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芳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静芳年-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延之忙道:“要不我在你手下当差吧,也不要你的钱米,让我看看平日里怎么行事就好。”

    田储一口水呛在喉咙里,差点没咳出来,他捂着嘴巴,好不容易咽下,半晌才道:“你想让老夫人上门打我吗?你既要考科举,就好生念书,不要见一样要一样。”

    周延之在别人面前都是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到了田储这里,倒是像个正经弟弟一般,他叹着气道:“考科举哪有什么意思,到时候一样要熬资历,你知道我们家的,等得了出身,估计就是在京城从翰林院做起,我倒是想干实事,只是叔叔眼下领着军,也只能先压着我”

    他有一下没一下地拨弄着手中的茶水,道:“其实我原是想举荐得官,然后外放,这样才能知道民生政事。若是考了科举,在翰林院那种地方熬着,刚开始那几年,天天都只能做些没用的诗词文章”

    田储便笑他道:“你又知道自己一定是一甲二甲?”

    周延之傲然道:“若是这点自信都没有,我还有什么脸坐在这里同你吃茶。”

    田储想了想,道:“这样,我今年多半还是管着厢军,你先过来给我帮忙,明年再去太学,等你得了出身,我自会把你要过来。你叔叔不好动你,我却好动,不会让你天天抄文写字。”

第二百二十一章 杜撰() 
田储今日将周延之约出来,才刚坐下,就开门见山地告诉他,自己将要接管京城厢军,又带了档案过来,让周延之帮忙从往年京城里头走火的单独案例中整合出规律,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火方案。

    明明是给白干活,周延之却兴奋异常。

    这种京都府衙中的旧日档案,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看到的。护国公府也许在军中积淀深厚,可他打算今后举业得官,走的全然不是一个路数,叔叔能在升迁转换考功之时帮忙,这种落到实处的细节,政务之中的实操,却不是可以助力的。

    能有机会提前熟悉厢军运作,了解京都府的运行,今后无论在何处走马上任,都不会惧怕。

    除却京城,天下间哪里又能有几个人口过百万的郡县呢?对比起京都府衙,其余府州府事宜不过小意思而已。

    也许朝中有许多人乃是靠着背景与巧妙运作,从翰林院轮入御史台,最后外放做官,再调回京城平步青云的,可这并不是周延之所欲。在他想来,大丈夫生于世,不为良将,便为良相。与其在朝中靠着资序,高位之人的赏识得官,他更愿意用功劳、才干来换取回报。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这种根深蒂固的想法是从小就养成的,不仅仅是他,就连周秦也一样。护国公府一直以来的传统就是脚踏实地低调干活,不要务虚,要务实。

    因为世代相传的行事风格,护国公府虽然没有一直处在权利的最中心,却也安安稳稳度过了近百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与那些抄家、流放、夺官、落魄的开国之臣相较,周家三代战死沙场,虽然悲壮,也未尝不是死得其所了。

    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也怪不得比起去太学念书,周延之更愿意去厢军办差了。他方才的话并不是客套,而是真心实意。

    听了田储对于未来整顿厢军的一些构想,周延之跃跃欲试,也有一丝诚惶诚恐,他虽然自信,却空有想法,并无经验。

    “若是我做不好”他直视田储。

    田储淡淡地道:“我并不是单独把差事交给你,除却你这边,我自有门客、幕僚在后面办事,谁拿出的办法好,就由谁来主导,若是你做不好,你就去他们手下当差。”他端起面前的茶水,呷了一口,“今日带过来的只是去年几个比较大的走火案,其余的资料档案还在京都府衙中存档,我已经同那边打过招呼,你随时可以进去抽调,以二十天为限,我等你的方案。”

    简简单单的一番话,就激起了周延之满腔的热血,他捏着拳头,朗声道:“若是我比不上别人,自然愿赌服输!”

