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劫运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梁祝劫运榜-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世家与南渡世家的关系,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安抚北方南迁的流民,随后江南地区生活安定,荆扬晏安,户口殷实,但拥有极多特权的南北官僚、世家肆意占夺人口和土地,依仗权势封山占水,使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汉末至魏晋是华夏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最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盖因群雄割剧,战乱连年,政权更迭频繁,各种政治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统治者忙于轮翻做东,放松了对百姓思想的禁锢,所以个性张扬、不为世俗所累、崇尚自然的魏晋名士所代表的魏晋风度,是这段血腥、沉重历史的华丽变种,是几千年来文人雅士穷其一生追逐的精神桃花源。而国力衰弱,政治恶化,名士少有全者,这些混乱而痛苦的事实,生硬地刺痛着晋人的思想,使人思治而不得,只能苟全性命于乱世,越来越多的名士在无望中选择了叛逆,他们佯狂而避世,在清醒与沉醉里优游,在痛苦和癫狂里迷失,谱写着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的豪迈与不羁,于是就有了所谓放浪形骸般的“魏晋风流”:嗜五石散,习南华言,浮华相扇,标榜为高,纵酒放达,脱衣裸形,甚至男人女化,涂脂抹粉,服妇人之服,为求长生而炼丹服药,宽袍大袖且经久不洗,扪虱而谈,这种逃避现实的高雅举动是很多名士的选择和追求,这是他们洁身自好的最好途径。

    但真正能体现魏晋风流的,是不为外物所累、率性而为的言行,是崇尚洒脱自然、风流倜傥、唯美优雅的举止,是对亲友的深情及对生命转瞬即逝的感伤,更是一种对文化的怀疑和避世的无奈,及保持心灵纯净的愿望和追求超越世俗的生活、盼望回归自然的想法。他们崇尚自然,喜欢雅致的生活,以吟诗作赋、听琴绘画、邀游玩赏、谈玄说怪为生。雅集,谈玄,清议,书法,音乐,琴棋,绘画,傅粉,服散,畅饮,女装癖,人们叛经离道,不拘俗礼,此时新的审美观念和标准在文人个性自觉的基础上得以确立,古拙浑朴之美向妍丽飘逸转换,各种艺术形式在要求表现自我情志的同时,开始追求形式的妍美。他们注重精神世界的纯净,无视功名利禄和富贵,内心旷达,形迹放浪,风流自赏,纵意狂歌,也向往着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君无臣,无忧无虑,自耕自织,不务世事,以此表露着对传统礼教和腐朽文化的不满。老庄认为自然纯真、本性质朴就是美,而儒家在这个动luan的年代已经无法成为社会的规范和主流,可也不能完全从世人的思想里消失,于是就突破了独尊儒术,又结合了佛家道教,有了“援道入儒,儒道合流”的玄学。为了填补精神空白,专谈《周易》、《老子》、《庄子》这“三玄”的清谈风行,托杯玄胜,远咏庄老。自东汉礼教衰败以来就一蹶不振的儒家思想,终于彻底被道家思想击败,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最最特殊的一个时代:道家治天下的两晋时期。

    注: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既不叫“九品官人法”,也不叫“九品中正制”,而是习称为“九品之制”或简称为“九品”。到了唐代,杜佑始将“九品”与“中正”顺序连称,由此开启了“九品中正制”这一称谓的先河,所以在魏晋时期,是没有“九品中正制”这一名称的。

    发上来之后才发现,被和谐的词语太多了,只好重新修改,用拼音代替了!

楔 子() 
关羽是武圣,王羲之是书圣,顾恺之是画圣!

    而我,梁山伯,以周易成圣,故为易圣!

    儒家之人入品就能开窍,当官就能成器!

    开什么窍?儒家有聪明窍、智慧窍,兵家有体力窍、水羽窍,就连道家也有法术窍、膏肓窍!不过妖族、植物就没有穴窍了,所以他们不惜化形成人,才能迅速提高修为!

    我用成器之宝君子剑,斩中妖魔可以不伤身体,但会让其恶念俱消,成为我的追随者,为我而战!

    ==========================================

    魔君设祭坛,引来域外天魔占据山伯肉身!

