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山寨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之山寨英雄-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启明贤弟这一曲,豪迈顿生,白话文歌词,启明乃第一人也,度佩服、佩服。”杨度真心称赞道。

    李长庚脸色一红,心里大吼一声,将山寨进行到底。随即从容笑道:“闲来之作,皙子兄高抬了,我这种唱词并不新鲜,只是现在国内多是学堂乐,用西方的音乐填词,难免有些生涩,相比之下,我这首用传统乐理编曲的音乐便圆滑几分。中国的音乐,不能光有戏曲,还要有我们自己的民乐,要有创新,要有继往开来,要有不莫守陈规,要有容纳万物的心胸。但不能别人的什么都是好的,自己的什么都是差的狭隘思想!拾人牙慧的东西终究强不过他人,只有中国人自己的原创音乐,才是中国人最喜闻乐见的音乐。同理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政治,中国的军事,此理皆通。”

    蔡锷指着报纸上中国的才是世界的标题,笑道:“启明是实刻都在鼓吹这句话啊!”

    李长庚听完拍桌子大声辩道:“不,这不是鼓吹,这是心声,做为一名中国人,首先就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不要什么都是西方的好,这话听多了恶心!”

    杨度见识到李长庚这火爆性格,心理开始捉摸,这家伙,平常起来,跟肥皂泡在热水里一样油滑,尖锐起来,锋芒的要命。要把这家伙弄政府里,不得跟往热油里泼水一般非炸锅不可。

    李长庚后世见多了这种人,看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怎么会这样控制不住情绪呢,他是故意的——他是故意的——他是故意的——!

第十三章 给袁大总统送礼() 
袁世凯把大总统府选择设立在中南海的居仁堂。居仁堂位于中南海西岸,原址为清王朝的仪鸾殿,是慈禧太后居住和垂帘听政之地。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曾将这里作为“联军统帅部”,后仪鸾殿被焚毁。光绪三十年(1904)重建,慈禧为之定名为“海晏堂”。然而,海晏堂并没给衰落的晚清带来四海晏安的景气,1911年的辛亥革命,便使清王朝寿终正寝。海晏堂是中南海旧建筑中最庞大,也是最华贵的一座建筑,袁世凯把海晏堂更名为居仁堂,将它作为大总统府。并特地在西长安街旁的宝月楼下的皇城上开了一个坐北朝南大门,把它称之为“新华门”,作为总统府的正门。

    杨度与李长庚见面后,就回到中南海。把李长庚与他的对话,说于袁世凯听,最后杨度总结李长庚乃真国士也,大总统要慎用。七天后的下午,杨度便来邀请李长庚去总统府,等袁世凯招见。

    李长庚与杨度座着汽车进的中南海,很正式的邀请走的是新华门,进了新华门后,李长庚提议,“皙子,启明有兴进中南海,坐着车不太好吧,为了尊重袁大总统,我们下车步行如何。”

    “启明不必多想,现在是民国了,不是大清王朝那会,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就是以后袁大总统当了皇帝也还是现在的规矩。”杨度这些天,都与蔡锷、李长庚三人泡在吉庆班内,就连公事都在吉庆班里办,这两日杨度已经数次向李长庚寻问袁世凯称帝诸事来试探他。

    李长庚始终没有表态,这也是杨度对袁世凯说要慎用李长庚的一个原因。此时李长庚已到了不表态行的时候,拉杨度下车,边走边说道:“皙子咱们这些天的相交时日虽短,确是知心,长庚有几句实话想对你说,希望你能三思。”

    杨度见李长庚少有的郑重,立刻言道:“启明请说,度悉听之。”

    “皙子乃国士也,深得帝王术之真传,怎么看不出大总统此时称帝乃是最差的时机,中国历来开朝称帝之辈无不是军功显赫,起于草莽,一路拼杀而来。

    可袁宫宝能当大总统,实际上却是北洋这群将领们捧出来与南方对抗的唯一选择,这些人需要的是一位大总统,可不是皇帝,大总统称帝的话,对这些人拿不出什么实际好处,反到是处处受制,怎么可能真心拥护大总统称帝。内部尚且如此,更何况外部呢?在者,袁大总统身居高位久矣,与军队下层旅团级军官即无交际,又无提拔之恩,若是拖个三年五载,事情或有改观。

    还有诸多不利因素,启明也就不用提了,皙子真心为袁大总统办事,记住这句话,没有军权,就没有皇帝。”

    杨度听完对李长庚深深鞠了一躬,“启明良言,度铭记于心。”

    “皙子不必如此,其实我所说的,皙子早就应该想过了,不然我那位义兄怎么会到北京被大总统招见呢。”

    “启明义兄是?”

