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成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万别成熟-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88年,在历经3年重重困难,花费350万美元购买了他们自己的“美容小店”商标注册权后,美容小店要开张了。纽约的广告商纷纷找上门来,要为美容小店做广告,他们承诺:一夜就能把美容小店捧红。但安妮塔一口回绝:“实在抱歉,我们的预算费用中,没有广告费用这一项。”    
    安妮塔违背常规的做法引起美国商界纷纷议论,认为没有广告支持,无异于自杀。新闻界也没有漏掉这个新闻,报道和评论让读者开始注意这个奇特的英国美容小店。哈佛大学商学院一位教授在《华尔街日报》上写文章说:“要在美国成功,必须要举办一个盛大的开业广告活动。”    
    安妮塔把这位教授的话印在海报上,还加上了自己的评语:“我绝不雇用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此语一出,纽约哗然。    
    7月1日,美容小店开张了。美国顾客怀着好奇心热情地迎接了这个风格迥异的英国绿色小店。安妮塔终于成功地跻身于美国商界。    
    安妮塔自1976年开创美容小店到20世纪末,她在全球拥有的分店已经超过1000家,公司员工超过4000名,她的个人资产超过2亿英镑。安妮塔成为全球闻名的商业巨子,成为折服无数人的传奇人物。    
    看看安妮塔的人生,她总是让人瞠目结舌,很多做法也很难叫人接受。不过,她的经历确实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要成就事业、要创造就得打破规矩。要按自己的路走,而不能走世俗的路。因为你跟在别人后面就总干不出自己的事情,自然,也就没有成就可言。而且,只有走自己的路,才可能尽快地发现到底能干什么,什么是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安妮塔说:“我开创美容小店的最大优势是,我从来没有念过商业课程,我不知道事情本来应该怎么做。所以,我既不懂常规,也不懂风险,只凭着直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我真的相信,如果我受过教育,一定没有今天的成就。”这话的确是对的。当今社会,有文凭的给没文凭的打工,其中的道理就显而易见。受教育越多,懂得的规矩越多,受到的限制越多,成就的可能就越小。    
    自然,安妮塔的成功也得益于她创业前的丰富经历,表现个性也决不是随意而为。人生的历练融入她的精神,多彩的经验增加了她的机会。    
    ☆有人放肆,有人板整。放肆者放的是自在的心,板整者板的是外在的律。人必然两者兼有。不过,成就者却只能是前者,几乎没有一个例外。    
    ☆自己决定自己的,大多先苦后甜;别人决定自己的,大多先甜后苦。    
    走进陈规的自缚手足,走出陈规的潇洒自由    
    ———永远我行我素、不与人同的商业名人安妮塔·罗蒂克    
    她很小就和男孩约会,后来又做“嬉皮士”……最后成了扬名全球的商人。她藐视一切习俗,一切规则,总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就是经商也别出一格。    
    引子    
    悟道


《千万别成熟》 第二部分人生是一场实验(1)

    人生是一场实验,完全可以做不正确的事情    
    59    
    韦尔奇创造了许多奇迹。在他担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20年里,这家公司的年收益从250亿美元增加到1300亿美元,纯利润从15亿美元上升到7亿美元。它给股东的年均回报率超过23%。通用电气连续3年被美国《金融时报》排在“全球最受尊敬公司”的首位。韦尔奇本人也多次被评为“最佳首席执行官”。    
    韦尔奇被称为“美国国粹”,“商业魔术师”,“全世界企业家和经理人的楷模”,“人们竞相学习的榜样”。    
    1981年,他45岁,被任命为这个最早由爱迪生创建的老牌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的前任雷格·琼斯是个以稳键著称的有极大成就的企业家,在他退休的1981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最优秀的首席执行官”,通用电气也在同行们的选举中获得“经营得最好的公司”称号。    
    而在韦尔奇上任伊始,他便开始了无论是谁都意想不到的革命。他说:“过去的好与坏与未来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我是一个活在明天的人,而且竭尽一切力量脱离昨天。”    
