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犹豫的了,自然是舍学业而取情义了。”

    “说得好。”房门被推开,几个人陆续走了进来。庞统转身看去,认出这几人是除了自己之外,诸葛亮私下最要好的朋友,分别是崔州平、石广元和孟公威。崔州平开口说道:“孔明大志,我等心中悉知。然恩情永远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我等三人皆是胸无大志之人,反正也通不过老师的考核,完不成学业。不如就陪同孔明一起走上一遭,去领略一番北国风光。”石广元摇头晃脑的吟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孟公威笑道:“这可不就是冠军侯作的小令么,想来冠军侯也是风雅之人,小令内蕴含的意境,当真是妙不可言,妙不可言那。”

    庞统惊愕的看着三人,喃喃的说道:“你们,也要离开学院?疯了。你们都疯了……”

    沙县城中。

    经过华佗数日的调理之下,元起的身体已经恢复如初。经过贾愿的建议,元起决定班师回幽州。在班师之前,元起还有两件事要做。第一,他要和孙坚去说个清楚,并且代元协讨要回传国玉玺;第二,他还要和华佗进行一次长谈,想办法把医术神妙的华佗说服,让华佗心甘情愿的留在幽州。

    先找到孙坚。元起刚说要班师回幽州,孙坚就截口说道:“把仁儿带走。路上有元华先生照顾,某也放心。”元起默然无语,对于孙尚香。元起一直到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虽然当时是为了救她,可毕竟自己在无意之间看光了她的身体,为了保全她的清白名节不受损害。元起只能娶她过门。但是孙策是自己的弟子,自己和孙坚平辈论交,这就让元起心中负罪感攀升。说什么也不肯迎娶孙尚香。

    孙坚这几天也想明白了元起的为难之处,见到元起沉默了下来,立刻就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这样,你带仁儿走,某就把传国玉玺给你,你愿意自己留着还是送还给朝廷,某一概不管;你若坚持不带上仁儿,那某就是让传国玉玺沉入大江之中,也绝不会交给你!”

    元起苦笑着说道:“孙太守,你这当父亲的,怎么把亲生女儿使劲往外推呢?”孙坚佯怒道:“狗屁!你当某愿意让仁儿跟你去幽州那苦寒之地么?要不是你这个无赖趁机占了仁儿的便宜,某怎么会把仁儿往外推?”

    元起一脸无奈的辩解道:“天下间,哪里有像某这样的无赖?为了救人把自己的血都差点流干了。”孙坚哈哈笑道:“所以某才放心把仁儿交给你啊,小子,以后见到某就不要叫太守了,这可太见外了!”言下之意,就是要元起改口称岳父,至不济也得叫个伯父、叔父什么的。元起闻言,带着一脸的悲愤,大义凛然的说道:“大丈夫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伯父是要某失节吗?”

    孙坚很鄙视的看了眼他,掏出传国玉玺,眼中的留恋一闪而逝,轻轻地抚摸了一下玉玺之后,放到了元起面前的桌案上,然后头也不回的走出了房间,只留下一句话在元起的脑海中回荡:“这传国玉玺,就算是我孙坚嫁女的嫁妆了。明日一早,某就率军返回江东,你以后要善待仁儿。”

    看着孙坚远去的背影,元起长叹了一声,“最难消受美人恩啊。”等回到了幽州,该怎么和锦衣说呢?

    送走了孙坚之后,元起又向孙尚香的房间走去,轻轻敲了敲房门,元起在门外说道:“某能进来么?”华佗中气十足的声音在房内响起:“君侯请进。”

    元起推开门走进了房中,看到华佗正在专注的配药,孙尚香带着几分虚弱,斜倚在床榻上,明媚的双眸隐含笑意的看着自己。经过华佗这几日的治疗,孙尚香早已清醒了过来,只是身体还虚弱的很,还需要一段时间静养。

    “你来啦,坐。”孙尚香清脆中透着慵懒的声音响起。对于自己受伤之后的一切事情,孙尚香已经从孙坚口中得知了,她知道元起为了救自己,把自己的身上都看光了,也知道元起两天两夜守在自己床边,坚持着为自己输血。对此,孙尚香的心中既羞恼,又感动,还有着一丝小甜蜜。

    元起不得不承认,恢复了女声之后的孙尚香,声音真的很动听。尴尬的笑了一笑。元起目光躲闪着找到一把椅子,然后在孙尚香的对面坐了下来,自始至终,都不敢和孙尚香的目光碰触。

    看着元起手足无措的样子,孙尚香心中好笑,忍不住揶揄的说道:“想不到名震天下的小霸王,也有困窘的时候。”顿了一顿,又问道:“你是来看我的吗?”