    “二十七师师长,张作霖。”

    “噢,那是个外粗内细的人,做人处事都很了不起。看北洋后起之将领,此人必冠于群雄,难怪启明不想为袁大总统效命。”

    “皙子差矣,我这位义兄,文化差了些,胸中格局也不够大,统领一方有余,谋划全国却是不足,诸候而已。大总统称帝,我不反对,继续当大总统我也不拥护。长庚之责任,就是踏踏实实地搞实业,不管是总统也好,皇帝也罢,中国都需要尽快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不然就要落后于世界,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李长庚的一番话,给杨度一个全新的认识。两人默默地走着,都在思虑心事。

    到了居仁堂,李长庚停下脚步,打量了一会,才与杨度进到里面,袁世凯没有摆架子,特意在一间较大的会客厅等着李长庚,因为他从杨度那听说,李长庚一场招标会就筹资六百多万两白银,最神奇的是,这些资金都是要卖他东西的洋商提供的,所有的条件都对他有利。而且他对正在进行的币制改革,也提出了另人耳目一新的方案,财政部的人已经就新的方案进行了讨论,结果非常可行,他想听听李长庚本人对这个方案还有什么说法。

    袁世凯本人比照片看上去要老了许多,但英武之气却又多了几分。李长庚连忙上前几步,鞠躬道:“李长庚见过大总统。”

    “哈哈,果然是俊杰之才,这两天我耳朵里听得最多的就是你的大名,启明快坐下来,不必拘谨。皙子也坐。”

    李长庚从上衣兜里掏出块手表,这是后世他在瑞士旅游时在一家私人制表工作室十五万美元买的,递给袁世凯道:“来时匆忙一点小礼物,这是我在瑞士碰到一位制表天才托马斯。帕雷,从他那里十五万美金买到手的,那家伙声称世界只此一块,永远不用上发条,24小时正负2-3秒内。”袁世凯心里一跳,一美元最少兑换两块大洋,15万美元,最少30万大洋。如果是真的,这小子给老头子我送的小礼物可是够重的了。

    袁世凯握着手表笑道“礼重了,礼重了。”仔细一看却是惊讶不小,他是搞洋务出身,多少还识点货的,只见通过透明背壳可以看到表内极为精细的机械在传动。

    “大总统日理万机,这样的腕表一是看着方便,二是走时精确,制表那家伙虽然自吹自擂,但据我所知,采用这样的技术工艺制做的手表,确实前无古人。如果把这块表,放到瑞士制表协会那里,那群老顽固说不定会给出一百万美的高价,要知道瑞士是以金融和制表业闻名全球。但我建议还是不要这样做,因为会大大提高瑞士制表工业的发展速度。这块表是长庚至今最成功的一笔投资,其意义不是能赚多少钱,而是打压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

    袁世凯楞了杨度也楞了,谁都没想到李长庚会用一块价值数十万的手表,作开场白。虽然只是几句话,但里面的内容实在太多了,杨度想到的是李长庚心里的格局和出手的大气,而袁世凯想到的却是李长庚的手段,表在他的手里,可制表的人呢,难道造不出第二块,就是造不出来,那么总会留下点文字或者传人吧,可他却说要借此打压一个行业乃至于一个国家,除了血腥手段,老袁到还真想不出别的方式,在袁世凯心里立刻又高看李长庚几分,也暗自打算这样的人不握在自己的手里还真是不让人放心。不过他能说出这些,想来也算是一份投命状吧。

    李长庚用一块手表,争取了袁世凯对这次谈话的重视程度,以及一点点主动权。

第十四章 李长庚的猪鬃工厂() 
李长庚从大总统府回到六国饭店后,当天就南下上海与安诺德办理德华银行的贷款事谊,以及为以后的贸易做些准备,另一位参与者杨度却是那天下午就离开总统府,至于袁、李两人在总统府其后的三天里究竞密谈了什么,这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一个迷团。

