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帝国与文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帝国与文明-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目前众人接到的命令也只是潜入其中,刺探情报,但一想到可能要与这种敌人作战,这些细作怎能不心惊发憷?

    一路前行,中间在山坳当中又扎下帐篷休息了一晚后,直到次ri中午难民的队伍这才来到了能目视村落的地方。

    翻过山坡,上千难民顿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在他们这座小山坡的对面,一整面山坡上已经被大片壮观的帐篷、木屋、甚至砖瓦房屋所覆盖。

    阡陌交通,无论主路小路全部由石板铺就,往往大路一侧则有宽窄不同的高低石渠密布,道道泉水从山顶一大片白sè大理石围绕的泉眼中流淌出来,顺着水渠将新鲜冰凉的泉水输送到整个山城大部分地方。

    许多居民只要推开房门,走出小路,到大路边便能打水取用。

    而最最让这些普通村民震撼的是那山坡两侧比居民区更大数倍,如同无数梯形山丘般层层叠叠的水田

    绿油油、金晃晃的稻田层层叠叠,散发着让人迷醉的气息

    这?!这是?!

    无数人使劲瞪大了眼睛,又使劲揉搓一番,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场景——这如此凛冽的寒冬当中,为何这一片山坡的水田长势如此之好?

    世世代代靠着土地为生侧村民们震撼于反季节生长的水稻。

    而作为细作,对情报军事万分敏感的黄端等人却震撼于对面小镇外显然是人工清理出的一大片校场内正在训练的军队!

    密密麻麻,少说也有两千人的军队分列在上下两个校场之内。

    上面的校场以黄土铺垫地面,修葺为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广场。

    此时,在这片黄土广场中,上千穿着皮甲棉衣,头戴铁盔,手持盾牌和长矛的胡人士兵正跟随军官,用口音古怪的声音呼喝着军令。

    巨大的千人方阵不断在黄土校场上重复着行进、后退、原地驻防、侧翼包抄等阵型内容。

    巨大的军阵在军官们的口令、鼓点声中不断变化,动作整齐划一,给予了众多白莲教细作极大的震撼!

    要知道,虽然在他们接受过的教育中,曾经也知道历史上许多强军号称行令禁止的诸多传说

    但平时见惯了松散的明军和更加松散的白莲军,猛然一见到这阵型整齐震撼的波斯长矛步兵的军阵,顿时产生了巨大的震撼。

    这才明白以往书中所说的那万军合一的气势是怎样一种情况。

    只是如今刚来,不知道这群jing悍的军士是多久一练——黄端心里想到。

    按照他在培训中所得到的经验:通常情况下,军队每三ri、五ricāo练一次便可算是jing兵。每半月cāo练一次也还堪堪算是可用!而如果军资不足,训练松懈,每月或者每季抽出几天集中训练倒也还能拉上战场。

    而如今来看,明军算是彻底烂到了根子上。

    别说三ri一cāo,五ri一练——就是半天能把队伍拉出来,军备整齐的好好练练的全天下也不多了!

    绝大多数的卫所里贪污**,文武皆贪,不仅将手伸到了朝廷拨付的钱粮军资当中。就连那些军户本身自己的田地产业也被巧取豪夺,不复存焉!

    大多数军户穷困潦倒,甚至会生生饿死。

    那些军官将领却富得流油,做起了大地主、大员外。

    与文官上下勾结,别说军饷几年未发、或者欠发。就是朝廷直接拨付的战刀、铠甲、棉衣都能转手卖掉!

    普通人可能尚且知道的不多。

    但作为白莲教这般隐于暗处,盯着明廷一举一动已经两百多年的庞大势力来说,这些事情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黄端甚至知道有不少军官都与关外的东虏有所勾结,每年将许多军姿贩卖给东虏现在想来,这大明有多少百姓士兵是死在了自家铸造的刀枪之下?

    对这些事情十分清楚的黄端自然是不相信如今大明境内会有一支勤练不休的强军。

    而如今,眼前这一幕却深深的颠覆了黄端的思维。

    “此人定然图谋不小!”——这便是黄端的想法。

    而如果只是长矛、盾牌,黄端还不至于如此评价。

    毕竟军队阵型练的再好,就只有长矛手也只能在近处占据上风,而稍有军事常识的人便知道——在真正的战争中,弓箭、火枪、甚至于火炮武器的使用才是杀伤敌人,乃至决胜的关键!