    两人相视一笑,以茶代酒,互相敬了一杯。

    谈完正事,小二这才上了菜,田储让了周延之一回,同他闲话家常起来,先是说了朝堂上几件趣闻,又问上回送去的桂花糕吃着觉得怎么样。

    周延之笑道:“正要道谢,宪姑让我给你回礼,还想让我打听那广南桂花糕的做法,说是喜欢吃那一种。”又道,“后来送过来的山药枣泥糕也好吃,宪姑说同家里做法不一样,问是坊间买的,还是你们家自己的方子。”

    田储心中掠过一阵奇异的愉悦感,他做出一副不甚在意的模样,道:“我回去问问。”

    却把山药枣泥糕是田太后赐下之物瞒过不提。

    他放下手中箸,侧了侧身子,低声道:“我听说宪姑从前被人半路拦过马车。”

    周延之点头,因事发之时他已去了广南,许多细节都不太了解,便只简单说了说经过。

    田储沉默了一下,道:“我前几日听人说了一个小道消息,当日那个叫笙娘子的太和楼花魁,并不止一个恩客,同时有许多来往之人,其中有王公贵族,也有奢遮富豪,你们家是不是停了城内丁家的马肥供给?”

    周延之迟疑地摇了摇头,道:“我年初才回的京,这些事情都有管事的打点,并没有经手,不是特别清楚。”

    正说话见,有人敲门,却是韩青走了进来,递上来一个腰牌。

    田储示意他递给周延之,口中解释道:“这是出入京都府衙档案库的通行牌,只能调阅基础资料。”

    周延之道过谢,收下了。

    韩青便退开站在一旁。

    田储接着道:“我听人说,你们家的马肥后来交给了一户姓张的人家,是原来辅国将军府后人的远房亲戚。”

    “辅国将军府”周延之顿了顿,回道,“好像他们家如今只有郑钤了。”

    公侯之府,大家互相都打过交道,郑钤虽然平常很少露面,但是周延之还是认识的。

    田储点了点头,道:“好像他也曾经是那魁首的入幕之宾,还有南壁街许家的一位,加上从前收你们家马肥的那一户丁姓人家,三人去年为了太和楼那名笙娘子,闹得不可开交,还曾经大打出手。”

    周延之露出一个嫌恶的眼神。

    护国公府的男丁一向洁身自好,即便是周严年轻时那样肆意妄为的性子,依旧不会出去外面拈花惹草。周延之更是被赵老夫人叮嘱过多次,做男子的,不仅要管得住脑子,也要管得住身子,不能由着性子胡来。

    他很看不上这种眠花宿柳的公侯之后。

    尤其想到郑钤还是个白身,年已弱冠,居然还不思进取,整日在外头花天酒地,就更厌恶了。

    田储又道:“那丁姓人家这大半年来过得很不如意,听说被郑钤的亲戚,也就是接了你们家马肥生意的张家人,打压得厉害,前一阵子两家又打了一场,差点闹出命案来。最近丁家暗地里放了风,要找郑家与张家麻烦。你也小心些,狗急跳墙,说不准那丁家会起什么心思,若是扯到你们头上,在外头说些乱七八糟的话,虽然不碍事,也烦得很。”

    周延之点点头,道:“我醒得。”

    两人吃过饭,各自回家。

    韩青忍了半天,还是问了出来,“都尉,丁家什么时候放出过风,要找郑家与张家麻烦了?我怎么没有听说?”

    他每日帮着田储筛查各类京城讯息,按道理,田储特意点出来的消息,他是要知道才对,可今日在包房里,他听得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全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这样一个消息。

    田储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道:“我说他有,他就有。”

第二百二十二章 端倪() 
且说周延之回了护国公府,仔细研读了田储给的宗卷,每日除了给赵老夫人请安,探视妹妹,就是去京都府衙查抄往年旧例。

    赵老夫人见他行动匆忙,特去问了,得了答复之后,也觉得这是好事,便不拦着。

    隔了几天,韩青带过来一个做糕点的厨子。

    “都尉说,府上姑娘爱吃广南做法的桂花糕,又吃得合山药枣泥糕,怕单给方子做出来味道不对,干脆把人送过来。”

    说着递上了那厨子的身契。

    赵老夫人吃了一惊,只是现在人都送过来了,退回去倒是不给田储面子。于是忙安排人准备了些回礼,跟着韩青一并送回去。

    晚上她去找周秦,跟说了这事。

    周秦诧异极了,道:“我只是让哥哥去打听方子”

