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7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晓得为什么,听到“忠爱至性”这个称赞臣子忠君的标准说法,母后皇太后的脸儿,莫名其妙的红了红。

    “嗯,”母后皇太后定了定神儿,“他到了,叫他赶紧来见我!”

    “是!臣等谨遵慈谕!”

    顿了顿,曹毓瑛说道:“回母后皇太后,臣等要请一道口谕——准轩军接防大内。”

    慈安稍稍迟疑了一下,说道:“好吧……不过,呃,我觉得,轩军接防内城九门,是没有问题的;接防大内,这个,呃,合不合规矩啊?”

    其实,轩军莫说“接防大内”,就是“接防内城九门”,也是“不合规矩”的,轩军是野战军,即便北京被围了城,野战军也不能轻易进入内城,何况现在是承平之时?

    母后皇太后做如是说,不晓得确实是不大明白“规矩”呢,还是另有考量?

    “回母后皇太后,”曹毓瑛说道,“规矩是人定的,应时而变,最为紧要!”

    顿了顿,“如果不是大内之中,出此骇人听闻之事;如果不是大内之中,还藏有贼人,伺机而动,欲行逆谋,轩军又何必接防大内?”

    慈安不再犹豫了:“好,就这么办——你们传谕给伯彦,叫侍卫和护军,好生跟轩军交接吧!”

    “是,谨遵懿旨!”

    慈安又踌躇了一下,“伯彦……不会不乐意吧?”

    当然不会,“伯彦”已经跑去安排缴械投降的事宜了。

    “回母后皇太后,”曹毓瑛说道,“科尔沁亲王公忠体国,必定善体上心,顾全大局。”

    “好,好,”慈安点头说道,“就这么着了——你们赶紧去办吧!”

    “是!”

    另外一位领侍卫内大臣“乐不乐意”,就没有人去管他了。

    此次觐见,从头到尾,都是曹毓瑛说话,文祥一句话也没有插上。

    事实上,母后皇太后的“口谕”也好,科尔沁亲王的“安排”也罢,都没有派上直接的用场——在伯王赶到东华门之前,轩军就已经进宫了。

    东华门前,图林当着侍卫和护军的面,大声宣读关卓凡的手令,“此令”二字一出口,跟着便厉声喝道,“缴了他们的械!”

    *(未完待续。)

第二六九章 接防() 
东华门的侍卫和护军都懵了,“不奉命者,格杀勿论”听得清清楚楚,加上都是亲眼看着轩亲王血迹斑斑的从眼前跑过去的,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没有一个人敢于反抗,有的人,手不由自主的摸上了刀柄,但是,终究没敢抽了出来。

    蓝色制服的轩军近卫团士兵,流水价般,涌入紫禁城。

    紫禁城中的人,官员、佐吏、侍卫、执役……个个瞠目结舌,人人如在梦中,人们几乎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形容自己心中的震骇,只觉得,整座紫禁城都摇晃起来了。

    伯王和图林,是在协和门前的“礓蹉”慢道下遇上的,地面上,犹见殷红斑斑。

    图林一举手,止住了正要冲进协和门的轩军士兵,举手行礼:“王爷,军令在身,多有得罪了!”

    伯王强自抑制住自己心中的震撼,点了点头,以尽量平静的口吻说道:“好说!”

    微微一顿,“有旨,着轩军接防大内!”

    母后皇太后虽然同意“轩军接防大内”,可是,此时此刻,文祥和曹毓瑛还在养心殿内,母后皇太后的“口谕”,还没有传过来,伯王这句话,是不折不扣的“矫诏”,如果认真追究,他“科尔沁亲王”的帽子,是铁定戴不住的了。

    可是,轩军已经夺宫而入,不做如是说,轩军的行径,就成了造反;而身为领侍卫内大臣的伯王,又不能下令拦截——既不敢、不忍“致贻千古之憾”,也心知肚明:就算下令,侍卫也未必奉命;就算有几个奉命的,除了白白送掉性命之外,也不会起到任何实质性作用——无论如何,都是拦不住轩军的。

    所以,伯王只好横下心来,假定文祥和曹毓瑛一定可以从母后皇太后那儿拿到“着轩军接防大内”的懿旨了。

    图林眼中波光一闪,脚跟一碰,“啪”的一声,又行了个军礼:“遵旨!”

