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之剑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聊斋之剑仙-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命天赋还是有的,有些妖类还不一定能开发出来,只有天赋异禀才有,比如小青的毒雾,花姑子的香气,奎木狼的法相,娄金狗的金甲,就是二青,张相子,张三姑,他们天赋都一般般,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王元丰就解释说道:“此种方法倒也简单,通过符文将法术刻录在玉圭之中,设置宝禁,一般都是要飞升仙界的天仙,或者寿命不长的修道之人所用,因为在人间没找到合适的弟子传承大道,只有用此种方法将道统留在玉圭中,然后将玉圭留在人间,只有后世出现符合条件的弟子出现了,才会找到。”

    “哦。”二青点了点头,这才明白这个道理,想了一下就说道:“怪不得东岳大帝从未收徒,但时常有修炼了他道法的弟子出现在人间,是不是也就是这个道理。”

    “对,”王元丰点头称是,也不疑有他,毕竟都是修炼了多年了,悟性也是不差,但也没想多做解释,因为传承的方法五花八门,就是王元丰也知道的不多。

    因为他怀疑,浑天仪来历蹊跷,虽然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但王元丰怎么都推算不出关键一步来。

    “元丰哥哥,那我是不是也要有方法才能打开?”小青也听明白了王元丰的意思,道不可轻传,没有经过考验,或者不符合条件,是不会轻易传授的。

    王元丰看了小青一眼,笑着说道:“当然,肯定有条件的,不然肯定打不开。”

    “那我要怎么才能打开呢?”小青翻来覆去的看着玉圭说道。

    因为玉圭到她手中之后,她试过了许多方法,也想到了许多方法,但都没有看到里面的内容。

    王元丰说道:“不是给你说过要去红尘中走一遭吗?”

    “嗯。”小青点头称是,王元丰给她说过,成道的机缘,需要在红尘中走一遭,这事她也考虑了,并且有这个打算。

    “等你前往红尘中时,也是你机缘所致,到时候玉圭自会有提示,自是打开之时。”王元丰又接着说道。

    本来心中是不准备告诉她的,一来的确需要机缘,二来也存在考验的意思,小青研究上半天研究不出什么来,如果心生急躁,产生怀疑,将玉圭扔了,或者毁了,那就会错过这场机缘。

    直到她心性到达一定境界,才会明白,不然永远也不可能发现,就等于已经储存了巨额财产,如果不到条件,就取不出来。

    小青一想,就将玉圭包好,装进了怀里,也没有露出急躁或者要向王元丰缠着要开启的方法。

    王元丰看到小青这样,也暗暗点了点头,觉得还算明事理,心性不错。

    王元丰暗暗想道:“如果他她缠着自己要向要开启方法,那就只能做个蛇妖,哪怕她是女的,也只是个宠物,做不成道友,没想到小青看似大大咧咧,关键时刻还真不含糊,也能明白轻重。”

    看着向太玄湖方向离去的小青与二青,也不知道能不能安安稳稳的结盟,就在二人刚离开的时候,王元丰看了二人气运,小青是略微有些增长,但二青的就增长了一大截。

    具体王元丰也分析的出来,刚见二青的时候,她气运低落,呈现灰败之色,而且缠绕了丝丝劫气,一看就要遭逢大难,说不定还会身死,但现在气运昌隆,否极泰来。

    王元丰暗自猜测,估计这次如果没有自己,二青会身死刀斧山。花姑子和安佑舆看似是爱情,其实是悲剧,得益的只有张相子。

    修道之难,难在心性,心性不过关,修道如登天,王元丰感慨了一句,就准备向洞庭湖口方向飞去。

    突然想到一个白蛇传的故事,就有小青,一个丫鬟命,那她大哥呢?她大哥活着她也不可能跑去杭州一带吧。

    王元丰暗道一声不好,忘了这事,没提醒她们,可能如果没有自己,那头蛟就会死吧。

    蛟?

