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山寨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之山寨英雄-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怀庆挥挥手坐到一把椅子上,长叹了一声。

    见到这样的情况,韩家的来宾也都不好久留了,纷纷向韩怀庆打招呼离场。经历今晚事情的许多人都失眠了,东北究竞是个什么样子,几个学生娃的话中不难听出,那里的人对李长庚有一种什么样的崇拜。难怪人家李长庚想打谁就打谁,说不定人家东北军收拾完老毛子就要往关里打了!

    送走两位同学韩浩东回到韩怀庆身前,家里的佣人长工都躲得远远地。“爹,你别生气了,是我错了!”

    “是我韩老儿不知天高地厚,自己打了自己的脸面,算了你老爹我快活到六十岁啦,当年跟着李中堂当差什么场面没见过。我说老二呀你这出去大半年,老爹我可都认不出来你了。给我说说你在学校这半年是怎么过的。我要好好听听,你上学的时候我跟你一起去东北见见世面。”

    韩浩东见老爹不生气了,找了把椅子坐在旁边说道:“老爹这事其实怪我,不知道两位同学要来,没把我们的忌讳说明。其实在我们东北总司令并不是那种提起来就要歌功颂德的,就事论事是可以谈论总司令过错的。只是刚才大哥那几位同学用语不当的污蔑总司令才把我们三个惹急了的。”

    “过去的事情了,就不要提了,这就跟当着回回的面骂阿訇,人家不跟你动刀子才怪。回头我说说你大哥,他们这群学生也确实太无法无天了,五四的时候我就怕你大哥出事,跑到北京看他一个多月。听说你们东北大学没游行闹事,我还挺高兴的,没想到你们更激进。”

    “那时,老爹,你不知道那时候我们学校多紧张,每天上午军训下午上课,同学们都玩了命的学习,所有教室没有早于半夜十二点熄灯的。后来还是总司令下令10点半学生必须就寝,那还有许多同学躲在被窝里偷偷学习。”

    “哎呀,你们学习这么苦啊,好,真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们这样的学习精神为父也感动啊!难怪日本人会服软!”

    “哪是,不过爹,我们吃苦学习可不是为了成为人上人,总司令说了,中国从前一直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却被西方人赶超,现在西方人走在我们前面,我们要想超越就要跑步去追,用多长时间追上西方人,这就要看我们这些青年人使出多大的力气。”

    “哦,这样啊!听说东北人现在都挺富裕的吧?”

    “那要看怎么说,要说最富的人是总司令,他可能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整个哈尔滨的百分之七十的企业都是他投资或是创办的。”说到这韩浩东买了个官子。

    韩怀庆也不以为意:“自古官不与民争利,他这么做按说老百姓不应该这么支持他啊?”

    “爹,这就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的先进性,虽然总司令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可他的生活在东北只能算是中上阶层,因为他企业赚到利润去掉人工开支和企来运营,剩下的钱百分之五十的钱要用于企业技术升级和生产扩建。别外的百之三十是政府税收。他和股东只能得到企业的百分之二十的分红!而这百分之二十的分红,几呼都被总司令用于慈善事业,他能的钱只有政府开的工资。

    在说东北现在老百姓吃的都是大锅饭,穿的都是工作装,住的都是保障房,富人和穷人生活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可能也就只有在住宅上面能分出穷富来。在街上你碰到一个不起眼的人,说不定就是百万富翁,不过这些百万富翁可能手里一分钱都没有,因为他们的钱都用在工厂的扩建和设备的革新上面,我们放假前报纸上说日本的观察团级别又升级了,日本人说要向我们东北学习。

    不过总司令给经济学院上公开课的时候,我也去旁听了,总司令还提到日本向我们学习这件事上,他说我们东北工业发展的思路,日本人是学不去的,免强学去了也只是东施效颦!日本的经济学家还不服气上去辩论,结果败得一塌糊涂。”

    “哦,日本国比我们先进啊,怎么还学不去呢?”

