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门将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荣门将女-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的惩办实在算不上是惩办,可荣济纵有不满,也不能迫天子深究此事,不然便显得丝毫不念同僚情谊,况且荣家和冯远世原本就还有姻亲关系在,所以荣济只能颔首点头:“陛下圣断,臣无二话。”

    原本孙洵还想说什么,却也因一句“冯嘉犯上”都悉数咽进了肚子里。如今邺城但凡有些脸面的,哪个不知冯嘉是他没过门的儿媳妇,冯远世教女不严,他却是看人走眼,定下了这样的儿媳妇,他只觉老脸羞愧,哪里还有脸在太极殿上参奏太子,只悄悄的往一边退,恨不能百官都看不见他才好。

    于是冯嘉的这样一场闹剧,就在天子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中落了幕,赵倧心中暗道,所幸荣姜护驾在昌隆不得入朝,不然依她的性子,只怕今日是要梗着脖子与赵珩对峙一番的。想到这里,又不禁觉得好笑,分明知道当今天子容不下她,却丝毫不怕似的,算起来荣姜也真算得上是女中豪杰了。

    而赵珩那头呢?本以为今日早朝到此也该告一段落,对太子纳妾的事情他心中还尚有犹疑,正要叫散朝,却见殿下吏部尚书李明山拱手出列。

    李明山并不跪,只捧着手中的笏板对上恭敬一礼,稳着声回话:“臣有本要奏。”

    这位尚书大人身上也是有从龙之功的,当年自从赵珩归国以来,他便极力拥护赵珩这个正统皇太子,所以赵珩御极之后对他也是极为倚重。加之李明山为人又很是正直,虽在官场之中也圆滑处事,却的的确确是个有真本事的人,故而赵珩对他便更另眼相待。

    天子于宝座只轻挥手,并未开口,李明山已明白这是示意他有话就回,便呈了折子交给卫津,一边说道:“臣要参左都御史章玮丧期生子,且此子乃是章玮外室所生,这个外室刚巧也是他在丧期所纳。”

    赵珩几乎气的要砸李明山,他从前只道李明山刚直,却不知他竟会如此不知好歹。章玮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亲疏而论自然要亲于李明山,所以即便是李明山等人能力高于章玮,赵珩也仍旧最为重用章玮。

    其实并不难想明白,在不久的将来,赵倧便与荣姜说过这样的话——为君者若启用心腹,自要以见风使舵的真小人为重。李明山过于刚直,许多隐秘事无法托付,反倒是章玮可用。只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而眼下赵珩是万没有想到李明山会在这太极殿上参奏章玮,再去看章玮,脸色发白,连辩驳的话都说不出来。赵珩也明白,这件事根本没什么好辩驳的,章玮丁忧期间纳妾生子,这件事他早有耳闻,只是章玮既谨慎不张扬,他也不打算追究这位爱臣,谁知道时隔多年,李明山竟然在百官面前提起这件事。

    李明山却像是不知道赵珩此时怒火攻心一般,兀自往下说:“章玮身在都察院,本该以身作则,可他丁忧期纳妾生子是为大不孝,臣以为此等不孝之子实不堪重任。依大邺律。。。。。。”

    “够了!”李明山后话没说完,赵珩已经黑着脸打断了他。依大邺律?依着律法,章玮今次不仅要革职,若是他不回护一些,流放充军都不为过,而章家后世子孙也永世不得录用入朝。

    赵倧心里却乐了,当初京内流言之事,他也查出些端倪,跟章玮有莫大的关系,今次他叫人揭老底,把多少年前的事都翻出来拿捏,只怕同远在昌隆的荣姜是脱不了干系的。只是这件事做的有很滴水不漏,李明山本身就是皇帝的人,又掌管吏部,由他上这道折子,真是再合适不过。

    一听赵珩打断李明山的话,赵倧哪里会不明白?这是不愿意就这样放弃自己的心腹爱将呢。可在他看来,章玮这样的小人留在朝中,将来也只会祸乱朝纲,索性借着此次的事情将他发落出朝,皇帝身边还能清静些。

    想着便开了口:“臣以为李尚书所言甚有道理,”他对上赵珩的目光,丝毫不退让,“章大人当朝二品,身受皇恩这么多年,却如此漠视大邺律法,视律法如无物,这样的人别说都察院,就是朝堂之上,也不该再有他立足之地。”

    章玮身形一抖便跪在了地上,支支吾吾的说着些“求陛下开恩”的话,耳边却是一众朝臣附议赵倧和李明山的劝谏之言,一时间面如死灰。

    闹到了这个地步,赵珩能怎么办?若李明山再圆滑些,私下里把这道折子上到清风殿中,他自然训斥章玮一番,小惩大诫就是了。可闹到了百官面前,他为君是尊,难道也无视法度,一味的护着章玮吗?

