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5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丽贵太妃这就算正式“出宫别居”了。

    向钟粹宫辞行的时候,慈安说:“永安宫我给你留着,有空了,就带着丽妞儿进宫来看我,我一个人,也是怪……闷的。”

    母后皇太后一边儿说,一边儿用手帕子,轻轻地拭着眼角。

    跪在地上的丽贵太妃和荣安公主,磕头的时候,已是泣不成声了。

    虽然不舍得母后皇太后,可是……总算要“出宫”了!

    车出东华门的那一瞬,丽贵太妃禁不住浑身颤抖,牙关打战,下意识的闭上了眼睛:这是真的么?我不是在做梦么?会不会一睁开眼睛,就醒转了过来?

    一双温软柔嫩的小手伸了过来,握住了丽贵太妃的手。

    丽贵太妃睁开眼睛,看到女儿微微的笑着,美丽娇嫩的脸庞上,浮动着一层淡淡的光芒。

    车子还在辚辚而行。

    “额娘,前边儿,就是东安门啦——皇城的东安门。出了东安门,右转,一直走,就是理藩院后胡同,就到了咱们的……家了。”

    家,家。

    一切都是真的。

    关卓凡第一次见到丽贵太妃,还以为自己眼花了:咦,怎么,荣安突然之间……“长大了”?

    眼角余光,看见荣安公主正站在一旁,靥生春风,欲语还笑,才醒觉自己这个念头,实在是荒唐。

    可是,这对母女,实在是像!

    这个“像”,不仅仅是指形貌的相似,更指神态——也好像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两个女人,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还有那股若有若无的光芒,无不毕肖。

    关卓凡恍惚觉得,十五年前的丽贵太妃,大约就是荣安目下的样子吧?十五年后的荣安呢,也该是丽贵太妃目下的样子吧?

    丽贵太妃本是关卓凡正经的丈母娘,可是,两宫皇太后已经认了荣安公主做女儿,按宗法,两位皇太后才是关卓凡这位额驸的“法定岳母”。因此,关卓凡虽然娶了丽贵太妃的女儿,于丽贵太妃,却只是亲王和“先帝妃嫔”的关系,双方相见,只能持平礼:关卓凡一揖到地,丽贵太妃半蹲还礼。

    称呼上,女婿称丈母娘为“贵太妃”,丈母娘称女婿为“王爷”。

    呃,是有点儿……怪怪的。

    关卓凡直起身子,眼前的丽贵太妃,面上笑意盎然,恍若云霞之灿。

    左看看女儿,右看看母亲,桃笑李妍,春风盈庭。

    于是,理藩院后胡同的公主府,像一块磁铁般吸引着关卓凡。

    咳咳,对丈母娘,我这个做女婿的,自然是不可能有什么“举动”的,不过,偶尔小小的意淫一下,也不见得就必定十恶不赦了吧?

    嘿嘿。

    *(未完待续。)

第三十八章 误会、别扭、挫败感() 
小苏州胡同的敦柔公主府呢?

    吸引力不仅远不及理藩院后胡同的荣安公主府,甚至,一个月下来,还叫关卓凡隐隐生出了一股抗拒之心。

    个中原因,倒不是敦柔公主府里,少了一位国色天香、巧笑嫣然的丈母娘。

    关卓凡对敦柔公主的第一印象,其实是很深也很好的。

    同治二年,关卓凡在江苏巡抚任上,为赴美平乱事,进京陛见。为有更多直接接触两宫皇太后的机会,自请入宫宿卫,尽他御前侍卫的“责任”。慈禧默契于心,赐宴漱芳斋。敦柔公主陪小皇帝与筵,那是两个人生平第一次见面。

    关卓凡记得,那个小姑娘,生了一对点漆般的大眼睛,模样儿端庄秀丽,两只玻璃翠的耳坠子,一晃一晃的。举手投足,十分稳重,坐在那里,沉静如水,和扭股糖般的小皇帝,大异其趣,一点儿也不像她这个年纪的女孩子。

    不过,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极有精神,转眄流波,异常灵活,称得上“明眸善睐”四字。

    当时,关卓凡转过一个念头:这个女孩子,小小年纪,已是气质高华,不晓得她长大了之后,又是什么样的形容呢?

    那个时候,关卓凡也好,敦柔公主也罢,都绝对想不到,日后,两个人竟然会“结发为夫妇”。

    恭王曾经对关卓凡说过:“逸轩,下回,你要见见你这个侄女——不是我王婆卖瓜,真是一个好孩子!”

