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8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滞了一滞,她站起身来,微微一福,“我替小官儿……谢过姊姊了!”

    慈安也站了起来,回了一礼。

    这——

    慈禧心潮起伏,况味复杂。

    慈安的表态,绝非作伪,方才在“婴儿房”,其种种表现,无不说明,她是真心实意的喜欢小官儿的——可是,怕就怕她太过喜欢这个孩子了!

    照眼前的这个架势,慈安介入小官儿的成人,大约已不可避免。

    这——是件利弊参半的事儿。

    利不必说了,今后,凡是小官儿的事儿,慈安不但不会作梗,还会为之尽心竭力,慈禧原先担心的,“没名没分、不清不楚的过一辈子”,应该是不会发生的了。小官儿在两宫皇太后共同照拂之下——先不去说他那个口不对心的混蛋阿玛了——慈禧所求之“一般的要做人上之人”不在话下,“一般的要封公封王,一般的要出将入相”,大约也终究是可以得遂的了!

    富贵富贵,过了慈安的这道坎儿,小官儿成人,不但能“富”,还能“贵”。

    弊呢?

    “东边儿”信誓旦旦,“我只当他是我自个儿身上掉下来的肉”——这句话,慈禧是相信的,唯其相信,才要担心——你对小官儿好,固然很好,可是,这么搞法,有朝一日,我会不会重蹈在载淳身上的覆辙,小官儿对你,比对我,还要亲呢?

    甚至,对我不亲,对你才亲呢?

    如是,我受十月怀胎之苦,冒临盆生产之险,付出大柄移替的偌大代价,可就是白白的替人家养了个儿子了!

    殷鉴不远,实在是不能不防啊!

    旧的“心障”确实去了,可是,新的“心障”又来了!

    慈禧甚至冒出了这样一个念头:有本事,你自己个儿生一个!总是来抢别人家的孩子,算什么啊?

    这……真的不是多虑。

    宫里边儿的孩子,载淳也好,丽妞儿也罢,都是打小就乐意亲近“东边儿”,对自己呢,从来是能躲就躲,实在躲不开了,就规规矩矩的站着,如果自己不主动开口,礼数之外的话,那是一个字儿也不会跟自己说的——小孩子见到自己,个个都想像老鼠见到猫似的,唉,真不晓得是怎么回事儿!

    就如方才在“婴儿房”里的情形——真正是邪了门儿了!小官儿一到她手上就笑,一离开她的手就哭,嘿,这才是第一次见面!

    这不是……不是撞了邪了么?

    这个小官儿……就是自己这个亲娘抱他,他都会有哭闹不休的时候呀!

    想来想去,慈禧简直有点儿恼羞成怒了:在小孩子面前,我怎么就是比不上她?

    哼,你从来不说他们一句重话,他们当然愿意跟你亲近!可是,如果真的是自己亲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然教之严,责之切,哪儿能见天儿的和风细雨呢?特别是男孩子,从小不对他严厉些,他将来长大了,能有什么出息?

    哼,说到底,你不过拿小孩子当小猫、小狗逗罢了!说到底……不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

    那个念头又冒了出来——有本事,你自己个儿生一个!总来抢别人家的孩子,算什么啊?

    心中突然一跳。

    “自己个儿生一个”——

    先不说她……生不生的出来,这个,要生,总得有个人跟她一起生吧?

    她跟谁生啊?

    总不成……

    不,不,我这个念头……太荒唐了!太可笑了!怎么可能呢!

    可是,这个莫名其妙的念头一起,就再也挥之不去了,甚至,有一个声音,在脑海中若隐若现:怎么就不可能呢?他能够“拿下”一个太后,另外一个,也未必就不能……

    不,不,不可能!不可能!别再胡思乱想了!

    这时,慈安轻轻的咳嗽了一声。

    慈禧一怔,从“胡思乱想”中清醒过来,脸上微微一红,但随即就恢复了常态。

    “你的意思,”慈安缓缓说道,“他应该加一个‘辅政王’的名号,我想,这是好的……”

    慈禧心中一跳——开始了?

