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9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壬戌条约》已经将广安辟为商港了。”

    “啊,对!”钱鼎铭点头,“打广安,没有什么意义……”

    顿了顿,迟疑的说道,“那……升龙?”

    关卓凡没有答话。

    钱鼎铭思索片刻,眼睛放出光来,“溯红河而上,可抵升龙!王爷的意思,是不是说——”

    “对了!”关卓凡欣慰的说道,“我要是法国人,我就溯红河而上,直薄升龙——拿升龙开刀!”

    顿了顿,“《壬戌条约》之中,只有‘开放湄公河及其支流’一条,并不及于红河,法国人占了南圻之后,这一条,意义其实就不大了——反正,越南境内的湄公河,基本都在南圻,法国人现在不错眼盯着的,是红河!”

    “对于法国人来说,红河有两大功用,第一,自然是经略北圻,不可或缺;第二,法国人一直认为,溯红河而上,最终可以进入咱们的云南,从而打开咱们的陆上西南门户!——这是他念兹在兹的事情!”

    “法国人攻略越南,锲而不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要拿越南作为跳板,北进咱们中国!”

    “对!”钱鼎铭想起来了,“前些日子,那个交趾支那总督府,不是叫土伦的法将,派了一条兵舰,护送一支勘探队北上吗?——这支勘探队,最主要的差使,就是勘探红河航道什么的。”

    “是啊!”“关卓凡说道,“如果这一回红河航道的‘勘探’,有了眉目,那么,接下来,溯河而上,直薄升龙,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顿了顿,“定舫,你方才说要‘早作绸缪’——我以为,这个‘绸缪’,主要放在升龙方向——且看一看,我判断的准还是不准?”

    “王爷睿见!”

    “还有,”关卓凡缓缓说道,“咱们固然希望法国人先动手,可是,如果是‘大动’的话,最好还是再等一小段时间——咱们在越南,有一件事情,刚刚开始做,等这件事情做成了,咱们才算有十足必胜之把握。”

    “请王爷的示,是什么事情呢?

    “电报。”

    “啊!……”

    *

第四十六章 一步快,步步快;一步慢,步步慢() 
“唐维卿的折子,”关卓凡说道,“和法国交趾支那总督府发给他们驻华公使馆的电报,是同一天到北京的——拿时效来说,咱们一点儿便宜也占不着。”

    顿了顿,“其实,‘一点儿便宜也占不着’,已经是句便宜话了——毕竟,唐维卿的折子,是从顺化直接向北京拜发的;法国人那边儿,西贡的交趾支那总督府,必须先收到土伦的报告,才能够向北京的驻华公使馆发报。”

    钱鼎铭点了点头,“是,整个越南,只有西贡通了电报,唐维卿拜发奏折,自然不能南下西贡,用法国人的电报;只能派人快马或快船北上,到咱们自己的镇南关,或者钦州的防城,才能将电报发了出去。”

    说到这儿,看了看舆图,“不过,王爷,越南的地理,北、南狭长,顺化居其中,土伦密迩顺化,因此,土伦到西贡,走陆路,和顺化到镇南关差不多,走海路,和顺化到防城差不多,咱们和法国人,其实是……嗯,‘既共山川之险,亦共电报之速’——不算吃亏!”

    关卓凡微微一笑,“仅仅不吃亏,是不够的,咱们还得真正赚到法国人的便宜才行——如此,这场仗,才有百分百必胜的把握。”

    “真正赚到法国人的便宜……”钱鼎铭沉吟了一下,“王爷的意思,是……在电报上头?”

    “是啊!”关卓凡说道,“‘山川之险’,只好敌我与共;‘电报之速’,咱们却要抢在他们的前头!”

    顿了顿,“咱们国内,电报线已经架到了镇南关和防城,如果有一条电报线,自顺化北上,直抵镇南关或者防城,定舫,你道如何?”

    钱定舫目光一跳,忍不住轻轻一拍大腿,“如是——顺化到中越边境的这段路,可就省下来了!咱们就赚了法国人至少……两天的便宜了!”

    “战机转瞬即逝,”关卓凡说道,“莫说赚两天的便宜,就是赚两个时辰的便宜,都足够翻覆胜负了!——正所谓,‘一步快、步步快,一步慢、步步慢’!”