    伯王叫过一个侍卫,“你们去把所有的领班都叫过来——当值的,不当值的,统统都叫过来!”

    那侍卫赶紧去了。

    图林微微一笑,转过身来,高声喊道:“整队!一营左,二营右!”

    其实,轩军进入紫禁城,并非乱哄哄一拥而入,而是一小队一小队,小跑着进入东华门的,每一小队,不但队形齐齐整整,连步伐都是一模一样的——一队人,迈左脚就都迈左脚,伸右脚就都伸右脚,就好像一个人一样。

    图林“整队”的口令发出之后,这些小队,迅速合拢,“向左看齐!”“向右看!”“报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各种口号,此起彼伏,转瞬之间,千余士兵,就在协和门至东华门之间的空地上,排成了整整齐齐的两个大列,每列四个方队,横看竖看,都跟刀切过的似的。

    “报告团长,一营集结完毕,请指示!”

    “报告团长,二营集结完毕,请指示!”

    图林点了点头,表示满意,然后高声说道:“弟兄们!”

    协和门前,枪刺如林,雅雀无声。

    图林用手指了指地面,“不晓得你们有没有看见这地上的血迹?这就是咱们王爷留下来的!”

    伯王脑子里“轰”的一下:什么意思?!

    不晓得是不是错觉,伯王只觉得一片凌厉的杀气,自对面的八个方队中,升腾而起,卷地而至,他绝不是懦弱胆小之人,一时之间,却骨软筋酥,几乎站立不住。

    “还有,”图林再次指了指地面,“刺客,就是在这里拿下的!”

    微微一顿,将手向伯王一让,“拿下刺客的,就是这位科尔沁亲王!”

    伯王脑子里,又微微的“嗡”了一声:什么?

    “弟兄们,”图林高声说道,“咱们要好好儿谢一谢科尔沁亲王!”

    八个方队,千余士兵,齐声高呼:“谢王爷!”

    这三个字喊出来,真是有天摇地动之感,紫禁城内,宿鸟惊起,盘旋半空,鸣叫不已,良久不绝。

    伯王不自禁的冒出了一个念头:这个“矫诏”,真的是“矫”对了。

    他定了定神,说道:“谷山,我实在是当不起,刺客可不是我一个人拿下的……”

    “谷山”,图林的号。

    “彼时千钧一发,刺客的凶行,毕竟止于王爷之手!”

    伯王心中嘀咕,这个图谷山,没听说读过什么书,可说出话来,一套一套的呀。

    “唉,煌煌大内,”他叹了口气,“居然出了刺客——刺客居然还是个侍卫!我忝掌宫禁,委实羞惭无地!擒住刺客,不过稍赎我的过愆于万一,实在不值得……”

    说到这儿,摇了摇头。

    图林又是微微一笑,“好了,咱们先不说这个了,说公事吧!”

    “呃,好,说公事——谷山,你看,咱们怎么交接好呢?”

    图林沉吟了一下,没有直接回答他这个问题,问道:“请教王爷,整个紫禁城,一共有多少侍卫呢?”

    伯王想了一想,说道:“侍卫处名下的,一等侍卫六十人,二等侍卫一百五十人,三等侍卫二百七十人,蓝翎侍卫九百人,拢共……一千三百八十人。”

    顿了一顿,“此外,还有乾清门侍卫和御前侍卫,不过,谷山,你也是晓得的,这两样,只是一个荣衔,人数也不多,正经负责守卫宫禁的,就是我方才说的这一千三百八十人。”

    又顿一顿,“当然还有护军——不过,护军只负责午门、东华门、神武门、西华门这四门,以及四个角楼和四周城墙的禁卫,平素不往宫里边儿去的。”

    “护军先不去说他,”图林说道,“一千三百八十名侍卫……嗯,倒是和我今儿带进宫来的人数差不多。”

    “是。”

    伯王附和了一声,又看了一眼面前军容森严的八个方队,心里嘀咕:你是说……要一个顶一个吗?

    “这样吧,”图林说道,“这一千三百八十名侍卫,除了军机处、养心殿、钟粹宫几处特别的地方之外,暂时各安其位,不做变动……”

    啊?

    伯王微微的张开了嘴:您不是来“接防”的吗?