    关卓凡清楚的记得,说这话的时候,恭王脸上,那种父母为子女感到骄傲、从而生出的矜持自得的微笑。

    这种神情,让关卓凡颇为心动。当时还想着:将来老子自己的儿女,可一定要争气啊,就算不能像敦柔公主那样,人见人爱,太后也抢着要,也不可以像她兄弟载澄那样,顽劣放荡,气得他老子要用鞭子抽他。

    可是,这个“下回”,始终不曾出现。

    关、敦二人生平第二次见面,就是敦柔公主“釐降”,朝内北小街,敕造轩亲王府,公主、额驸行礼如仪了。

    银安殿上,关卓凡看到敦柔公主的第一眼,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时空错乱感:对面的这个女人,似乎刚刚从漱芳斋的赐宴辞席,穿上大红嫁衣,跨越时空,款款而来。

    形貌神情,一如当年,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怎么回事儿呢?

    时间都去哪儿了?

    许久之后,关卓凡才想明白这个问题:漱芳斋赐宴之时,敦柔已是稚气尽脱,他留在记忆深处的关于她的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其与实际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几年过去了,敦柔已过及笄之年,面容其实已颇有变化,但还是无法给他“长大了”的感觉——因为,几年前便已“长大了”。

    另外,与当年相比,较之面容,敦柔身量的变化,其实更大,但藏在宽大的嫁衣之下,无从辨别。

    因此,关卓凡才会有这个“美丽的误会”。

    关卓凡本来以为,这个“美丽的误会”,预示着他和敦柔公主的夫妻生活,会有一个美好的开端。可惜,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满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

    好像,只有“误会”,没有“美丽”。

    按照仪注,公主、额驸在进入洞房之前,不宜对视,行礼时的一切动作,都在赞礼官引导之下完成。

    敦柔公主严格地遵守了这个规定,“九叩成礼”,至始至终,眼皮微垂,没有正视过关卓凡一眼。姣好的面容,似乎一泓无风无雨的清潭,看不出任何情绪的变化。

    一个新娘子必然会有的喜悦、兴奋、紧张,在她身上,完全找不到迹象。

    同荣安公主的春花之绽、朝晖之灿的神态,更是天壤之别。

    非但如此,她的这个状态,一直维持到了公主、额驸吃完了“合卺宴”,所有的福晋、命妇、侍女退出婚房,留新婚夫妇自己去“合卺”的时候。

    房间里只剩下她和关卓凡两个人了,关卓凡向她走过来了,敦柔的神情姿态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了——紧张。

    不过,这种紧张,不是荣安公主那种含羞带怯、暗中期待的紧张,而是——怎么说呢?好像……好像……敌人即将发起进攻,守军绷紧了神经。

    这种感觉,实在太奇怪了。

    这种奇怪的感觉,贯穿在整个“合卺”的过程中。

    关卓凡能够感觉到,敦柔公主在努力压抑自己这种异样的紧张,可是,不过十几岁的女孩子,又是破瓜之痛,她再努力,也无法完全遮掩自己的身体语言。

    还有……在床上,她严格地遵循了礼法对于正妻的要求,“端庄守礼”。

    可以想见,对于关卓凡这个穿越而来的现代人来说,整个过程,是何等之别扭。

    前天晚上,他用于荣安公主的那套“功夫”,在敦柔公主的身上,似乎是完全失效的。

    关卓凡这一辈子,在这种事情上,从来没有过如此别扭的体验,不论是穿越前,还是穿越后。

    挫败感太强烈了。

    云收雨住之后,夫妻二人只各说了一句话:

    “王爷,请安置了吧。”

    “啊?哦。”

    ……

    黑暗之中,借着窗外宫灯隐约的光线,关卓凡看着黑洞洞的帐顶,发着愣。

    这是怎么回事儿?

    不晓得过了多久,静夜之中,隐约听得身旁的人,发出了极细微的鼻息声,不过,不算如何均匀。

    她睡着了吗?

    关卓凡的意识,终于模糊了起来。

    入睡之前,一个念头,隐隐约约冒了出来:她那方面,不会……那啥……冷淡吧?

    之后,夫妻日常相处,这种别扭的感觉,一以贯之。

    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事情,敦柔公主都是一副沉静如水的样子,她于关卓凡,起居迎送,规矩、礼数一样不缺,可是,关卓凡却觉得,自己好像是和一个……符号——对,就是一个符号——生活在一起。

    这……不对劲儿呀!

