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武生- 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齐的局势本来就不好,再加上这么一个杨凤楼,最后的结果,还用多说么!?

    现在看来,大齐的覆灭,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了。

    看来杨凤楼特意前来警告自己,确实是出于报恩之心

    正在尚让胡思乱想的时候,张七跑了过来。

    “二少爷,咱们以后怎么办?”

    尚让抬头,仿佛终于下定了决心,一脸轻松地说道:

    “种地去!”(。)u公告:app安卓,苹果专用版,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下载安装appxsyd(按住三秒复制)

第486章 大军围城() 
龙尾原一战,黄巢一方五万人马全军覆没,一正一副两名元帅,黄从业被杀,尚让失踪。

    消息一出,天下震动!

    整整五万人,一战就没了?

    就算是五万头牲口,也得杀上半天吧?

    郑畋是怎么做到的?

    凤翔军是怎么做到的?

    大唐,是怎么做到的!?

    无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大唐天下一片欢腾,而长安城,却愁云惨淡。

    黄巢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他的大齐,恐怕要麻烦了。

    一战葬送了大半精锐,这种事,只要有时间,有毅力,并不是不能应对,但是最让黄巢心痛的是,他手上没有可以整军的将领了。

    他之所以在王仙芝败亡之后,收留了和他积怨颇深的尚让,就是因为在整个黄家军中,出了黄从业之外,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优秀将领,而黄从业虽然相对他人强了很多,却最是善于练兵而不善于作战,看看黄家军在乾符五年之前被唐军撵得跟兔子一样,就知道黄巢兄弟除了一支忠心耿耿的军队之外,根本难以和唐军列阵而战,在那段时间中,只要是正面对战,几乎是打一场输一场!

    而这种情况,却在尚让到来之后大为改观。

    别的不说,尚让初至黄家军之后,就带着黄家军开山七百里直入福建,一举摆脱了唐军的围剿,重新掌握了战略上的主动,随后又转战岭南,最后顺江而下,打了唐军一个措手不及,跳出包围,转战千里,突袭而至,尚让用兵,视野开阔之极,将整个大唐版图当作棋盘,真真是强悍之极。

    说实话,黄巢能够兵进长安,一方面是盐帮的暗中支持,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有尚让这位战略战术的双重大师的倾力相助。

    而如今,尚让生死不知,怎能忧心?

    当然,以黄巢的枭雄性子,自然不会忧心尚让的生死,他只担心,没有了尚让,谁来统领大齐的军卒?

    可是,还没有等他想明白这件事,又是一个晴天霹雳传来。

    唐军携带龙尾原一战的大胜之威,兵进长安。

    不仅仅郑畋的凤翔军,其他还在观望的唐军,也都纷纷加快了赶往长安的速度。

    大唐,终究不会给黄巢太多的时间。

    龙尾原大战后的第三天,唐军就完成了对长安城的合围。

    唐弘夫屯渭北,王重荣屯沙苑,王处存屯渭桥,拓跋思恭屯武功,郑畋屯盩厔!

    各军人马磨刀霍霍,只等长安四面剿贼招讨使郑畋一声令下,就要强攻长安,为国杀敌!

    而郑畋却不着急,以诸军新到为由,命令各军修正两天,两天之后,攻破长安。

    各军都有些犹疑,如今各军刚到,士气正盛,又有龙尾原一战的声势,正是强攻长安的好时机,招讨使郑畋有怎么会下令休整呢?不过郑畋刚刚指挥了龙尾原大战,一战歼灭五万齐军,正是声威正隆的时候,倒是也没有人敢和他对着干,只得将心底的疑虑留在心中,领命而去。

    他们不知道的是,郑畋对收复长安早有腹案。

    按照郑畋的想法,长安虽然短时间被黄巢占据,不过终归是大唐的都城,如果下令强攻的话,征战之中,难免会有所损伤,即便平灭了黄巢叛军,重整长安,又会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工程,事实上,在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安禄山也曾攻破过长安城,在那一场兵灾之后,长安城被破坏得不像个样子,整修都城长安,几乎掏空了大唐的国库,这件事,虽然没有大白于天下,不过在大唐高管的圈子之中,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

    所以,郑畋就想,如果可能的话,他还不想强攻长安,最好能够直接收复才好。

    说实话,这样的想法,不啻于异想天开。

    即便大齐龙尾原战败,但是还保留了将军一半的精锐留守在长安城中,又有大齐天子黄巢亲自坐镇,怎么可能让郑畋如愿以偿。

    不过,却有人为他提供了这样的一种可能。

    杨凤楼!