    赵珩与赵倧的这次对视,终究是天子先败下阵来。他拧着眉头,招人进来提章玮出去,只管说:“革去一切职务,永世不再录用。念他多年一心为国侍君,流放就免了,至于他府上一切封赏一应褫夺。”

    随着百官口赞“陛下圣明”,赵珩却无力的挥手叫散朝。只是又吩咐卫津悄悄的传召工部尚书清风殿觐见,不欲与外人知晓。xh:。254。201。186

23:天子谋() 
出了太极殿,赵倧与荣济并肩而行,想着殿中适才发生的一切,轻笑出声与一旁的荣济道:“能让李明山出面咬章玮,看起来荣姜不光只会行军打仗啊。”

    荣济却让他说的有些莫名其妙,这事跟荣姜又有什么关系?便侧目去看赵倧,眉心拧成个川字,回了一句:“她这几日从不曾私下见过谁,今日一大早便赶着去昌隆了,殿下怕想错了。”说完便与赵倧告辞,快步离去。

    他一点也不喜欢这位英王殿下。英王擅谋,这是父亲曾告诉他的。当年英王与太子争位,却能抽身而退主动把皇位让出来,众人只道英王殿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可在他看来,这位殿下却心思极重。虽说这些年来他从未有过不臣之举,可若来日有了不臣之心,当年的退让,已经笼尽了人心,只消寻一个好由头。。。。。。他从不敢细想下去。

    况且今次英王为荣家回京,更是把荣家推到风口浪尖上去。天子原本就把荣家看作了眼中钉,如今又跟英王有了牵搭,还不知道皇帝心里怎么恨荣氏一族呢。他实在是对这位殿下提不起什么好感,怎奈何父亲有交代,他也只得与他周旋而已。

    而赵倧呢,本以为这件事是荣姜谋划的,却被荣济一番话说的有些摸不准了,当下压着声吩咐魏鸣派人暗查一番,不许惊动任何势力,只要一个心中有数便可,便提步离宫。

    清风殿中沈庆道有些忐忑不安的去看黑着脸的天子,大气不敢出一声。

    赵珩叹了好几口气,才同他说话:“朕没想到今日朝上李明山会参章玮。”

    这叫他怎么接?沈庆道并不像章玮和李明山,他是在赵珩御极之后逐渐向天子靠拢的,所以自然不像章李二人能在天子面前得脸,可今次章玮倒台,李明山又不能议这件事,皇帝手底下那几个老臣也镇日端的一副“老古板”做派,不足以谋事。

    可天子有忧,他做臣子的就要分忧解难,便只能硬着头皮回话:“章玮这件事原本就是可大可小,而李大人为人正派,大约早对此事颇有微词。。。。。。”

    说着他就说不下去了。这根本是说不通的,既然早有微词,缘何当年不上奏?李明山掌吏部,官员丁忧上报,他心里都很清楚,而章玮当年娶外室又生子,虽不曾摆排场宴请同僚,可亲近的朋友间总有走动和送礼的,李明山不可能不知道。怎么要等到这么多年后,才去翻旧帐呢。

    赵珩见他话说了一半就收住,嘴角上扬勾出个笑,却满是冷意:“你也说不下去了?”

    沈庆道便知道他这是已然生气了,没敢接话,就听赵珩续道:“李明山早就看不惯章玮狐假虎威,仗着朕宠信在朝中胡来。可这么多年过去,他才来翻章玮的这本烂账,你怎么看?”

    天子话都问到脸上来了,再装傻推脱说不知,只怕天子之怒就都要撒在他身上了,吞了口口水道:“陛下是以为,与英王回京有关吗?”

    果然听见赵珩冷哼一声,却又像是有些不解:“按理说李明山不会偏颇英王,不然当年他也不必极力拥护朕。朕是怕和荣家。。。。。。”赵珩也突然有些说不下去,叫他怎么说?难道跟沈庆道说,当日朕命章玮散播谣言给荣姜泼脏水,怕今次他突然被参,是荣姜搞鬼吗?

