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始皇-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的样子说:“如今天下分割已有几百年之久,相互兼并,弱肉强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尽管有几个诸侯王强行称霸,但霸主之位都不长久,我大秦也先后有几次称帝之举,可一一都失败了。仔细思考称帝失败的根源,并不是兵器不锋利,战夺不充足,也不是我大秦的实力与土地不够,而是因为那个名存实亡的周天子尚在,只有先灭掉周天子,称帝才会得到天下人服从,俗话说天下不容二主,一山不容二虎就是这个道理。公子何不向大王请命,率军消灭举手之劳就可灭亡的周王朝呢?”    
    子惊问道:“王室虽然衰微,毕竟象征着王室的存在,众诸侯一直让它留存至今而没有人灭亡它,足以说明王室的影响尚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王室是一个名存实亡的空架子,可人们仍让这个空架子摆着,谁也不愿去招惹它,当然不是害怕王室的实力,是胆怯道义上的攻击,怕引起诸侯的公愤,群起而攻之,我怎么敢向大王提出灭掉东周国呢?大王一定会骂我个狗血喷头。”    
    范睢连连摇头,“公子错了,公子太不了解你的王祖父了,只要公子向大王提出这事,大王会故意说几句冠冕堂皇的话,甚至当着众人的面斥责你几句,但私下会答应你带兵扫灭周王室的。这样,大王不仅灭掉了王室,向天下人宣告,秦国将取而代之,同时,大王本人又不担当灭亡周王室的舆论罪名,大王何乐而不为呢?”    
    子略带不悦地说:“应侯是让我为王祖父担当罪名?可这样做的后果只会让我的名声臭于诸侯之间,人人痛骂之,承袭王位永远也没有机会了。”    
    范睢笑着问道:“能让公子登上世子之位的是大王,还是各诸侯国的国君,抑或是天下的民众?”    
    “当然是大王!”子不加思索地说。    
    “这就对啦,公子不投大王所好,为大王做事,难道要为毫无用处的天下人做事不成?公子所担心的天下人谴责,只是一种口头说说而已,不成为所谓的舆论的力量。在这样一个战车加斧戟的时代,到处流淌的都是鲜血。旧有的道德体系被摧毁,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没有建立起来,可以这么说,这是一个无道德的时代。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是刀剑,是功利,是实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利用与被利用,利益可以驱动一切,只要有利可图,可以把人间最珍贵的友谊和爱情置之不顾,甚至拿来做交量,勾践用美女抹平了耻辱,吴起杀妻求将,韩赵魏三家分晋,介子推割股肉讨好晋文公,张仪行骗取得楚怀王之身,子楚一个三十岁的大男人甘愿为太子之位再投生一次,这三天三夜也举不完的例子都说明了什么?还不是惟利是图,父母不顾!公子还犹豫什么?谁人背后不骂人,谁人背后不被他人骂。”    
    子沉默了,决定接受范睢的意见,向祖父请求带兵消灭周王室。    
    这天,子与范睢一起入宫拜见秦昭王,子上前说明来意,秦昭王连连摇头:    
    “周天子早已名存实亡,仅留小小封地,依附在诸侯之间,消灭这两片封地是举手之劳。本王之所以没有铲除它,是顾及在诸侯之间的影响,这地虽小,却是周王室的象征,如果对它用兵就是以下犯上,谋逆王室,众人会以此为借口群起而攻之。”昭王说到这里,话锋一转,自顾说道:    
    “当然,各诸侯国没有人把它放在眼里,却又把它当作维护正统排除敌方的招牌,待本王歼灭东方各国后会把它吞掉,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子见祖父不答应,十分失望,想了想委婉地劝谏道:“如今天下分割,群雄纷争,祖父励精图治,有一统天下救民水火的决心,令人佩服。多年来派兵外出征南战北,攻城掠地光大我嬴民疆域,如今王祖父出兵讨伐赵国围攻邯郸,其目的在于灭亡赵国。可是,出兵半年有余,损兵折将也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招致东方各国共愤,纷纷派兵援赵,出现合纵抗秦之势。自苏秦以来,只要合纵成功,我大秦必败,秦虽强,尚没有达到以一敌多的雄厚实力。看今天的形势,燕、魏、楚等国已经发兵救赵,我秦军如果不立即撤兵,后果不堪设想,撤兵无故而返,又遭国人非议,何不撤兵邯郸转而攻打东西两周国,顺便将它灭掉?既可向国人交待,又向东方各国发出警示,周王室我大秦都敢消灭,更何况一般诸侯国呢?同时,也消除歼灭东方各国的一个小小障碍,正如王祖父所言,西周国虽小,却是王室象征,如果它联合东方各国抗秦号召力可能胜于任何一个诸侯国,毕竟周王室八百年的余威尚在呀!”    
