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山寨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之山寨英雄- 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果然当这一份港口码头扩建方案被杨度放在李长庚书桌上的时候,李长庚看到了中国企业的诚意。他毫不犹豫地在这份标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写上了一句批示语。中国的任何一项工程,不需要追求世界上最好的设计方案,但我们一定要从中找出最适合我们、最有利于我们的方案。这样的设计对我们来说才是最好的!

    随着李长庚给这场中国企业划时代的竞争中划出了一个句号,一锺定音地让华生公司夺得了上海港码头扩建工程。这份中标方案以及李长庚的批示随后通过报纸向全社会进行了公开发布。退缩下来的上海商帮与轮船招商局都表示对这份方案的中标没有异议。

    然而这件看似完美落幕的事情,其影响却远远没有落幕。上海商帮受此挫折后,并没有恢心,他们从企业产业链拓展合作中看到了好处。于是上海商帮成立了以民生银行为核心的民生财团。东北商帮也在上海成立了以华生银行为核心的华生财团。随之而来的是各省纷纷成立各自的财团。这些财团依附于各省的政治体系当中。其中有强有弱。但他们赶上了这个发展的时代,李长庚也非常愿意看到这种区域性财团的诞生。因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他需要这些大、中、小财团在世界经济危机当中稳定国家的经济。

    而象上海港码头扩建工程一样的超级工程,在全国各个重要的经济节点都有足以让这些财团兴奋的项目,国家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近一千亿华元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火力、水利大型发电厂就达五百家。还有大型黄河水电枢纽工程,长江水电枢纽工程,淮河治理工程等一系列超级水利工程。全国铁路公路网的进一步扩建工程。5万吨级水压机工程。新城市化扩建工程。

    随着一系列全国性大型工程的上马,全国的资本家疯狂地参与到这次资本盛宴当中。然而与之不相应的却是民国的股市越发的冷清。

    随后民国国家储备银行突然出台一项政策,那就是华元将实行固定汇率的金本位自由兑换政策,但严禁黄金、白银的外流。

    这项莫明其妙的政策,让国际经济学家嘲笑的一无事处,在这些经济学家看来,民国的经济政策实在太保守了。保守得让人无法评价,民国这些年是外贸型国家,华元的币值被市场过度的低估。民国正应该适应这种经济形式,适当的开放华元汇率才是对中国金融业最有利的方向,但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明明很好的外向型经济,却以国家意志强行地转变成内向型经济。

    当然这项政策民国的老百姓是欢迎的,金银在国内实行固定汇率。可以让他们手中的华元拥有更加稳定的购买力。而中国企业对于这项政策也随着一系列工程的发布,加上畅通的融资渠道。而保持沉默。嘲笑民国这项经济政策的一些国家,甚至主动提出向中国出口黄金、白银。这样的好事民国政府自然是越多越好。以至于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欠下了数百亿华元的外债。此时华元的币值稳定在与美元币值二比一的汇率上。

    大量的黄金、白银流进了民国国家储备银行的地下金库,有这些黄金、白银的抵押,国家储备银行开始按照十比一的数量发行华元,而这些华元又将用于全国性的基础工程建设投资当中。

    中国巨大的人口市场,随着大笔币值稳定的华元的发行刺激,华元的消费开始突然性的发力。消费市场开始一路走高,以前中国只能用于出口创汇的家电产、汽车、服装等产品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汽车、摩托车,开始成为家庭交通工具的首选;家里安装一部电话,成为亲戚朋友交往的热门话题;电饭锅、电炒锅成为国民时尚的厨房用品,电冰箱、收音机成为年轻家庭必需电器。

    民国商业市场突然爆发性的增长,让一度嘲笑中国币制改革的经济专家们看傻了眼睛,其实这种国内市场突然性的转变,也一度让李长庚困惑不已。其实这种暴发性的增长早就被埋下了成长的种子,民国这几年经济稳定而且保持一直增长的态势,人民群众早就有了消费的意愿,但是中国人传统的储蓄观念深入人心,大家都怕那一天,天下又回到从前,那时候还是得手中有钱心里不慌。