    更多的大约是不愿意相信,李明山跟了他这么多年,会在他一力想要打压荣家的时候投向荣家,偏袒荣家。可他做的事实在不够光明磊落,也绝非明君所为,便没办法说与沈庆道。

    沈庆道因不知晓其中缘由,转念一想却只当当日左佥都御史弹劾荣姜的事情乃是章玮授意,赵珩既然提起了荣家,那都察院与荣家近日能牵扯在一起的,便也只有这件事了。他把眼略眯了一回:“御史言官弹劾朝臣本是职责所在,国公爷应该不会这样记恨上章玮,既然不会记恨,应该就不会纵着荣侯算计章玮。这件事。。。。。。”他有些为难的顿了下,怯怯的去看赵珩脸色,见赵珩示意他说下去,才道,“只怕陛下还是要问一问李尚书。”

    像是不愿意再提李明山一样,赵珩捏着眉心揉了一回,复把手搁在了太阳穴上压了压,许久无话。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沈庆道都有些要坐不住了,却猛地听赵珩开口:“太子大婚后,朕打算叫他去江北料理之前报上来的官员贪污舞弊案。”

    沈庆道眉心突突的,心跳都加快了好些,有些不安的问:“江北形势不比京都,派太子去臣只怕太子料理不来,反倒弄的人心惶惶,百姓不安。”

    “朕自然知道。”像是有些疲惫,声音中透着些无力,“可是太子大婚后,朕不能让他留在京都与荣家往来过多,还有英王。。。。。。他在云州数年,处理这种事得心应手,他陪着太子去,才正合适。”说罢略顿过一回,想起什么似的,轻笑叹道,“江北山匪多,民风也野的很啊,果然是合适。”

    沈庆道张了张嘴,原本想劝的话,却都说不出来。到了这时候,还有什么好劝的,皇帝早就算计好了这件事,年前江北开恩科,官员贪污舞弊一事已经上报到了邺城,但是皇帝按下不发作,为的就是待太子大婚之后将他指派出去。

    而英王不过是徒然生出的变数。只是听赵珩才刚后话,大约是还有别的陷阱会等着赵倧。他虽心惊,却明白这不过是帝王权术。虽不知道英王是如何说服皇帝留在邺城,可他明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道理,只怕皇帝是想借这这个机会,顺势除去英王,自然还有另一位。。。。。。

    想明白了这一层,他壮着胆子问了句:“荣侯,也会随行吗?”

    赵珩冷眼扫过来,他分明看到了杀意,惊愕不已,就要跪下去请罪,赵珩却又很快敛了眼中的肃杀,沉声与他:“知道你与章玮和李明山最大的区别吗?”未待沈庆道开口,他已经继续冷着声道,“这句话,章玮知道自己不该问,李明山压根不会问,而你——却问出了口。”

    沈庆道忙跪了下去,颤着声请罪:“陛下恕罪,臣一时失言。。。。。。”

    “你不是失言。”赵珩没叫他起,横眉冷眼盯着他看,“你是不敢信朕这样算计太子、英王和荣姜,是也不是?”却并没有等沈庆道回话,其实他也知道,答案是肯定的,哼笑了一声,“朕来告诉你,英王得人心,荣姜有军功。沈庆道,不要觉得他们无辜,为免将来养虎为患,朕只能先除了他们,不然日防夜防,总是朕心头的一根刺。不过,江北是荣姜的势力所在,朕——绝不能让她同行。”

    那太子呢?沈庆道几乎就要问出口,却生生忍了下去。他为官多年,太子性善仁孝,虽朝事上庸碌了一些,可对待君父,却是至忠至孝,而皇帝却要这样算计他,于心何忍。只是这样的话,他只能永远烂在肚子里。

    赵珩又嘱咐了些仔细办事的话,便叫他退了。

    不多时内侍奉了坤宁殿送来的参汤,他吃了一口,就叫人撤了下去,打发卫津叫人准备了曹皇后爱吃的糕点一类送去坤宁殿,又叫传话说这几日朝政繁忙,一应歇在清风殿后堂中,叫皇后不必等着他云云,便长叹了一声,只喃喃了句“元元”,便再无后话。

24:出嫁() 
四月二十六,便是礼部择定的黄道吉日,太子纳妃向来都是极要紧的事,今次又因是皇帝指婚,礼部便更加重视,六礼悉备,无敢轻怠。

    荣媛出嫁那日,寅初时便有女执事引着她先往荣府祠堂拜祖宗,后听父训,再一一拜过族中长辈们,才再由女执事领回自己的屋子,换上宫中送来的太子妃吉服,佩九龙四凤冠,端的华贵骄奢。

    忙到大约辰初时,荣媛忍不住开口问:“还要等到什么时辰?”

    其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