    刚一想到蛟,忽然间浑天仪有了反应,其中东方青龙领星之位忽然大亮,王元丰心头产生一股明悟,就感应了一下方向,还是洞庭湖地位方向。

    “没想到小青她们大哥也到了洞庭湖,估计是搞破坏的,不过有点危险。”王元丰结合小青以后去做丫鬟的事,如果按照本来发展,大蛟这次可能身死,但被自己知道了,就有可能逃过这一劫,而大蛟又与自己浑天仪东方青龙其中一位格位相合,那就不能让他死了。

    打定主意后,王元丰瞅准了洞庭湖方向,运转剑气,腾空而起,离地三尺向洞庭湖方向飞去。

第九十二章 大军去向() 
武安侯大军看到洞庭湖大雾弥漫,而且越来越浓,迷雾之中一丈之外连人都看不见,连罗盘都失灵了,如果大军进入迷雾,敌暗我明,是行军大忌,如若进入迷雾继续行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不得已,武安侯制定新的策略,抛弃大军最厉害的船只,行那壮士断腕行为,去乘机收复各路反王地盘,也是因为洞庭湖龙君为选女婿,将各路反王都召集到水府之中。

    这样各路反王地盘中失去之后心骨,内部群龙无首,正是攻击的时候,才连夜弃船,执行釜底抽薪策略。

    即使各大势力都有所安排,但内部肯定有矛盾,内部没有矛盾的反王早就死了,手下有一家独,功高震主之人,没有一个反王让他多活一天的。

    帝王之道,贵在平衡,才是长久之道。

    武安侯跟将士们也知道,对付一个有头领的势力,和没有头领的势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果不其然,武安侯带领中军右翼后备营,没走几十里就遇到一伙势力,大军一到,本来很安稳的反王势力被吓得无比慌乱。

    虽然也做了准备,但此势力兵不过千,一见朝廷大军就乱了,在加上武安侯没有意思要灭他们,只是让人向城内喊话。

    人总有害怕的,就悄悄打开城门,等大军一进城,就是大势已定,有人想反抗,也被一刀砍了。

    武安侯只是安排了百人治理县城,继续稳定治安,只求稳定。

    然后就将这近千人的乱军打散重编,让这些人带上几天干粮继续上路了。

    而前锋大军和右翼,在将领杨奔的带领下,也收复了一县之地,但将士们身上都有战火痕迹,而且战场中形成的杀气,已经弥漫了整个上空。

    看来是刚打过仗的,毕竟杨奔年轻气盛,武力勇猛,做事虽然平稳,但还是不够老练。

    就因为要杀几个身份地位高的几个人,才引起激烈反抗,谁没有几个生死兄弟,哪怕几十人出来一号召,不明真相的人也会跟风,场面乱起来,就不好控制了。

    这场战结局不用猜,肯定是赢了,这几千人神风营将士,在大梁王朝是精锐部队,而且是武安侯从整个神风营挑出来的,跟皇帝的天机营也有的一拼。

    杀敌总会有人死亡,几百个叛乱者是全部被杀死,但神风营将士也死了十几个,虽然相对于几千人来说不算什么,那是没遇到自己身上。

    每个士兵后面都有一个家庭,因为一个失误,造成了这不必要的伤亡,杨奔此时产生了一种自责,也想起兵道中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杨奔一面收编着人手,一面阻止人手恢复稳定,思索着以后要如何改进,心事重重的带着人,向下一个地方出发了。

    ……

    王元丰沿途一路向南,以日行千里的速度,赶到三四个时辰,就到了洞庭湖,在大军被阻挡的地方终于见到了被丢弃的船只。

    船只不光破破烂烂,而且上面有人,有人把手,王元丰仔细观察了一下,不是神风营,也不是洞庭湖势力,尽然是一群难民将这些船只占了。

    其实就在洞庭湖龙君失去武安侯踪迹的时候,就已经派人寻找大军踪迹,但作为水中成妖之物,如果是能够潜水的船只兴许还有点作用,但只能浮在水面上的船只,虾兵蟹将用起来也只能是自断双脚,得不偿失。

    而水妖之类又不懂商道,看到朝廷大军不在,就顺着大军撤离的痕迹追了上去,虽然兵分两路,但也有好几千人,虾兵蟹将就顺着大军离去的地方追了过去,但必定人少,也不敢上前,只能远远色辍在后面。