    他将40多万人的公司削减到了23万人;将原来9~11个层次的管理层削减到4~6层;购进了118个新的业务和企业,出售了71项业务;提出“数一数二”战略,要求所有企业,必须达到美国数一数二的位置,否则就要被卖掉,或解体;他致力于打破官僚层次和观念,提出“无边界”理念,要求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直接面对员工,让他们提意见、建议,而且要当面答复,又监督他们落实;他确定一个经理人员分类的比例,每年必须确定出最差的10%,把他们清出原来的岗位,此项坚持多年,使相当一些人被迫离位、离职。    
    “公司再造,缩减规模,优化组合”是这个公司的核心词汇。    
    他不断地号召人们革命。    
    他说:要“具有追求卓越的勇气……抵制官商作风,不听官僚主义者胡说八道。”    
    “记住要自己做决定。如果你自信你是对的,就不要放弃,不要屈从于别人的意志。”    
    “如果你觉得这个地方束缚了你,那么你就动摇它,打破它,检查整个体制,因为它可能太陈腐、太官僚了。如果还不管用的话,整个推翻它。如果通用电气公司无法满足你的需要,那你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走人。”    
    “我要求所有人把这个公司掀个底朝天,摇晃它,掀掉屋顶。”    
    “我不在意犯错,重要的是,赢得的比输掉的多。”    
    “我在担任这项工作的18年中,犯的错误大概比美国的任何人犯的都多。”    
    1879年10月21日夜里,爱迪生和他的助手把一根黑色材料线装进了一个玻璃容器,抽出了容器里的空气,然后接通了电源。电灯发光了!这夜间,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如太阳一样的电灯照亮,人们吃惊地看着这刺眼的光亮。在爱迪生工作的曼勒公园,所有的人都放下了手里的活,围在电灯的周围。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人们忘了吃饭,忘了睡觉。这盏灯一直亮了45个小时,人们心喜若狂。    
    爱迪生说,一旦它能持续45个小时,我就能让它持续100个小时。自然,他还在找灯丝的材料,一种一种地试,不厌其烦地试。从开始试验灯丝材料,他就几乎用遍了所能想到的所有材料。这时候,他又想到了人的头发。不过,后来他还是找到了比较好的材料,即是燃烧后的纸。这一年的月21日,报纸登出了关于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事情。不过,很少有人相信,包括一些科学家。尽管如此,爱迪生还是宣布,在除夕之夜,在他所在的曼勒公园,他将挂出许多电灯,以欢庆新一年的到来。    
    不管信还是不信,在除夕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走来;乘坐火车来的就有3000多人。    
    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在从火车站到曼勒公园路上的树枝之间,一个个灯泡就像是一个个小太阳,把夜晚照得那么欢欣,那么漂亮。人们穿着礼服,屏住呼吸,被这人类的奇迹惊呆。    
    “这是超越自然的!”    
    “你见过如此辉煌的事情吗?”    
    当人们“清醒”过来的时候,他们搜肠刮肚,极尽言辞来评价这一历史的伟大事件。    
    第二天,电报、信件、礼物,像雪片一样,从四面八方飞向曼勒公园……    
    爱迪生于1847年2月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市,父亲是一个普通农民。那时,他的家境不好,6岁时就不得不到田里帮父亲干活。    
    爱迪生小的时候,人们说他是“呆子”。他蹲在草棚里孵小鸡的事情,已为我们几乎每一个人所了解。还有一次,他为了知道火的用处,跑到父亲的谷仓里,点着了一堆火。那堆火很快烧了起来,他不知如何是好。而火势蔓延开来以后,几乎烧掉了整个小镇。闯下了这么大的祸,他父亲只好在小镇上当着众人的面,把他打了一顿。    
    爱迪生8岁才开始上学。他功课不好,总是爱提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只上了三个月的学,老师就认为他不能再继续学习了。老师说:“爱迪生这孩子头脑不管用。”当他母亲得知这种说法的时候,便去找了老师,要和老师讲理。可老师还是坚持说爱迪生“一点也不认真”。母亲只好把他带在身边,自己教他。他的母亲当过老师,所以知道怎样引导自己这个求知欲极强的孩子。    
    不到10岁,母亲给爱迪生买了一本书,叫《自然读本》,书上的一些小试验把他迷住了。10岁那年,爱迪生便在自己家的地下室里建了一个实验室。实验室里有200多个瓶子和试管。他把自己所有的零用钱都用来买试验用的物品了,只要有时间,就钻到自己的实验室做化学试验。    
    有一次,他见母亲发面时,面里有许多气泡,就异想天开,从家里偷偷地拿了一些发酵粉,让邻居家的孩子米吉吃下去。他认为米吉吃了发酵粉,身体里会产生许多气泡,人轻了,就会飞起来。结果米吉吃了以后,不但没飞起来,还疼得在地上打滚。爱迪生的母亲看见米吉疼得这样,赶快送到医院抢救,而爱迪生却在想:“刚试验了一半,若能再坚持一下,见到结果该多好啊!”    