    秦昭王听完子的分析,也觉得有道理,便问范睢:“丞相如何看待这事?”    
    子刚才说的这些话其实是范睢告诉他的,范睢已从郑安平送回的报告知道秦军必败,再坚持下去毫无益处,但秦昭王的性格他是知道的,宁可败也不会中途而返,所以,范睢才想出这样一个以进为退的策略,让子请战为秦军撤兵找借口。如果郑安平打败仗,郑安平有罪,推荐人范睢也同样有罪。范睢见秦昭王让他拿主张,正中下怀,于是说道:    
    “子公子言之有理,形势的突变,一时难于灭亡赵国,掠得一城一地于秦得益不大,于赵也伤不了元气,何必相持下去呢?何况我军是孤军深入,如今又面临以一敌多的险情,胜的可能性不大。能够扫除东周国是再好不过,至于诸侯非议也只能发一发牢骚罢了,正如老聃所云:窃钩者偷,窃国者为诸侯。大王灭了东周国,东周君就是大王的臣民,大王可以再威压他攻击其他诸侯国,从而把舆论导向扭转过来。”    
    秦昭王终于答应了子的要求,令他带兵符去邯郸城接替郑安平撤军,然后见机消灭西周国。    
    就在子一切准备就绪正准备出发时,突然从前线传来消息,郑安平和王稽二人战败,率部分人马投降赵国。    
    消息一经传出,整个秦国上下为之惊叹,范睢更是坐卧不安,一种不祥的阴云袭上心头。秦昭王把范睢叫到宫中劈头盖脑地臭骂一顿,万幸没有提出将范睢治罪,但秦昭王盛怒之下决不愿认输,可面对多国联合军队却又无计可施,只好把一肚子气都发在丝毫也不相干的西周国上,派子率军去消灭西周国。


第三章 献媚争宠第28节 大胆的想法(1)

    三    
    多日来,范睢一直提心吊胆。秦王虽然没有追究他的举荐之罪,并不能说明这事就这样轻而易举过去了。根据秦王一贯做事的作风,愈是装作不闻不问的事,愈说明他把这事放在心上,他会在你放松警惕时,出其不意地抓住一件事,然后数罪并罚置你于死地。因此,范睢处处小心,处处谨慎,争取不出任何差错,用自己的行动向秦王表明心迹,以获得秦王谅解。    
    这天,范睢刚刚从朝堂上回到府中,就有家人报告说,有一个自称蔡泽的人要见他,已经在府上等待半天了。    
    范睢一听说蔡泽来见他,马上警觉起来,他早年周游列国,游说诸侯谋求官职时曾和蔡泽有一面之交,知道蔡泽也是能言善辩之人,才能不在自己之下。蔡泽本是燕国人,但由于人长得丑陋,朝天鼻,短肩膀,凸额头,塌鼻梁,还有点罗圈腿,正是这样,才没有得到燕王的重用。蔡泽一怒之下离开燕国到其他国家寻求发展,曾经到过韩国、魏国、赵国,都因相貌丑陋没有谋到理想的职位。    
    范睢早已从属下人那里得知,蔡泽在赵国落魄时曾得到吕不韦和公子异人的帮助,他突然来到秦国不找吕不韦和异人,直接来找自己,一定有什么要事,便派人把蔡泽请到客厅。范睢见蔡泽过来,既不让坐,也不让茶,只冷冷地问道:“蔡先生不远千里来此找范某有何贵干,是向我求食还是求衣?”范睢故意这样做,希望惹恼蔡泽早早离开秦国。蔡泽既不气也不恼,自顾坐了下来,端起桌上的茶就喝,然后放下茶碗,抹一下嘴巴,心平气和地说:    
    “我是来代替应侯接任秦国丞相一职的。”范睢大吃一惊,结结巴巴地问道:“先生刚从秦王宫中来吗?”    
