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业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工业帝国-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琢磨着花钱的太后那也是上了心思,毕竟,裁撤个几万军队,那可就是几十万两银子那,所以,太后同样嘉奖了一番清流一派忠君报国的举动。

    这朝堂上的老油子翁同龢,岂会不明白西宫的意思,有了这道懿旨,他立刻劝说光绪要对军队有所行动,整天在宫里,光听这翁老头讲解中文要义的光绪,虽然号称天资聪慧,但真正的见识可不是整天在宫殿里听课能听得到的,他考虑一番,很自然没有什么真知灼见,不过,好在自己老师没把这种困难的事情让给皇帝做。

    23ri下午,翁同龢已经受命草拟圣旨,拟派遣7路特使督查军队军纪,翁大人草拟的初稿中,语气十分强硬,对于军队中违纪现象要进行彻底清算,对于问题严重的军队编制要彻底裁撤后重建,以确保新军队不再有老的毛病……不过,光绪皇帝在这上面显然并不认同他老师的意见,稍微修改后,对一般问题不再追责,如果贪渎、违纪严重的,才进行治罪。

    而这份圣旨自然不能立刻以光绪的名义颁布,因为,有一份比这圣旨更有力量的懿旨存在,当天稍晚时候,光绪皇帝和翁同龢、军纪孙毓汶一同到颐和园见慈禧,呈上草稿后,这位西宫太后十分认真的批阅起来。

    一旁与李鸿章交好的孙毓汶一贯看不起翁同龢那清高模样,这件事情上自然要出头一番,他立刻拱手出列,“太后,微臣也理解皇上着急的心思,但若是这七路专使一下,恐怕地方上的督抚会多有意见,毕竟皇上派出的专使,那可就是钦差的身份,地方上恐怕多有不便!”

    帘子后面的老女人不痛不痒的嗯了一声,过了半晌这才说道:“孙学士所言有些道理,翁大人,我看派个两路就差不多了,把事情办妥贴了才是替皇上分忧啊!”

    这番话自然不是表面听起来那么简单,小皇帝老老实实的跪安后,退了出来,到了外面,光绪十分举棋不定的询问起他老师来,“阁老,皇额娘的意思,你可听明白了?”

    翁同龢笑眯眯的点点头,在自己这个皇帝学生面前,他一直都是个万事通的模样,“太后闲7路专使太多,只开2路,显然不希望我们搞的动静太大,恐怕乱了军心……我看太后这担心也确有必要,我看就派一路水师、一路陆师吧,京师八旗那就不查了!”

    “老师可有合适的人选,我看这事情非得是清廉耿直之士不可为!”年轻的皇帝对于这种问题的关键倒是把握得颇为到位,这要下去查,压力可谓是无比的巨大,就是顶着钦差的名义,那也未必有用。

    翁同龢没有直接接话,而是看了看还在后面跟着的孙毓汶,这位可是有了名的后党红人,他们两人的谈话故意不避开这位,那也是一种态度,不过,这人选嘛,他倒是有几个,“皇上,礼部右侍郎志锐、刑部主事沈曾植、翰林院编修王仁堪、黄绍箕、丁立钧都可用,待我回去考虑之后再奏报上来!”

    翁同龢刚回军纪衙门之后,自然考虑起这次督办军纪事务的人手起来,细细考虑一下之后,之前几位清流干将若是真的去军中办这事情,说实话,他却有些不放心了,这调查军纪之事,绝对是得罪人的勾当,但若是什么都查不出来,那岂不是折了皇上的面子和自己的面子。

    礼部右侍郎志锐是皇上宠妃珍妃的表兄,办事倒是破有能耐,派去陆师督查军纪倒是可行,而刑部主事沈曾植文采可以,却非干大事的人,王仁堪、黄绍箕、丁立钧几个,都是好笔杆子,人品也可以,但缺乏做实务的经验,更是从未接触过水师、陆师……

    细想之下,他颇为头痛,把李鸿藻、黄体芳找来商议,结果李鸿藻推荐翰林编修李文田,而黄体芳则未有人选,他倒是想过推荐陆鸿,不过,现在的陆鸿只是一介布衣……不过这个机会似乎应该回报一下这位陆贤侄!

    翁同龢正在cao心这督办军纪之事,两天后,上海却发生了一件让他震惊的事情!