    一部分去给洞庭湖龙君报信,一部分继续盯着。

    武安侯带领的大军继续做那釜底抽薪之事,此时已经收复了三块地盘,正要收复第四个地方。

    营帐中,武安侯和几位将军正看着一张地图激烈的争论着,前三个地方因为兵贵神速,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了下来,但这第四个地方,就有了防备,虽然山寨不大,但也开始戒备森严,四处设立了防御点。

    虽然做出这种姿态,不是所有人都同意的,关键只要看兵权在谁手里,但即便内部矛盾重重,也要做出这种姿态出来。

    此时大军之中分成了两种声音,一种激进派,主张强攻,理由是兵贵神速,人多势重,而另外一派,就是比较怀柔了,准备用劝降的方式让他们投降,在安排细作对一些不想发生冲突的人策反,到时候里应外合,拿下此地。

    “报……”正商量到关键之处,忽然听到一声高呼。

    武安侯抬头看了一下账外,一个背着贴片小旗帜的小将站在门外,这就是古代版侦查兵,游驿营士兵,背上的那个贴片就是趴在地上,通过震动,感应周围细微风吹草动。

    就对着账外说了一声:“进来。”

    “是。”斥候小将进帐之后,行了个军礼,说道:“游驿营第三都尉参见元帅,见过各位将军。”

    “周围可有事发生?”武安侯点了点头说道,想着让他们去周围看看,应该是有了结果。

    “回元帅,”都尉扶刀说道:“我军后方发现虾兵蟹将,数量从刚开始几十到现在数百,而且后面数量还在增加。”

    其余将领一听,也都表情不一,有的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有的陷入了沉思,有的眼睛不停的转着,好似想到了什么计谋,但都没有说话,主将不开口,他们是不会说话的,这也是军中的规矩,所以在除讨论之外的时间都是以规矩做事。

    这时武安去想了一会,但面无表情,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好半天才对都尉说道:“继续探查,随时将情况汇报。”

    “是。”都尉行了个军礼,退后三步,转身走了出去。

    这时,所有人都看向武安侯,等待他发话。

    武安侯想了一会,才开口说道:“诸位对这事有什么看法?”

第九十三章 制定战略() 
众将领在刚斥候小将汇报时,就有了诸多想法,此时听到武安侯问到策略,知道直接是军中例行之事,是汇总方案的时候。

    一个身形高大的将领站起来,对武安侯行了一礼,说道:“元帅,此事虽是小事,但不可不防,犹如皮癣之痒,杀之浪费人力,不杀又得防备,所以依属下之见,我们还是以收复失地,扩大兵源,为首要任务。”

    武安侯知道这位就是右翼主将牛犇,虽然看似人高马大,脾气暴躁,但如果以貌取人那就大错特错,没有高超的战略眼光,也不可能身居高位的。

    武安侯点了点头,又看向其余人。

    这时一个金甲将领起身,对武安侯一礼,说道:“元帅,属下也同意牛将军看法,不过我们可以一边收复失地,一边扩大兵员,在对失地进行积极布防,让失地形成战力,对洞庭湖虾兵蟹将进行牵制,到时候我军就能将整个洞庭湖形成防线,对洞庭湖形成围攻之势,等迷雾一散,我军就可以全线推进,慢慢磨死洞庭湖龙妖。”

    “办法是好。”一个银家甲将领说了一句,起身对武安侯一礼,说道:“元帅,此法耗时太长,不利于我军执行,我军后方无补给,船只都已丢弃,可以说是孤军作战。”

    说到这里,看了许多人都点了点头,顿了一下,银甲将领接着说道:“但我们是这么想,但南洲地界有三方势力,一是洞庭湖,二是太玄湖,三是丘陵势力,唇亡齿寒,我们围攻洞庭湖,其余两方势力都不会放任我们不去理会的,属下认为,我们得到充足兵力之后,在三方势力中间,建立根据地,切断三方交流,之外占据要道,又能自给自足,就可以长期在此地作战。”

    武安侯一听,觉得此法也行,这次离京,皇家目的很明显,就是将自己一系人马排挤出盛京,最好全军覆没,但最后就是胜利了,也不可能回到盛京,估计在想着怎么杀自己呢,这个银甲将领的计策才是保全之道吧。

    因为只要自己在这耗着,就代表南洲不失,而且自己被牵制住了,有对手的重臣总是让人放心。

    随即武安侯就对银甲将领点了点头,又看向其余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