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道长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炼道长生-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道士一愣,摇了摇头,道:“祖师乃是仙人,我怎知他的仙踪?”

    秦石知道他身无修为,只是个普通人,再听他如此说,便知道他也不过是个不知究竟的小角色,便又静默不语。

    那道士见秦石只说了一句,便不理他,更将他颇费口舌的高香一事充耳不闻,顿时便怒了,虽没有动手动脚,言语中却不中听起来。

    秦石忽然微微叹息一声,转身朝观门外走去。

    那道士看着秦石的背影,见他青袍飘飘,脚步轻盈,隐隐有种说不出来的味道。

    他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中间那尊神像,随即便觉得世间道士,身上道袍穿来穿去,都是那么有限几种,况且这道人也没什么特别,面目还普通,连天师道三大祖师也不认得,也不知是哪个山沟里出来的穷鬼野道,便面露不屑,朝地上吐了口唾沫,回转殿内去了。

    秦石出了这‘天师观’,那种奇怪的感觉,便淡了下来。

    但这种感觉却依旧若有若无,萦绕不去,他只隐隐觉得这种感觉诱人,刚才只要自己放开心扉,让这感觉入得心中,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秦石弄不清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虽然没有被这感觉所动,也不敢轻易有其他举动,便先退了出来。

    听这道人之语,‘天师道’显然重新成了大明的护国之教。

    但自己竟然成了‘天师道’的祖师!

    一回大明,竟然就遇到如此荒唐之事!

    而这还是当今大明帝尊钦封的!

    虽然那尊神像面目与自己颇有出入,但左边一个陈明应,右边一个明东楼,将这两个原本毫无关联之人并列供奉,究其原因,这必定是当日龙脉之战留下的后果!

    那中间一个,也不用说,定然就是他秦石了!否则也不会有那种奇怪的感应!

    秦石出了‘御狄关’,坐在一棵大树下,静静思索了一会。

    他对‘天师道’一门一直以来极为敬重,此地之事虽然荒唐,那道士显然也是在借‘天师道’敛财,但‘天师道’如今号称‘护国之教’,道观已经开到‘御狄城’这么边远的地方,还能有如此规模,其他地方只有更甚,他若不将此事彻底弄清解决,只拔除这一处,根本于事无补。

    陈明应已经去了,但明东楼当日已经是净魂期,如今四十余年过去,他应该还在大明。

    以明东楼的性情,怎会容得大明帝尊这样胡来?

    他站起身,决定先去找到明东楼再说。

196。第196章 九断峡中() 
淮水,乃是大明四大江河之一。

    淮水虽不如祁水、洛水浩大,但其中一段河面,却号称大明江河最险之地,只因此处有一处峡谷,两边群山林立,峡谷之内有大小急弯三十余处,淮水穿峡而过,转折迂回,奔涌激流。

    这峡谷生生将淮水切成两段,舟楫难过,自来水性再好之人,也不敢操舟穿峡,不仅是因为这峡内水势太急,还有一个原因,却是这峡谷之内,有九处急弯,自上而下,落差不小,人力难渡,这峡谷也由此得名,被称为‘九断峡’!

    九断峡也因为地势原因,峡内人迹罕至,不过‘九断峡’真正出名,乃是因为一个人。

    大明武道无上宗师,明东楼!

    秦石此刻就停在九断峡之外十数里,看着远处自峡内奔流而出的淮水。

    他已经大略知道,原来大明关于明东楼的传说,由于‘天师道’的关系,传得神乎其神,比四十余年前只有更甚。

    但秦石稍一分辩,就知道这些传言如同神话传说一般,都不可信。

    四十余年前,大明还留下一个明东楼在九断峡的传言,如今却连这传言也没有了,‘九断峡’已经被大明列为天师道祖师驻留过的圣地。

    不过秦石无从找起之下,还是来到这里一观,毕竟这里也曾是他初始修行时想要来,却没有来过的地方。

    ‘九断峡’外,淮水两边,人影绰绰,竟然各有一个军营驻扎。

    这有些出乎秦石的意料,即便这里被列为所谓的圣地,也用不着这么大排场,这里的军士,一眼看去,个个精神饱满,身体强壮,都是精锐,堪比当日镇压‘腾玉天蛇’的腾龙山外驻军。

    九断峡说来曲折难入,但其实方圆不过百里不到。

    他神识散出,立时将九断峡整个笼罩。

    他眉头微皱,这里面的情况,竟比外面还有过之。

    外围重兵驻守,内里却有十名武道好手,分散在峡内,其中一个竟然是先天高手。

    其中必有蹊跷!