    “是!”她收摄心神,平静的说道,“我是这么想的:第一,是他的功劳情分——实话实说,开国之后,除了老睿亲王,论功劳,再没有第二个人,比得上他了。”

    “嗯。”

    “第二,丽妞儿做了嗣皇帝,他就是‘皇夫’了——我想,这个‘皇夫’,跟别的亲王,总该有些不同。”

    “嗯。”

    “辛酉年的时候,”慈禧说道,“咱们也曾经向六爷提议过,给他加一个‘辅政王’的头衔。其实,论功劳也好,论身份也罢,六爷怎么能够跟他比?论功劳,咱们提议加六爷‘辅政王’,说到底,是因为六爷拿下了肃顺,这个——唉,真正论功行赏,这份儿‘功劳’,还不能摆到台面儿上!”

    “嗯……也是。”

    “他就不同了!打了那些个大胜仗,平了那些个大乱子,都不是仅仅为了哪一个人——都是为了国家打的,为了国家平的!”

    “嗯。”

    “这是论功劳。”慈禧继续说道,“若论身份,六爷虽然是宣宗亲子,皇帝的亲叔叔,可是,‘宣宗亲子,皇帝的亲叔叔’有好几位呢,这个身份,顶多换一顶郡王帽子,再往上走,就得凭本事、凭功劳了!”

    “是。”

    “他的‘皇夫’,可是独一份儿!”

    “嗯……是。”

    “所以,我想,连六爷都差点儿戴了‘辅政王’的帽子,他,就更加不必说了!”

    “是,”慈安点了点头,“你说的很透彻。”

    沉吟了一下,“至于‘位在诸亲王之上’,我想,也是应该的……”

    慈禧心中一松,说道:“其实,加了‘辅政王’的名号,本就是亲王里边儿的头一份儿了,就不明旨说什么‘位在诸亲王之上’,其实也是‘位在诸亲王之上’的!我想,既然已居其实,不如索性过了明路,来个明正言顺,这样,他办起事儿来,也更加顺手些。”

    “嗯。”

    “还有,既然‘辅政王’的仪注,等同亲王,那么,他虽然‘位在诸亲王之上’,可是,别的亲王那儿,也不至于会有什么尴尬。”

    “很妥当——”慈安说道,“如此一来,就……两全其美了。嗯,要我来想,怕是想不了这么妥当、这么透彻——哎,还是你脑子好用。”

    “姊姊太客气了,姊姊的‘两全其美’,才算真正说到了点子上呢。”

    慈安啜了口茶,“至于‘三宫并尊’,我想,也是应该的……”

    慈禧心头,大大一跳:好了,大事定矣!

    她满面欢容的说道:“说是‘三宫并尊’,其实,姊姊,我,再加上丽妹妹,咱们三个……哎,姊姊是坐正中间的!——因此,台面儿上,虽然说‘三宫并尊’,其实,还是以姊姊为尊的!”

    慈安略微尴尬的笑了一笑,“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不是这个意思。”

    “姊姊太谦了……”

    “不,不,我说的‘三宫并尊’……呃,不是这个意思!呃,丽妞儿登基,丽妹妹自然进位皇太后,咱们三个,不分大小,这是应该的!可是,可是——”

    顿了一顿,“我是说——丽妞儿登基之后,咱们……不好再‘垂帘’了。”

    *(未完待续。)

第五十七章 形势比人强() 
慈禧浑身一震,倏然睁大了眼睛,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惊愕神情。

    随即,长长的睫毛垂了下来,盖住了眸子中剧烈荡漾的光芒。

    放在膝盖上的两只手,却不由自主的捏在了一起。

    “呃,这个,”慈安说道,“倒不关他的事儿,是我自己个儿的主意——”

    不关他的事儿——

    “他倒是跟我说了,”慈安继续说道,“丽妞儿登基之后,不必急着马上亲政,可以……嗯,‘承继穆宗毅皇帝时代之格局’,请皇太后继续垂帘听政,这个,‘三宫并尊’,直到……丽妞儿年满十八岁。”

    慈禧的身子,微微颤了一下,下垂的睫毛,抬了起来,双瞳剪水,涟漪之下,深不见底。

    “他这么说,自然是好意——”

    顿了一顿,慈安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可是,有句话说的好——人家客气,咱们不能当做运气,丽妞儿做了皇帝,咱们继续垂帘,我觉得……不合适。”

    慈禧还是不说话。

    “你在天津,”慈安说道,“不晓得京里的情形——”

    微微一顿,“大伙儿都说,丽妞儿已过……呃,这个‘及笄之年’了,且早已经出了阁,左看右看,都是……呃,已经成年的了,这个,既然已经成年,登基之后,自然就该亲政,不然——”

    不然什么?

