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山寨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之山寨英雄-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菊灿烂地烧,你的笑容已泛黄,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被风乱也微摇,你的影子剪不断,独留我孤单在湖面神伤。

    已伤完飘落了灿烂,凋谢的市道上冥冥不堪,手摸独樵愁心拆两半,他已上不了爱一辈子摇晃,谁的江山马蹄声慌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天微微亮你轻声的叹,一夜惆怅如此委婉,菊灿烂地烧你的笑容已泛黄,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被风乱也微摇,你的影子剪不断,独留我孤单在湖面神伤,菊灿烂地烧你的笑容已泛黄,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被风乱也微摇,你的影子剪不断,独留我孤单在湖面神伤。

    李长庚很装13的对着窗台上的菊唱了首歌,一转身却见小凤仙已哭成了泪人,蔡锷也眼圈发红。这歌真应景,人家蔡锷要回云南,他给人唱生死离别,成心给人填堵不是。

    想明白之后,李长庚装糊涂道:“这歌是有点伤感,但两位也不用这样配合吧。”

    听李长庚说的搞笑,小凤仙破涕为笑:“有你这么劝人的么,罚你讲个笑话。”

    蔡锷也笑道:“该罚该罚。”

    “笑话吗,张口就来听着,一位医生治死了人,被这家人捆绑住,准备送官府。夜里乘人不备,医生挣脱绳索,游水过河逃回家中。见到自己儿子正在读医书,便忙说:“儿子啊,读书还可以缓一缓,还是先学会游泳更重要。”

    “哈哈,中医真的不科学!”蔡锷笑道。

    李长庚听了这话却是很气愤,“说中医不科学的人,一是没良心,二是不懂科学。”

    “哦,李兄这话可偏激了。”

    “不偏激,我觉得还说轻了。黑格尔说过,存在即是合理,中医存在据史可考的已经二千多年,那时的黄帝内经已经有了十分系统的哲学理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历朝历代又有大量医药学著作,总结了大量病症的治疗办法以及中药知识。使中医成为非常系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比西方先进几百年。

    我们中国人祖祖辈辈都在享受这中医治病的好处,以至于中国在这样密集众人口居住的情况下,没有出现向欧洲那样鼠疫横行的时代。可现在偏偏有那些人,西方什么都是好的,扬言中医不科学,操这种人屁都不是,有本事,让他来跟我说说西医,跟我辨辩什么是科学。这种人早晚有一天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听李长庚高声争辩,蔡锷和小凤仙人都傻了,这货真是个极品,那有逛青楼跟市井之小贩一样狂吼的。而且现在废止中医案可是汪教肓长提出来的,全国都在热烈拥护,这货简是逆潮流啊!

第八章 找靠山 对答梁启超() 
李长庚能言善辩的长处,是在大学辩论社当主辩时就练出来了,而且还真就用费止中医案,做过辩题。如今用起来,自然有股子霸气。一翻言语下来,还真把蔡锷和小凤仙辩论的兴趣勾了起来。

    “我以为李兄这样在西方成长的人物,是支持西医的呢,怎么反到给中医助起威来?”蔡锷略有疑惑地问道。

    “中医是中国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古人对卫生、饮食、健康以及自然科学的重要总结,现在中医存在的问题是传承的体系问题,中医的传承主要是靠师徒相传,这里面有好的一面,但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就是在实际病症的疹疗上面更直观有效。坏的一面就是学术知识整体上面欠缺。问题是存在的,我们现代人应该做的是学会改变,顺应时代潮流,而不是全盘否定,扬言费止中医那部分人是即没头脑又没良心还不懂医学。

    在来说西医,这个叫法首先就不准确,应该是现代西方医学,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1543年,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论,建立了人体解剖学。这既表明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水平上复活,又标志着医学新征途的开始。

