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侯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侯爷-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罢。”

    墨柳忙应了个“是”,福了福身子便退了出去。张有德在一旁替闻人久将厚厚的披风穿好了,低声道:“夜深露重,殿下即便是心系天下,也得仔细着身子,千万莫要累倒了才是。”

    闻人久眉眼依旧是淡淡的:“张公公近来的话倒是越发的多了。”

    张有德知道自家主子不爱听自己说这话,但是为了他家主子的身子,有些话却还是不得不说。思来想去觉得自己这个奴才做的也是难,犹豫半晌也还是只能闭了嘴。

    哎,要是世子爷还在这宫里头……

    “张公公在想什么?”闻人久的目光瞧着前方,声音依旧是淡淡的,“怎似的魂都丢了。”

    “却是说出来怕殿下怪罪,”张有德提着灯笼几步跟上闻人久,笑着道,“奴才方才是在想几年前世子爷第一次来东宫……奴才记得,也是个这般冷的天呐。”

    闻人久似笑非笑地睨了一眼张有德:“你倒是记挂着他。”

    张有德便笑:“奴才好端端的记挂世子做什么,奴才记挂着的,到底还是殿下。”

    闻人久便盯着他,好半晌,才极轻地开了口,道:“张有德啊张有德,迟早有一天,孤得把你这舌头给抉了去。”言罢,倒也不再看他,沿着回廊朝着自己的寝宫走了去。

    张有德站在后头瞧着闻人久的背影偷偷乐了一乐:侍候太子这么长时间,这些年他都恍惚要觉得自家殿下冷心冷情的恍惚要成仙了,到底也只有个平津世子,每每提起来他家殿下才能露出那么些许的波动来。

    只是不知,这世子再不回京,下次再遇,他家殿下还能有点热乎气没有。

    “殿下!等等奴才!”张有德想到此,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随即提着灯笼赶忙上了前去。

    名泽之乱虽已平定,但后续事情却一直持续发酵,未能解决。招安派与严惩派双方争锋相对互不相让,朝堂争论一直拖到十二月末也未能彻底解决。

    而许是由于以镇国公为首的一批世家大族投身于招安党派,又许是因为德荣帝疲于应对过于激烈的朝堂两派争吵,岁后,借着祭祀祈福的由头,竟大喇喇地朱笔一挥,拟了个大赦天下的圣旨来。

    这意思,分明就是站到太子那边去了。

    严惩派的世家自然不服,尤其储、林二家更是以罢朝三日以示抗议,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大赦天下的告示才贴出来不足半月,已足足五月未曾落过雨的北方几省居然陆陆续续降了甘霖。

    如此一来,严太傅等人恰以德荣帝顺应天意一说,于朝堂上狠狠驳斥了储、林二家,储、林二家心中虽不忿,但到底是自小受儒家学说熏陶的,对于“天人感应”一说也不可谓不信,是以一时间朝堂上对于德荣帝这看起来似是有些荒唐的圣旨倒是再不敢有二话了。

    已是三月初,冬雪化去,日子倒是日渐暖了起来。

    孙恒走出天牢,抬头瞧了瞧天空。过于明亮的光线刺得他几乎睁不开眼。

    他竟然还能活着出来。孙恒有着不可置信。

    自从当初他选择了带着名泽的流民打到帝京,他便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叛乱,这可是死罪!他居然还能被赦免?

    与其说是喜出望外,不如说是惶然不知所措。孙恒愣愣地瞧着眼前已经隐隐发出新芽的柳枝,正试图重新理清自己的思绪,却忽而听得远处忽而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孙恒下意识地侧了头顺着马蹄的方向去瞧了瞧,只见一着了玄色衣衫,头戴一顶笠帽,脸被遮住了大半的男人驾着马车朝着他的方向驶来。

    那马车速度很快,不过几个瞬息,便停在了他面前。随即,只听那人嗓音低沉地道:“还请阁下上车,我家主子有事一叙。”

    孙恒心中微微“咯噔”一下,按捺道:“你家主子不知是……”

    “阁下上车便知。”