    秦石身形忽地模糊,消失在原地。

    九断峡深处,水声轰鸣,水雾滔滔,一处水湾之畔,大块嶙峋的巨岩耸立,其中一块如同小山一般的巨岩上,有一座茅棚。

    这茅棚倚着一面山壁而建,茅棚内,一个中年道士正面对山壁而坐,盘坐调息,阵阵冰寒之意从他身上传出,他身周一丈范围的地面上,结着一层淡淡的白霜。

    那九名后天武道高手环列在他四周百丈之内守护。

    忽地,这中年道人身前,秦石的身形显现出来,静静看着他。

    那些后天高手冒然无知,这中年道人也兀自不觉,还在行功。

    秦石不过看了一眼这道人,便将目光投向这道人面对的山壁。

    山壁上,一个一人高的洞口,覆盖着一层淡淡的黑气。

    秦石也不多说,一指伸出,点在这道人眉心。

    这道人身子微微一颤,浑身真气瞬间尽归丹田,寂然不动,双目一下张开,眼中都是茫然。

    秦石开口道:“你所修的功法,从何处而来?”

    这道人木然道:“冰狱寒经是我天师道教主所赐的无上武道妙典!”

    “天师道教主何人?”秦石道。

    “护国显世通真教主,任西空任真人,乃是我教三祖之首,玄极帝君的化身!”道人道。

    秦石微微一鄂,便反应过来,他所说的‘玄极帝君’,似乎就是指的大明帝尊给自己的所谓封号。

    这什么任西空,竟然妄称是他秦石的化身!

    秦石也不由好笑,道:“你在这‘九断峡’内做什么?”

    道人道:“我教教主四年前,重创一个魔头,将他镇压在这圣地,我奉教主之命,在此镇守。”

    “魔头?”秦石看了一眼山壁上被黑气覆盖的洞口,道,“魔门的人么?”

    “魔门早在七年前已被我教覆灭,魔门宗主遁逃,至今不知所踪,大明之内再无魔门了!”道人道。

    秦石又是意外,当日赤望山也是参与了龙脉之战的,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想不到,在大明皇帝眼中,待遇却与秦石三人是两重天,竟然落得一个灭宗的下场。

    但如今的天师道,竟然能颠覆魔门,而这里的所谓魔头,却不是魔门中人,还要费工夫镇压,却到底又是什么人物?

    秦石沉吟一下,道:“‘天师道’为何要灭‘魔门’?”

    道人道:“魔门宗主太过狂妄,为害大明,又处处损我天师道,大明皇上亲旨,要教主出手,将魔门铲除!”

    秦石问他魔门如何为害大明,这道人絮絮叨叨,说了半天,却与秦石当年听说的魔门恶迹也差不了多少,不过秦石见过了赤望山,知道这些东西不可尽信。

    他想了想道:“这洞口的阵法是谁设的?”

    道人道:“不知道,我到这里,就有了,但如此神奇的东西,应该也是教主所设!”

    秦石又问了一些情况,这天师道教主似乎颇为神秘,连这道人已经是先天高手,位列天师道三大护法,也没见过这教主。

    只是秦石从他的话中知道,这教主颇有神异,非是一般武道宗师可比,连这样的先天高手,也对他心怀畏惧。

    他随手一拂,让这道人陷入沉睡,神识扫过那洞口前的阵法,略一沉吟,大袖轻轻拂过,落下之时,那洞口黑雾尽消,白光大放。

    原来这曾黑雾只是覆盖在白光之上,为覆盖磨灭白光所用,只是这道人修为浅薄,才发现不了。

    这层白光已经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的磨灭,已经稀薄,不过秦石一眼看出,这白光,是修道之人布下的护洞阵法,全盛之时,只怕可挡普通龙虎期修士一击,这虽然在元洲之地不算什么,但在祖洲,就已是颇为神奇了。

    更为奇特的是,那外面原本覆盖的黑雾,隐带阴气,也是阵法化出,布下此阵之人,修为明明不及布下那白光之人,但这阵法却还要比那化出白光的阵法玄妙一些,只是依凭五块下品灵石,不仅在这白光之外,再加一层封镇,还同时能硬生生将那层白光一点点磨灭到如今的地步,若是再有两年,只怕就可将白光磨灭。

