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醒狮-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虎”而威震四方,但是,在一些人的眼里,他只不过也就是只“虎”,仅仅也就是只“虎”,虎之威恶有余,文之英名全无,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个挥枪舞刀的莽夫虎将,决不可能成为治理天下的文杰圣贤之才。此类说法,可能也或多或少地飘进了段大总理的耳朵里,所以,他后来在他的总理府的办公桌上,总是堆着一大摞子书,在他的寝室的床头上,也总是堆着一大摞子书,走什么地方,也随身带着几本书;有时候,召见某类重要的人,或与某类要人、名人、某类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人商议什么事情,还特地有所含义地把召见的地点和商议事情的地点,安排在某一间书房的外室。
  今天,在“长春书屋”外室请北京大学教授刘师培吃饭,其用意之外的含义也就在此。
  刘师培,也不过是平平常常一介白衣秀士教授,其造诣成就远不及国学大师章太炎章老先生,在社会上也没有什么影响,但他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民魂精粹当盛说》,很对他段祺瑞的口味,同他最近白天黑夜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很是对卯。
  他段祺瑞绝非等闲之辈。他既然来到这人世间,不大大地、非常出人头地、非常风光而显赫地走一遭,他是死也不会瞑目的。
  还是在北洋武备学堂学习时,他就对古今中外的那些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玩整个人世间于自己股掌之中的帝王之辈,极为推崇。他特别崇拜始皇帝赢政,曾立志要成为中华赢政第二,也特别崇拜过汉武帝刘彻、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到后来,他开始崇拜东洋日本国的倒幕将军西乡和大久保;去西洋德国学习军事时,又特别崇拜德国皇帝威廉和首相俾斯麦;又后来,拜在了袁世凯袁大头的帐下后,袁世凯又成了他段祺瑞的偶像。
  崇拜也好,偶像也好,他段祺瑞一个心思,就想成为那些人。
  想想看,他前半辈子跟着袁大头创办北洋军,跟上袁大头南征北战,后半辈子又成功地下了几盘棋,都就是这个目的。今天,请刘师培吃饭,编排他的第五盘棋,也还是这个目的。
  现在,虽说他段祺瑞权势很大,可以说是不是大总统的大总统,已在权力的顶峰,但他不满足,他要自己人在权力的顶峰,名也要在权力的顶峰,要名符其实地成为神州天下第一人。他不会像袁大头那样迫不及待地要当中华帝国的皇帝,也不会像张勋那样蠢笨地复辟。他只是要真正地成为中华大总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挂的还是国务总理的名义,表面上还得受那位挂名大总统冯国漳的管辖。
  他段祺瑞是不愿受任何人管辖的人。尽管是名义上的管辖,也不行。
  坦率地说,他段祺瑞的权力最高欲,独裁欲,并不比他的恩师袁世凯差,而甚至还可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起他的恩师袁大头,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在全体国人心中有一个形象,要用一种什么东西把自己树立在国人们的心中。现在不比旧时封建帝王时期,打天下就可以坐天下。现在坐天下必须要能有什么东西把国人们的心都拢住才行。尤其是时下,国人们受西洋的影响,各种蛊惑人心的学说和思潮风起云涌。新潮的书刊报纸,狂言妄语,无所不敢谈及,在国人中又极富有煽动性。在这样情况下,你要是没有一套东西,把国人的心都收拢过来,那你也定将一事无成,结局也不比袁大头和辫子张勋差到哪儿去。
  当年袁世凯袁大总统称帝,就企图借助于孔大圣人的孔学、孔道来收拢天下国人之心。孔大圣人的孔学、孔道,是万世师表之学,万学至尊之道,是“天地君臣师”的礼仪之学、伦理之道,是正民风、礼君臣之根,立国安邦之本。历代各君主除始皇帝外,无一不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天下。袁世凯也把它搬出来,为自己称帝登基开道铺路,也不能说就是错的,问题是袁大总统过于迫不及待,加之东洋、西洋人尤其是东洋人的出尔反尔,才导致了称帝的失败。
  历史的教训一定要牢记!