    在临床医学上,19世纪诊断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叩诊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雷奈克发明听诊器;许多临床诊断辅助手段,如血压测量、体温测量、体腔镜检查都是在上世纪开始应用的。上世纪中叶以后,解剖学的发展和麻醉法、防腐法和无菌法的应用,对外科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外科学开始迅速发展。上世纪末期,体腔外科普遍发达,这样许多临床专业(如妇科、泌尿科、眼科等)中除进行内科处置外,外科方法也获得重要地位。药物学方面,上世纪初期,一些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先后被提取出来。到上世纪末合成阿斯匹林,其后各种药物的合成精制不断得到发展。与其说是医学上的成就不如说成是化学工业的成就,西医有一个最最重要的缺点,那就是副作用和用药依赖性。

    西医有其进步的一面,中医也有其传统的一面。不管是什么医学,归根结底,医学是用来救死扶伤的,两种医学都有好的一面,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做为一个理智的人,头脑清醒的人,应该客观考虑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主观判断事物的好坏。”

    小凤仙鼓掌道:“启明先生一席话,让人茅塞顿开,你这翻话真应该在报纸上发表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

    蔡锷诚肯地说道:“启明一翻话见解独到,一些想法与我老师任公甚是相和,松坡到是想给你们二位做个引荐。”。

    “任公大名我在国外就多有听说,十分崇拜他老人家如能得松坡引荐,自是荣兴万分。”

    “李兄有这话便好,择日不如撞日,明日松坡正要去老师处请教,不妨咱们一起。”

    李长庚与蔡锷喝得了不少酒,才回到六国饭店。次日一早,蔡锷就来到饭店,李长庚特意收拾一翻才上车与蔡锷同行,路上李长庚下车买了几样水果糕点。

    李长庚这样重视拜访梁启超,是有目地的,想在民国混出点模样,靠山一定要找好的,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运动领袖之一。在民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能得到这样人物的认可,那相当于被民国文化界、政治界的双重认可。李长庚作为曾经体制内的干部,自然懂得其中好处。

    蔡、李两人来到北京东城北沟胡同13号,梁启超的府第。在厅见到梁启超后,蔡锷连忙拉着李长庚行礼后说道“老师好,昨日结识这位启明先生言谈十分投机,而且听他许多见解与老师思想十分契合,便作主引荐老师,冒昧之处,还请老师见谅。”

    “小子李长庚字启明,见过任公。冒昧打扰任公,还请见谅。”李长庚说着将礼品递给梁启超。

    “哈哈,松坡何来冒昧一说,老朽之人,最爱与年轻人交流思想。一见长庚便知是国外归来的,国人是不会将礼品直接递到主人手上的。这是个好习惯,要学习,按照西方礼节,我是要打开礼品,表示高兴并接受的!”

    得这老人家不愧是教育大家,这就开始教育人了。咱得马屁接上。“任公教育的是,启明刚回国月余,礼数不周之处,不望见谅。启明在国外就曾读过任公著的少年中国说,很是激动,今日得见任公本人,真是三生有兴。”

    “哦,启明在国外也读过少年中国说?”

    “是的,至今启明还记得,那年启明正好十岁,被家父领到书房一句一句的教我背诵下来。最激动的就是那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哦,为何喜欢这两句?”

    “因为我坚信,华夏民族,这头狮子不会一直沉睡下去,肯定会有醒来的一天。而这一天不会太久,因为中国已经有了任公这样的觉醒者,在思考,在实践。”

    梁超超微眯着眼睛,气场爆强地问道:“除了你拍我马屁之外,我到想听听,你那里来的自信。”

    “我的自信来源于我之所见,第一中国人很聪明,一点也不笨,而且善于变通。第二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没有之一。第三中国人当惯了天朝上国,现在的国际地位很不舒服。”

    梁启超紧逼着又问道:“可是现在中国确很弱,怎么办?”