第41章 官位() 
1894年3月27日,朝鲜开化党首脑金玉均被朝鲜人洪钟宇诱至上海,之后将其杀死在东和洋行之内……原本上海滩上的这件刺杀案也就是桩小事情,这个金玉均在大清国根本就是个无关紧要的朝鲜人,这厮也就在10年前的朝鲜,导演过一场仅有三天的申甲政变,不过,被如今的驻朝鲜通商大臣袁世凯给镇压了。

    但这消息送到翁同龢手里时,他立刻想到了早几日陆鸿提到过,日本可能早已在谋划入侵朝鲜、并且与中国正面交锋的计划,唯一缺的就是一个小小引子……而现在,这个引子就活脱脱的摆在了自己面前。

    这金玉均之前10年可都在日本人的保护之下,甚至都改名为盐田周作,而他此番来大清国,原本倒是想要拜会直隶总督李鸿章,试图借助清朝作为朝鲜宗主国的地位来改变朝鲜的体制……当然,这只是这个韩国人的一厢情愿。

    不过,若是日本人接着此事发难,却是不可不小心防备!

    只是,接下来的事情有些个麻烦,如今正在处理这金玉均刺杀案的却是自己老对头李鸿章手下的淮系干将刘铭传,昨天跟着电报来的就有刘铭传的处置方案,这金玉均那是藩属朝鲜国通缉的要犯,被朝鲜那边派人干掉了,这件事情毫无疑问就是派回去让朝鲜人自己处理。

    而翁同龢现在显然更为重视这案子,把人犯都送回朝鲜,这做法显然是合乎现在大清王朝和朝鲜国藩属关系的正常做法,但是,这金玉均确确实实是一个大麻烦,托庇在日本十年了,如今在上海被杀,日本人不借着生事,那还真是奇了怪了!只是,这老刘可是个有名的硬脖子,就是李鸿章要拿个主意也得跟这位好好的商议,军机处若是说要重办这刺杀案……想到被这刘铭传一封封折子催问缘由,翁同龢就觉得头皮发麻。

    于是乎,29日下午,翁同龢又找来李鸿藻、黄体芳、王仁堪商议此事,三人都以为,这件事情的操办应该十分的小心,而在谈论中,王仁堪第一次听说了陆鸿在这件事情上预判,这位丁丑状元郎再次感到十足的诧异,当日在翁府上的闲聊,他可没觉得这位泰西游学的年轻人有太多不俗之处,只是见识颇广而已。

    而翁同龢向他们问策之时,这三人倒是有些个主意,李鸿藻建议对此事直接授权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全权处置,就算是处置不当,那也是李鸿章的责任,何况,大清朝如今对外的事务,多由李鸿章来操办,这也合乎体制。

    黄体芳倒是忧心忡忡的表示,应当将人犯押来北京审问,而且同时要求朝鲜王室就此作出妥当的表态,以免被日本人找到把柄来介入朝鲜事务,自从上次陆鸿向他解释了一番所谓泰西军事评论后,他对于朝鲜事务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

    而状元郎王仁堪则表示,依着宗主国的义务,保护朝鲜王室的利益自然是首当其冲,他建议秘密处理金玉均的刺杀案!

    翁同龢仔细考虑之后,总觉得这些方案都有些问题,朝鲜王室对于金玉均一案的处置,其实他不用猜想就能知晓,按照谋逆的罪名,处死已经是最善意的处置了,若是活着的话,凌迟那也才是应得的刑法,所以,朝鲜人到时候盲目的激怒日本人,几乎不用猜测的结果!

    看到翁同龢沉思的模样,黄体芳忽然开口说道:“阁老,来之前,我正好碰到陆鸿,顺便问了一下他的看法……”

    “噢……”翁同龢眉头一扬,侧头看着黄体芳,“漱兰,陆鸿可有什么奇特的主意!”

    黄体芳顿了顿,又看了看翁同龢,“阁老,陆鸿他这说法到是真的有些另类,这东和洋行不是在英租界嘛,而且这事情根本就是两朝鲜人私斗闹的命案,咱们根本不用把死人金玉均当回事,不过是个死了的朝鲜人,该怎么判怎么罚,英租界不是有英国人临时法院嘛,让英国来处置,即便是有问题,日本难道能和英国人翻脸嘛,朝鲜那边,反正这刺客本来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翁同龢听到黄体芳说起的这个主意,眼睛顿时就亮了……这满朝上下,都把这金玉均当成个朝鲜钦犯、重要的角色来看待,可没人考虑过这轻轻放下的手段,细想起来,这确实是妙不可言的一招,若是如此安排,这后患立决!

