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满孤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满孤云-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五十一章 辽军征来() 
舒剑看出了舒怜伊的心思,趁机添油加醋地煽情道:“伊伊,你不知道义父这些日子有多劳累,石重贵被耶律德光押到了黄龙府,义父想方设法营救,好几次都失败了,心情十分沮丧,在加上想念你,一下子老了好多,连我看着都心疼”,舒剑给董季使了个眼色,“不信你问董季”,舒怜伊看着董季,董季立马点头答道:“我作证,舒剑所言句句属实。”

    舒怜伊低头沉默了一阵,“那我总得去跟月谣她们打声招呼再走吧。”舒剑心里明白,舒怜伊想要道别的人不是明月谣,而是敬希宁,未免节外生枝,舒剑道:“他们对我恨之入骨,要是知道我在这里,定是不会善罢甘休,还是不要去的好,赶紧走吧。”舒怜伊心中也想着这么个理,叹了口气,“那好吧,可是总得让他们知道我回去了,否则会担心的。”舒剑道:“这个你放心,你写封信,我让董季给他们送去便是了。”

    舒怜伊写了一个纸条,交予董季,董季趁着夜色悄悄将其钉在了破庙外面的门上,然后离去。舒怜伊离去之时,心中怅然若失,在这乱世之中,此去一别,天涯海角,再见不知何日,更不知将是何景。舒剑和董季、刁裘三人护送着舒怜伊安全返回,舒怜伊突然想起明月谣的心经还在自己身上,便欲趁此机会找借口回去,被舒剑各种搪塞挡住,只得作罢,先好好替明月谣保存,等将来再见之日还与她。

    第二日一早,明月谣早早醒来,发现舒怜伊不知去向,摸了摸敬希宁的长褂,一片冰凉没有温度,心中担心,叫醒了敬希宁四人。

    明月谣道:“看样子怜伊自少后半夜都不在。”

    敬希宁道:“那可如何是好,她一路不辞辛苦随我入蜀,现在却突然消失,会不会是被孟仁韬的人给抓走了?”

    明月谣道:“应该不是,怜伊就在我旁边,能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将人抓走,我想这世上应该没有几人。”

    柴荣道:“大哥,你先别着急,我们出去找找。”

    于是五人一起出了庙中,赵匡胤突然发现墙上钉着一张纸条,将其取下交予敬希宁,敬希宁一看,这才知道舒怜伊被舒剑给接了回去。

    敬希宁道:“怜伊估计是怕我们与舒剑起冲突,所以才悄悄与他们离开,既然有舒剑和刁裘等人护送她,应该是安全的。”

    郑玉道:“既然确定舒姑娘是安全的,大家也就不用担心了,事不宜迟,我们这就赶去太原吧。”

    众人休息了一夜,赶到集市好好吃了一顿,备了干粮,加快了行程,正准备往太原赶,中途得知郭威已经去了邺城,又往邺城赶去,一路鞍马劳顿,终于赶到了邺城。众人来到郭威府中,郭威听说柴荣、郑玉回来,还有敬希宁和明月谣,满心欢喜,众人见面,郭威仔细打量了一番敬希宁,“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今日能够得见真是幸会。”

    敬希宁还礼道:“让郭帅见笑了,既然您是荣弟的姑父,便是希宁的长辈,但有所令,希宁莫敢不从。”

    郭威笑道:“好,好,既然都这么说了,以后我就叫你希宁了。”

    郭威又看了一下明月谣,“想必这位就是明姑娘了吧,真是超凡脱俗,与希宁神仙侠侣,真是天造地设啊。”明月谣双颊微红,低下了头。

    柴荣问道:“现在的局势如何?您怎么来了邺城?”

    郭威道:“就在三天前,皇上已经在太原称帝,不过因感念高祖旧恩,仍然沿用天福的年号,现在是天福十二年,之后皇上便派我来守邺城了。”

    柴荣道:“刘知远经营河东多年,如今中原空虚,各地藩镇最有实力的就是他了,称帝也是迟早的事情。”

    郭威道:“如今辽人到处作恶,必须得有个人出来统领中原,况且皇上对契丹历来主战,有他在,我相信契丹在中原作乱的日子将会不久。”

    敬希宁叹道:“自唐末以来,中原皇帝如走马灯一样,换了又换,而百姓仍然活的艰辛,偌大的天下,诸侯割据分裂,各自为政,这样的日子不知何时是个尽头。”