  他段祺瑞也要借助于孔大圣人的孔学、孔道来收拢天下国人之心,一定要慢慢地来,先造舆论,再一点一滴地渗透,加上他和东洋人的关系,要比袁大头更密切得多,他给东洋人的甜头,也比袁大头给的多得多,甚至将来如果必要的话,还可以不停地多多地给。现在,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先造舆论,先用孔大圣人的孔学、孔道来收拢国人的心,先一点一滴地慢慢地渗透。
  章太炎章老先生给他送来的《国粹报》上登载的、以“文选复古派”自诩的北京大学国故学教授刘师培写的《民魂精粹当盛说》一文,正说到了他段祺瑞的心上。节妇自杀殉夫,其义德感天动地,此民风应是我中华民族的灵魂之精粹,应当大力张扬,大力推广,以稳我民族精神之根基。说得多好呀!正与他段祺瑞所思之事不谋而合。
  这是多好的一个棋子。
  他段祺瑞决定以刘师培这一棋子,首当其冲,来下他的第五盘棋。
  刘师培在章太炎、梁士诒相陪下,走进了“长春书屋”外室。
  室内先前已有几人在座:外交总长陆微祥、交通银行总理曹汝霖、陆军上将王揖唐、中日合办汇业银行总理陆宗舆,另外还有总理府的两名官员。
  都是刘师培闻其名而不识其人的大人物。
  几人见刘师培等三人走进,起身相迎。
  刘师培受宠若惊,忙一一施礼致意。
  相互谦让后,都各自入座。
  梁士诒招呼大家都坐下,说:“段总理临时有些国事处理,马上就到,请诸位先稍候片刻。”
  正说话间,一随从进来,往门旁边一站,响亮地呼喊道:
  “段总理到!”
  随着呼喊声,段祺瑞气势威武地大步子走了进来。他身旁还走着一个瘦瘦的小个子东洋人。
  紧跟在他们身后的,是驻日公使章宗祥。
  第十二章
  图书馆红楼成了热血青年探讨和寻求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之路的中心。守常先生和仲甫先生成了这中心的核心。俄国劳工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热血青年纷纷前往法国巴黎勤工俭学,探求民族自强之路。“辣妹子”在狠劲冲着孔文才猛发着“辣”劲儿。
  一
  北京大学红楼图书馆,紧挨着主任办公室的大阅览室,灯火通明……
  天色已近黎明。夜空渐呈白色;满天的星星在慢慢地稀落和暗淡下去,在一颗一颗地悄然逝去。无形的巨手,正把蓝色的天幕,从东面的天边上迅速地铺展开来,很快地,整个天际,像无边的大海一样,深广、湛蓝、明净。几片白云轻盈地飘悠在空中。白云薄如轻绢的边际,村上了浅红的霞彩;不一会儿,白云整个被火红绚丽的霞色浸透,一轮火球般的光芒四射的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把它金色的光辉全部慷慨无遗地洒落向大地。
  天大亮了。
  红楼图书馆主任办公室旁边的大阅览室里的灯还亮着,里面挤得满满的人似乎都不知道天已经大亮了。
  霞光旭日的金辉和红楼的灯光交相辉映着。
  这又是一个通宵。
  图书馆红楼已经是记不清楚:这是第多少个通宵了?尤其是这近半年多来,这是第多少次以自己彻夜不熄的灯光,以自己蜂拥而至的室内来客的热血沸腾的激昂探讨和一阵阵欢声笑语,送走星月,迎来曙光的?
  这里成了热血青年聚集的中心。
  这里成了探讨和寻求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之路的中心。
  蔡元培先生是这中心的支柱。
  李大钊、陈独秀两位教授,以自己的学识和自己率先大胆的探讨,成了这中心的核心人物。
  二十世纪十年代至二十年代,东西方列强相互争夺加剧,对我华夏神州的瓜分和吞噬,也越发凶狂起来。正值此时,俄国十月劳工革命胜利,欧战形势急转直下,协约国取胜即将成为定局。整个世界形势将发生巨变,中国也完全被架放在了十字路口上。
  中国向何处去?
  中华民族向何处去?
