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马英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响马英雄传- 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清军针锋相对。他自己曾说过对付清军‘守为正着’,可他修建宁锦防线的措施并不防御战,而是进攻战。山海关和宁锦防线不能简单视为两条防线,而是代表了两种军事谋略。如果袁崇焕全心经营山海关,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利用构筑宁锦防线的人力物力打造一支野战军团,不出二十年,大明就可以重振雄风。可他一味进攻,将前锋提到锦州一线,最终招致大败。”

    段鸿羽道:“宁锦防线拖住了清军,倒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上官金鹏道:“虽然如此,可明朝本就不强的军事实力被分散在锦州、宁远、山海关等几个孤立的据点,实际上已犯了分散兵力的重大错误。当年萨尔浒大战就是因为杨镐分散兵力才招致大败的,没想到袁崇焕犯了相同的错误。试想一下,小小几座孤城都能挡住清军,若将重兵屯于山海关,清军决不可能讨到便宜!”

    段鸿羽道:“袁崇焕这样做倒也延伸了帝国的国土!”

    上官金鹏道:“辽西地区久经战乱,所得不及所耗,于我国其实已无多大价值。两国交锋,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两国军事力量的转化。我国军事力量不如清军,采取防御策略是必要的,利用有限时间努力改变双方军事实力差距才是当务之急。只要我国军事实力的增长快过清军,总有一天会重新占据优势,到那时再发起反攻,失去的国土就会重新回到我们的脚下!”

    段鸿羽道:“难道筑坚城不是改变双方军事实力的一种吗?”

    上官金鹏道:“倒也算是,不过这种力量只是被动力量,要想真正打败清军,必须依靠进攻,而进攻则需要一支强大的野战军团,而可悲的是,我们一直也没建立起这样一支军事力量,而把白银全扔在对敌无关痛痒的城墙上了。这种在关外筑城最可怕的便是很容易被敌人围城打援。在松锦大战中,洪承畴率十三万精锐被皇太极消灭在松山,可以说完全是这条灾难防线所带来的恶果。试想一下,如果明军将所有军事力量屯于山海山,进可攻,退可守,清军根本没有包围的机会,只能强攻,以清军的实力,只能在坚城下碰个头破血流。山海关与京师近在咫尺,就算清军绕过山海关,明军也可以从容回救,与清军在关内决战。可以肯定地讲,明军在关外与清军决战,无论天时、地利,还是人和,都处于全面劣势,而在关内决战则各种有利条件都在我方。如果说在关外决战有三成胜算的话,在关内便有五成。可惜的是就是因为宁锦防线,才使明军不得不冒巨大风险出关,与清军展开生死决战,终至大败。”

    段鸿羽道:“在关内和关外作战,军队士气也完全不同的。在关外作战,因为还有退路,是以士兵缺少决一死战的勇气,无不想跑回山海关,只要稍遇挫折,就会招致大败。而在关内则不同,京师就在身后,我军已无退路,只有舍命拼杀。明英宗时,明军出长城与蒙古人交战,结果损失了五十多万精锐大军。可在北京城下,于谦仅凭少数残部就击退了也先强大的蒙古铁骑,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六十二章 两军对垒() 
上官金鹏道:“正是此理!松锦大战是明清两国一场事关生死的大决战,而它恰恰是由两座不起眼的孤城引起的,并发生在对清军有利的地域内,这足以看出发动这场战役的清朝是有预谋的,而明朝显然没有对两国的最终对决进行总体策划,完全是因为偶然事件仓促冒险,焉有不败之理?这次惨败使明朝输掉了最后的赌注,如今的面临的时局才会如此严峻。表面看来,这次战败是崇祯、洪承畴的过错,其实早在袁崇焕构筑宁锦防线时,就已经为这场惨败埋下了祸根。以清军的战力,未必就攻不下锦州和宁远,他们就是要采用围城打援的策略,攻明军所必救,一步步将明军诱出山海关加以分割消灭。这条宁锦防线已由防御清军进攻的坚盾,转变为绞死明军的套锁,实在是可悲可叹!大明朝所有的精锐军团几乎全部都是在这条防线外面被清军歼灭的,白白闲置了一条世界上最坚固之防线,真是愚不可及了!反观清军,数次入塞都没有强攻京城,是何等谨慎?双方统帅之高下显而易见了。”

    段鸿羽道:“明朝现在势如累卵,已经无力回天了!”