    赵匡胤道:“天下之势,分久必合,乃是大势所趋,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久。”

    众人正说话间,一将官从外面进来,悄悄在郭威耳边附语了几句,然后退下,郭威道:“诸位,皇上急召,我得去太原走一趟。”郭威匆匆离开了府中,众人面面相觑,不知何事。

    这天夜里,众人吃了晚饭便在后院聊起了天,“月谣,一直以来,我有两件事要做,一是报仇,二是为天下一统,百姓安居贡献绵薄之力,到现在为止,这两件事情都还没有完成,一路走来,还连累你跟着我一起受苦,我有愧与你。”

    明月谣深情地望着敬希宁,“你跟我还需要说这些吗?”

    敬希宁道:“你本与世无争,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如今把你困在这里,定是难受,我答应你,等办完了这两件事情,我们一起回解语溪,或者缘隐谷,天涯海角,哪里都可以,不再参与这世间的纷争。”

    明月谣道:“只要有你的地方,便胜过人间仙境。”

    赵匡胤道:“大哥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助你报仇,况且现在新皇登基,又有郭帅这样的人辅佐,我想这天下迟早都会安定的。”

    敬希宁道:“依我看,刘知远才能一般,之所以能够当皇帝,更多的是运气好,捡了便宜,我更看重郭帅,老成持重,深得民心,放眼天下,这安定天下的重任恐怕只有他能扛起。”

    柴荣道:“姑父确实心怀天下!”

    敬希宁道:“二弟三弟,你们适合军中生活,以后定能成为郭帅的左膀右臂。”

    郑玉道:“说起郭帅,走得这么急,也不知道刘知远找他有什么事情。”

    正当这时,郭府管家前来告知郭威已经回府,众人便去了前厅,柴荣询问道:“姑父,皇上找你有什么事情?”

    郭威一脸忧虑,“耶律德光得知皇上称帝,十分恼怒,正派大军前来,扬言要让太原成为第二个汴州,所以特召我去商量对策。”

    敬希宁道:“那刘知远什么态度?”

    郭威道:“对于辽人,皇上历来主战,但朝中大臣主和的也不少,很多人甚至提出效仿先皇,割地称臣。”

    赵匡胤道:“辽军新胜,攻陷了汴州,兵锋正锐,耶律德光还改了契丹国号,这次也是来者不善,所以朝臣恐慌也是理所当然的。”

    敬希宁道:“郭帅也不必太多忧心,既然皇上主战,那就等于给天下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士气,更重要的是对百姓的抗辽斗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了中原百姓的支持我们便增大了胜算。”

    郭威道:“皇上之所以主战,除了本身的意愿外,也是为了赢取民心,毕竟现在还有很多人私下都不服气。”

    敬希宁道:“辽人虽然勇猛,但也有其弱点,其天生游牧习性,劳师远征,后勤供给是其最大的问题,所以夺城之后便就地取材,掠夺当地百姓,也正因为如此中原各地百姓的反抗才会越来越激烈。”

    敬希宁一语道破天机,众人十分赞赏,郭威问道:“希宁,那你有何主意?”

    敬希宁道:“依我之见,辽军远来,力求速战,必定会全力攻城,郭帅可率领城中军民死守城门,然后动员城外百姓和各路好汉分成多只小队对城外辽军进行骚扰,使其疲于奔命,最后命人领一支奇兵突袭后军,烧掉辽军粮草,如此一来,辽军必定大乱,到时候耶律德光自会退兵。”

    郭威听完点了点头,指着柴荣道:“荣儿,你这义兄不但武功高强,而且深谙兵法之道,智勇双全,有你们相助,我总算是放心了。”

    柴荣道:“大哥的先祖乃是神龙政变时的羽林军将军敬晖,爷爷是前朝的敬翔,自然不会差。”

    郭威道:“原来是相门之后,怪不得如此。”

    敬希宁道:“那都是很遥远的事情了,我现在不过是一个山野小子而已。”

    郭威看敬希宁如此谦逊,甚是好感,众人一阵大笑,似乎把辽军已经忘掉到九霄云外了。

    敬希宁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我想当年黄巢留下的宝藏也是时候该派上用场了,我们可先取用一部分,特别是武器盔甲,虽然有些发旧,但足可以装备一些人马。”

    郭威一头雾水,“什么意思?”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五十二章 五大门派助阵() 
赵匡胤向郭威解释了一番,郭威听后大喜,“那太好了,有了这批财宝和武器,不但不用发愁军饷,还能动员更多的百姓参军,我们的胜算又增加了一层。”

    敬希宁道:“郑大哥,这件事最好交给你去做,一定要把所有的东西安全运到邺城,这批宝藏交给郭帅,也算是物尽其用,找到了最后的归宿。”

    郭威扑通一声准备跪下,敬希宁反应极快,赶紧将他扶住,“郭帅你这是干什么?”

