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8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有,白彦虎手下,已经没有几个人了,咱们收留他,有个毛用啊?

    不过,伯克胡里还是有眼光的,晓得白彦虎是个人才,他没有参加阿克苏之役,未必是因为贪生怕死,现在中国人即将大军压境,正是用人之际,多一个人过一份力量,于是吩咐:开城。

    白彦虎总算没有重蹈在赛喇木、拜城被浩罕人拒之门外的覆辙,心想,我总算遇到一个“明主”了!于是,几乎是一见伯克胡里的面,就“沥陈愚衷”——中国人兵临城下之际,喀什汉城一定起反,以里应外合,此心腹肘腋之患也!请埃米尔立即下令,逮捕何步云,尽屠其部,消弭大患!

    伯克胡里还没有怎样,阿里达什先跳了起来:操你奶奶的!老子晓得你失惊无神冒出头来为了什么了——原来是过来挑拨离间的啊!老子宰了你这个臭回子!

    说着,拔出刀来。

    伯克胡里拦住了他,对白彦虎说道:你不晓得库达来——他对我父子,忠心耿耿,绝无二志!所以,这种话,不要再说了!传了出去,寒了义士之心!大敌当前,务必上下同心,不可手足相残,明白吗?

    “库达来”是何步云的回教名字。

    白彦虎万没想到,何步云在浩罕人里头的人缘儿,竟如此之好,只好诺诺连声,不敢再置一辞了。

    之前,收到东四城捷报的时候,郭嵩焘和许庚身说的,何步云和浩罕人“敷衍”的极好,并非虚言。

    何步云的投降,是阿古柏非常看重的,何步云以孤军守孤城,达半年之久,阿古柏十倍兵力,却始终拿喀什汉城无可奈何,如果不是守军弹尽,喀什汉城还是打不下来,阿古柏对何步云,心里头其实是佩服的,有那么点儿“英雄惜英雄”的意思。

    还有,也是更加重要的,在阿古柏眼里,何步云是中国的“官方代表”,喀什汉城呢,既是中国在南疆的最后据点,也是中国在南疆的重要象征,喀什汉城之入“洪福汗国”,是投降,不是被攻陷,这大大增加了“洪福汗国”的合法性,大大增加了他这个“埃米尔”的统治权威。

    投降的时候,何步云声称愿率部改宗回教,并替自己取了个“库达来”的回教名字,更加获得了阿古柏的信任。

    于是,阿古柏一改攻陷叶尔羌、和田时大肆抢掠、屠戮无遗的做法,对何步云玩起了“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的把戏,何步云则拜伏于地,泪流满面,誓死效忠。

    彼此一番做作之后,阿古柏做出决定:皈依回教的官军,依旧归何步云管带,而且,依旧驻扎喀什汉城。

    另外,阿古柏还同何步云“联姻”——纳何步云女儿为妃。

    后来,阿古柏对何步云的信任达到了这种程度:他搜刮抢掠来的金珠,大部分不是放在自己的宫殿里,而是放在喀什汉城,由何步云替他看管。

    阿古柏对何步云的态度,深刻的影响到了他的儿子,争夺大位,伯克胡里和海古拉两兄弟,你死我活,势不两立,却皆以何步云为“自己人”,都明里、暗里,努力争取喀什汉城的支持。

    阿古柏父子身边的亲信,对何步云的印象也极好——譬如要杀白彦虎的阿里达什。这自然是因为何步云“识做人”——喀什汉城的衙署中,颇有积蓄,既未经浩罕兵洗劫,何步云就拿来交通“洪福汗国”的大员。

    因此,虽然伯克胡里郑重告诫,“这种话,不要再说了”、“传了出去,寒了义士之心”,云云,但一转头,阿里达什就把白彦虎“进谗”的消息通知了何步云,要他小心那个“白眼儿狼”。

    何步云的反应,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第二天,喀什汉城尽除“洪福汗国”之旗帜,竖起“大清喀什守备何”的旗帜,宣布“反正”。

    *(未完待续。)

第一六零章 大树将倒,猢狲将散() 
伯克胡里得报,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阿里达什则在一旁嚷嚷:我就说过,不应该把白彦虎这个“灾星”放进来!现在可好,看,把人库达来逼反了吧?

