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武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少年武宗-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这董广真是得了古兵家传承,那这场切磋就有意思了!”陈威低声说了一句。

    杨松祎不明白这一点,而陈威身为儒家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却是深知这一段历史。

    “且慢,董老弟练拳多长时间了!”陈威不由开口询问道,他要问个明白,看看这年轻人到底是退役军人,随便就敢说是学了兵家功夫,还是真正得了兵家的传承。

    明人不说暗话,董广不知道这位儒家心学的人物心中所想的是什么,但是也是一拱手。

    “连上去年随父亲练习基本功,到现在大半年了!”

    “哦,哈哈,不错”陈威说完就不再说话,只是不知道心里面在想些什么!

    另一旁宋朝州却不明白他老师陈威心中所想,他虽然勤奋好学,但是看样子却不是什么聪明的人,听说董广学了半年功夫就能有如此成就,脑海里面也只是佩服。没有其他更多想法。

    宋朝州目光炯炯的看着董广,“请战!”他曾经学习过两年散打,取得过省青年赛的第三名,后来随着老师学习儒家拳。到现在也有三年功夫了。

    附近一代好战的年轻人,他知道的都上门交过手了,大部分已经不是他对手。也算是一把好手。

    董广闭眼,突然睁开,战意喷发!“请!”,兵家拳尤其看重气势运用。

    《韩诗外传》卷三:勇猛强武,气势自御。《淮南子·兵略训》:兵有三势……有气势,

    有地势,有因势。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逾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元《衣袄车》第二折:灿灿银盔气势强,珊珊铁铠带寒霜。

    诸如此类等等,皆为兵家拳术的气势。董广初学拳术,连环拳尚不能自如运化,自然也是以气势为主。

    如今取胜之机,唯有一鼓作气!一旦不能在连环攻势中取胜,则对手攻来,他的拳脚一乱,肯定必败无疑。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此为兵家至理,倒也可以用在这个时候说明董广的情况。

    董广这边战意刚刚迸发,啪!宋朝州也是脚步向前一踏,右手握半拳,食指中指的指关节尤其突出。就要向董广胸口打去。

    这一招正是儒家拳术中的“啮指痛心”,啮指痛心是二十四孝图之中的经典故事,讲的是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

    没想到竟被儒家演化到自身拳法之中。

    曾参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著《曾子十篇》,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是儒家的人物之一。

    董广一看宋朝州出招就知道不妙,半拳攥胸,没想到对手竟然也用出这么狠的打法。

    不过宋朝州的儒家拳术显然没有练到最高层次,不然董广也不用打了。

    董广还没有接触兵家的阵法布列思想,起势一输,后面被节节压制。到时不战自败,这个时候怎么能退让。

    左脚大步向前,董广左肘竖直向外,把门势挡住宋朝州的啮指痛心,ww。。接下来就是迎面拳。

    这一招竟然用的很是自如,连环拳的练法之中起势之后就是把门势,迎面拳。董广本来也正准备用全套打法,如今顺手下来,反而让董广对这两招更加熟练,有了更多的体会心得。

    连环拳术,招式简单快捷无比,董广这些日子已经把练法发招运化到了打法之中,换劲中期。

    两招连贯,中间没有一丝转折的漏洞。座位上陈威也是心中暗暗叫了一声好,这小家伙拳术竟然如此熟练。

    宋朝州就知道董广这位护道人不会那么简单,自然也没指望着一击得手。招式风格突变,原来刚猛无比的握拳突然张开,两手抓花似得,就要向董广脸上抓去。

    这一招看似蛮不讲理,像小孩子弄了泥巴互相摸脸一样。其实确是儒家拳术之中的“戏彩娱亲”

    同样是二十四孝之中的经典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隐士老莱子,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七十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的故事。

    宋朝州在之前介绍自己拳术的时候,已经有提到。董广自然早有防备,但是也不改招,一方面他拳法不能自如运化,打斗期间又是凶险万分,来不及改换招式。就只能按照着连环拳打法,拼一个谁手快!

