    有人却觉得:这个事儿,怕是没有那么简单,实在是……有些诡异啊。

    *

    *

    颐和园,蓬莱岛,涵虚楼。

    涛峰浪谷已远去,零云断雨尤未绝。

    一切安静下来之后,温柔乡里人,正心甜意洽,突然,“咕噜噜”一阵轻微的怪响,打破了甜腻的宁静。

    女人“扑哧”一声笑了,推了男人一把,娇嗔道:“你这个人!真正是煞风景!”

    原来,这阵“咕噜噜”的怪响,来自于男人的饥肠辘辘。

    “臣早上只填了一块点心,”关卓凡说,“桍腹从公直到现在——快午正时分了吧?唉,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儿啊。”

    “哎哟,说得怪可怜见儿的!”慈禧轻轻戳了他一下,“你这叫,桍腹从……公么?又不是什么军国大事……”

    说到那个“军国大事”,脸上的红潮,不由又浮现了出来。

    “服侍太后,就是第一等的军国大事啊……不对,服侍太后,可比什么军国大事都更加紧要呢!这有个名目,叫做——”

    关卓凡拉长了调子:“交——公——粮——”

    慈禧又“扑哧”一声,笑过了,再戳了他一下,这次用上了劲儿:“你这都什么乱七八槽的!”

    “哎哟!”

    过了一会儿,慈禧说道:“好了,这就叫玉儿、小李子他们传膳吧,别真饿着咱们轩王爷了。”

    “臣惶恐……呃,多谢太后体谅。”

    “我体谅你有什么用?你现在是有家室的人了,连顿早膳都吃不好,这怎么成?这不是还不如没成家的时候了吗?”

    这个话,听起来,怎么感觉……意在言外啊。

    *(未完待续。)

第三十三章 家,家,家() 
关卓凡怔了一怔:你什么意思呢?

    想了一想,用一种尽量轻松的语气说道:“有劳太后惦念。呃,这不是刚搬进朝内北小街么?柳条胡同那边儿,还没有捋清爽,待都拾掇明白了,早膳嘛——”

    他嘻嘻一笑:“还是有的吃的。”

    慈禧斜了他一眼:“我跟你说正经的,你别嬉皮笑脸的不当回事儿。你说的‘捋清爽’,‘拾掇明白’,是指将白氏和明氏搬过朝内北小街?”

    “是,”关卓凡收起笑容,郑重说道,“太后明鉴,两位嫂子,我有奉养的责任,可不能进了亲王,尚了公主,换了府邸,就叫两个嫂子自个儿过起来。这么做,会有人在背后戳我的脊梁骨的。”

    “瞧你说的!”慈禧嗔道,“我难道是叫你不管两位嫂子?你把白氏、明氏接到朝内北小街,这是应当应分的。可是,你的起居饮食,如果还像以前那样,都由两个嫂子照应,你叫两个公主怎么想?你这个家,她们两个才是正经主妇,这么一来,她们这两个主妇当的,岂非有亏职守?她们心里边儿,能是味儿?”

    关卓凡心念电转,啊……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面儿上还得装傻:“这个,臣该如何……呃,请太后明示。”

    “我觉得,”慈禧说,“你在敦妞儿、丽妞儿那儿,时日太少了!一个月,一位公主,才六天光景,她们两个,就算一门心思要照应好你的饮食起居,也……唉,说的俗一点儿,‘老鼠拉龟’,无从下手’啊!”

    姐姐,您这个譬喻,可真是……

    “我看,你的这个‘日程’,很该调一调了,一位公主那儿,一个月,你至少呆上……嗯,翻一番,十一、二天吧?这样,白氏、明氏两位,也能少受点儿累!你都娶了妻了,还要涎着脸麻烦两位嫂子?你就不能叫她们两个,过几天清闲日子?”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关卓凡面色不变,心里面却不由打起鼓来。

    这话说的,总觉得你知道点儿啥似的……

    自然,这么做,白氏、明氏两位,还真能少受点儿“累”,可是,这个“累”,她们俩乐意“受”得很呀,真少“受”这个“累”了,只怕人家还不高兴呢……

    见关卓凡踌躇不答,慈禧皱了皱眉,说道:“我跟你说,这个事儿,‘东边儿’和我,我们姐俩儿,可都是一个意思!你既然娶了亲,就该老老实实守着老婆,别再东游西逛了——敦妞儿、丽妞儿,都是千里挑、万里选的人尖子,能娶到两个如此美貌的老婆,你算是前生修到啦!”

    “还有,两个‘试婚格格’,敦妞儿的小熙,丽妞儿的……哦,叫翠儿——我也是见过的,两个女孩子,都是十分的人才,都归了你关三受用,你还不足?”

    慈禧一口气说下来,语气已经有点儿变了。关卓凡本来想说几句“不足——除非你也归了我,才算足”之类的便宜话,转念一想,慈禧是认真的,来势汹汹,现在可不好开这种玩笑。

    他摸了摸自己的脑门,微微苦笑:“太后训谕,真正是醍醐灌顶。”

    慈禧一笑,放缓了语气,说道:“‘东边儿’说,她还想早一点儿抱外孙子呢!你一个月,就和公主呆上这么几天,我们姐俩儿,什么时候才能抱上外孙啊?”

    “抱外孙子”这个话,其实是游说慈安的时候,慈禧自个儿说的,现在轻轻巧巧的就安到了慈安的头上,反正,关卓凡也不可能拿这个话去跟母后皇太后对质去。

    “你就照我说的,一个月,多匀出几天,和两位公主住在一起,夫妻和睦,早生贵子,你的一日三餐,也有人侍候,你看,好多着呢!”

    嗯,这几个理由,听起来,既光明正大,又体贴入微,我似乎应该欣然入毂,不然就是不知好歹,给脸不要脸了。

    可是,姐姐,你的真实用意,我是晓得的。

    “臣谨遵慈谕。不过,太后明鉴,这其中,尚有一个关节,呃,不为无虑。”

    “哦,有难处?你倒说说看,有什么难处啊?”

    “是。”关卓凡坦然说道,“臣忝掌机枢,每日下值之后,还要在府里见人办事。一日三餐,呃,早餐、午餐不必说了,这个晚餐,就算在府里用,也常要待客。不过,并非知己同好私酌,而是朝官聚集议事。尽有掌灯之后,还要见人办事的。这些,太后都是深知的。”

    慈禧微微皱起了眉头,她反应机敏,已是晓得关卓凡要说什么了。

    这个,我倒是没有想到过……

    关卓凡继续说道:“两位公主的府邸中,并没有合适的伺候笔墨的人——太后明鉴,臣之案牍,甚为繁重,且条分缕析,头绪纷杂。伺候臣的书房,须粗通文墨,可是,仅仅粗通文墨还不够。呃,还须……晓知轻重、出入、究竟,非止限于研墨、展卷。这个,实在并不容易。”

    顿了一顿,说道:“再者说了,公牍文件,不宜大量随身携带——每个月,臣要在朝阳北小街、理藩院后胡同、小苏州胡同几处,反复辗转,若随身携带文牍,不慎遗漏丢失,干系不浅——上边儿可都是国家机密政务啊。”

    就是说,俺没法子在两个老婆那儿办公,一个月一个老婆十一、二天?那样搞法,俺还用干活儿吗?

    慈禧不出声了。

    “还有,”关卓凡侃侃而谈,“两位公主的府里,嬷嬷、侍女、仆役,都是内务府派的,臣全然没有插手。内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