    伯克胡里顾不上搭理他,派人传谕何步云,大意如下:咱们之间,一定有什么误会——你不要听风就是雨!赶紧回头,回到俺“洪福汗国”的温暖怀抱来,咱们还能做朋友!不然的话——

    何步云给他的答复是:割掉使者双耳,赶出喀什汉城。

    同时,派人在汉城城头高呼,“朝廷大军,不日即兵临喀什噶尔,伯克胡里风中残烛,覆灭在即!附逆人等,幡然悔悟,输诚投降,可得保首领;若有能擒斩伯克胡里等匪首者,还可将功折罪,受朝廷上赏!如果执迷不悟,跟着伯克胡里一条道儿走到黑,天兵一到,玉石俱焚!”

    看着使者血淋淋的脑袋瓜,伯克胡里几乎背过气儿去。

    这是他的使者第二次得到这样子的待遇了——上一次,是他派人到库车招降托胡迪夏,派去的人,也是被割掉双耳,赶出城去。

    缓过劲儿来之中,伯克胡里咆哮着下令:“抓住库达来……不,何步云!点他的天灯!点他全家的天灯!城破之后,喀什汉城的人,不管满、汉、回,一个不留!统统钉死!——挂到木柱子上,用大铁钉子从脑门上钉进去!”

    大战之后,西征大军主力正在阿克苏休整,阿克苏和喀什噶尔之间,隔着乌什、叶尔羌,彼此的距离,还相当遥远,何步云此时“反正”,短时间内,是得不到西征大军的直接支持的,他必须以孤军、孤城,面对整个“洪福汗国”,压力极大,风险极高。

    但是,何步云有足够的信心,在西征大军到来之前,顶住伯克胡里的进攻,守住喀什汉城。

    我这个喀什汉城,当年,你老子花了半年时间,都打不下来,你凭什么三、五天的就能打了下来?

    何况,今天的“洪福汗国”,确实已经“风中残烛”,较之阿古柏进攻喀什汉城时的气焰熏天,已不可同日而语。

    喀什汉城守军的士气,也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当年,到了后来,谁都晓得,朝廷的援兵,是不会来的了;今天,谁都晓得,旬月之间,西征大军就将直薄喀什噶尔。

    所以,怕他个鸟啊?

    还有,既然已经有人“进谗”了,何步云就不能把自己和喀什汉城的命运,交给伯克胡里的信任,必须先下手为强。

    除此之外,何步云也有一层自己的私心:如果直到西征大军兵临城下,自己才“反正”,这个“反正”的分量,就不大够了,可能有人说何某是“首鼠两端”、“迫于形势”,算起旧账,自己未必能够免于缧绁之灾;如果运气不好,遇上个左右看自己不过眼的,一定要追究失土变节之责,自己的脑袋,能不能保得住,都不好说!

    因此,两害相权取其轻,他宁肯行险,提前“反正”。

    然而,喀什汉城提前“反正”,却打乱了展东禄的进军部署。

    喀什噶尔一战即克,这是不必说的,因此,展东禄的计划中,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攻克喀什噶尔,而是如何防止伯克胡里外逃。

    他的计划,是兵分两路:

    北路由刘锦棠带领,走乌什,入喀什噶尔(这个“喀什噶尔”,指的是“喀什噶尔地区”),迂回到喀什噶尔(这个“喀什噶尔”,指的是“喀什噶尔城”)以西的喀浪归、博思堂铁列克一带,挡住伯克胡里西逃之路。

    南路由他本人带领,走叶尔羌,经巴尔楚克,正面攻击喀什噶尔。

    东西夹击,务求将叛匪聚而歼之,一击而灭此朝食。

    何步云“反正”的消息一出来,这个计划就用不上了。

    北路军的迂回需要时间,因此,南路军的进攻不能太急,不然,北路军的迂回还没有到位,就把伯克胡里给吓跑了。可是,眼下,喀什汉城危在旦夕,从容实施迂回包夹计划的时间不存在了——轩亲王可是一再叮嘱,喀什汉城是“朝廷在南疆的最后一脉”,要尽力保全的!

    还有,展东禄收到消息,说何步云“反正”,伯克胡里大受刺激,暴跳如雷之下,下令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尽屠余下之汉人——这条“乱命”,不晓得三地的主官会不会“凛遵”?