    一个长矛手、刀手练的再好,远距离之下,敌人乱箭或者乱枪打来也只能束手待毙!

    大军作战当中,数千上万箭矢铅弹如同下雨一般!

    如果没有同样具有威慑力的远程武器,敌人只要不断跑,不断打便能将你耗光杀光!

    如今这大明,谁人不知当年蒙古人便是靠着这般流氓打法灭国无数?

    敌人却不能重创蒙古?

    从种种方面的考虑来说,近战练的再好,若是没有远程部队,终究也只是一地之蛇,成不了大事!打不了大仗!

    然而,显然此间头领也不是一个偏安一隅,眼界狭窄之人。

    就在这长方形大校场下方一百五十余米外,近乎已经到了山脚处的一大片“l”形校场中,一群至少上千的弓箭手也正在进行着shè击训练!

    列阵、跑步、站定shè靶、分批抛shè一个个令人眼花缭乱的项目即便是黄端这样的人也一时间难以完全领会其中的奥妙。

第109章:室友() 
黄端和村民们的观望并没有持续多久,早在他们路过第一个关口前便已经向后方传递了情报,并且比这些村民早到了一夜又半天的哨兵早已经将一切汇报详细,而唐业等人也早已经在第一批难民到来后做好了迎接后续难民的计划。( 。。  钱人小说网。)

    有过几十次接待难民经验的接待村民和士兵们迅速将这群难民控制在山坳中,在早已经准备完毕的帐篷门口开始为这些难民登记。

    姓名、年龄原本所住地,家庭情况,个人履历虽然登记的东西和检查核对的程度比后世随便到哪个部门半点事情都要简单。

    但总的来说,正是因为这样简单而有效的统计才能让这个新生的势力具备更好的包容xing。

    很快,分别来自于各个村庄地区的难民被区分开来,随后进行一番打散之后,便由一队士兵和负责引导的村民引领他们去为他们各自准备好的居住地。

    黄端混在人群当中,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几个得力的手下被随机打散分配到了其他居住地。

    说心中完全不急是不可能的,但他表满上却是丝毫未露出一点异sè。神情表现看上去与其他村民毫无区别。

    提前早已经详细做过手脚、编排仔细的身份自然也不会被如今这种没有电脑核查的简单登记所揭露。

    黄端顺利的跟着本来的村民向着分配的居住地开始行进。

    作为细作,他自然能轻易分辨出自己这一行人是在向大山更深处走去,但他发现,与外面几乎无路的情况相比,这山中的道路状况显然极佳!平整的碎石路面不但软硬适合,平整无比,就连上面的积雪也经过清扫,并没有太多滑倒的顾虑。