    但随着国家储备银行发布的华元与金银兑换固定汇率政策一经出台,这等于给中国老百姓打了一针强心剂,在加上一系列的基础工程建设,让全国从上到下的老百姓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人们都觉得钱更容易赚了,只要你出力,两口人,一年挣出全套的家电不是做梦,一年工资买一辆国民型轿车也不是做梦,五年工资买一套一百平米的楼房也不是做梦。

    当中国政府违反经济规律刺激市场的行为,而导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正引发世界经济学家和政要们热议的时候,时间来到了1929年10月。此时的美国股市比一年前李长庚来的时候还要疯狂数倍,美国人正在商场超市里抢购中国制造的商品,提前为过圣诞而做准备。

第二零六章 世界经济危机的序幕() 
谁想财谁就买股票这是1929年1o月之前所有美国人的口号,美国股市的疯狂远比一件前中国总统李长庚来方时还要疯狂一倍,在这其间不乏有人唱衰美国股市的,但每一次唱衰的结果都是美国股市一往无前的上涨。'

    此时的美国股市就向一辆失去了制动的火车,谁也不能阻挡他的前进,除非他与另一辆火车相撞,这是纽约时报的一句话。这样一句如此露骨的话并没有引起美国人的注意,他们已经被疯狂上涨的股市冲昏了头脑。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被昏头脑,其中仍有一半的人是觉察出美国股市的不正常上涨,但这就像博傻游戏一样,大家都不相信自己是最傻的那个人。

    时间来到了1929年第三个星期,股市的最后一天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这一天成为可怕的“黑色星期四”,并触了美国经济危机。然而这只是最初的一天,随后的29日,交易所股价再度狂跌。一天之内16oo多万股票被抛售,5o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4o%。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金融危机接踵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到来。

    与美国相隔万里之外的民国政府得到这个消息后紧急出台了,外贸转内消政策,也就是说大宗出口商品,停止海外出口,国家退还出口关税,并且付尝一部分库存补贴。出口商品全部转为国家内消。

    紧接着民国政府向美国借贷了一亿美元的批金融贷款,其贷款抵押为中国政府先定的一系列美国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美国人知道在这上面肯定要吃中国人亏的,但他们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因为与此同时,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列强国家相继出现了股市大跌的局面。全世界除了那些殖民地国家,只有中国和苏俄没有受到这次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苏俄就不用说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在制裁他,只有中、德两国与他做以物换物的生意。在加上苏俄的采用的是虚拟货币制度,在国际上也没有什么购买力。实体经济全都被国家掌控着,计划经济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经济危机的说法。