    但显然,不能把宝押在三地伪官的观望风色上头。

    展东禄一面命人放出风去:有敢行伯逆之乱命者,无论主从,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捉回,碎尸万段!同时下令,全军结束休整,倍道兼程,直指喀什噶尔。

    说是“全军”,但是军情再急,也得分批出发,这是出于后勤保障的要求——军粮、辎重不计,单是沿途的水草,就无法支持数量过大的军队同时上路。

    不过,西征大军的前锋,到达阿克萨克玛拉尔之时——还在叶尔羌境内,距离喀什噶尔,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主力更是刚刚走到巴尔楚克——围攻喀什汉城的叛匪就乱套了。

    阿里达什说:埃米尔,中国人就快到了,咱们撤吧!反正,这个汉城,一时半会儿,也打不下来……

    啪!

    伯克胡里一个大巴掌甩到他的脸上:放屁!再敢胡言乱语,动摇军心,老子砍了你!

    顿了顿,咆哮道:这个汉城,一定要打下来!不然,后半辈子,老子连觉都睡不着!

    阿里达什捂着火辣辣的脸,嘴上不敢说什么,心里却说:什么睡得着、睡不着的?你得先保住性命,才谈得上睡得着、睡不着,命丢了,还睡个鸟啊?——当然啦,也可以说,这一觉睡过去,再也醒不过来了……

    娘的,你不走,老子自个儿走!再拖下去,中国人的大军到了,可就叫人一锅过煮了!

    阿里达什已经做好了脚底抹油的准备,可是,对于伯克胡里来说,这个喀什汉城,还真得非打下来不成,倒不为一定要点何步云的天灯、在中国人脑门上钉大铁钉子什么的,而是——

    老爹搜刮来的金银财宝,大部分都搁在喀什汉城里头,就算跑路,也得带上这些钱财啊!不然,以后吃什么?又拿什么东山再起呢?

    可是,这帮子白吃饭的兵!这个小小的喀什汉城,怎么就是打不下来!

    之前,何步云派人在喀什汉城城头高喊的“伯克胡里风中残烛”,没什么夸张的地方,伯克胡里和他的“洪福汗国”,确实行将末路了。

    伯克胡里的主力,都已覆亡在阿克苏之役,目下,他的手头上,只有数千老弱,而且,兵无斗志,军心涣散,他已经红了眼睛,手刃了十来个往后头跑的兵了,可是,没有用!参与围攻喀什汉城的,一个一个,都还是一副死样活气、出工不出力的样子。

    到了后来,这个“军前执法”,连“出工”都不能保证了,开小差的士兵,愈来愈多。

    “阿里达什!”伯克胡里吼道,“阿里达什!”

    无人应答。

    他娘的,这个混蛋跑哪里去了?

    给我把他给叫过来!

    过不多久,部下来报:有人看见,阿里达什大人带着十几个亲信,出了西城门,不晓得到哪里去了。

    伯克胡里反应过来了:阿里达什跑了!

    他眼前微微一阵发黑。

    透了口长气,清醒过来,环顾四周,咦——

    那个刚刚投附的白彦虎,倒是还留在身边。

    伯克胡里不由苦笑,正要感慨两句,探马来报:“中国人……到了!”

    很快,东城门方向,响起了枪炮声,喀什噶尔城内,乱成了一团,一派大树将倒、猢狲将散的景象。

    伯克胡里看着乱的没头苍蝇似的部下们,情知这个汉城是打不下来的了,他长叹一声,转过头来,正想对白彦虎说“撤吧”——

    咦,白彦虎呢?

    *(未完待续。)

第一六一章 终于等到这一天!() 
西征大军各部队次第达到喀什噶尔东南的岳普尔和,全军汇合之后,展东禄和刘锦棠经过商议,决定分兵:刘锦棠率老湘军南略英吉沙尔、叶尔羌,展东禄率轩军进攻喀什噶尔。

    如此部署,第一是要隔绝叛匪南北联系,阻止英吉沙尔、叶尔羌救援喀什噶尔;第二,是要和伯克胡里的“屠汉令”抢时间——大军南下,枪顶在脑门儿上,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等地,就未必敢执行伯克胡里的“乱命”了。

    另外,以现有情报分析,攻克喀什葛尔,轩军一军,绰绰有余,分兵不会对喀什噶尔的战局,造成任何实质影响。

    议计一定,立即执行,展东禄下令轩军:急行军,喀什噶尔!

    轩军距喀什噶尔数里之遥时,远远便看见,汉城火光冲天,枪炮声、喊杀声,此起彼伏。

    展东禄立命发动攻击。

    轩军分兵两路,一路进攻东门,一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