    许多原本一路磕磕绊绊连推带抬才将行李运送进山的村民此时可算是媳妇熬成了婆,一路轻松无比的沿着山路跟随着那位态度和善的村民一路前行。

    很快,被分配的村庄到了。

    老远,黄端便已经看到了那块被钉在两根木桩之间的路牌。上面大大的“野兔村”三个字看上去十分显眼。

    黄端当然无从得知这土气随意的名字只是唐业在一次为了实践自己的shè箭技术时在这里打到一只肥大的野兔时随口定下的。

    总之,黄端被分配到了这野兔村。

    野兔村位于一处小小的山间平原,四面山坡地势都是相当平缓,周围环境主要由荒草地和灌木丛构成,只在上千米以外的地方才逐渐变为茂密的树林。

    如果是寻常之人,在这样一处地方想要垦荒造田,怕是需要几年的努力才能让田地肥沃,满足基本的需要。

    但有了帝国系统的唐业却不必如此麻烦。

    野兔村一面被全部开垦为水田,另一面则是波斯麦田,中间离村庄较近处有几片白菜、莴苣田充当村民们ri常所需的蔬菜。

    再加上村口自带一棵大柳树的泉眼,便足以让野兔村基本上自给自足。

    在村内,除了300座排列的整整齐齐的泥瓦房以外,还配套建设有捕快房、值更房、村公所等建筑。

    算的上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典范了。

    黄端在进入村子之后便假装好奇的四下打量,实际上却是在借机观察这村庄的布局、人口数量和有无武备。

    这一观察,顿时让黄端看到了不少东西——因为唐业之前所建立的村庄被明军毁灭的关系,重头再来的唐业十分重视武力的发展。

    这野兔村虽然在大山腹地,正常情况下,就算是外面的主村被攻破覆灭,这里也还未遭到攻击。

    但唐业仍然为野兔村提前设计了诸多增加武力的设施。

    例如,所有房屋皆为泥瓦砖房,虽然房顶只是一层大梁屋架和瓦片,但四面墙壁还是相当结实耐用的。

    因为古代房屋材料限制的关系,为了给墙壁增加强度,所以房屋三面是不开门窗的。

    于是,在咨询过熟悉建筑学的老头之后,所有房屋的排列便隐隐被制作成一整个简单的“胡同”回路。

    所有房屋的建设被排列为“门对门”、“院对院”两排房屋夹出一条小路,并且将整个村庄布局为尽可能维持“回”字形的形状。

    这样的布局就尽可能给了村民一个据守周旋的机会。

    而除此之外,在村庄外的捕快房内同时还储存着许多长矛、希腊短剑、腹弩一类民兵武器,以备不时之需。

    很快,黄端便分配到了自己的房屋——当然这样好的一间瓦房里住的不只是黄端,在他之前,里面已经住了三个人。

    村长带着黄端,推开那瓦房的门的时候,黄端便立刻感觉到了屋内向外涌出的热气。

    显然,这屋内原本的住客将炉灶烧的火热。

    村长交代几句后便退出屋子,继续带着其他还没分配完房屋的难民离开,黄端也开始打量起屋内的布置和其他几人来。

    泥瓦房设计的并不算大,内外并没有几个房间,而直接就是一个屋子。

    推开被漆成棕红sè的木制房门,里面正对着便是一片小小的空间和门口的炉灶。

    炉子不大,也只有一个灶口。

    不过一头隔着一道矮墙后便是一张火炕。

    而这间屋子唯一的一张窗户也就是在这火炕中间。

    此时,这火炕上正有两人姿势各异的歪坐着。

    其中一人看上去斯斯文文,白白净净,身上披着一件青sè衣衫,内里穿着雪白小衣,手里捧着一本书正看的有滋有味,即便黄端不是观察细致的人也能一眼断定此人不是寻常农夫。

    竟是读书人!——饶是黄端作为一名优秀的细作来说,无论是眼界还是心xing都是极好,但正如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平民百姓一般对于着读书人还是有一定敬畏的。

    要知道。

    自百家争鸣彻底没落,独尊儒家以来已是近两千年的漫长时光了。

    虽说中间战乱之时,儒家也是风雨飘摇。

    但只要统治者需要继续统治这个国家,就一定需要这些儒生。

    除了少数靠刀子宗族统治的朝廷外,儒生的地位向来是很高的。许多朝代对读书人的优厚甚至是寻常百姓想都不敢想的程度。

    至如今来说,明朝的读书人虽然因为元蒙时期的断代而导致整体品行大降,远不如宋唐。

    但毕竟近三百年来,这读书人才能做官的规矩还是不曾变过。

    ri积月累之下,这天下读书人自然多了一份威严。

    在加上这个时代也毕竟只有少数人能读书,这有知识,做派与寻常人完全不同的读书人自然在百姓面前有了一份神秘和威严。

    黄端这样心狠手辣的细作虽然并不似寻常百姓那般尊重书生,但下意识的还是将其高看一眼这是他自己也不曾察觉的。

第110章:刘秀才、痞子黄、朱胖子() 
读书人身披青衣,内着雪白内衫,手里捧着书看的有滋有味而在他的对面,则是一名抠脚大汉。

    以黄端的眼力,刚一打眼便知道这厮是个不安分的主——灰sè对襟短褂、身体斜靠在炕头的砖墙上,背后垫着一件脏兮兮的棉袄。

    一脸的横肉和不知是什么时候留下的麻子坑,双眼狭长而呈三角形,别提有多么猥琐了!

    这人还剃着个锅盖西瓜头,上面留的老长,自眉下开始却是剃了个青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