    受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冲击除美国外最严重的国家就是德国和日本,日本的情形与德国颇为相似。虽然日本是战胜国,但是日本工业能力很弱,完全经不住美欧各国工业的打击。一战刚结束时,英、法、德等国的经济尚未恢复,日本得到了美国工业的大量订单,丝织品和船舶大量出口美国,经济一度繁荣。但随后。欧美各国商品大量涌向日本及亚洲市场,日本货节节败退,导致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o年至1921年,日本工业总产量下降了19。9%。其中造船业88。2%,采矿业55。9%,机器制造业55。9%,生铁16。7%。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降达55%…82%。出口下降4o。3%。国际收支逆差达3。5亿日元,外汇储备从13亿日元减少到6亿日元。事实上,由于日本缺乏国际竞争力。从192o年到1929年,日本的贸易逆差达33亿日元。农业也未能幸免。35oo个缫丝厂停工,2oo万蚕农陷入绝境。同时,国际廉价粮食大量输入日本,加上国内市场萧条,粮食价格一跌再跌。此后,米麦产量长期停滞。1923年9月1日,日本生关东大地震,东京和横滨的建筑绝大部分被毁,财产损失达1oo亿日元之巨,使已经处于深度萧条中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震后,从1923年到1927年,日本政府向美英等国举借巨额外债,数量高达9。1亿美元。靠借钱和战争中捞取的储备,日本政府向国内各大财团放高达13亿日元的救济贷款,这样,日本经济才逐渐摆脱萧条,进入一个缓慢展的时期。但1927年日本又爆金融危机。一些银行由于拥有大量未经整理的震灾票据而周转不灵,形成挤兑风潮。经济危机和萧条继之而来。政府共拨款12亿日元救助三井、三菱等大银行。还未等日本喘过气来,从美国爆的更大危机又来到了。这一过程产生了两个意义深远的后果,其一是欠下巨额国际债务,成为引大萧条的国际债务链的重要环节。其二是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日本工业高度垄断化。垄断财团控制的日本经济一方面强加技术更新,另一方面则是实行贸易保护。更加意味深长的是,它促成了勾消债务、实行军国主义的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壮大。从这个角度看,关东大地震对于日本的意义正如一战失败对于德国的意义,而德国和日本的巨额债务则又是美国繁荣所系。

    德国由于一战失败的原因付出巨额赔款,直到1924年,它仍然失去大量工业和运输设施,德国物价失去控制,财政经济一片混乱。1924年,英国出于维持欧洲大6均势需要,美国出于利用德国工业能力获利需要,两国又都不希望德国步俄国后尘生革命,故出台了一个“道威斯计划”,给予德国8亿金马克的贷款。在此计划的鼓励下,国际资本源源不断流入德国,从1924年到1929年,外国投资总数高达32o亿金马克,美国资本为主,英国资本其次。这一时期,由于得到的资本多,而付出的赔款少,德国工业设备得以普遍更新,生产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不仅如此,得到外国资本的多为实力雄厚的德国各大垄断工业集团。这进一步增强了德国工业的垄断程度。蒂森、克虏伯、西门子、曼奈斯曼、弗利克等的实力较前更为强大。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德国债台高筑,且需支付大量赔款。虽然工业生产能力得以迅恢复,而人民生活仍然十分艰难。只要德国出于稳定政局需要,推迟偿还债务,推迟支付赔款,或者在德国的投资利润不能实现,则国际经济循环将立刻中断。

    受这次冲击最小的就是中国,中国提前将国家经济由外向型转向内向型经济。虽然出口贸易受到一定的冲击,但由于国内的需求大量增长,大部分商品被国内巨大的人口市场自我消耗掉了。特别是一系列国家工程的先后开工,对于钢铁、水泥等大宗商品的需求量,甚至过了危机之前。为了避免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下跌,中国也减少了从国外采购粮食的数量。在加上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虽然外债不少,但大部分都是比较健康的黄金外债。这种外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对赌性质,大家博的就是中国这种内向型经济策略的失败。可惜,随着这次世界经济的到来。中国成了这次国际对赌的大赢家。而且随着英、美两国先后在金本位货币制度上出现松动,华元在国际上受追捧的程度日益增高。当然这离向美元一样的世界币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还有一个国家受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比较小,那就是法国。法国经济相对独立。它既没有对德国的大量债权,也没有与此相应的工业设备输出。二十年代的法国繁荣主要依靠德国赔款提供资本扩大生产。依靠低价法郎扩大出口。因此,当美国经济危机爆时,法国还处在繁荣的顶峰。所以迟钝的法国人并没有采用中国人将外向型经济转向内向型经济。或者向英国一样,筑起贸易保护壁垒。当然总的来说此时的法国人民的小日子过得还是很滋润地。

    总结一下这次世界经济危机大概的顺序是这样的。1929年1o月24日。纽约股市暴跌。纽约股市跌暴后,美国经济陷入危机。美国大量抽回对德国的投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