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9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福尔德从容的点了点头,“是的。”

    事实上,伊莎贝拉二世的相当一大部分财产,就存放在福尔德先生的银行里。

    这个话题不宜再深入了,拿破仑三世说了句“她如果不把这么多钱放到自己的口袋里,也未必会被推翻”,然后就转移了话头,“西班牙那边儿——我是说,摄政团——他们怎么说?”

    “摄政团——”莱昂内尔说道,“塞拉诺也好,普里姆也好,都十分滑头,都说他们很后悔选择利奥波德王子作为西班牙的新国王,可是,话既然已经出口了,无论如何,不能由他们自个儿改口收回——那就太难看了,可就是把德意志人往死里得罪了!”

    拿破仑三世的脸色,阴沉下来了。

    “他们说,”莱昂内尔觑了觑皇帝陛下的脸色,多少加了点儿小心,“最好的法子,自然是釜底抽薪——巴伐利亚那边儿,自己主动宣布放弃西班牙王位的邀请,这样,彼此的脸面,都好看些。”

    顿了顿,“实在不行的话——普里姆说,他认为,利奥波德王子一定过不了西班牙议会的那一关的——他们会事先在下头做游说的功夫,请议员们‘知所进止’的。议会通不过,虽然也不大好看,可是,按程序办事,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不!”拿破仑三世摇了摇头,“无论如何,不能够走到议会那一步——投票的事儿,哪个敢打包票?万一通过了呢?再者说了,咱们和这个普里姆,渊源也不深,谁晓得他是不是两面三刀?”

    “这……也是。”

    “所以,”拿破仑三世加重了语气,“必须釜底抽薪!——叫巴伐利亚那边儿,知难而退!”

    “是!”莱昂内尔说道,“巴伐利亚的后台是普鲁士,西班牙的新政府之所以会选择利奥波德王子为新国王的人选,自然也是普鲁士在后头搞的鬼——无论如何,这种事情,巴伐利亚绝不可能自把自为,一切都要看普鲁士的眼色行事的。”

    说到这儿,转向贝内代蒂,“你来向陛下回吧!”

    “是!”

    驻普鲁士大使应了一声,说道,“回陛下,我已经非正式的向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提出了要求——且不止一次——要求巴伐利亚放弃西班牙王位的邀请,可是——”

    顿了顿,“俾斯麦坚持说,这不关普鲁士的事情——这是西班牙和巴伐利亚之间的事情,普鲁士不能插手。”

    拿破仑三世的怒火升了上来,“就是说——他坚持用德意志人来做西班牙的国王?”

    “呃,陛下,”贝内代蒂小心翼翼的说道,“虽然没有明说——可是,我认为,俾斯麦就是这个意思。”

    拿破仑三世的指尖,敲了一下桌面,脸上的怒色,遮掩不住了。

    “俾斯麦太不像话了!”郎东元帅义愤填膺的说道,“想当初,他在陛下面前,是何等样的毕恭毕敬?不过就打了一个不痛不痒的胜仗,一转身,就换了一副嘴脸!真正是……小人得志!”

    “毕恭毕敬”,指的是普奥战争之前,俾斯麦三赴巴黎,觐见拿破仑三世,争取法国在即将到来的普奥之争保持中立;“打了一个不痛不痒的胜仗”,自然就是指其后的“七周战争”中,普鲁士大败奥地利。

    “再者说了,”郎东元帅继续说道,“如果没有陛下的宽容大度,普鲁士能够打得赢奥地利?哼,别说打得赢、打不赢了,如果没有陛下的首肯,这个仗,根本就打不起来!陛下的宽恩厚典,他不思报答,反而……要恩将仇报了!咱们这可不是养了一条白眼儿狼吗?”

    “宽容大度”、“宽恩厚典”云云,指的是拿破仑三世和俾斯麦口头上达成的一系列关普奥之争的交易。

    不过,交易虽然达成了,可是,坏就坏在了“口头”上,打败了奥地利之后,俾斯麦一抹脸:什么什么呀?这些话,俺啥时候说过呀!