    上官金鹏道:“不然!明朝现今局面虽已大坏,可远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南北二京尚在,只要收缩战线,好好守住山海关,清军便是再过一百年也攻不进来。明朝现今的国力,已根本无力应付两线作战,当前首要任务便是加快剿灭李自成、张献忠,只要朝廷肯用能臣,并非无力回天。”

    段鸿羽道:“可现在朝廷里都在大谈议和,根本无人愿战!”

    一听“议和”二字,上官金鹏勃然大怒:“议和一事决不可行。主和者皆可杀!议和是对民心士气的巨大打击。试想一下,敌人所以与你议和,就是因为根本无法灭亡你。如果它可以轻松获胜,是绝不会提出和议的。就像南宋与金的议和,就是因为金朝看到南宋义军强大,灭亡南宋已无可能,才接受了议和的条件。有好多不明真相的人竟把宋金议和都归功于秦桧,真是天大的误会。秦桧之于宋金和议,实无任何功劳。南宋和议的条件是无数义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的殊死血战,金朝根本不会接受议和。是以,只有打出来的和平,绝无谈出来的和平。还有一点大家可能忘了,那便是棋局是由两个人下的,不可能只由一方任意而为。当年金朝最大的失策便是与南宋议和,没有集中全力灭亡南宋,最后才在蒙古和南宋的夹攻下惨遭亡国下场。以皇太极、多尔衮的英明,不可能想不到这点的。不要以为只有我们在历史中汲取教训,敌人也同样如此。如果没有金朝的前车之鉴尚可,有了金朝的教训,以皇太极、多尔衮的行事手段,是绝不会放过大明朝的,必灭之而后快,是以和谈一途,实不可取。更重要的是,一旦议和,又会使人产生侥幸心理,更加缺少同敌军一战的勇气,长此以往,就会使我国军心民心尽失。现今只有一条路,便是把那些主张议和者全部杀掉,任用忠勇敢战之人,做最后之努力。孤注一掷,死中求生,死为手段,生为目的,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段鸿羽本来想说服上官金鹏,让他加入义军,归到闯王的旗下,谁想不但没说服对方,反而险些被对方说服,暗道:“无论上官金鹏是敌是友,总之是个了不起的人,古人云‘三人行,心有我师焉。’我不如拜他为师,也可长些见识!”便道:“先生学识过人,在下想拜先生为师,不知先生可否答应?”

    上官金鹏大笑道:“老夫不过是胡言乱语,一个江湖游子哪敢乱谈时局?我也只敢在公子面前略谈一二,公子惊才绝艳,在下实不敢当!”

    段鸿羽道:“先生不必过谦,在下只是随先生学习救国之法,实无另外企图!”

    上官金鹏见段鸿羽诚心拜师,这才答应。段鸿羽行过拜师之礼,算是正式成为上官金鹏的弟子。

    此后几天,段鸿羽在飞蛾军中每日研读上官金鹏的著作,见识大有长进!在学习过程中,他越发感到担心,因为他发现上官金鹏并非像他想得那么简单,不管这些著作有没有道理,总之上官金鹏是个有想法的人,这套理论也很能蛊惑人心,有信仰的人不同于追求权势的人,是根本无法改变的。正因为信仰不同,飞蛾军和万刃山之间的一场血战将在所难免。每想到这些,段鸿羽就感到不寒而栗,他真希望自己能成为两军之间的桥梁,避免这场空前绝后的武林浩劫。

    飞蛾军和官军对峙数日,双方谁也不敢轻易出击。这天晚上,段鸿羽正在睡梦中,忽听外面喊杀震天,他赶紧穿好衣服来到上官金鹏的帅帐中。只见飞蛾军众头领分列两行,静等上官金鹏的号令。段鸿羽问道:“先生,怎么回事?”

    除上官虹英和林中笑外,飞蛾军上下对段鸿羽拜上官金鹏为师之事都大感怀疑,认为他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此时见他发问,无不投来恶毒的目光。

    上官金鹏道:“夏千寻他们仗着人多,已经杀进来了!”

    段鸿羽道:“敌军来势凶猛,不可力敌!”

    上官金鹏哼了一声道:“他们来了也好,省得我们去找他们了!”

    便在这时,只听有人高声道:“上官金鹏,你这奸贼,还不出来受死?”声音落处,血里行针夏千寻率银枪骁将林凤亭、盖世三王旋风般杀到近前。这些人武功何等之高?上前阻挡的飞蛾军纷纷丧命!