    后世史学家只在袁府资料中找到两幅被勾画乱其八糟、毫无逻辑的地图,一张是世界地图,一张是中国地图。有人说这是政治分析图,也有人说是军事路线图。总之众说纷纭,而真正的两位参与者,却都守口如凭,只是杨度在袁称帝失败后,说出李长庚送给袁世凯一块价值百万的手表,但这块手表在袁世凯死后就不见了踪影,有人在对杨寻问此事的时候,杨却在也不多言一字。很久很久以后,在中国国家钟表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展出了一块精美的手表,这块表被称为——起点。

    不管史学家怎么猜测,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袁世凯在位其间给了李长庚极大的特权和官职。以致后来北洋派系的几位大佬当政也极力保证了李长庚的这些特权和官职。

    李长庚跑到上海,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决定垄断中国的猪鬃行业,猪鬃是指猪颈部和背脊部生长的5厘米以上的刚毛,刚韧富有弹性,不易变形,耐潮湿,不受冷热影响,猪鬃的加工和出口始于满清咸丰年间。猪鬃的主要用途是做日用刷、油漆刷、机器刷等。

    我国猪鬃原料产于全国各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波兰与芬兰的黑鬃,以及苏联西北利亚的白鬃,均活跃于世界猪鬃市场,但是现在世界上能稳定为欧战提供产量稳定,并货源充足的只有中国。但中国虽然猪鬃出口量大,但基本没有任何相关的现代生产加工企业。

    到了上海本以为要和老牌买办打场收购战,可却得知这玩意根本没人重过视,甚到没有成规模的生产加工企业,这到个信息,李长庚沉默了好久,中国人能制出最精巧的毛笔,却不能成规模生产毛刷。当然不是中国造不了,而是不知如何满足市场需求。

    李长庚找到安诺德,寻问德**、民所用毛刷标准,才知道世界毛刷标准基本都差不多,而且毛刷应用之广几呼涉及到许多行业。现在德国最急需的是军用毛刷,安诺德愿意向李长庚提供全套毛刷生产设备以及技术,并包销向德国的出口。

    李长庚得到基本标准和样品后,立刻开始招工,那还等什么设备,机器能做到的,人也一样能做到,后世做手机中国人就硬用人力拼过最先进的生产线。毛刷怎么也比生产手机简单。

    于是李长庚随行的护卫都有事干了

    “军爷,你贵姓?”

    “老子叫王五子,问这干啥?老子凭啥要告诉你?”

    问话的是个青皮,笑了笑又问道:“军爷,您这是招民夫?”

    “招个屁民夫,没看老子后面写着招工吗?是给李九爷的工厂做工,毛刷厂知道不?”

    “军爷,给钱吗?”

    “你奶奶地,不给钱的活你干吗?九爷说了不差工钱,干一天活,算一天钱。”

    “哈,这到是不错,干一天活给一天钱,军爷你说这九爷,小的没听说过,什么来路。”

    “啪”的一声,王五子,抽青皮一个大嘴吧,“妈的,九爷什么来路,也是你小子能打听的。大总统见了九爷都得称声先生,你算什么东西。”

    挨了个嘴巴的家伙,见王五子把手放在腰上别的盒子炮上,连连鞠躬“军爷,军爷,小的错了,小的错了,可别在打了,你这手可真有劲,小的眼睛现在还冒金光呢,我这给你老认错。小人斗胆在问一句,你这招工都什么条件?”

    “嗯,妈了个巴子的,这还象句人话,你要不问老子都忘了九爷的交待,不分什么男女老少,只要能干活,傻子也行。把这些东西找地方给老子都贴墙上,这是赏钱,要是贴歪喽,小心老子嘣了你。”王五子满口大碴子味诈唬着,拿出一叠招工简章,扔给说话的那个青皮,连着给了一个大洋。

    十天时间,李长庚就在闸北区,买下一块地皮,并支起了一座账蓬工厂,招了三千名工人,整个上海的猪鬃都被李长庚买了下来,并派人没长江逆流而上,大量收购猪鬃。

    当安诺德与几家欧美洋行的代表,参观这座用十天时间建成的帐篷工厂时,所有人都惊呆了,这是什么玩意,没见过,但安诺德最先发现,虽然工厂简陋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