    赵老夫人苦笑,道:“这孩子,也太实诚了”

    在她口中,田储居然能跟实诚划上等号了。如果韩青听到这话,估计血都要吐出来。

    想着孙子如今也是沾着田储的光在学办差,两家再铁的关系,也要有来有往,才能维系下去,赵老夫人不由得认真思考起怎么才能好好还一份礼。

    周秦有些郝然,道:“我让哥哥帮忙问问田大哥有什么想要的,哥哥现在都没有问回来”

    赵老夫人道:“什么想要的他家中没有?就算承恩公府一时不凑手,宫中那一位也会想着。”

    两家如今的关系,像平常人家来往那样送礼,就不太合适了。

    她想了想,道:“算了,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说着看了看周秦的面色,又道,“这几日是真的大好了,脸上都长肉了。”

    周秦忍不住笑道:“祖母见天给我喂吃食,猪都经不起这样养。”

    赵老夫人正要说话,忽听外面有人边走进来边道:“谁要养猪?”

    却是周延之从府衙中回来了。

    赵老夫人笑道:“我养猪,养了你们两头光吃不长的。”

    一时三人都笑了起来。

    周延之走进屋,仔细端详了两人,道:“瞧着祖母的起色好了许多,妹妹也精神足了。”

    周秦忙道:“正要找你,上回让帮忙去问田大哥的喜好,你怎么打听了半天都没消息了?”

    说话间,芳草拎了一个食盒走了进来,先给三人行过礼,又道:“厨房送了吃食过来。”

    说着将食盒中的东西一样一样摆了出来,都是各色糕点。

    周延之扫了一眼,奇道:“怎么跟往日的不一样。”

    周秦没好气地道:“还不是你闹出来的。”

    周延之大为惊奇,问道:“怎么跟我又有关系了?”

    “你跟田储说了什么?他送了个糕点师傅过来。”赵老夫人也道。

    “我就问他要个方子”他倒是想得开,不以为意地道,“不就是个厨子吗,给了就收着呗。”

    周秦与赵老夫人互看一眼,为周延之大而化之的态度无奈。

    不过换个角度想,也许对田储来说,这也不过是个糕点师傅而已,不用太过在意。

    只听周延之问道:“祖母,咱们家马行的马肥是不是换了一家人收?”

    赵老夫人道:“去年换的,怎么了?”

    周秦也道:“我记得原来那家好像姓丁,新换的这家姓张。”

    赵老夫人点了点头。

    周延之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他把前几日从田储那边听到的消息转述了一遍,因周秦在,他便把一些不太好听的东西给隐去,只说了个大概。

    自从周秦在徽园中被芙蓉所伤,家中便战战兢兢,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要预先提防,宁可错杀一万,不能放过三千,就怕不小心又着了道。

    听了周延之的话,周秦感慨道:“怎么最近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丁家敢出人拦我的马车,难道还想不到有这一天?”

    三人聊了一会,就着茶水吃起了点心。

    赵老夫人尝到那山药枣泥糕,觉得味道有些熟悉,过了一会,暗忖:这东西怎么同内造的一样。

    只见盘中有桃花形状、梅花形状、菊花形状的三种,她随意捏起一块,中间嵌的是枣泥,外头则是山药泥,咬了一口,入口淡甜,浓浓的枣味跟山药柔软细腻的口感混在一起,并不能说是十分特别,却让人吃着很舒服。

    她想了想,借口有事,回了房,让人把那糕点师傅叫了过来。

    对方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看上去十分老实憨厚,行过礼之后就低着头站在下首。

    赵老夫人就温言问他来历。

    他恭声道:“小人姓李,原是广南桂州人士,家中祖祖辈辈都是做糕点的,因父亲犯了事,家产俱入了官中,小人也进了丰乐楼。”

    赵老夫人“咦”了一声,问道:“既是在丰乐楼,怎么又去了承恩公府?”

    那李厨子低眉顺耳地道:“上个月承恩公府在四处寻会做广南桂花糕的人,正好小人祖辈就是做这个起家的,试了一回,得了承恩公府的管事青眼,便给小人赎了身,这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