    上官金鹏率群雄走出帅帐,他吩咐飞蛾军退下,朗声道:“夏千寻,休得作恶!”

    夏千寻停住身形道:“上官金鹏,你还不认输吗?”

    上官金鹏笑道:“就你这区区鼠辈也敢出此狂言?”

第六十三章 秘密撤退() 
夏千寻道:“本官现在兵多将广,凭你这些虾兵蟹将,根本不是对手!”

    林中笑怒极,伸手便去拔刀。

    上官金鹏拦住林中笑道:“要取你的人头,不用别人出手,我上官金鹏就已经足够了!”

    夏千寻仰天大笑道:“想要本官的人头,上官金鹏,你也不掂掂自己的分量!你还是小心一下自己的狗头吧!”

    上官金鹏道:“圣上可安好?”

    夏千寻道:“皇上龙体安康,就不用你这奸贼假惺惺关心了!”

    上官金鹏叹道:“只恨皇上糊涂,听信你们这些奸臣馋言,我飞蛾军一向对朝廷忠心耿耿,他竟派大军将来剿灭,天理何在?”

    彭先果道:“主公,皇上如此昏聩,还保他做什么?不如杀进京去算了!”

    上官金鹏道:“你们有所不知,就是这些小人到处搬弄是非,才让皇上失去了判断好坏的能力。罪在奸佞,不在皇上,只要我飞蛾军对大明忠心耿耿,皇上早晚有一天会知道的!”

    夏千寻笑道:“上官金鹏,你别欺骗世人了,你打着忠君报国的旗号到处招兵买马,到底是何居心?”

    上官金鹏道:“我飞蛾军为大明中兴而战,难道也有错吗?”

    夏千寻道:“你如果真心忠于皇上,就不应该离开朝廷,要像熊廷弼、袁崇焕那样,以一死报效国家,可你竟落草为寇,自建武装,到处抢州占县,实是官府心头大患,居然还敢自称忠于皇上!”

    上官金鹏道:“我如果留在朝廷中,恐怕早就死在你们这些人的手上了。我落草为寇,苦创飞蛾军,全是你们这些乱臣贼子逼出来的!”

    夏千寻道:“你说我是乱臣贼子,殊不知你上官金鹏才是天下第一的乱臣贼子!”

    上官金鹏道:“我飞蛾军自创立以来,从没主动进攻过官军,更没劫掠过百姓,所有花销均为各地大族捐助和剿匪所得,可你们这些人在皇帝面前颠倒是非,把我飞蛾军这样一支忠勇仁义之师说成了十恶不赦的暴徒。皇上就是听了你们这些奸佞之言才派大军前来讨伐的。夏千寻,你不去剿灭李自成、张献忠,却专拿我飞蛾军开刀,就是怕我飞蛾军受到皇上重用,那样你的地位可就不保了!”

    上官金鹏的话算是说到了夏千寻的痛处,他所以不惜一切也要剿灭飞蛾军,就是见崇祯对上官金鹏念念不忘。现在大明局势如此危急,万一崇祯病急乱投医,重新重要上官金鹏可就坏了。以上官金鹏的能力,他根本不是对手,大权必然旁落,他为防万一,这才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上官金鹏致于死地。夏千寻不想再拖下去了,阴魂子母剑在空中一招,高声道:“不杀此贼,更待何时?”

    林凤亭和盖世三王接到命令,率大队官军掩杀上来。

    上官金鹏摘下霜雪虎头钩,大声道:“诛杀国贼,就在此时!谁敢后退,格杀勿论!”

    两军瞬间搅作一团,方圆数里之内,悉数成为战场,鲜血满地,死尸滚滚,斗得好不惨烈。

    双方这一场血战都是死伤惨重,飞蛾军中虽有上官金鹏、林中笑、段鸿羽这样的绝顶高手,但无奈官军势大,何况在这样密集的人群中打斗,便有再高的武功也用不出来。

    段鸿羽见再这样下去,飞蛾军非得全军覆没不可,纵到上官金鹏身边道:“先生,敌军势大,不如暂时撤退,避敌锋芒。”

    彭先果也道:“主公,段公子言之有理!”

    上官金鹏也知道此战已无取胜可能,但他要让夏千寻有所畏惧,不敢太过嚣张,厉声道:“不许后退,向敌人发起反攻,我飞蛾军绝不可输给敌军!”说罢,第一个向官军冲去。

    飞蛾军见统帅如此勇猛,无不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