    还有他麾下的三千右龙武军!

    早在黄巢领兵北上的时候,杨凤楼就开始迁移长安百姓。

    在他攻略潼关的时候,杨凤楼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准备。

    等到黄巢占据长安城,杨凤楼带着麾下整整三千右龙武军,就潜伏在了黄巢的眼皮子地下。

    三个月来,右龙武军在长安城中,和黄巢的大齐征战不断,不是破坏他们的后勤系统,就是暗杀大齐官员,不但如此,还成功地将陷落在长安城中的大唐官员营救出了虎口,杨凤楼更是亲自出手,击杀了黄氏众兄弟中的多人!

    如今看来,杨凤楼的坚持,右龙武军的支持,当真是一种远见卓识!

    事实上,更加超乎郑畋想象的,是杨凤楼在大齐军中的威名赫赫,龙尾原一战,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杨凤楼先是送来情报,后来又出现在两军阵前。

    郑畋就亲眼见到,大齐军卒看到杨凤楼的一瞬间,就像见了鬼一般,甚至有人吓得扔下了手上的武器!

    如果说龙尾原大胜,是郑畋运筹帷幄,是大唐军卒忠贞为国,那么杨凤楼的存在,就是这一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这也给了郑畋对杨凤楼以及他麾下右龙武军足够的信心,他相信,只要让杨凤楼回到长安城,有两天的时间,唐军收复长安,易如反掌!

    就这样,郑畋将收复长安的希望,寄托在了杨凤楼的身上。

    月光如华,夜色深沉。

    一道人影,奔行在旷野之中。

    走边八式,全然展开,伏高就低,身影如电。

    身影过处,不过清风一缕,再看人影,早已如烟飘散。

    杨凤楼在夜色中奔行了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就已然看到了长安城高大的城墙。

    上面灯火点点,显然,大齐也知道唐军攻城在即,早已加强了戒备。

    不过,这些东西,根本难不倒江湖二品小宗师。

    杨凤楼有惊无险的越过长安城墙,再一次来到了平康坊的地下基地之中。

    基地中灯火通明,右龙武军有头有脸的人员,全部齐聚一堂,见到杨凤楼之后,纷纷行礼,随后一个个一脸激动地看着他。

    杨凤楼微微一笑。

    “都准备好了么?”

    “俱以停当!”

    “好!明天晚上子时,反攻长安!”(。)

第487章小老百姓,名叫孙达。() 
第二天夜里,还是西城。

    守军孙达懒懒地打了一个哈欠,抱紧了手中的长枪,缩了缩脖子。

    虽然已经开春,不过长安城的夜晚还是春寒料峭,尤其是靠近子时的时候,旷野之上的狂风,搅动着冬日里残留下来的枯草,带着关中特有的黄土气息,凶猛地扑向长安,一遍又一遍地冲刷着长安这座多灾多难的城市。

    孙达感觉很冷。

    正所谓春风刺骨寒,大晚上谁站在城墙上站岗,谁都会感觉到冷,况且晚饭吃得也不好。

    如今的大齐风雨飘摇,尤其是黄山寒死在了永和坊中,大齐的后勤系统就一直处于半瘫痪的状态中,即便黄巢亲自过问了好几次,也基本没有什么成效。

    按照如今后勤系统官员的说法,大齐十万人马进驻长安整整三个月的时间,粮秣消耗巨大,以前的日子,全是依仗查抄城中富户来过日子,不过富户家中也没有余粮,长安城外的田野又被荒废,这三个月来坐吃山空下来,大齐的粮秣已然不足。

    原本按照黄山寒订立的规划,长安城中的粮秣还勉强能够支撑到夏粮下来,不过就在前几日大军出动,不但带走了大量的粮秣,还要了大量的封赏做开拔费,更是让大齐的后勤系统雪上加霜。

    如果胜利了还好,别的不说,仅仅凤翔一地的存粮,就足以支撑大齐挺过难关。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竟然败了。