    元起老老实实的回答:“有一半是。”元起这句话,把孙尚香逗乐了,轻轻的笑了一声。孙尚香追问道:“那另一半是什么?”元起抬头向华佗看了一眼,答道:“某还有一些话,想对元华先生说。”

    听到元起的话之后,华佗放下了手中的药材,好奇的转过头来问道:“君侯有何话要说?”元起开门见山的说道:“某想请元华先生一同返回幽州,为某麾下将士们疗伤。”华佗笑道:“这一节,先前尚香小姐已经写书信告知老朽了,老朽已经同意了啊,君侯放心便是。”

    “不!某的意思是。想让元华先生今后便留在幽州。”元起说道。

    华佗愣了一下,随即摇头说道:“承蒙君侯器重。但老朽闲散惯了,不愿为官,只想远游四方。救治更多的病人而已。”华佗以为元起是要把自己留在军中,婉言的拒绝着。

    元起缓缓站起身来,认真的说道:“先生,某不是想让先生出任军医。先生的志向,是救治天下之人,令人钦佩。敢问先生,是先生一人能救的人多,还是普天下所有医官救的人多”

    华佗再次一愣。回答道:“自然是后者。”

    元起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眼下局势动荡,战乱纷起。天下百姓饱受战火之苦,某心中实在难安。所以某就想,在幽州境内设立一所学院,学院的一切费用开支,都由某来资助,不收学生们一文钱的学费,以便穷苦的人也能前来学个一技之长傍身。某还打算将各门学问,分门别类划分成单独的学科,厚禄聘请品性端正之人授业解惑,将技艺无私的传授给学生们。医道,就是其中的一门。某是想让元华先生一边救死扶伤,一边传授更多人医术,培养出更多的神医来。这样一来,就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救死扶伤的行列中,共同救治那些需要救治的人。”

    元起的一番话说完,不单是华佗,连孙尚香都愣住了。他们想不到元起竟然有这样的抱负,要将天下间各门学问,分门别类的划分开单独授课,那将是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啊,不过元起的这个愿望如果真的能实现,那可是划时代的壮举,对那些普通的百姓和寒门士子,将有着巨大的影响。

    长久以来人们对门户之见看的很重,不是亲传弟子,是不可能学到师父的本事的,即便是亲传弟子,师父在教授功课之时,往往也要藏私上一两手。可是现在,这样的门户之见,元起决心要把它打破。厚禄聘请老师,却不收学生们一文学费,单是元起的这份气度,就让华佗心折不已。

    良久,华佗叹息着说道:“君侯远见卓识,气度恢弘,令老朽拜服,老朽愿听从君侯的安排。”听到华佗的回答之后,元起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欣喜之色。

    次日一早,孙坚父子和元起道别之后,先行率军返回了江东。片刻之后,元起所部也整顿完毕,踏上了返回幽州的道路。这一次,齐天随着元起一起返回幽州,至于并州之事,只能等返回幽州之后,元起再安排得力之人,随同高顺前去并州整顿了。

第一百八十五章 规划、建设() 
当夜,元起放下了手上所有的事物,陪同着家人共进晚餐。

    元鹰坐在主位之上,易月坐在元鹰的身旁,元鹰的右手边坐的是锦尚,锦衣依偎着锦尚,孙尚香却依偎在锦衣的身边,元起则是坐在母亲和孙尚香之间。

    现在,元起已经知道为什么孙尚香会出现在后院之中了。当初回到幽州之后,元起让贾愿安排孙尚香的食宿问题,贾愿思来想去,总觉得把孙尚香一个女儿家安排到军营中颇为不妥,于是贾愿自作主张,悄悄找到锦衣,请求她让孙尚香住进内院。但是以贾愿的老谋深算,自然不会把孙坚强迫元起娶孙尚香之事告诉锦衣,只说孙尚香的孙坚的女儿,在战场上救了元起一命,此次前来幽州,是为了跟在华佗身边,以便得到更好的治疗。

