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武生- 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长远的布局!

    好阴险的手段!

    连转战天子的黄家军都不能完全信任,谁又敢完全信任自家身边的帮手?

    不能同心同德,即便对抗,还没开战,就先输了一半!

    这时候投身大齐密探司,和杨凤楼去对抗?

    找死,也不是这么个找法!?

    很多人宁愿直面江湖二品小宗师,也不愿被身边之人在背后捅了刀子!

    所以,这种事,爱找谁就找谁,反正,老子不去!

    对于这种状况,即便黄巢身为大齐天子,也是一筹莫展。

    而在这种情况下,大齐兵将即便明面上占据了长安城,却等于一个瞎子,完全被一股阴影所笼罩。

    这股阴影,有个名字,叫做,杨凤楼!

    所有人都盼望着,杨凤楼只要不找到了自己的头上,就算是万事大吉。

    果然,杨凤楼不负众望,再次出手

    这一次出手,又是石破天惊!。

    ,

第462章他姓黄() 
杨凤楼再一次出手,又是石破天惊。

    这一次的目标,还是黄巢兄弟八人中的一个。

    说实话,要不是他恰巧死在了这个关键的时刻,恐怕很多人都忘了,黄巢兄弟八人之中,还有这么一位。

    他叫黄伯义,乃是黄家兄弟中最大的一位,不过,他却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只不过在提起黄家兄弟八人的时候,才会想起黄伯义来。

    他的存在感之所以如此低下,一来是兄弟八人中的老二黄巢过于强势,二来,乃是他在黄巢起兵反唐之初,就身受重伤。

    这重伤,恰恰是黄巢兄弟八人围攻杨烈时候,被杨烈击伤的。

    杨烈也是堂堂的江湖二品小宗师,被黄巢兄弟八人围攻的时候,也不是全无还手之力,事实上,他刺杀王仙芝败露之后,被黄巢八兄弟围攻,恰巧是选择黄伯义作为突破口进行突围,一拳重伤了他,也被黄巢打得重伤,这才在黄巢八兄弟的围攻中逃脱。

    虽然杨烈随后被江湖宵小所趁,但是他留给黄伯义留下的伤势,却一直折磨着他,让簧伯义一直缠绵病榻,从乾符元年直至今日,虽然保住了性命,却也葬送了一身的武学修为。

    这还是黄家兄弟同气连枝,即便簧伯义已经成了一个废人,黄巢等人也一直带着他,即便在黄家军最危险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这位大哥。

    守得云开见月明。

    黄巢建国大齐,黄伯义也结束了和黄家军颠沛流离的生活,被黄巢安置在长安宫城之中,好吃好喝地供养了起来。

    黄伯义知道,他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象征性的意义,如果正说有什么用处的话,就是日后如果黄家兄弟反目,他这个做大哥的,可以居中调解。

    这样一来,黄伯义在养伤的同时,也熄灭了什么建功立业的心思,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吃喝享乐上来了,美其名曰,重伤之余,需要进补,黄伯义自己也知道,吃点好的,喝点好的,只要没有什么过格的行为,黄家兄弟几人,尤其是黄巢,绝对能养他一辈子。

    事实上,黄巢也是这么对他的,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好喝的,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黄家兄弟的大哥,以前在天下转战四方的时候,自然有心无力,如今建国大齐,坐拥长安,自然更是对黄伯义言听计从。

    黄伯义也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唯独对美食情有独钟,尤嗜鱼脍。

    鱼脍,就是后世的生鱼片。

    取鲜鱼,宰杀之后,去刺分片,蘸酱料而食。

    这种东西,要想好吃,主要取决于两点,一点是食材,另一点便是整治鲜鱼人的功夫。

    切生鱼片也需要功夫?

    当然!