    这个事儿,拿破仑三世一想起来,气就不打一处来。

    俾斯麦也好,拿破仑三世也好,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普鲁士是否可以顺利发动对奥地利的战争,法国的态度,至关重要。

    法国是欧陆第一强国,助普普赢,助奥奥赢;而且,法国位于普鲁士的西方,奥地利位于普鲁士的东南方,如果不能得到法国的默许,并在未来的普奥战争中保持“善意中立”,那么,普鲁士除了会在外交上陷入被动之外,更重要的是,若法国出兵干涉,普军将会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窘境。

    彼时的普鲁士,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同时应对法国和奥地利的双面夹击。

    所以,让法国保持“善意中立”,就成了普鲁士和俾斯麦本人的外交攻略的重中之重。

    一八四六年十月,一八六五年十月、十一月,俾斯麦三赴巴黎,觐见拿破仑三世,态度十分谦卑、诚恳,如郎东元帅之言,“毕恭毕敬”。

    拿破仑三世当然不希望普鲁士打败奥地利,问题是,他根本不认为普鲁士打得过奥地利;而且,他认为,不论最后的胜负谁属,普、奥之战,一定是一场消耗惨烈的长期战争,德意志人自相残杀,彼此削弱,这不正是法兰西至为乐见之事吗?除了叫这个潜在的竞争对手的统一,愈加遥遥无期之外,自己还可乘机上下其手,大捞好处呀!

    加上觐见的时候,俾斯麦长吁短叹,说什么“普奥战争必将是残酷的、长期的”,普鲁士其实“没有必胜的把握”,只是,“唉!现在打,总比没完没了的拖下去要好些吧?”可是,“无论如何,我还是非常担忧普奥两家两败俱伤的前景啊!”

    这番做作,极大的解除了拿破仑三世的戒心。

    于是,拿破仑三世开出了自己的条件:卢森堡,比利时,以及莱茵河左岸的土地——包括巴伐利亚、黑森—达姆施塔特的部分领土。

    这个条件,不但狮子大开口,而且十足吊诡——

    巴伐利亚和黑森—达姆施塔特,虽然不是普鲁士的领土,但既是德意志的地头,就算是普鲁士的地头,普鲁士勉强可以做这个主;可是,卢森堡、比利时,无论如何,就不关普鲁士的事儿了。

    *

第五十四章 法国遭受了四百年来最大的灾难!() 
先说卢森堡,情况那是相当之复杂。

    一八五一年,维也纳会议升卢森堡为大公国,奉尼德兰国王为大公,同时加入德意志邦联,由普鲁士军队驻防。

    一八三零年,尼德兰一分为二为荷兰、比利时;一八三九年,伦敦条约对卢森堡的归属做出了裁定——西半部划归比利时,东半部继承原有地位——即奉荷兰国王为大公的大公国。

    所以,虽然卢森堡和普鲁士颇有渊源,可是,目下的卢森堡,在法律上,是属于荷兰滴。

    比利时呢,“永久中立国”。

    这个地位,同样是由一八三九年的伦敦条约确定的。

    拿破仑三世的要求是,法国若对卢森堡、比利时提出主权要求,普鲁士必须提供外交支持;必要的时候,还要提供“军事支持”,即协同法国,一道出兵。

    拿破仑三世的要求是非常过分的:

    卢森堡也罢了,比利时的“永久中立国”的地位,根据一八三九年伦敦会议的约定,可是由与会的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五强共同保证的——就是说,拿破仑三世不仅自己要背约,还要逼着普鲁士和他一起背约。

    可是,俾斯麦慨然应诺,说,只要陛下让普鲁士“在德意志放手去干”,那么,对于法国在“讲法语的地区”一切扩充疆界的行为,普鲁士都予以承认——卢森堡法语、德语并行,绝大多数居民同时熟练使用两种语言;比利时则部分地区为法语区。

    “讲法语的地区”,虽是个比较含混的表达,但拿破仑三世对之还是基本满意的。

    不过,到了签条约时候,俾斯麦就表示为难了——前边儿可是有一个伦敦会议呀,咱们两家,明目张胆的背约,陛下您看,这合适吗?

    拿破仑三世一想也是,便说,那好吧,默喻,默喻。

    他没有坚持普鲁士提供“书面保证”,并不仅仅出于对国际舆论的顾忌,更重要的原因有二:

    第一,拿破仑三世认为,普、奥之战,普鲁士的赢面小,奥地利的赢面大,这场仗,普鲁士十有八九要输,如果普鲁士战败了,自然就要匍匐在俺这个金光闪闪的欧陆共主面前,一切仰俺鼻息,则俺于普鲁士,还不是予取予求?