    摸了摸自己的大胡子,翁同龢微闭的双眼颇有些自嘲的意味,没想到这么麻烦的事情,可以以如此轻巧的手段来处置掉,这陆鸿倒真是有些能耐,他看啦看一旁的王仁堪,忽然想起另外一件重要事情来,开口说道:“可庄(王仁堪字),之前督查军纪之事,太后和皇上那边已经说好了,陆师那边且由礼部右侍郎志锐去操办,水师这边,皇上和太后都颇看重于你,你看可否操劳此行?”

    这督办军纪之事,如今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志锐那是珍妃的堂兄,当朝皇帝自然满意这人选,而督查各路水师,清流这边能抬出来、镇得住的人物却不多,翁同龢最终显然还是看的中这位状元郎。

    王仁堪此次也上过折子,极力要求严肃军队,整肃贪渎,不过,他久在皇帝身边行走,早年的话还颇得光绪、慈禧喜爱,不过,四年前趁着太和门失火之事,他上奏建议慈禧暂停修建颐和园,结果因为被宫内彻底冷落。

    而光绪皇帝虽然还是颇为看重于他,但他其实已经无法受到重用,这次竟然派了他这么个差事,实在有些勉为其难的感觉,他多年来做过数任各地学政的位置,可就是没跟军队搭上过任何一点的关系……

    听到翁同龢提起此事,他自然明白,这是借着由头把自己从北京城外放,而这得罪人的差事,可真心不好做,尤其是要把手伸到李合肥的袋子里,更是没啥好果子吃!很显然,自己离着权力中枢愈行愈远了。

    “阁老,既然是皇上的意思,那我尽快去吏部交割!”他这人心高气傲,不过对于这官运蹇阻、前途渺茫的境遇,倒也是不以为然,起身拱拱手接下了这档子差事。

    这屋内几位可都是明白人,自然知晓这其中的猫腻,显然也是为他颇有些不平,不过木已成舟,王仁堪这外放的事情其实在他当初进谏之时就已经注定了,太后不喜的人,留在京师那也是再无用处了。

    坐在他身边的黄体芳忽然朝着翁同龢拱了拱手,“阁老,可庄不通军务,而这水师都是洋务为主,老夫就斗胆举荐一下陆鸿,这少年颇通军务,又精于洋务,若有他帮着可庄,也能分担些个事情!”

    说实话,在座的其他几位,可都没料到黄体芳会在这个场合举荐陆鸿,不过,事情的发展却如同水到渠成般的很自然,毕竟,这些日子,这个精通洋务、却愿意投在黄体芳门下的年轻人实在给他们不少惊讶,而促成此事的文案也是出自他之手,如今委派他协助王仁堪倒也是顺理成章……

    “也好……”翁同龢考虑了一下,对于陆鸿,他还是颇有些收纳之意,如今有真材实料的年轻人可真心不多,尤其是,如今自己终于有了机会在军中插上一脚之时,虽然只是小小的插手,他这可是了了他的大夙愿。

    一番密议之后,陆鸿当天从大胡子安德森那里回来之后,却赫然听到了一个让他也惊讶不已的消息。

    “陆贤侄,皇上已经颁下军纪监察巡守事的圣旨,阁老那边已经允了你从六品的布政司允判实职,随钦差王仁堪出京办事,老夫保举你为此番你跟着王学士出京办事,切记廉洁公正四字……你如今是布衣之身,恐怕先得去吏部纳捐才行,此事,切记速去办妥!”小老头一副长者之态,啰啰嗦嗦把事情都给交代了。

    这结果多少有些出乎陆鸿的预料,他之前也与秦天民私下讨论过,此番自己所作所为,显然足以让黄体芳看重,若是这军纪营之事成了,最好的协办的位置……不过,现在听下来,显然成立单独军纪营似乎未获得宫里面的认可,不过,自己的官运似乎开始亨通了,一上来就混了个从六品的差遣。

    不过,等他和秦天民讲起此事后,这小贪官竟然对自己颇为工夫博来的差遣并不看得上眼……

    阅读。

第42章 操办新任务() 
稍晚时候,陆鸿通过秦天民这才了解到,之所以自己这一次似乎被大馅饼砸中,其中原本就有根本xing的原因存在,堂堂大清朝有着庞大的官僚体系,但是,事实上,只有那些手中有着绝对权力的实职官缺,才是大多数正途官员所愿意出任的,至于像这次这所谓的军纪督查的差遣,虽然名义上颇有些档次,到了下面那可是正儿八经的钦差差遣。

    但是,由于军纪营事实上并没有被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