    那玄衣人倒是不肯多说,只是微微拉开了马车的车帘,瞧这样子是容不得孙恒拒绝了。

    孙恒心中虽有顾虑,但是犹豫再三,到底还是一狠心咬牙上了马车。

    在他上了马车的一刹那,外头的玄衣人便驾马车离去了。孙恒在马车内站定,定睛一瞧,只见车厢里头正坐着两位少年人。

    其中一个正捧着一个暖炉,听着他的动静,才掀了掀眸子,淡淡地朝着他此处看来。

    那少年面色极白,甚至没什么血色,恍若透明的脸上一双黑如子夜的眼,瞧上去竟无端令人有些发憷。

    虽然生了一副妖丽的面孔,眼神却是淡漠冷冽的很,让人瞧了一眼便有些心生畏惧,反倒是不敢唐突了。

    孙恒强行将自己的视线移到另一人的身上。

    那人稍长些,生了一张艳如桃李的脸。虽然着了一身素色男袍,但这面容,分明就是——

    “草民叩见将军。”孙恒微微愣了一愣,随即想到来人身份,立刻行了一礼跪了下去。

    陈诗涵看着穿着牢服,形容有些狼狈的孙恒,起身将人扶了起来:“却不想你倒是还记得我。”

    孙恒苦笑道:“大乾百年才出的一个女将军,还是亲手将草民制服的女将军……这若是记不得,反倒是奇怪了。”

    孙恒言罢,忽听陈诗涵身旁的那个少年人淡淡地开了口。

    “孤听闻名泽孙恒,自幼习得儒家诗书,五岁能文,七岁能诗,二十岁上进京中了举……不想先生三十岁上,竟还被发掘了领兵统帅的才能。”

    那声音无甚感情,清清冷冷的,却说得孙恒脸皮胀红。

    “草民……草民这是……哎。”孙恒语塞,半晌只能掩面道,“草民这也是……逼不得已啊。”

    闻人久看着孙恒,继续道:“孤知晓你曾中过举,且成绩不俗,便是去个县城做个父母官也是使得的……但怎生的落魄至此。”

    孙恒瞧着闻人久欲言又止,摇了摇头,叹息道:“其中是非曲折,一言难尽。官场黑暗,草民实难应付啊。”

    其实不消孙恒说,在场的两人早已调查得了个*不离十,陈诗涵瞥一眼闻人久,又瞥一眼孙恒,快人快语地抢先开了口:“不知先生这是不愿应付这黑暗的官场,还是苦于无甚机会不能应付呢?”

    孙恒依旧是苦笑:“苦读寒窗数十载,却又有哪个不想投身官家、报效朝廷,一展自己的宏图呢?”随即想到了现如今自己的处境,眸子里的光又黯淡了些许,“只不过,此生草民怕是……”

    “那若是有机会呢?”闻人久突然问道。

    孙恒一惊,抬头看着闻人久,半晌才道:“这位公子何意?”

    闻人久看着孙恒,道:“孙先生在名泽一地已有整整三十年了罢。相比名泽内情无人要再比你更熟悉了。”

    孙恒思量着闻人久的话,谨慎地开口回道:“名泽乃是生养草民的故土。”

    闻人久垂着眸,指尖缓缓在暖炉的花纹上摩挲着:“名泽虽只是一个县城,但毕竟乃外界通向帝京的要道……前名泽县令私收税款、欺压百姓,这样的县令不除,我大乾难安啊,”言至此,眸子忽而一抬,“却不知孙先生可愿为我大乾排忧解难,推荐一名儿郎顶替这名泽县令的位置?”

    孙恒的心微微漏跳了一拍,闻人久的话含义如此浅白,浅白到甚至令他有些不知所措。

    “草民——”孙恒惊疑地看着闻人久,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答复。

    “别愣在那了,孙先生,我们太子爷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你还不给个答复么?”陈诗涵瞧着孙恒的模样,笑嘻嘻地伸手拍了拍他的肩头,“过了这村儿,可就没这店了。”

    太子爷?就是那个促使皇上下了旨大赦天下的那个太子?

    孙恒怔怔地瞧着闻人久,好一会儿才像是终于回过了魂,跪倒在地:“太……太子殿下,草民……草民何德何能……”

    闻人久继续摩挲着手中暖炉的花纹:“你有何德何能,孤心中有数。只是你当不当得起孤顶着诸多压力保下你的这份心,却还要看你日后的行动了。”垂眸瞧着孙恒,意味深长地道,“如今的名泽已是名不聊生,还望先生日后,能够好生整治……若是做不出双倍的业绩堵住悠悠众口,恐怕下一次,孤也担保你不住了。”

    孙恒抬起头深深地看了闻人久一眼,道:“草民自当为殿下,为大乾,肝脑涂地,绝不敢松懈半分。”