    事实上,整治鱼脍的高手,比鲜鱼更为难得。

    据说真正的高手,可以运刀如飞,落片成雨,每一片鱼肉大小相差无几,薄如蝉翼,透过鱼片,可以看到对面的人影,而且每一片鱼片还不会有丝毫损伤,这才是炉火纯青。

    这样的鱼片,蘸上调料之后,不但能够吸取足够的调料味道遮掩生鱼片之中的腥气,还能最大程度地保证鱼肉的鲜美,这才是老餮所追求的无上美味。

    对于黄伯义来说,鲜鱼有的是,而整治鱼脍的高手,却难得一见,这让他很是遗憾。

    可巧,在黄巢占据长安之后,黄伯义曾经向黄巢提起过,长安城乃是大唐都城,必然藏龙卧虎,希望黄巢能够给自己找一位整治鱼脍的高手。

    黄巢即便在大齐百废俱兴的时刻,也不好意思拨了大哥的面子,还真贴出榜文、招贤纳士。

    结果,还真有应征者。

    经过一方最严格的检查之后,这位应征者被带入了宫城之中,为黄伯义整治鱼脍。

    他以尺二长盘,端着一条黄河鲤鱼,来到了黄伯义的身前,突然暴起,从黄河鲤鱼的肚子里掏出匕首,一刀就刺死了他!

    随后,这位应征者,从脸上揭下一张人皮面具,冷笑一声,翩然远去。

    又是杨凤楼!

    这他娘的就恐怖了!

    首先,是地点。

    宫城之中,黄巢的眼皮子底下,大齐最精锐军队的包围之中,捅死了黄巢的亲大哥,这说明什么,说明无论是谁,只要杨凤楼想杀他,无论他躲在哪里,杨凤楼都能的手!哪怕是禁卫森严的皇宫大内,也是一样。

    其次,是方式。

    鱼肚子藏匕首,一击毙命。

    这是啥?

    专诸刺王僚!

    大名鼎鼎的四大刺客的手法!

    谁不知道,但是谁又能想到,杨凤楼竟然会用这种方式来刺杀簧伯义?

    第三,也是最恐怖的,便是杨凤楼的伪装手法。

    一张人皮面具,骗过了守卫宫城的所有大齐军卒,让杨凤楼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大齐宫城。

    那么,如果他想杀别人的话,会不会再次乔装改扮潜行而来?

    对付江湖小宗师,谁敢让他进入到自己身前八丈范围?有的话,坟上都长草了!

    如果杨凤楼再次出现,谁又能识破他的伪装?

    如果都不能识破的话,岂不是每一个陌生人都很危险?不,如果他乔装城自己身边的人,那岂不是所有人都很危险?

    这日子还咋过!?

    杨凤楼的再一次出手,再次震撼了整个长安城!

    不过,人人自危之余,也有很多人暗中松了一口气。

    很多人在暗中分析,杨凤楼威震长安之后,为什么会把下一个目标选在毫无威胁的黄伯义身上?

    说句不好听的,以杨凤楼如今的强大,就算要杀尚让黄从业等统兵大将,也是手到擒来,何必与一个废人过不去?

    众人仔细了解了簧伯义的生平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簧伯义之所以成为杨凤楼的刺杀目标,就是因为他姓黄!

    看看他这两次出手的目标,黄武,黄雀,簧伯义,全是黄家兄弟八人之中的,换句话说,杨凤楼虽然威胁着整个长安城,主要目标,却还是杨烈的仇人!

    这就好了。

    只要杨凤楼还没有把目光投向自己,谁去管黄家兄弟的死活?

    只要黄巢不死就行!

    至于以后,走一步看一步吧

    不过,大齐的下一步,也不好走了

    因为,大唐天子终于颁布诏令,命令大唐军队,入京勤王!。

    ,

第463章 鸡肋长安() 
黄巢兵进长安,是在大唐广元元年腊月。

    转过年来,大唐天子下诏,改元中和。

    在中和元年二月,已然在西蜀成都安顿好的大唐天子,终于颁布诏令,命令天下大军进京勤王。

    以太子少师王铎,守司徒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总揽全局。

    加淮南节度使高骈东面都统,加河东节度使郑从谠兼侍中,依前行营招讨使。

    以枢密使杨复光为京城西南面行营都监。

    以郑畋同平章事,随后,又以郑畋为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又赐给郑畋诏书:“凡蕃、汉将士赴难有功者,并听以墨敕除官。”

    什么意思?

    就是天子之间把平贼的权利下放给郑畋,无论是蕃汉,只要是在平灭黄巢一战中有功的人,郑畋可以直接封官!