    他大袖再起,白光隐去,一步踏了进去。

    这山壁洞口之后,便是一间石室。

    石室并不大,正中间,一具骷髅背对洞口趴伏在地上。

    这具骷髅全身骨骼发黑,右半个胸口的骨骼都已经碎了,连背后的骨骼也都是细密的裂痕。

    秦石只看一眼,便知道此人乃是先中了剧毒,又被人重创而死。

    但这具骷髅的架势却极为诡异,双膝跪地,乃是死前保持跪拜的姿势而亡。

    骷髅面前的石壁上有几行大字刻在上面:“吾性喜参武,生平从不以胜负为念,只为体悟武道玄妙。然而立之年,天下武道修者便已无一人是我敌手,之后退隐九断峡,参借道门道经残页中只言片语,偶有所感,便窥破凡俗武道极限,方知世俗武道之外,尚有天地,更沉迷期间,不觉其苦,反以为乐。

    皇陵龙脉之战,见道门玄妙,眼界大开。返思武之妙理,应不下于道门之道,再于此三年,借当日之战体悟,虽未有突破,但隐隐已知武中尚有乾坤在。

    大明、北狄,均已游遍,我此次往西荒万里黄沙中去,盼能于游历中再有所得。”

    这些字迹一笔一划,不是什么铁画银钩,也无锋芒毕露之态,似是随性而写,但隐隐中带着说不出的飘逸淡然,让人一看就心神凝聚镇定,其中意境之远,远超世俗中所谓书法大家。

    秦石看到这些字,眼中就出现当日白衣飘飘,生死之间,依旧淡然无惧的明东楼。

    这是明东楼所留!

    原来明东楼竟然在当日龙脉之战后三年,就去了西荒沙漠之中!

    而大明这么多年来,没有他的消息,这里显然他也没有回来过,也不知道他到底怎么样了。

    难怪大明帝尊可以胡来,天师道弄到了现在的地步!

    秦石目光投向那具骷髅。

    这里是明东楼修行之地,那护住洞口的白光阵法,应该是明东楼所留。

    这骷髅生前重伤之下,还能进到这里,又对这些文字保持跪姿,此人必定与明东楼有极大的关系!

    这骷髅与明东楼有关系,却被如今的‘天师道’教主称为魔头,另用一个阵法,将这里封住,还想磨灭明东楼留下的守护阵法,进入此处。

    看这‘九断峡’如今的架势,这人必定被这教主极为重视,即便受了如此致命的重伤,这教主依旧不依不饶!

    ‘天师道’将明东楼奉为祖师,又如此行事,到底意欲何为?

    秦石缓步走出洞口,回到茅棚内,随手便又在洞口布了个阵法,将洞口封住。

    他想了想,将那道人唤醒,又问了一句:“明东楼在大明可有传人?”

    那道人道:“有,教主说过,我天师道就是明东楼祖师传下的!”

    秦石无奈摇头,只能让他重新陷入沉睡,看来眼下,要到大明帝都安都城一行,见一见那‘天师道’教主任西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197。第197章 重返皇陵() 
大明京城安都城,城围百里,四面八门,气势恢弘。

    安都城外十八里,乃是大明历代君王归葬之处,虽然四十余年前,皇陵之上,异象纷呈,宛如天崩末世,曾引起极大的恐慌,但终究没有造成什么灾难。

    当日异象过后,大明皇帝便即驾崩,朝廷对这异象的解释,便是那大明皇帝乃是天上帝星应天转世,在深宫潜修日久,回归天庭去了。

    不过那皇帝在位数十年,碌碌无为,最后十数年却一意在躲在深宫修道,不理朝政,弄得天下一团纷乱,在那些百姓心中,却也不是什么好皇帝,他死了,在许多百姓心中,这样的帝星归天而去,也不见得是坏事。

    如今已是四十余年过去,当日的皇陵异象,早已渐渐被人淡忘,最多存在于茶余饭后,长辈讲给儿孙辈的传说故事中。

    皇陵正中,供奉大明历代皇帝灵位的‘元龙殿’依旧巍峨矗立。

    秦石踏着通往‘元龙殿’的五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