    “日本学者也问了同样的问题,总司令是这样回答的,每个国家的国情都不相同,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适合的制度,东北工业是从零起步,就好比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可以随意创作,可日本的画作已经进行了一半,要想照搬我们经验,只会做的很小气,发挥不出优势来。就拿城市建设来说,我们东北设计出来的主街道宽度设计在120米,有6条机动车道、2条非机动车道、1条中心绿化隔离带、2条小绿化隔离带、2条外侧绿化带。

    随着未来社会进步机动车辆的增加,随时可以将预留的绿化带,变成机动车道。这对于东北来说只存在修路的成本,可日本现在的街道早已成形,想要扩道只能拆迁民居,这样不但修路的成本会成倍增加,也会给社会造成许多不安因素。”

    “哎呀,听你这么一说,你们这位总司令可是太了不起了。”

    “就是说呢,爹,我可能过完年就要回学校了!”

    “你们不是要三月份才开学吗?”

    “有一个钢铁厂的在建项目我报名参加了,总司令把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都快搬空了,还来了许多德国工程师,参加这样的项目,一是我可以更加深地运用学到的知识,二是我可以向这些德国技师请教德语,为明年跟随能斯特博士学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好哇,老二有这个志向为父还有什么可拦的,过完年就去,早点走到学校也好准备充分一些,不过有件事为父要让你帮个忙。”

    “不敢,请父亲明示!”

    “哈哈,你这老二还掉上书包了,也没啥,你和你大哥多聊聊你们学校的事情,从前我还以他在北大读书是条好出路,可今天我听你这翻话,看来他这条道走下去还真不行。你们这个总司令是胸怀天下的大人物啊,一旦入关对他们这些掉书包的人很可能要用很严酷的手段啊,你别打岔,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说别的,就拿刚才的事来说,要是在东北会有什么后果?”

    “嗯,爹说的是,我回来之前,听说北京的一位报社记者在哈尔滨演讲什么中国入侵俄国的战争是不正义的时候骂总司令,结果被一位战场下来的残疾士兵当场掏枪给打死了。事后那位残疾士兵去警察局自首时,数十个在场的老百姓都去自首要替那位残疾士兵顶罪。最后还是警察根据弹痕,确认是那个士兵所为。听说哈尔滨全体市民向警察局请愿,要判那位残疾士兵无罪。”

    “会判那位士兵无罪吗?”

    “不好说,不过东北律师联合会已经成立律师团要为那位伤残士兵辩护,其中最有利的法律就是总司令刚到哈尔滨时宣布的持枪法案和是伤残士兵保护法案。伤残士兵保护法案可以保护那位伤兵不受以极刑,而持枪法案可以帮那位伤残士兵脱罪。所以现在最麻烦的是政府不知该如何取舍。”

    哈尔滨东北联军总司令部里,李长庚的确不知如何取舍这个麻烦,如果给那位伤残士兵用持枪法案脱罪的话,那么以后肯定会有人以这个名义持枪杀人。从法律上来看这是完全不能充许的,可从统治私心的角度上来看给士兵脱罪是符合他的利益的。二选一不难,可种种利弊掺杂在一起,李长庚头都快想爆了!

第一三二章 上帝来决定中俄的胜负吧() 
维护李长庚名誉刺杀案还没有结果,伏龙芝率领的红俄西线方面军的主力已经集结在额尔齐斯河西岸,与守在东岸鄂木斯克的中**队还没形成对峙,双方就已经开战了。

    根据作战形式,李长庚任命第七师师长徐寅为前敌总指挥,张作相为副总指挥。对峙的双方从态式上来说,东北军属于守势的一方,红俄属于攻势的一方,可是东北军的防御攻势都集中于托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一线,而距离鄂木斯克防线有一千多公里,鄂木斯克防线是在白俄撤退时才与东北军交接的,由于高尔察克之前在欧洲攻打红俄,对于大后方的鄂木斯克只是草草的设立了一些简单的防御工事,说白了有等于没有!