    这个权力,可就大得没边了。

    不过,听到这条诏令内容的人,却无一不服。

    主要是郑畋的威望太高了。

    郑畋,字文台,荥阳人,咸通五年入朝为官,累至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在当今天子得登大宝之后,出任兵部侍郎。

    乾符四年,升任门下侍郎、集贤殿大学士,也就是常说的宰相。

    乾符五年,黄巢开山七百里进入福建之后,郑畋对时任东南剿贼行营招讨使的高骈大加斥责,认为他消极避战,堪称误国!

    结果,这就触怒了另外一位宰相,卢携,事实上,高骈之所以能够成为东南剿贼行营招讨使,就是他的支持,现在郑畋对高骈不满,岂不就是在指责卢携没有识人之明?

    两人大吵了一架,卢携拂袖而走。

    这件事情,传到天子的耳朵里,天子也很是头疼,别的不说,大唐宰相乃是有限的几个人,他们之间爆发如此激烈的冲突,实非国家之福,又有田令孜在一旁进言,结果郑畋被贬为太子宾客,后来,又出任凤翔节度使。

    郑畋被赶出了大唐中枢,却也从来都没有记恨天子。

    天子出逃长安,途径凤翔的时候,郑畋曾单人独骑前往见驾,还请天子驻留凤翔以待以后,结果还是田令孜,生怕郑畋不记恨天子,却因自己曾经的进言而记恨于他,一力劝说天子西进,天子果然先到兴元,随后又去了成都。

    不过,天子在离开凤翔的时候,曾经命令郑畋收复长安,还给了他一道便宜行使的旨意。

    郑畋虽然留不住天子,却对天子的命令执行得很是彻底。

    他辞别天子回到凤翔之后,马上着急凤翔节度使府的一众僚佐,商量出兵长安的事,没想到众人都说,黄贼势大,还是等勤王兵马云集之后再做打算的好,郑畋大怒,气得直接晕倒。

    他这一晕,吓坏了众将。

    还没等众将有什么行动呢,黄巢的招降使者恰好赶到凤翔,凤翔节度参军彭敬柔代表郑畋投降,消息一出,无论军民,无不大泣。

    结果,第二天,郑畋苏醒,听说了这件事情,一方面愤怒彭敬柔竟敢叛唐投黄,另一方面,也感觉到大唐深得民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闯入黄巢使者的接风宴,对给一众将佐下了最后通牒,到底是忠心保唐,还是叛逆投黄?最终,郑畋利用自己的个人威望,震慑了黄巢使者,同时也逼得一众将佐斩杀黄巢使者,刺血为盟,誓保大唐。

    随后,郑畋以凤翔为基地,招揽士卒、勤加训练,同时又派人前往关中诸州,密约起兵勤王。

    当时关中诸州的兵马,听到长安失守,都惊骇不已,以为天子已然罹难,结果郑畋所在,不但透露出天子尚在的消息,还要统合人马,起兵收复长安。

    正所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

    有了曾经的宰相忠心护唐,关中大唐军民士气大振。

    同时,也把郑畋的威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今天子再下诏令,让郑畋在关中组织长安收复战,自然没有人反对,这叫众望所归!

    郑畋也不客气,以泾原节度使程宗楚为副都统,前朔方节度使唐弘夫为行军司马,准备统领兵将,不日收复长安。

    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关中军民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而身在长安的叛军,却变得人心惶惶。

    更有人直接放言,还是赶紧离开长安为好。

    理由倒也算充分。

    首先,长安城几乎被右龙武军搬空了,民众更是被迁移了七七八八,再加上前两天杨凤楼送走了大唐陷落在长安城中的最后一批官员,现在的长安城,除了大齐方面的人和大唐投降的官员,根本没有多少人。

    其次,杨凤楼就在长安,带着他的人马隐藏在暗处,一双双雪亮的眼睛,就盯着大齐王朝的一举一动,如果一条饿狼一般,只要有机会,就冲上来咬走一块肉,今天一个黄家兄弟,明天俩,等他把黄家兄弟杀光了,谁还敢闭着眼睡觉,不怕再也睁不开了么?

    这样的长安城,对于大齐来说,完全就是个鸡肋,一点用处都没有,如果非要说有的话,恐怕只有长安城中的太极殿上那一把龙椅,能够满足大齐天子黄巢的个人欲…望,但是,他满足了,别人可不想和他一起提心吊胆。

    甚至有传言说,长安城就是杨凤楼所选择的战场,他要在这里将大齐覆灭!

    这个说法,越来越得到众人的认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