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青天侠义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七五]青天侠义传-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包拯一惊,急忙扑到床边,盯住了公孙策手指的地方。只见在刘璋的胸口上印着一个血掌印,显然,就是这一掌震碎了刘璋的内脏。然而这并不是让公孙策发出惊叫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就在那血掌印的大拇指上。那上面印着一个十分清楚的印记,看上去似曾相识,仿佛是一个戒指的图案。

    展昭和白玉堂也是一惊,几乎同时说出了一个地名:“金龙寺!”

    “金龙寺?”庞统微微皱眉,“金龙寺不在襄阳吗?这个家伙的死跟那个和尚庙有什么关系?”

    公孙策没有回答庞统的问题,反倒是沉吟着道:“这个印记的确跟当初在金龙寺和尚身上发现的印记完全一样。当时秦大夫替那些尸体解剖过,他们的内脏也被震碎,跟现在刘璋的状态几乎一模一样。”

    “是同一个人干的?”包拯挑眉看向展昭。

    “我也认为是同一个人干的。”展昭点了点头,却又不敢肯定,“玉堂,你觉得呢?”

    白玉堂摸了摸下巴,皱着眉琢磨了一会儿,才答道:“要说有这种功夫的人并不少,但是,无论从手法还是力道以及武功路数,我看不出这一掌跟当初那些有什么区别。”

    展昭和白玉堂都是经过当初金龙寺一案的人,既然他们两个都认为是同一个人所为,那么就可以肯定,刘璋的死的确也是当日金龙寺中的高手所为。

    “所以说。”包拯挑眉看向公孙策,沉声道,“我们已经知道,到底是谁想要陷害庞家了。”

    “襄阳王府。”公孙策点点头,看向满脸迷惑的庞统,苦笑着摇了摇头,“庞大哥,你有所不知,几年前的真命天子案中,我们就已经见识过这个高手的本事。小白和展昭跟他几次交手都没有占上风,但是我们那时候就已经确认了他的身份,他属于一个组织,而这个组织却是听命于襄阳王的。”

    “襄阳王?”庞统微微皱眉,想起了那个跟自己以及公孙策在襄阳对峙了多年,又多次拉拢他的老王爷,轻轻点了点头,咬牙道,“原来是那个老家伙,我早该想到是他。”

    “包大哥,我怎么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劲呢?”展昭眯了眯眼睛,看向包拯,“如果想要陷害庞大哥的是襄阳王,那他为什么又派人把刘璋给杀了呢?刘璋是指证庞家谋反的唯一证人,杀了刘璋对他有什么好处呢?”

    “其实这也不难解释。”包拯道,“第一,襄阳王并不知道我们已经把他跟金龙寺杀人的高手联系在一起了,就算我们看到刘璋死了,也不会怀疑到他身上。第二,杀了刘璋虽然失去了这个唯一的证人,但是也同时让庞家失去了唯一追查下去的线索。死无对证,对谋反这种罪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从古到今的帝王,对于这种事都是宁可信其有,这样做,对襄阳王没有任何损害,对庞家却是致命一击。”

    公孙策冷笑道:“襄阳王好算计,只可惜他并没有料到,咱们当今圣上是如此信任庞大哥。”

    “皇上。”公孙策话音未落,庞统的眉头猛然皱了起来,“这个高手有如此武功,他既然能杀了刘璋,那么皇上——不好!”

    庞统话还没有说完,便转身飞奔而去。

    “展昭!”公孙策急忙看了展昭一眼。

    紧接着,一蓝一白两道人影也飞身出了房间。

    不多时,三个人都来到了庞统的房间门口。庞统屏住呼吸,轻轻推开房门,迈步走了进去。

    “皇上,小祯——”庞统小心翼翼地来到床边,轻轻拉开床幔。

    “庞大哥——”床上传来赵祯含混的声音,似乎还没睡醒的样子。

    庞统猛然松了口气,随后赶来的展昭和白玉堂对视了一眼,同时无奈地撇了撇嘴。虽然能够理解庞统关心则乱的表现,但是这样一惊一乍的,着实有些夸张啊。

    “展护卫,白玉堂?”赵祯揉揉眼睛,仰头看着围在他床边的三个人,迷惑地皱起眉头,“你们都来了?包拯和公孙策呢?”

    “皇上,皇上没事吧!”公孙策因为受伤走得较慢,包拯搀扶着他速度也快不到哪里去。直等到赵祯起身了,他们才姗姗来迟。

    “我没事。”赵祯皱眉,扶着庞统的手臂跳下床,迷惑地看了一眼包拯和公孙策气喘吁吁的样子,沉声道,“包爱卿,到底是怎么回事,莫非府衙出事了?”

    包拯见赵祯没出事,才安下心来,好不容易喘匀了气,慢慢将今天早上发现的事跟赵祯解释了一番。

    “这么说,那个唯一的证人已经死了。”赵祯眉头紧锁,看向包拯。

    包拯点头道:“同时也是唯一的线索。”

    “是啊。”赵祯叹了口气,皱眉道,“线索断了,要怎么查下去呢?难道要就此为止?可是朕实在是不甘心!”

    “不,刘璋这条线索确实断了,但是我们手中还有一条线索。”公孙策看着赵祯脸上郁闷的神情,却微微一笑,说道,“我们知道是什么人杀了刘璋,自然也就可以把整件事想通了。”

    “哦?”赵祯一挑眉,“公孙策,你的意思是,你知道是谁在陷害庞大哥?”