    钱鼎铭兴奋的搓了搓手,“是!”

    “定舫,”关卓凡说道,“你再看一看,打顺化北上的这条电报线,是该接到镇南关呢?还是该接到防城呢?”

    钱鼎铭凝视舆图片刻,试探着说道,“该接到防城吧?如果接到镇南关,就得走‘旱线’,这个工程,未免……太大了些吧?似乎……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办下来的。”

    “旱线”即陆路。

    关卓凡大拇指一翘,“不错!”

    微微一顿,“‘海线’的成本,并不比‘旱线’更低,不过,施工的速度,却要快得多,顺化到防城的‘海线’,有把握在中法开衅之前竣工。”

    钱鼎铭心中一动,“王爷,我如果没有猜错的话,‘钦使船队’里头的那条‘工程船’,就是为了这条‘海线’而去的吧?”

    关卓凡再次翘了翘大拇指,“不错!”

    “王爷……策无遗算!”

    关卓凡微笑着摆了摆手,随即正容说道,“‘旱线’的为难,不止于工程的为难,更在于——”

    说到这儿,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这儿的为难!”

    “王爷的意思是……”

    “越南国内,”关卓凡说道,“上至王公,下至黎庶——那个嗣德王,就更加不必说了——对待电报的态度,较之咱们当年,其实是如出一辙的,也目电报为破坏风水、夺人魂魄之物,说服他们接受电报,可不是一日之功。”

    顿了一顿,“对那些剪电报线、挖电线杆子的越南老百姓,咱们又不好在这个点儿上大开杀戒。”

    再顿一顿,“‘海线’就没有这些麻烦了——眼不见、心不烦嘛!”

    “是!”钱鼎铭说道,“咱们的电报局,就设在海边,他们越南人连一根电报线杆子,也看不着!”

    顿了顿,“不过,王爷,我以为,这场仗打过了,越南人的这儿——”

    说到这儿,也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含笑说道,“就该变过来了!不变,也得变!——形势比人强!”

    关卓凡一笑,“也是。”

    “王爷,”钱鼎铭的语气中,有按捺不住的兴奋,“抚今追昔,我真正是说不出的感慨!”

    顿了顿,“别的不说,就说电报——有电报之前,咱们和越南,通传一次音讯,非累月不能办——不,‘累月’二字,不足以状其况,应该说‘经年累月’——不然,又岂容越南一十六年‘不贡不使’?现在,奏折往返,不过数日之功,较之国内的一些地方,还要快!”

    微微一顿,“顺化至防城的‘海线’接通之后,就更加不得了了!王爷,这,真正是如你所言——‘换了人间’!”

    关卓凡哈哈一笑,说道:“当初,从南宁扯了两条支线出来,一条通镇南关,一条通防城,有人就不明白了,镇南关也好,防城也罢,都是荒蛮僻远之地,架通电报,所为何来?——尤其是那个‘防城’,简直听都没有听说过,电报局哪里有生意可做呢?”

    “他们不晓得,”钱鼎铭笑道,“法国人就是咱们最大的‘客户’!”

    微微一顿,“其实,莫说电报线架到镇南关和防城了,就是南宁通电报,都有人在下头嘀咕呢——‘南宁又不是广西的治所,有这个必要吗?而且,先通南宁,再通桂林,这不是将颠倒了次序了吗?’”

    彼时广西的治所为桂林。

    “桂林在北,镇南关、防城在南,南宁居中,”关卓凡说道,“广西的电报线,是从广东扯过来的,如果先通桂林,镇南关、防城两条支线,一般的要经过南宁,因此,不如先通南宁,再北上桂林,南下镇南关、防城,这样,就不必走冤枉路了。”

    “是!”钱鼎铭说道,“王爷擘画,高瞻远瞩,实非常人可及!”

    “其实,”关卓凡说道,“只要将电报线架到镇南关、防城的道理说说明白了,大伙儿自然就没那么多嘀咕了——”

    说到这儿,自失的一笑,“可是,这个‘道理’,又没有法子‘说说明白’。”

    “王爷,”钱鼎铭说道,“我想,只要中、法之战的枪声一响——其实,不必等到真正开衅,只要风声紧了,这个道理,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定舫,你这个譬喻有趣!”