    其他的结果不说,后勤的主官倒是两手一摊,钱粮大部分都被大军使用了,现在是真正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面对天子黄巢,也是这么一番话。

    不过,孙达听队正讲过军中的一些传闻,实际的情况,却并不是这样。

    大齐的后勤紧张,这是真的,大军出战消耗了大量钱粮,也是真的,不过,要说现在的大齐到了无以为继的程度,却不尽然。

    据说,那些钱粮全被天子黄巢集中了起来,他准备要带着大齐的人马离开长安,自然需要很多的钱粮在路上使用,所以,才会现在现在这种情况,所谓后勤主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过是替天子受过而已。

    这两种说法,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孙达不知道,他只知道,不仅今天晚上,他已经很多天没吃过饱饭了。

    当兵吃粮,当兵吃粮,来当兵,不就是为了那一口吃食?更何况在大齐,说是军卒,不过是流民罢了,甚至在大唐一方,就是叛逆,人人得而诛之!

    当初要不是实在吃不上饭,但凡有一条活路,孙达也不会和黄巢的叛军搅合在一起。

    他本是江陵城外的一个小地主,日子虽比不得那些大户,却也能吃上一顿饱饭,乃是名副其实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本来孙达计划着等到秋粮下来之后,找媒婆子给自己说上一房媳妇,以他多年来积攒出来的钱粮,也勉强够用了,谁想到黄巢和王仙芝作乱,朝堂要围剿,加派了很多钱粮,孙达虽然百般不愿,却也知道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交过了加征,回家一算,三四年的幸苦,白受了。

    哀声叹气之余,孙达只盼着早日天下太平,也能让自己这样的平民百姓过上好日子,谁又能想到,朝堂征收了大量的钱粮之后,不但剿贼无功,还让他们愈演愈烈,乾符二年的时候,还在中原一带折腾,等到乾符四年,王仙芝竟然打到了江陵城外,要不是杨凤楼杨将军舍死拼杀,真不知道江陵城外的百姓要死多少?

    孙达虽然在那一战中逃得了性命,等他再回到家中,家中的一切,都已然被乱军破坏殆尽,就是最重要的房契地契也都找不到了,一场兵灾,孙达被祸害的一文不名,从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小地主,变成了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

    孙达心头恨!

    却又不知道恨谁去,到了最后,只能恶狠狠地暗恨这个世道,如果可能的话,他真想一把火把这天下烧个干干净净!

    乾符五年,王仙芝虽然败亡,黄巢却依旧活跃,好巧不巧,在洛阳一次战败,黄巢的叛军,且战且逃,一路向南,竟然再一次杀到了江陵城外。

    孙达看着这些叛军就来气,他好好的日子,就毁在了这些叛军的手上,不同于其他人举家搬进江陵避难,孙达却是不知道从哪里找了根削尖的竹竿,要和叛军决一生死,孙达也想好了,与其这样受罪地活着,不如一死,当然,在临死之前,怎么要要杀几个叛军让自己出口气!

    但是,孙达万万没有想到,这一见叛军顿时吓了一大跳,这里那是什么名震天下的黄家军,分明是一群被裹挟的流民而已,看着他们的衣着武器,甚至还不如自己这个江陵城中的乞丐!

    就在孙达不明所以的时候,他被俘了。

    抓住他的人,就是他现在的队正,孙达一打听,他也是个苦命人,要不是在家里实在过不下去了,也不会和黄巢的叛军搅合在一起。

    孙达听了,不过犹豫了片刻,就加入了黄巢的叛军。

    不单单是他,就是孙达现在这一队五十人中,最少有一半人都和他的情况一样,而另一半人,也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大部分都是在乱军过境的时候,被乱军抓了,失去了妻儿老小,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这才狠狠心一咬牙,跟着黄巢一起转战天下。

    说到底,还不是为了一口饱饭?

    能吃饱,谁造反?

    所以,就孙达来说,谁占据了长安城,谁又登基成为大齐天子,跟他都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能管上他一口饱饭,谁愿意做天下谁就去做,小老百姓而已,除了能管的住自己,又管得了谁?

    可惜的是,在现在这年月,小老百姓也不好过啊,即便投了黄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