    如此一来东北军在不具备防守条件的情况下也只有进攻立足未稳的红俄军队一条路可走。而红俄为了争取战争的主动权也只有进攻这一条路。

    从好看的角度上来说,这就好比是一场拳击赛,拳手双方都有进攻意识,即使拳手的拳击技术不那么优秀,但也会十分好看。当然作为军事指挥员最怕出现的就是这种不受控制的情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指挥员的军事素养可以扔到垃圾堆里了。

    交战双方都没有妥协的余地,也没有什么战略好讲,双方都是处于外线作战,在空旷的西伯利亚大平原上,中间唯一的地理情况就是隔着一条数百米宽的额尔齐斯河,这是一条从中国阿尔泰山为源头通向鄂毕河,最后流入北冰洋的南北流向的河流。由于这条河的流量,只要破开冰层,完全可以阻挡红俄方面的进攻。

    可是东北军为了贯彻李长庚的进攻战略,并没有破开冰层。而是选择与红俄硬碰硬的进行一场决战,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李长庚看出了俄国国力的虚弱和俄国四方作战的战徊态势。只要东北军打掉了红俄的信心,那么战争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回归到谈判桌上。

    剑拔弩张的双方一碰面,红俄也好东北军也好,从开始的零星交火立刻升级到大兵团对撞。双方第一天的伤亡总人数就超过了一万人,虽然东北军打成了一比五的伤亡比,可这样的伤亡人数双方都有些接受不了,于是双方都使用了对攻穿插的战术。这样的战术考验的就不是战役指挥员的能力了,而是考验士兵的勇敢和中低层军官的应变战术指挥能力。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西方军界对此战评论为一场骑士间的对决!

    俄方的优势在于,士兵都是经过长期战场实战检验下来的老兵,虽然物资补给差了许多,但士兵的作战意志十分坚决。中方的优势在于中下级军官都经过正规的院校学习,战术指挥十分流畅,士兵的身体素质和物资给养以及武器装备优于敌方,但实战经验远不如俄军士兵。虽然如此东北军还有一项俄军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叶卡捷琳堡至鄂木斯克间的铁路被日本撤退时破坏的七七八八了,而东北军的后勤保障却是畅通的。

    东北军这样的对攻战略让国联派来的军事观察员十分不解,明明东北军是有着防守一方的优势却要白白放弃!

    可作为东北军总司令的李长庚却不这样看,后勤保障方面的防守优势在这样寒冷的天气情况下,并不明显,尤其是托木斯克一线的极低气温,火车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可以正常通行的。红俄军队又聪明地用剩下的单边铁路混用浇冰筑路的方法进行改造,依然保持着一定量的物资运输。

    从常理上判断的确如国际军事观察团给出的建议那样,这场战争打得时间越长对东北军越有利,可一但这场战争打成添油战术的时候,东北刚刚见些起色的经济发展就会被战争拖垮。

    所以东北军一定要抓住俄军立足未稳的时候积极进攻,打乱红俄军队的军事指挥和战略部属,加重红俄军队战场物资补给的压力。国际军事观察员认为中**队战略应该处于守势的一方,那么红俄军队的指挥员伏龙芝也一定会看到这一点。那么东北军以攻代守的策略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战役效果。战争从来没有双方都准备好的情况下进行,东北军已经比红俄方面多准备了半年的时间,这已经是极大的战场优势了。

    第一天恰巴耶夫指挥的红俄25师刚刚展开对额尔齐斯河对岸的东北军进攻,却被早已隐蔽在一侧的东北军第二十七师突然打了个左勾拳,然而第二十七师还没从胜利的喜悦中缓味过来,就被红俄的第二十六师和第三十一师给打了个突然袭击。

    实际上红俄的战术是想用二十五师来个诱敌深入的战术,围歼一部分中**队,取得战场优势,可他们却没想到还没等“诱”——“敌”就来了。于是俄军只好把两个准备围歼中**队的二十六师和三十一师改成了进攻部队,左右夹击东北军,这样一来东北军二十七师被红俄的两个师半包围起来。

    东北军前敌总指挥原黑龙江第七师师长徐寅也没想到红俄会采用这样的战术,结果把二十七师都在了河对面,这样一来存在个十分危险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打破红俄的这种包围,红俄很有可能会炸开额尔齐斯河的冰面,将东北军第二十七师困在背河面敌的战场死地。

    于是徐寅只好让二十七师向钉子一样的定在这块死地,而东北军第七师第六师快速过河向红俄军队右侧的三十一师集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