  这个问题成了国人们焦灼思虑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血管里汹涌奔腾着华夏民族炽烈热血的血性青年们,那些慷慨立誓愿与谭嗣同、陈天华、秋瑾等英烈为伍,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满怀忧愤以至进溅满腔赤诚热血而横刀向天笑的时代男女之子们,在这个问题上,更是焚心忧虑。他们一个个就像是婴儿寻找母亲的踪影似地,睁大着眼睛,在黑暗中为国家和民族苦苦探寻着出路。
  俄国十月劳工革命的胜利,空前地显示出了劳工大众的伟大力量。
  李大钊、陈独秀开始把目光密切地投向俄国。
  这图书馆红楼主任办公室旁边的大阅览室里,讨论会还在热烈地进行着。
  一同学问:“陈学长,你刚才说,俄国劳工革命的胜利,有两个打破。你能再具体讲一下吗,是哪两个打破?”
  陈独秀回答说:“一,打破了维持了几千年的孔家店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学说。受业于孔子之孙孔汲的门人孟轲,在继承和发展孔家店学说中,极力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就是说,有文化的读书的人,生来就是统治别人、奴役别人的人,而没有文化的出苦力的人,则生来就是被人统治、被人奴役的人。这种学说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欢迎,所进一步大力宣扬。在孔家店和历代统治者的眼里,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下苦力的劳工大众,天生就是被人驱使的奴隶,是被人踩在脚下、做牛做马的人。俄国十月劳工革命的胜利,就为我们打破了这一点。它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也告诉全世界:劳工大众并非天生就是下苦力的奴隶,并非天生就是受人奴役的!他们完全可以奋然而起,把骑在他们脖颈上欺侮他们的老爷们拉下来,打翻在地。这就是第一。二,俄国十月劳工革命的胜利,还打破了‘下苦力的劳工天生是卑贱的’这种封建社会的反动的等级观念。它骄傲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劳工伟大!劳工神圣!事实也完全是这样的!劳工是最伟大的阶层。劳工是最神圣的阶层。世界应该属于他们!就如刚才李大钊教授所讲的:‘劳工大众是世界财富的真正创造者,他们也应该完全地、理所应当地是世界财富的真正主人。他们能用自己的双手,浸着自己的辛勤的汗水,创造出世界上的一切财富,他们也完全有这个能力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是当今世界的主宰!’俄国十月劳工革命的胜利,就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将来其他国家的劳工大众,也定将会进一步证明这—点。”
  人们都注意地听着,都被深深吸引着。
  二
  这一次关于国际局势、关于“中国向何处去?”关于“当今青年应该如何投身到时代潮流中云?””的讨论会,与往常不一样,这一次参加讨论会的人来得特别多。前来参加这一次讨论会的,不光有北大本校的学生,还有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北京高等工业学校的、法文专修馆的、法政专科学校的等等。大阅览室里都坐得满满的,挤得水泄不通,连门口、过道里,都里三层、外三层地拥满了人。
  讨论会是从昨天下午下课后开始的。北大校内的同学,一下课就争先恐后地潮水般地涌向图书馆红楼。校外的学生,好多都是中午就来了,就已经坐在了大阅览室里了。
  孔文才这一回也来了。
  孔文才是宋维新托人带话通知来的。
  北京大学自从在李大钊、陈独秀两位教授主持下,召开了几次关干时局的讨论会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学校的学生,后来都积极踊跃地来北大参加讨论会。孔文才很快也给宋维新打了招呼,说再有讨论会的时候,通知一下他。孔文才来参加讨论会,一方面,和其他一些同学一样,时时也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焦心地忧虑着,时时也在思索着、探讨着这方面的问题,北大的时局讨论会也深深地吸引了他;另一方面,他知道在这里可以见到赵瑞芝,因为他听说赵瑞芝和她同寝室的几位好姐妹们,也都是这类时局讨论会的积极参加者,差不多每次都到。
  孔文才和宋维新来到大阅览室的时候,里面人都已经快坐满了。他们找了个空位子坐下。坐下后,才看到赵瑞芝和漆小玉就坐在他们左前方相隔三排的位子上。他们本来也想过去,但已经坐下了,就再也不好动了,人来人往的,也不好再走来走去,于是就再没动。不大一会儿,邓仲澥、高尚德、还有陶美玲,他们三个来了,紧挨着在孔文才和宋维新旁边的空位子坐下。又过了一会儿,张国焘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