    宋朝州这边戏彩娱亲刚刚接住董广的迎面拳,董广又是浑身劲力一鼓,过步箭窜,‘拳似流星腿似箭!’他的基本功以兵家五部功练就,劲力纯正无比,宋朝州基本功拼不过他,自然是被他打的连退了四五步。

第45章 以力胜人() 
宋朝州基本功虽然比董广差了一些,但是论起实战经验可要比董广多,自然不会就这样落败。

    董广见宋朝州一退,本能性的止住步子,不再上前追击。果然正确。

    之见宋朝州接着退步的劲,撤步转身突然来了一个反手顶肘,这一招却不是儒家拳里面的招式,打的一急,他竟然用起来了他最熟悉的散打的组合拳。

    散打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国标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中国武术的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

    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散打也是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用中国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是华夏传统武术的擂台形式,也是华夏武协使武术能够与现代体育运动相适应所整理而成。

    一方面华夏武术自建国以后采取的一直都是外行指导内行的做法,导致武术越传越乱,越传越花。很多喜欢格斗的人找不到用武术格斗的方法,所以纷纷学习了散打。

    宋朝州也属于这一类人的典型,他的散打功夫极其精湛,也是他最熟练的。

    他是成为省青年散打比赛第三名之后,才开始学习的儒家拳,虽然后面儒家拳的功夫也不低,但是自己学拳的时候已经带入了散打的习惯。如今一激动,不由自主就使出了散打里面的招式。

    武术发展到今天,一方面由于很多武师敝帚自珍,不愿意招式外传。而更多的武师则是只教套路,不教格斗与用法。这套套路刚学会练习两三天时间,就认为他们拳术练熟了,教学生下一个套路。

    有的武校,一年下来能教学生十几个套路,学生能记住四五个就算不错了。剩下的套路就都当作是那些套路打基础了。几乎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一点作用了。

    而另一部分习武者,虽然学习到了武术的格斗技击的法门。但是却只能跟自己师兄弟交手、切磋。两边都还不敢受一点伤,要不然学生家长就该闹事了。现代法律严格的很,你要是随便去人家武馆踢馆,准备跟人家比武。

    那人家馆里的教练不用出来打个报警电话就行,你真的以为人家会傻乎乎的跟你比武,讲以前武术界的规矩。那你就把人家当做傻子了。

    下层的武馆,普通老百姓之间开的武馆。整天说的是什么,带领小孩子们整天喊的口就是。练武的主要目的就是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

    而这些学会武术打法格斗技击之法的人,一旦要参加散打比赛。有很多难关就过不去。第一方面自己师傅的难关,他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教出个好徒弟,最后跑到别人家门口去跟别人学散打了。

    第二就算不学散打,单纯的只是想参加散打比赛,那你得有人才行啊,你以为比赛是什么人想参加就能参加的吗?你得有这个报名资格,很多小型的武馆,是根本没有参加散打比赛的报名资格的。这还是说得好听的话。

    真要说难听的话,不少人你连人家散打比赛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地点很多小武馆你都不清楚;大部分散打比赛是不接受个人报名的,都是需要你们团体上报地方武协。之后比赛场地,给你们发秩序册,安排比赛。

    第三方面,你就算参加了散打比赛。开始比赛之前裁判要给你简单说明规则,戴上拳套。一些拳术之中带有手型变化的人一下子就算是被限制了大半。

    其次规则规定,这不许打,那也不许打。你的拳术打法就算能用,用的也是蹩手蹩脚。怎么可能有人家散打选手用的那么自如。人家已经适应了这种规则,自然算是游鱼得水。

    再退一步讲,就算是你真正打过了几个小喽啰,了复赛,甚至半决赛里。到时候遇见人家好手,擅长利用这种规则的,你不适合这种规则,破绽会更多。

    本来两个人功力差不多的,你这边束手束脚,打都不敢打。一打就犯规,被扣分。人家那边打的游鱼得水,他们一打就是增加一两分,你打就是扣一两分,警告一次。点数计分的情况下,你这边就算能耗耗时间,最后肯定也要被人家拖死。