    慈安叹了口气,“不然,大伙儿就该……胡思乱想了。”

    胡思乱想?

    大伙儿?

    “康熙爷大婚之后,”慈禧说话了,声音很低,“过了两、三年,才亲政的。”

    “是,”慈安说道,“可是,顺治爷大婚的当年,就亲政了,所以,他们说,康熙朝的情形特出,不足……为后世子孙师法。”

    他们说?

    他们是谁?

    世祖大婚当年亲政,圣祖大婚后两、三年亲政,“一比一”嘛;而若说圣德庙谟,足为后世子孙“师法”者,圣祖当然远迈世祖,那么,为什么在何时亲政一事上,要“师法”世祖,而不“师法”圣祖?

    哼!

    慈安好像知道慈禧在想些什么,说道:“康熙爷大婚的时候,不是那个……鳌拜还在嘛!顺治爷呢,大婚当年就亲政,那是因为,老睿亲王去了,这才能够……唉,如果丽妞儿登基之后,不马上亲政,他们说,免不了有人就会想,如今朝堂之上,是不是……还有个鳌拜?还有个老睿亲王?”

    鳌拜?老睿亲王?

    方才你说的什么“胡思乱想”,就是指的这个了?

    什么意思?难道……暗指关卓凡是鳌拜?是多尔衮?

    这个口风……好生奇怪啊……

    支持丽妞儿登基之后立即亲政的,自然都是和他穿一条裤子的人,怎么会暗指他是鳌拜、多尔衮呢?

    突然,慈禧反应过来了,这个“鳌拜”、“多尔衮”,根本不是指关卓凡,而是指——继续“垂帘听政”的皇太后!

    虽说“三宫并尊”,可是,大约没有人会把“东边儿”和丽贵太妃两个,同“鳌拜”、“多尔衮”联系在一起,那么,所谓“鳌拜”、“多尔衮”,其实就是——指自己一个人了!

    慈禧的脸,“刷”一下,涨红了。

    什么“大伙儿都说”,什么“他们说”,这些话,他自然都是晓得的——他为什么一个字儿也没有跟自己提过?!

    还有,“大伙儿”、“他们”——其中,有多少是他自己的人?这些话,又有多少是……他和他的人散播出去的?

    当着我的面儿,说一套;转过身去,做另一套——他到底想干什么?!

    慈禧细白的牙齿,微微的咬着嘴唇,脸色忽红忽青。

    “外头有那么一种说法,”慈安说道,“如果……丽妞儿登基了,却不能亲政,整个局面,就是一锅夹生饭了,到时候,这锅夹生饭,只怕……谁也吃不下去!就算硬着头皮吃下去,也得闹肚子!”

    微微一顿,“这个,‘上头’也得闹肚子,‘下头’也得闹肚子,上上下下,谁也安生不了!”

    说到这儿,叹了口气,“我想,这个话,倒是……挺有道理的。”

    夹生饭……

    “还有的话,说的更加直白,”慈安继续说道,“说是‘如果登了基,却不能亲政,又何苦折腾一大轮,整一个女皇帝出来?随便从哪儿抱一个小娃子过来,放到宝座上头,不也是继续‘垂帘听政’?”

    慈禧的脸色,愈加不好看了。

    “甚至,”慈安说道,“还有这样子的话头——宁肯‘摄政’,也不‘垂帘’!”

    什么?摄政?

    摄政——自然是他摄政,真这么搞的话,自己先前提议的那个“摄政王”,就弄假成真,变成现实了!

    方才还拿鳌拜、多尔衮说事儿,真要“摄政”了,那他不就真成了……多尔衮了吗?

    一张嘴,两张皮,怎么说,都是他们的话!

    “有些事儿,”慈安缓缓说道,“你在天津,不大清楚……”

    这个话,您方才不是说过了吗?

    “呃,我说的,是他遇刺那天的事儿……”

    遇刺那天?

    “事儿是在内阁公署前出的,”慈安缓缓说道,“他挨了一刀,挣脱了刺客,在前头跑,刺客在后头追,刺客后头,又跟了一大班的大臣、侍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