    蔡泽摇摇头,“应侯认识问题已经迟钝到这种地步,再呆在相位上不知进退,实在太危险了。”    
    范睢一改刚才的傲慢,“范某愚钝,请先生说得更明白些。”“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每一季节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自然而然退去,新的季节也就应运而至。不仅季节如此,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人有生老病死,草木有枯荣,朝代有更替,如果到了更替变换的时候却不知进退,逆自然规律行事,其结局一定惨不忍睹,遭到众人唾弃身死异地也无人同情。不说别的,仅说为臣之道吧,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他们的结局是何等悲惨?且不论这些人,武安君白起又怎样?应侯难道没有从这些人身上悟到些什么?”范睢明白了蔡泽的来意,狡辩说:    
    “商鞅辅佐秦孝公变法新政,奠定了秦国强盛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公孙鞅就没今天秦国的强大。他事奉孝公忠贞不二,为国家变法彻底不顾自身安危,设置刀锯苛酷的刑具来禁绝奸佞邪恶,用军功赏赐有功于国之人,致使士兵在战场上奋勇向前,将帅身先士卒,安定国防,开拓疆域,百姓安居乐业。他不徇私情,诱骗老朋友,捉住魏公子,赤胆忠心,天地日月可鉴!再说吴起,文韬武略天下闻名,杀妻求将,千古第一,为鲁国、魏国、楚国都曾立下汗马功劳,却每每因功遭妒。特别是任楚悼王相国时,为国不损公利己,为人不因奸佞谗言蔽塞忠臣,议论不随声附和,办事不苟且保身,不因危险艰难改变立场,也不为权势动摇信念躲避灾难。终于为楚国的振兴发达克己奉公呕干心血,使楚国如日中天。他出奇兵南定百越,北吞陈蔡,击退韩赵魏三国进犯,将平生所学著成兵法三卷,永受后人敬仰爱戴!越国文种大夫在勾践受辱之时,忍辱负重,事奉左右,卧薪尝胆,含辛茹苦,君主面临亡国断嗣之际仍力挽狂澜而不离去,直至三千越甲吞吴,大功告成不自夸不自傲,身处富贵不骄纵。这三人都是忠义气节之士,道德大义的楷模,为了大义而身处死难之地,虽死犹生,与其活着受辱,哪如死后功垂千古呢?士人应该以这三人为典范,用牺牲生命的行为来成就人生的志向与气势,死又有什么值得遗憾和畏缩的呢?”    
    蔡泽明白范睢身处高位,如果不是迫于压力让他轻易让位是困难的,不彻底驳倒他,从心理上与言辞上打跨他,恐怕难以如愿,于是纵声笑道:    
    “君王能够圣明,臣子才会贤达;国君只有明智,臣下方能正直;只有父亲仁慈,儿子才会孝顺;也只有丈夫诚实,妻子才会忠贞。因此,比干忠心纣王却不能保住殷商的灭亡,伍子胥多谋也阻挡不了吴国的覆灭,申生孝顺仍有晋国的大乱,这是为什么呢?是没有明智的国君和贤能的父亲听取忠臣孝子的建议啊!商鞅、吴起、文种作为臣子是无可厚非的,他们建立伟业却不得好报,难道让后人仰慕他们不被君主体察而无辜被杀吗?如果只有死才能树立忠诚的美名,那么孔子不能叫做圣人,管仲也就不能叫贤臣了。功成人亡值得感叹,名成人在不更值得敬佩吗?自身性命与功业名声同时存在的做法不更值得效法吗?”范睢不自觉地站了起来,问道:“请问先生,如何才能做到性命与伟业同在呢?我正为此事发愁呀!”    
    蔡泽趁势说道:“应侯在整治国家、平定叛乱、富国强兵、排除祸患、消除灾难、拓宽疆域、安民定国、提高人主霸权方面,和商鞅、吴起、文种比起来怎样?”范睢想了想说:“自愧弗如!”    
    蔡泽又问道:“把秦王和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践相比,慈爱仁义、贤明爱臣、胸怀宽广,谁又更加优胜呢?”    
    范睢摇摇头,“我从来没有作过这样的比较,怎敢轻易下结论呢?”蔡泽知道范睢不敢轻易议论秦昭王的过错,淡淡地说道:“让我来替应侯说吧,秦昭王在爱臣宽厚仁慈方面是不能超过以上三人的,应侯是慑于王威不敢评论罢了。如果君主以威治天下,令臣子不敢言及君王的过错,这样的君主是不配称作明君英主的。由此看来,应侯的处境就更加危险了,倘若应侯再执迷不悟,则如行在薄冰之上,祸在旦夕之间!”“先生何出此言呢?”    
    蔡泽解释说:“你的主人对待臣子的宽厚之心抵不上孝公、悼王和越王,而应侯的功绩和受到的信任又比不上商鞅、吴起与文种,可应侯的官职和封赏却远远胜过三位。即使如此,应侯仍不知进退,只怕不久以后应侯的结局会比这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