    “轩军是来接防的,”图林说道,“不是来砸弟兄们的饭碗的——这一千三百八十名侍卫,就是一千三百八十家子!都赶了回去,叫一家老小,喝西北风不成?”

    伯王倒不怎么担心侍卫们回家喝西北风,大内侍卫,大多数都是旗下亲贵子弟出身,没了这份俸禄,一家子未必就饿肚子了,可正因为这个,才叫人担心!——千把名旗下亲贵子弟,一下子齐齐丢了差使,那在八旗之中,得引起多大的风波?

    他大大的松了口气,正要说话,图林继续说道:“王爷有训谕,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能因为侍卫之中出了一个凶徒,就祸及全体侍卫!”

    这个“王爷”,自然是指轩亲王。

    伯王心想:侍卫之中,说不定……还有这个凶徒的同党呢?

    正在犹豫,要不要把这个话说了出来,图林好像知道他在想什么似的,说道:“王爷还说了,就算侍卫之中,藏有凶徒的同党,咱们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盯紧了,也不怕他再翻出什么浪来!——王爷说了,总之,宁肯他自己个儿冒点儿险,也不能——还是那句话——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哈,还真是大方啊。

    伯王转念一想,已经明白了:关卓凡如此“大度”,示天下以公尚在其次,主要的目的,是向八旗示好——看,我宁肯自己干冒大险,也不砸你们的饭碗!

    不过,伯王也明白,“示公”也好,“示好”也罢,都有一个前提,就是自己方才的“矫诏”:“有旨,着轩军接防大内”——没了这个“有旨”,人家才不会跟你客气呢!

    轩军出发之前,所谓“接防”,一定是做了两套方案的:如果宫里准轩军“接防”,一千三百八十名侍卫,就暂时“各安其位,不做变动”;如果宫里不准轩军“接防”,这一千三百八十名侍卫,别说赶回家去喝西北风了,就是“不奉命者,格杀勿论”,也不稀奇!

    人家客气,我不能当成运气,伯王不敢怠慢,说道:“轩亲王大公无私,令人感喟!不过,轩军到底是奉旨接防,该怎么办,谷山,你说,我听你的!”

    “王爷太客气了,”图林说道,“咱们两家,用我们的话说,算是‘联合执勤’——”

    顿了顿,“不过,我也不藏着掖着——说白点儿,就当轩军是‘监军’吧!”

    “联合执勤”加“监军”,整个格局,很透彻了,伯王点了点头,说道:“好!我明白了!”

    说到这儿,微微苦笑,“这一次,宫里边儿出了这么件骇人听闻的案子,我有亏职守,难辞其咎!也不晓得,‘上头’会不会开了我的缺?——如果‘上头’开恩,许我戴罪留任,我这个领侍卫内大臣,一切都听你这个近卫团团长的招呼!”

    “那是公事,”图林十分坦然,“脱了这身军装,就是我替王爷请安了。”

    伯王心头微微一热。

    “王爷手头,”图林说道,“必定有紫禁城的详细舆图了?”

    “啊?哦,有!”

    “那好,”图林说道,“咱们按图索骥,我这千把人,哪个派去哪个门,哪个派去哪间殿,哪个派去哪条街,一会儿就分派完了!”

    “好!咱们是不是找间屋子,坐下来……”

    “不必!”

    图林抬头,指了指协和门,“就在协和门门道这儿吧!搬张桌子,摊开舆图,风凉水冷,不亦快乎?”

    “呃……好吧!”

    *(未完待续。)

第二七零章 掌控() 
这时,数十名侍卫领班,陆续赶到,一个个气喘吁吁的,都挤在协和门门道内外,畏畏缩缩的,没有人敢下到“礓蹉”慢道之下。

    一眼望过去,基本上,每个侍卫领班的脸上,都红不是红、白不是白,神色惊慌,怔忪不定。他们站在台基之上,轩军近卫团的八个方队,立在台基之下,协和门的台基,足有八尺之高,但任谁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台基上面的人,要比台基下面这批钉子般的蓝色戎装的士兵,矮上一大截。

    伯王暗暗叹了口气,对图林说道:“我去交代一声。”

    “好,”图林说道,“王爷请。”

    这班侍卫领班,有的人,原先想象的十分可怕,以为这一次,一千三百八十名侍卫,都要被关了起来,严加问讯——至少,自己这些侍卫的头头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