    “呵呵呵呵哈哈哈哈。。。。。。我,天魔,又回来了!可是,它究竟在哪里?在哪里?。。。。。。”

    一阵大笑从众人心底响起,众人的心情随之悲苦,接着又是一阵释然、疑惑、癫狂,竟是被天魔控制了情绪。

    “既然我是从你的魂魄中分离出的恶念,那就不得不回报与你!将你的善念也一起分出吧!”

    “不过,我不会制作后天生灵的肉身,看来你的本我只能用混沌肉身了,这里没有混沌气,所以,你注定无法修炼!这是蚩尤的虎魄刀,封神之战中,又叫化血神刀,其中有两个大秘密,作为给你的补偿,也足够了!”

    天魔一边慢慢抚摸虎魄的刀身,一边对山伯的本我缓缓说道。

    兵感悟着刀中蚩尤留下的、能修炼出九十九个铜头铁额分身的修炼方法,觉得可以让山伯的善念分身,尝试着推演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一百零八个分身。

    可是,这里面的精血,却不是蚩尤留下的,而是巫族的父神盘古的精血,用其改造自己混沌身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呢?

    ==========================================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白首著书,老死床箦,非我愿也!我辈读书,当文求平步青云,武求斩妖除魔。我愿此生拯救万民于水火,求苍天赐我人道气运!”

    山伯说罢,凝视着左手的玉箫,用右手握住玉箫的最上一节,闭目,将其缓缓拔出,众人看这把长剑,色做乳白,方方正正,与其说是剑,不如说是方形的棍子更为恰当!

    “一愿国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重,沉重,众人就感觉有如泰山一般的压力从大地聚集到剑身,剑的一面就孕育出社稷的图像,“社”为土的厚重,承受万民祭祀、尊重、期盼,“稷”为谷的充实、饱满,承载着万民的希望、仓廪充实,乳白色的长剑上,就出现了土黄色的大地,中间长出了金黄色的谷穗,两侧炎黄子孙,万民朝拜。

    “二愿国家山河壮美、江山如画!”

    随着山伯的祈求,剑的一面就出现了江山的美景,近处,高耸的山峰刺入白云,脚下是一条条大江长河蜿蜒流淌,远处苍茫的山脉如巨龙盘旋,遥不知其有几万里。

    “三愿我族人人如龙、亘古不灭!”

    剑的一面在山伯的祝福下,出现了渔樵耕读、贩夫走卒等各种人物,密密麻麻,不知其究竟有多少人,但每一个人仿佛都鲜活生动,栩栩如生,散发着一股积极奋进、蓬勃向上的气势,只要人族当兴,这股气势就延绵不绝,无法湮灭!

    “四愿疆域地大物博、万国来朝!”

    剑的最后一面出现了一副全国的版图,版图两侧,化外蛮夷、山精鬼怪、妖魔佛儒尽皆恭恭敬敬,拜服国都。

    “昔日庄子说剑,有天子剑,庶人剑,今吾成器,方正笔直,乃天地之间最为正直的宝剑,天地众生赐我君子四德,智慧、仁爱、勇气、正直,故吾谓之为君子剑!”

    “此生必斩妖除魔,护佑人族!”

    随着山伯的誓言,“智慧、仁爱、勇气、正直”所代表的思想化为隶书、楷书、行书、金文、道文、甲骨文、石鼓文等各种书体附在玉箫表面,而“斩妖除魔、护佑人族”这八个字则烙印在君子剑的手柄上,以后握着君子剑的人,思想会被君子剑净化,被君子剑刺到的人,恶念不存!

    ==========================================

    山伯跨入时间长河,坐在中流砥柱上,看着脚下滔滔而逝的河水,静静沉思:

    红酥手、折梅手、兰花指、金刚指、一剪寒梅、葵花宝典、沧海一声啸这些功法已经参悟出来,还有擂鼓瓮金锤、凤翅鎏金镗、方天画戟等兵器需要推演出相应的功法,另外,雪花瓷、白玉瓷、红霞瓷、紫砂陶、错金蓝、黑陶,还有琉璃的提纯等制做的关键点还需要完善,这是掠夺海外黄金、白银、香料、珍珠、镔铁、珊瑚、宝石、象牙、犀牛角及各种宝物所必须的储备,还有答应了各世家的智慧窍、水羽窍、法术窍等的寻找方法,针对各世家的血脉推演出的适合其修炼的功法。。。。。。要做的事情简直太多了!