第一百一十八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孙恒去名泽赴任县令一事是由德荣帝亲自批下来的。

    也不知是因着德荣帝的态度还是这几月以来严惩派势力日益减弱,消息传出来虽然以储、林为首的世家随仍旧在朝堂上辩了一辩,但到底也没折腾出什么大的阵仗来。

    这轰动一时的名泽之乱时间历经半年,到底也终于随着帝京最后一场春雪的消融而平息了下来。

    虽然内部的矛盾一直未曾彻底解决,但在此之后,整个帝京倒是开始进入了一个矛盾的缓和期。五月末,天已经开始热了。虽说先些时候北方一些地方都落了雨,但到底这雨对农家来说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若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闻人久对此早有谋划,只是碍于自己羽翼未丰,迟迟未有动作。

    蛰伏了数年,终于等得工部尚书乞骸骨告老还乡,趁着旁人还未来得及动什么心思,立即写折子举荐了陈家老爷子的五姑爷,原任奉天府尹的柳大人。德荣帝本就对此无可无不可,见柳府尹为官二十载行为处事也无甚过错,百姓中口碑也尚可,朝堂上一口金口,竟是允了。

    那柳府尹虽说是陈家的姑爷,但到底为了明哲保身一直也没敢明着站队站到太子那头去,但是现下这般,他倒是无论如何也摘不干净了。只不过,从奉天府尹到工部尚书,这两连跳的好事发生在谁身上都不可谓不惊喜,若是没有闻人久这一助力,再过得十年他也说不上还能不能有这样的机遇。

    这般想来,柳府尹倒也宽慰了。虽说对于太子是否真能继承大统还是有些担忧,但到底也算是心甘情愿为闻人久卖起命来。

    工部有这新晋的工部尚书替他铺路,户部有他早些年安插、进去的慕容远从中周旋打点,派遣专人去大乾各地修建水利一事总算开始初步落实了下来。

    这日子一天天的过,一晃便到了次年十一月。

    已夜色深沉,然而东宫内倒依旧是灯火通明。一个穿着红袄裙的小宫女托着一个盖了红绒布的托盘,快速从回廊穿过,行至闻人久的寝宫前,这方才止了步,一手托好了托盘,另一手忙伸过去敲了敲门。

    方被敲了两声,只听那头“吱呀——”一声,门被从里头打开了,墨兰走出来看了她手上的东西一眼,伸手做了个接的动作:“这是做好方送来的?”

    “正是呢。”小宫女点了点头,“尚衣局那头刚遣了个小太监送过来,人说尚衣局的嬷嬷吩咐过了,若是殿下有什么不合适、不合心意的地方且提着,他们明日再去改。”

    墨兰点了个头:“我知道了,衣服我拿去与殿下试试,你退下罢。”

    小宫女应了个“是”,见着墨兰转身将门关了这才退了下去。

    屋内,闻人久正倚着塌就着灯火在看从各地传来的关于灾情的信报,墨兰掀了厚厚的帘布走进内室,笑着道:“殿下,那些子信件待会儿再瞧罢,尚衣局那头已经将殿下十日后及冠礼时的衣袍送来了。”将托盘放在桌上,“殿下快来试试合不合身。”

    墨柳原站在闻人久身边伺候着,听到墨兰的话眼睛也不由得亮了亮,道:“等了这么些时候,可算是做好了!”好奇地探头瞧了瞧那红绒布盖着的托盘,见什么也看不着,忙歪头望着闻人久笑嘻嘻地道,“殿下快试试罢!”

    闻人久将手中的公务放下了,脸上倒是不见什么兴奋之色,他掀了掀眸子看了一眼墨柳,声音淡淡的:“你倒是积极。”

    墨柳嘿嘿笑着:“奴婢这不是为殿下高兴么。”说着,伺候着闻人久起了身走了过去。

    闻人久伸手掀开了那层红绒布,看了看那件杏黄色的衣袍,出声道:“替孤更衣。”

    墨兰墨柳忙应了一个“是”,上前替闻人久将衣袍换了上去。

    那是一件极精细的衣衫,杏黄色的长袍上用玄色与银色的针线相互交织绣出了五爪四龙纹,衣衫通体用金丝滚边,广袖袖边用的是缂丝花纹,缀了祥云及一些寓意祥润的图腾。

    外袍用的是青狐皮毛;上缀朱纬,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乍一眼望过去,好不气派。

    闻人久向来不喜过于奢华的装扮,是以这么些年,除却什么十分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