    顿了顿,关卓凡继续说道,“不过,退一万步,就算中法打不起来,这些电报线路,也不会浪费——三、五年之内,整个中国,所有行省——包括西藏、蒙古在内,都要架通电报!较之直隶、两江、广东这些地方,广西固然偏僻了些,可是,八桂大地,总比西藏、蒙古要繁庶些吧?‘先行一步’,并不为过!”

    “是!”钱鼎铭说道,“唐维卿就说,电报进入广西,连通南北,他们广西人,可是赚了大便宜呢!”

    “哦?”

    “唐维卿离京之前,”钱鼎铭说道,“我和他长谈过一次,他说,王爷决计对法开战,广西是最受益的的省份之一——战端未开,已蒙其利!而且,所获远不止于电报!”

    关卓凡倒是来了兴趣,“怎么说呢?”

    “唐维卿说,”钱鼎铭说道,“刘子默‘钦差督办云、黔、桂三省军务’,做种种战备功夫——整肃地方,修葺城池,铺设道路,囤积粮草,储藏子药……等等,其中,‘整肃地方、修葺城池、铺设道路’几项,广西受惠极深!”

    关卓凡又轻轻的“哦”了一声,微微颔首,“我明白了。”

    *

第四十七章 王爷擘画,策无遗算!() 
“第一是治安——”钱鼎铭说道,“唐维卿说,广西的治安,今非昔比了!”

    顿了顿,“刘子默这位‘督办云、黔、桂三省军务’的钦差大臣履新之后,‘军务’上最着力者,倒不是他的本衔云贵总督所辖之云、黔,而是广西——刘子默呆在广西的时间,较之呆在他云贵总督治所昆明的时间,还要多!

    说到这儿,笑了一笑,“唐维卿开玩笑,说,他们广西籍的京官、士子都说,广西巡抚替云贵总督办的差,比替自己正经上司两广总督办的差,还要多——多的多!”

    关卓凡微微一笑,“刘子默也是不得不为之——中法开战,陆上一线,咱们的军队,一定是从广西进入越北的——广西,是咱们的大后方。”

    钱鼎铭应了声“是!”

    顿了顿,说道,“唐维卿说,广西本是多匪多盗的省份,可是,两、三年下来,先有刘子默铁腕剿治,后有轩军大部入桂,多少宵小,慑于声威,一时绝迹?有的地方,拿‘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形容,也不算过分了!”

    “好!”关卓凡欣慰的说道,“地方安静,这个‘大后方’,就巩固了!我军进入越南作战,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是!”钱鼎铭说道,“就是不晓得——嗯,这是唐维卿转述桂籍京官、士子的话——刘子默的‘钦差’一衔,总有交卸的一天,他总不能一直‘督办云、黔、桂三省军务’吧?到时候,广西就不归他这个云贵总督管了,广西的治安,还能不能像现在这么好呢?那班雌伏待机的盗匪,会不会重新冒出头来,兴风作浪?”

    关卓凡沉吟了一下,说道:“打过了法国,刘子默的‘钦差督办云、黔、桂三省军务大臣’的关防,自然是要缴回朝廷的——”

    顿了顿,“不过,到那时候,坐在两广总督位子上的,也许就不是瑞澄泉了——瑞澄泉也到了该致仕的年纪啦!”

    说到这儿,意义不明的笑了一笑。

    钱鼎铭的念头转的极快:瑞麟若去职,谁来接两广总督的位子?那自然是——

    广东巡抚丁世杰啊!

    不过,瑞麟可是圣母皇太后的“私人”啊……

    瑞麟“致仕”,圣母皇太后的脸上,会不会……有些不大好看?

    还有,为继统承嗣而召开的“王大臣会议”上,彼时的轩亲王为彼时的醇郡王所逼,不得不“退归藩邸”,地方督抚之中,瑞麟可几乎是第一个跳出来上折要求朝廷“慰留”轩亲王的,这份“拥立之功”,实在不能算小,动他的两广总督,辅政王好意思吗?

    一边儿转着念头,一边儿说道,“王爷,我想,以丁重黎的出身,剿匪治盗之能,较之刘子默,只会……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卓凡微微一笑,“是,不过,丁重黎云云,默喻就好。”

    丁世杰字“重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