    她在圣母皇太后和小皇帝面前,在自己的生身父母面前,难道也是这个样子?

    这就是恭王“王婆卖瓜”的“真是一个好孩子”?

    如是,慈禧会那么宠她?小皇帝会把她当做亲姐姐?

    不可能吧!

    *(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 防火、防盗、防额驸() 
敦柔公主古怪,整座公主府,便跟着她一块儿古怪,尤其是她一个贴身的马姓精奇嬷嬷。

    这个马嬷嬷,是汉军镶红旗的,名义上由内务府派出,其实是恭王府出身,敦柔公主小时候,做过她的乳娘的。恭王夫妇心疼女儿,想着总要有个知根知底的老成人,照料敦妞儿的起居才好,于是通过内务府,将马嬷嬷安插进了小苏州胡同的公主府。

    每次关卓凡到小苏州胡同,从敦柔公主出迎始,这个马嬷嬷,就呆在公主和额驸身边“侍候”,侍候更衣,侍候茶水,侍候膳点,侍候沐浴,一直“侍候”到夫妻俩准备安置了,她才行礼离开。

    关卓凡面前,马嬷嬷总是满面微笑,举止从容,礼数周全,一派大家仆妇气度。可是,你半老徐娘的,虽多少还存着一点儿风韵,可也算不上什么佳人迟暮,这么由头至尾不错眼地盯着我,你以为我很爽?怎么,我是贼吗?防火、防盗、防额驸?生怕一不留神,我就吃掉了你的公主?

    道光以前,公主出嫁,内务府派的精奇嬷嬷,相当于公主府的管家婆,权柄极大。按照规矩,额驸或居府中外舍,或居自己的额驸府,公主不宣召,不得入内,更不得共枕席。这个“宣召”的权力,名义上在公主,其实全为精奇嬷嬷把持,公主、额驸若想相会,必须贿赂精奇嬷嬷,不然,精奇嬷嬷必多方阻拦,甚至责公主、额驸以无耻。

    有清一代,公主出嫁,不但少有子嗣,且大多郁郁而终。皇女们的悲凉日子,同这个悖逆人伦的制度,大有关联。

    这个混蛋制度,终于在宣宗手里被废除了,不然,老子和自己的老婆嘿咻,还得事先给你这个奴才塞银子?靠,如是,老子大约要杀人。

    哼哼,算你捡了一条命。

    不过,这股牛皮糖的劲儿,也实在够烦人的了!

    关卓凡眼里,敦柔公主府上,唯一勉强算是正常的,大约只有小熙了。

    小熙,敦柔公主的贴身侍女,跟着敦柔,从恭王府到紫禁城,又从紫禁城到了小苏州胡同。

    敦柔公主的“试婚格格”,就由她来充任。

    慈禧说两个“试婚格格”——小熙和翠儿,都是“十分人才”,大致不错,论容色、论身段,小熙比起敦柔公主,也差不到哪里去。最重要的是,这个小熙,活泼泼一个新鲜热辣的人儿,不像她的主子,说的好听点,只好叫做“冰山美人”了。

    按照宫里“试婚”的奇葩规矩,“试婚”当晚,如无十分必要,“试婚格格”是不可以和额驸说话的;而且,一俟行房结束,便要离开额驸,不许缠绵温存。

    小熙基本遵守了这个规定。

    “试婚”的过程中,她除了无以自抑地发出了各种没有明确含义的象声词之外,确实什么话都没有和关卓凡说。

    可是,眉梢、眼角、嘴边,却都盈满了话!

    走的时候,到了门口,略一回头,眼波横流,宜喜宜嗔,如怨如诉,惹得关卓凡差一点就要伸出手去,将她拉了回来。

    仔细考察关额驸在“试婚”中的表现,以及“试婚格格”的种种反应,想来这妞儿回去,断不会说她家额驸什么坏话的。

    再见到关卓凡,小熙必是未语先笑,眉梢、眼角、嘴边,重新盈满了话,可惜,她和关卓凡,几乎没有独处的机会,这些话,基本上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重温“试婚”的鸳梦,更不晓得是啥辰光的事儿了。

    如果公主或者马嬷嬷在场,小熙便尽可能低眉顺眼,照她主子的模范,扮出“沉静如水”的样子。只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