    所以自然就显得擂台上的传统武术不行,可是传统武术真正的好手,大多又在部队或者黑场拳赛里,这一部分是普通人接触不到的。

    所以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大多数初学武术打法的传统武术人,根本没有多少实战经验。

    而相对来说,散打的各种规则已经发展的很全面,现代散打选手的实战经验越来越多。

    宋朝州现在拼的就是自己的实战经验,他笃定董广的实战经验肯定不如他。这是他学习散打之后,又开始跟陈威老师学习儒家拳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

    董广的经验确实不如宋朝州,一见宋朝州反手打过来,董广自己就有些想乱,手脚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修行望日功,练拳也练了那么久,他对宋朝州的招式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索性胆一横,心一战。也不管他三七二十几,走着自己的打法就往下走去。

    过步箭窜之后,董广右手顺步横拳。拳紧紧擦着宋朝州的头发过来,也幸亏他躲的快。

    格斗中交手快得很,最忌讳的就是脑海里还乱想,一想就不知道手脚该怎么放了。

    戚继光认为,两军对垒的情况下,士兵不必学到十分武艺,只要能把平日练习发挥出来四五分就可以打胜仗。

    两人交手也是一样,如果心不怯气不浮;则平时所练武艺能发挥到六七成,几乎已经可以战胜功力相当的对手。一旦急躁气浮,武艺最多用出来两三成,不被对手打败才怪。

    董广现在就是这种情况,他虽然稳定了心思。却被宋朝州散打的跳换步和蝴蝶舞步连连躲过。

    顺步横拳之后,董广紧跟着并步夫子拱手。这是连环拳打法里面的紧接着的动作。董广也不变换,毕竟他拳术不熟。

    但是宋朝州蝴蝶舞步跳出他的攻击范围,他怎么可能打住!

    他现在的情况就像二九年国术大比时候,刘高升和曹宴海的对战一样,刘高升在当时比赛过程中,功夫虽高,却几乎打不到曹宴海,被曹宴海生生拖到气力没了大半,才被曹宴海打败。

    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实战经验太少。董广跟杨松祎交手的时候,两个人实战经验都少,所以表现的不明显。反而是因为杨松祎被吓到,最后认了输。觉得董广功夫高过他!

    格斗里面想要做到自如变招,必须在平常的练习之中多加练习。董广练拳时间还短,所以还没有开始练习变招。

    宋朝州离董广有两步距离,见董广反而用手攻击。自己起身就是一个鞭腿!

    远腿近拳贴身肘,这几乎可以算是武术格斗之中的至理了。鞭腿打到身上董广也是有点疼。但是一打起来这么一点疼痛几乎不会有什么感觉。

    格斗过程中都已经气血上涌,一挨打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忘了招式,最本能的就用出来了连环拳里的迎面拳。

    董广一步一个迎面拳,一步一个迎面拳。手反而快了不少。让宋朝州根本无法招架。

    宋朝州基本功不是董广的对手,儒家拳自己竟然也没有打过董广的连环拳,如今自己最擅长的散打用出来,反而被董广逼得连连后退。

    两拳连续打在宋朝州胸口,宋朝州直朝后面退了七步,撞上一面墙才停下来,右手护着胸口,伸左手示意停止。

第46章 通往明劲的钥匙() 
其实倒不是说宋朝州功夫不如董广,只不过他基本力量不足,身法虽然活便,但院子里面地方毕竟不大。另一边又是他师父和成仁道长观看的地方,他又不方便跑到那个地方躲避。

    所以宋朝州只能硬生生撞在墙上,狠狠受了董广两拳。

    “哥们力量……”抬手示意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