    谁料孙尚香这个女霸王和他大哥孙策的性子一样,喜欢直来直去,见到锦衣没超过一天,就把自己的心事全部告诉了锦衣,锦衣感动于孙尚香舍身为元起挡下毒箭,再加上锦衣心地善良又单纯,不但接受了孙尚香,还把孙尚香带到了易月那里,几日相处下来,易月对孙尚香也颇为喜欢,于是就有了元起进入后院时看到的那一幕。

    原本一直对孙尚香之事难于启口的元起,见到母亲和妻子都已经知道了,也就不再隐瞒,当下把和孙尚香从相识到相知,以及孙尚香在沙县一战中,奋不顾身为自己挡下毒箭和后来为孙尚香输血的情况,一一详尽的说了出来。

    说完之后,元起缓缓站起身来,向着父母、岳丈和妻子各自行了一礼,然后虎躯一震,正色道:“非是某用情不专,实在是孙太守相迫甚急,某又不能不顾及尚香的名节,因此心中十分为难啊”

    坐在元起身边的孙尚香,脸上带着紧张,悄悄地看向了元鹰,她生怕元鹰会说出不同意的话来。元鹰为人清廉刚正是出了名的,穷其一生也只娶了母亲一个妻子,所以孙尚香十分担心元鹰的态度,有些忐忑的攥着衣角,心中小鹿直跳。

    元鹰抬头看了孙尚香一眼,忽然笑了:“尚香对元起有救命之恩,于情于理,为父都没有拒绝这样好儿媳的理由啊。亲家,你说呢?”锦尚叹息着说道:“老夫也没有意见,只是恐怕要委屈孙姑娘了。”

    元鹰笑道:“那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了。尚香,你就暂时住在后院之中,待你年满十六岁。就给你们完婚。不过,元起,齐人之福已经是极限,今后不许你再花心了,免得冷落了为父的两位好儿媳。”

    “他敢!”锦衣和孙尚香同时薄嗔轻怒的说道。二女听到对方和自己说的话完全一致,忍不住相识一笑,各自递出一支素手。相互交缠着握在了一起。

    看到二女结成了统一战线,元鹰笑哈哈的说道:“好,好,好。”

    一顿饭,在轻松愉快且充满温馨的气氛中结束,当夜,元起回到了许久未曾踏入的卧房中。锦衣在半明半灭的烛火下,正在脱去外衣换上睡袍,看到元起进来,娇羞道:“夫君,快些安歇吧。。。”小别胜新婚,尤其是在可能的生离死别之后,那一抹的风流,又岂是缠绵悱恻,**所能道尽。。。

    次日一早,元起精神焕发的来到大堂,见到麾下文武早已等候在堂中了。等到元起坐稳了身体之后,诸葛亮手捧一份绢册递了过来:“主公,这是贾愿先生、荀略先生、子敬先生和亮等数十人编订的新法,请主公过目。”

    元起伸手接过绢册,认真的看了起来。绢册内的合众人之力新制定的律法,相当规整,而且覆盖面极广,几乎除了已经没法在改进的军中令九禁十八斩之外,其他各个方面都有涉及。结合幽并二州的具体情况,做出了因地制宜的相应政策。

    其中比较突出的地方,分别体现在农事、商业和州内治安上。在农事方面,众人集思广益,推出了屯田制度,根据幽并二州内大量良田被荒废的情况,制定出招募流民、租借农具等一系列的合理政策;在商业方面,削弱了开国以来重农抑商的方针,鼓励商人来境内经商,并制订出比较低廉且合理的抽税制度,针对那些没有店铺的商人,诸葛亮等人还提出修建一条新的街道,专供来往商人买卖交易,并将建成的铺面低价租给信誉可靠的商贩;在治安方面,将以颇具法家意味的律法来约束人民,对盗窃抢劫杀人等重罪,制定了相当严格的法度,这将有效地遏制因长年和异族交战而形成的剽悍民风,让普通民众能够做到令行禁止,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看完了手上的绢册之后,元起陷入了沉思的状态。堂下众人谁也不敢打扰他,大堂陷入了沉静之中。

    良久,元起缓缓睁开了双眼,开始对新编律法做着修改:“屯田制在加一条,百姓用自家耕具的,每年只需上缴三成粮食;租用官府耕具的,则上缴四成。商业方面,把租金定的再低一些,幽并地处偏远,又连年遭受异族入侵,不让那些商人们尝到甜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