    因此,这个约,在拿破仑三世看来,签不签,都是那么回事儿。

    第二,在拿破仑三世心目中,德意志人自相残杀,彼此削弱,比卢森堡、比利时以及莱茵河左岸的土地更加重要,因此,为了叫普、奥两家赶紧打起来,签约神马的,也就不为己甚了。

    拿卢森堡、比利时以及黑森—达姆施塔特出来讨价还价,在拿破仑三世的算盘中,其实也是引诱普鲁士“入彀”——把戏唱的更加像那么回事儿嘛!

    当然,普奥之争的胜利,应该、也必须属于奥地利,因为,如果奥地利赢了,德意志会维持目前一盘散沙的状态——奥地利人没有任何一统德意志的心气儿和计划;普鲁士赢了,幺蛾子可就多了——俾斯麦那一伙人想一统德意志的那点儿心思,并不是什么秘密。

    法兰西绝不能容忍一个统一的德意志的出现!

    德意志一旦统一,法兰西便将直接面对一个强大的德国,则非但长期以来的欧洲大陆的霸权可能无法维持,就是自身的安全都可能不保。维持一个一盘散沙的德意志,不但可确保法兰西的霸权和安全无虞,而且,也有利于俺干涉德意志内部事务,上下其手,从中渔利嘛!

    中国发出支持普鲁士、谴责奥地利的声明后,法国署理驻华公使博罗内找到关卓凡,吹胡子、瞪眼睛,就差拍桌子,拿慈禧的话说,“上跳下窜,不成体统”,原因就在这里了——

    第一,不能允许有人替普鲁士增加取胜的筹码!——哪怕这个筹码在法国人眼里其实是微不足道的。

    第二,法兰西皇帝陛下视摆弄普奥之争为自己的“专利”,你中国算老几,居然敢插这么一脚?

    最后,拿破仑三世假惺惺的说道,“对于普鲁士的扩张,我们没有反对意见。”并自以为风趣的说道,“我是不会自己去紧靠着一个靶子站着的,哈哈哈!”

    总之,明确表示,法国在普奥之争中,将保持“善意中立”。

    靠,哪个想的到,仅仅七周,普鲁士就彻底打败了奥地利呢!

    奥地利战败的消息传到巴黎,上上下下,一地的碎眼镜片。

    郎东元帅悲愤不已:“我们,伟大的法兰西帝国,也在萨多瓦吃了败仗!”

    萨多瓦——普奥最后决战之地。

    反对派领袖梯也尔更是危言耸听,“奥地利的失败,意味着法国遭受了四百年来最大的灾难!一张阻止德国统一的王牌,永久的失去了!”

    娘的,“法国遭受了四百年来最大的灾难”——有这么夸张吗?你的言下之意,不就是说,我这个皇帝失职了吗?

    不过,失去了“一张阻止德国统一的王牌”云云,却不能不承认他说的是对的。

    彼时,柏林那边儿,一片叫嚣,要“兵临维也纳”——这是决不能容许的!

    拿破仑三世正要宣布,法国将出面“调停普奥之争”,一个远在万里之外、八竿子打不着的中国亲王,抢先一步,跳了出来,发表了一番“和平倡议”。

    又是中国?什么鬼!

    皇帝陛下可是被恶心坏了!

    您哪根儿葱啊?轮得到您说话吗?这个事儿,就连英国人都还没出声呢!

    可是,那个奥地利皇帝弗兰兹。约瑟夫,好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似的,立即发表声明,赞成中国政府的提议——喂,你忘了当初也是这个中国政府,发表了支持普鲁士、谴责你们奥地利的声明呀!

    嘿,您还真是“不计前嫌”!

    幸好,约瑟夫同学还是有眼力价儿的,主动提出,请法国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和中国首相关逸轩亲王一起,共为普奥之争的调停人。

    可是,把俺和那个关逸轩摆在一起,算怎么回事?中国人可是俺的手下败将!俺什么时候拿正眼看过他们?

    这……着实不爽!

    不过,拿破仑三世不能不接受奥地利的请求,不然,就会坐失影响战后局势的机会,只好捏着鼻子,答应了做这个“调停人”。

    调停的结果,倒还是满意的:普鲁士获得的利益,主要限于奥地利之外的德意志内部,对奥地利本身,并没有提出任何领土要求,战争赔款,也只是象征性的。

    拿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