    幸好在这里不会被时间长河冲走,可令时间静止!我的精力、体力、智力都不会随着时间而流逝,当我出去的时候,还是刚进来的状态,一切都在巅峰阶段,否则耗费如此精力,可未必能吃得消啊!

    ==========================================

    人道轩辕剑静静地悬浮在兵的头顶,剑身有一道龙气在盘旋,观其鳞甲须角、嘴眼爪尾,却是比晋帝的龙气还要凝实,也就是说,兵的龙气完全可以将晋帝的龙气一口吞下,取其帝位而代之!

    但兵却只是抱拳低首,对着皇帝微微躬身,那身狮鸾鱼鳞兽制作的铠甲,也仿若收了面目狰狞、桀骜不驯的气势,只是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

    “国非一人之国,乃万万人之国!今我虽有实力,但亦不取,不过陛下为保江山万代,只有一法可为,否则,只有退位让贤了!”

    山伯亦笑道:

    “此事简单,以前力有未逮,无法畅游,今可乘坐我的玉蝶楼船,沿着时间长河,到未来去看一看便可明了!诸位何须如此争执、计较!”

    “此乃九宫格局,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陛下尊为九宫之首,但亦受制于。。。。。。”

    “诸位大臣、家主,难道观看了时间长河,明了了大势、朝代的更迭,又生出了其它心思?”

    “那我就再将海外贸易多让出一成,并许诺商队可以在海外随意去留,任意选择你们看上的陆地海岛做生意!不过,如果再有其它阻挠改革国制的心思,可别怪我。。。。。。”

    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从未以真面目示人的兵,竟然掀起了与狮鸾盔相连的雄狮面具!

    ==========================================

    本文涵盖了帝王道派,世家大阀,百家尊儒,城隍神君,域外天魔,佛教东传,鬼物百态,善恶大妖,游侠武圣,乃至精灵巫怪,僵尸傀儡!

    巫妖法宝,洪荒文!

    道家武术,仙侠文!

    东晋社会,历史文!

    壮我国威,热血文!

    兵家武圣,武侠文!

    攻城略地,军事文!

    过去未来,穿越文!

    试看梁山伯如何提前走完了成吉思汗、郑成功的的道路,水陆并进,一统世界,让你越看越爽!

    本书不打脸,不装B,不小白,也不无厘头!

对正文的一些解释() 
01章注1:东汉、西汉、后汉等朝代的称呼,都是后人为了区别不同人建立的汉朝而后加上去的,但如果去掉了又指代不明,本文为了让大家明白是哪个汉朝,故而没有去掉东、西等称谓。

    东晋时期的人是不会把西晋叫做“西晋、前晋”的,他们会称之为“中朝”;其次,“八王之乱”这个历史名词来自于《晋书》第五十九卷,参与西晋内战的王爷绝不止八个,是攥写《晋书》的那些人将八个罪魁祸首写入同一卷,后世就用“八王之乱”来指代这场长达十六年的内战。《晋书》是唐朝才写成的,所以“八王之乱”这个历史名词是在唐朝才出现的。东晋时期的人则用“中朝乱起”之类的词语来指代这段内战,把西晋灭亡称为“中朝颠覆”等。如果我真的按照这些历史写,可能有熟悉点历史的人会说,你写晋朝,怎么没写“八王之乱”?“中朝乱起”是什么东西?所以有些东西没办法完全的忠于历史!

    01章注2:书院是唐代末年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之名始于唐代。根据史书上记载,唐代有两种场所被称为书院:一种是中央政府设立的藏书、校书之所,如丽正修书院、集贤殿书院。还有一种是由民间设立的供人们读书治学的地方。作为教育机构的书院,起源于私人讲学。书院制度是私学教育发展的最高形态。书院的负责人一般称为山长(也有称洞主、洞正、堂长、山主),书院的管理人员除山长外,有的还设有副山长、助教、讲书等,协助山长管理书院教育教学等事宜。另外,学生也可以参与书院的管理。综上:东晋时期是没有书院这个名称的,当然书院的负责人也不叫山长。

    01章注3:李卿著的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北魏时期,家族教育中出现了设“学馆”培养族中子弟的教育形式,此时由家族所创建的“族学”仍未兴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