    郭威道:“我郭威替天下百姓谢过你们!”

    敬希宁道:“郭帅言重了,这批宝藏取之于民,本就该用之于民,我们当初之所以抢夺这批宝藏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不要落入奸人手中,如今交到郭帅手中总算是找到了主人,是我们应该多谢郭帅。”

    郭威握着敬希宁的手,感动得老泪纵横,“好,好,你们放心,我郭威一定会打退辽军,帮助皇上结束中原之乱,统一天下,让百姓重新安居乐业!”

    郑玉离开邺城,前去运回宝藏。敬希宁和赵匡胤出城收容难民,将青壮组织起来,收编为军,增强守城之力,全城百姓都被有力地组织了起来,士气高涨。不日之后,耶律德光亲帅大军前来,主营扎在城外十几里处,离邺城非常之近,很快便开始围城。辽军刚攻陷了汴州不久,气焰嚣张,一路上也没有遇到过有力的抵抗,个个如狼似虎,目空一切。

    眼见辽军围了城,众人随郭威都上了城楼,远远望见辽军密密麻麻一片如乌云般压来,而正中黄旗招展,御驾金撵,正坐着一人,左右前后站立着许多护卫,一看便知是耶律德光。

    郭威叹道:“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敬希宁道:“辽人军即是民,民即是军,每遇战事,能够动员的兵力很多,这点上我们无法与其相比,就人数来说,辽军远胜于我们,所以只宜坚守,切不可出城作战。”

    明月谣突然指着辽军道:“希宁,你看耶律德光前面那两人好生熟悉,那喇嘛好像是巴扎尔。”敬希宁仔细看去,“没错,果然是巴扎尔,他怎么在辽军当中,还有旁边的另外一个年轻人,好像是陆庆,他怎么也混在了辽军当中?”

    郭威道:“你们认识?”

    敬希宁道:“我与他二人曾经都有过交手,当初孤云山一战还多亏了他的帮忙。”

    郭威有些不解道:“那他怎么会与辽人在一起?”

    敬希宁道:“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他当初会说希望不要与我见面了,原来他早就投靠了辽人。”

    城下的巴扎尔和陆庆似乎也看到了敬希宁,巴扎尔向城楼上喊道:“敬少侠,我们又见面了,我说过,不希望与你相见,因为再见之日,你我只会兵戎相见。”

    敬希宁问道:“巴扎尔,你到底是何人?”

    巴扎尔道:“我乃大辽国师!”

    敬希宁道:“既然你是辽人的国师,当初为什么会随我去孤云山,还帮我对付虞载道?”

    巴扎尔道:“你错了,贫僧不是要帮你,而是受大辽皇帝所托,刺探中原情况,当初虞载道与晋朝合作,对我们产生了威胁,我之所以帮你对付虞载道和清风教,不过是要剪除晋朝的实力,毕竟所有晋朝的朋友那就是我大辽的敌人,而那时刚好虞载道成了我们共同的敌人,所以才有了那么愉快的合作。”

    敬希宁道:“没想到你看似光明的行为还隐藏着如此丑陋的阴谋,幸亏当初没有让你夺得武林盟主的位置,否则对我中原武林来说那可是天大的笑话。”

    正当敬希宁与巴扎尔两人对话之时,陆庆朝敬希宁吼道:“敬希宁,你害死了我爹,今天要让你偿命。”

    敬希宁呵斥道:“陆庆,你身为汉人,世居汉地,而辽人夺我土地,掠我百姓,你岂可投靠他们,况且你爹之死并非我愿,就算你把它算在我的身上,那也是我们之间的私仇,怎么能够因私仇而忘大义。”

    陆庆道:“你别满嘴仁义道德,与我讲那些大道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奈何我一己之力非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