    11岁时,他架起了自己的第一条电报线,尽管他想用搓两个小动物的皮来获得电。    
    岁时,为了给家里挣一点钱,他来到了火车上,卖食品,又当报童。为了能够继续做试验,他不断地肯求列车长让他在火车上做试验。列车长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在行李车的一个角落建了一个实验室。这样,他很快把报卖完,就回到他的实验室去做试验。    
    


《千万别成熟》 第二部分人生是一场实验(2)

    因列车到达终点站脱罗市要停一段时间,他便利用这段时间,到这个市的市立图书馆去看书。他一架一架地读,读完了第一架的书以后,再读第二架,他要把所有的书都读完。图书管理员发现他这种奇怪的读法,不禁哈哈大笑。告诉他,读书要有目标,要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读。这才使他懂得,读书是要有选择的。    
    他的好景不长,在15岁的那一年,有一次,由于列车震动,他做试验用的一瓶黄磷掉在了地上。黄磷本来是保存在水里的,而这个放黄磷的瓶子给打破了。黄磷立刻燃烧起来。他用自己的衣服扑打,又呼喊着“救火”,来了许多人,终于把火扑灭了。但列车长狠狠地给了他一记耳光,并把他的试验用具、用品扔出了车外。他被撵出了列车。因为这一耳光,他的听力开始丧失。    
    这一年的8月,一天,他正在铁路上走着,突然看见一列火车开了过来,在这火车前面的铁路上,正有一个小孩在玩。小孩并没发现火车。就在这孩子要被火车撞上的时候,爱迪生飞身扑了过去,抱起那小孩滚出了铁轨。    
    那孩子正是这个车站站长的儿子。站长十分感谢这个只有15岁的少年,说了许多感谢的话。事后,这个站长也一直想着如何感谢孩子的救命恩人。因为这个站长原来是个电报员,而当时电报是个新东西,电报员很缺。只要会收发报,就随便到哪个城市都可以找到工作。所以站长决定,教爱迪生学收发报。    
    从这时开始,爱迪生每星期跟站长学三次电报技术,然后就自己练习。因为他十分热爱这项工作,没到4个月,就能熟练地收发报了。这段时间,他一边学习电报技术,一边学习电工知识,还自己做了一个电报的电键。这时,他每天都熬到夜里点,学得十分刻苦。    
    他很顺利地当上了电报员。不过这个工作很辛苦,时常上夜班,有时一天要干个小时。但是,不管多忙,他还是要抽出时间做自己的试验。为了能在夜间休息一会儿,他便发明了一种定时发出信号的机器。因为铁路上规定,夜间,电报员每隔一个小时,要向局里发一个“6”的信号,为的是不让电报员睡觉。不过,有一天,另外一个车站上的人要给他这个车站发一封电报,却怎么联络也没人接,但一个小时一次的信号却一次不少。于是,那个人便来到了爱迪生的车站。他发现,爱迪生正在睡觉,而一个特殊的机器代替了他的定时信号发送。由此他被警告。    
    在这以后,他不断地被一个又一个车站开除,不断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原因都很简单,他“不务正业”。有一次,是因为他时常把电报停下来,在自己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