    “每一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都是从弱到强,想走捷径是没有的,特别是向中国这样一个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大国,照搬欧美那套体制是不合适的,只有学会摸着石头过河,才会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小子年轻学浅,什么国体制度不敢妄论。

    但我认为眼下最重要的是国民教育,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悲哀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传承靠的不是皇权武力。而是大汉民族先进于其它文明的文化体系。中国历史上也曾一度被外族入侵,但中国人靠的是就是华夏民族文化的先时性,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侵略者,要么被我们同化,要么被我们消灭。而反观其它文明古国,埃及人的文字只有史学家和文字学家才能读懂,而只要是读过书的中国人都能读懂两千年前古人留下的著作,这是世界历史上绝无紧有的文明,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西方文明,创造了辉煌的现代文明,再到在近一百年来,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使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速发达,更使得西方国家实力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又一次落后于世界。老大中国要迎头赶上,必先重点学习西方现代工业发展,也就是把国家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数、理、化上面。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不用急着与西方文明比较是精华还是糟粕,等中国的国力发展起来了,自然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李长庚这一翻话里面包含的许多观点,放在后世可能希松平常,但放在民国无异于观点尖锐。好在听他说话的是梁启超,如果是一般学者,早就对他破口大骂了。

    梁启超,沉思了一会才说道:“你的观点十分尖锐新奇,你说的是教育观念实则是治国理念啊,老夫要仔细想一想。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很多,而能清醒审视自身的却很少。从你的话中我听出你有一种很矛盾的思想,即是接受西方文明又想维护中国的传统文明,也许在你骨子里,比一些士大夫还要重视中华文明,我想知道你的观点在那里。”

    “矛盾从来都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中学为体,师以洋技以技长。西学为用,这种观念很早就有了,也是指导中国洋务运动先驱们为之努力的方向。可是中国却没有赶上西方,反到是差距越拉越大。大家又转变了方向,觉得是国家体制上面的问题,革了大清王朝的命,建立了民国,可实际上还是换汤不换药,民国并没有真正的改变民生,外国烈强依然压在我们头上。于是许多人迷茫了,觉得西方文化什么都是先进的,什么都是好的,看我们身边有个完全西化的日本,不就打败了我们这个老大中国,更打败了老牌列强俄国。我们更要向日本学习全面西化,传统的都是落后的,都要扫落到垃圾堆里。可我要说的是,中国需要的是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的是让更多少年接受教育,需要的是让中国的老百姓吃饱饭。中国要想成为强国,要想在世界舞台上站有一席之地,一句话中国的才是世界的!”

    “好,好一个中国的才是世界的!”

    梁启超起身拍掌,豪迈地说道:“小友若有时间在北京不妨常来与老夫畅谈,今日松坡也别走了,陪长庚与老夫喝酒。”

    (感谢书友们对本书的支持,新人新书,求众位书友大大们,有票的赏票,没票的点下收藏。五方在这里谢谢大家啦!)

第九章 风光无限在京城() 
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这年十月一日,在京报上,梁启超继九月三日发表反帝文章后,在次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国的才是世界的。”大体是那天与李长庚问答的内容,最后说道:“长庚先生的许多观点,乍听来普通极了,可越是深思,更越觉奥妙无穷。几日苦思自觉才智未够,遂发表于京报,与各位贤达集思广议。”

    李长庚火了,梁启超的文章一发表,整个京城便热议起来,京报接连加印2次。也引得北京城一些大人物的注意,总统府内,杨度等一干筹安会人,正等着袁世凯开小会,其桌案上正放着一叠京报,冲上的一面,正是梁启超的文章。

    “梁卓如这是什么意思,上月三号,他还发表反对君主立宪的文章,怎么这还不到一个月又弄起迷踪。”孙毓筠言道。

    “中国的才是世界的,这个论点还是不错的,只是文中其中许多观点过于笼统,多是泛泛之淡,文章只是记录任公与这位长庚先生当时的对话。不过到是与君宪救国论中的一些观点相合,完全可以借用过来为君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