    未等公孙策回答,庞统便抢先答道:“是襄阳王。”

    “襄阳王?”赵祯一皱眉,“朕的皇叔?”

    公孙策点头道:“皇上是否还记得几年前真命天子案中那对隐藏在背后、坐山观虎斗的父子?”

    赵祯点了点头,略显歉意地看了看公孙策,“当初你们就跟我说过,襄阳王散布有关于朕和母后的谣言,并在背后对真命天子案推波助澜,所图甚大。当时的时机尚不成熟,朝堂之中大多是母后的人,朕手中的权力太少,因此不敢轻举妄动。当时贬斥于你,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于此。”

    时过境迁,几年前的事早已经不会再触动公孙策的心弦。他只是轻轻点了点头,问道:“那么,现在皇上是否认为时机已到呢?”

第5章 。风云起(10)() 
赵祯沉吟道:“几年前的朕可以说是毫无优势,经过了这几年的经营,今时今日的情势却并没有好上多少。虽然母后早已隐退,朕也逐渐掌握了大部分的朝臣。但是近一年的时间,大内密探不断汇报,称襄阳王暗中勾结收买朝廷重臣,企图拉拢他们,支持他谋反。”

    包拯轻轻挑了挑眉毛,颇为意外地道:“原来一切早已经在皇上的预料与掌握之中。”

    赵祯微微一笑,瞥了一眼包拯,又看了看公孙策,笑道:“公孙策牺牲了自己的前程为朕争取来的时间,如果再不好生利用,岂不是对不起他。到时候别说是他,就是庞大哥和包爱卿,恐怕也要对朕失望了。”

    赵祯话里带笑,听不出一丝危险的味道,倒很像是在开玩笑。公孙策却不敢怠慢,连忙答道:“皇上言重了,公孙策已经说过很多次,当日受罚没有任何委屈。而包拯和庞统二人,对皇上的决定也没有任何不满。”

    “公孙策,你这个人就是这点不好。”赵祯微微一笑,叹了口气道,“总是如此谨小慎微,倒显得我每次都像一个坏人。”

    这话显然比刚才还要严重一些。赵祯见公孙策又要认罪,急忙拦住了他,叹道:“我们还是赶紧说正经事吧。你们知道的情况都告诉我了,现在我也要告诉你们一些你们不知道的。”

    说着,赵祯拍了拍手,两名黑衣暗卫仿佛从天而降,瞬间不知道从哪个方向冒了出来,站在赵祯面前垂手侍立,或许只有展昭和白玉堂这两个武林高手来得及看清他们出现的方向。

    “怪不得刚才我就察觉到两道十分绵长轻微的气息,知道有高手在,我还在猜是不是庞大哥的人。”展昭笑道,“没想到是皇上身边的高手。”

    白玉堂也笑道:“就你这猫耳朵灵。”

    赵祯微微一笑,对其中一个黑衣人道:“你把你查到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吧。”

    “是。”黑衣人答应一声,从怀中取出一个锦盒。

    锦盒打开,里面露出了几封书信和一个印章。

    “这些是仿制品,真的还留在襄阳王府里,朕不想让他太早知道朕已经察觉了他们的阴谋。”赵祯将那些书信和印章拿了出来,分别交给包拯和公孙策等人传阅。

    “勾结朝臣。”公孙策翻着自己手中的书信,眉头紧锁,“勾结西夏。这不都是他们栽赃给庞大哥的罪名吗?”

    “他们还少说了一样。”包拯道,“这里还有跟辽国国主的通信。”

    “没错。”赵祯目光微冷,淡淡地道,“朕的这位皇叔可谓是广布网罗,他捞上来的鱼也不少。”

    “这位辽国的国主似乎是最支持襄阳王上位的。”包拯微微皱眉,指着手中书信,说道,“从信中透露出来的信息,他们似乎彼此都拿出过十分重要的东西作为约定。”

    赵祯点了点头,冷声道:“襄阳王要当皇帝,而辽国,他们想要的是我大宋的国土。”

    “国土?!”未等众人说什么,白玉堂便第一个沉不住气了,“岂有此理!襄阳王也是大宋的王爷,是皇室中人。他真的能做下如此卖国之事!”

    展昭也皱紧了眉头,心中义愤不已。且不说是朝廷命官,皇亲国戚,就是玉堂这样对权势从来都不屑一顾的江湖侠客,也对这种卖国行为十分不齿。

    赵祯深深地看了白玉堂一眼,点了点头,答道:“我的暗卫还打听到一个消息。几年之前,有一个出身辽国贵族,深入大宋多年的细作进入了襄阳王府。作为辽国国主对襄阳王的支持,这个细作帮他做了很多事。很多不愿意与襄阳王同流合污的大臣已经被这个细作以及他手下的人暗杀了。而且,这个细作还拜襄阳王为义子,世子赵卓为义兄。”

    “是他?”听了赵祯的话,展昭眉头一皱,忍不住看了白玉堂一眼。

    白玉堂也想到了同一个人。金龙寺中的杀人者,京城中打伤展昭的那个黑衣人,更有甚者,就在昨晚他还亲手杀死了刘璋。做下这些事的这个武林高手,统领了襄阳王府与江湖勾结的一大股势力。这个人,竟然是一个辽国的奸细!

    “你们也知道这个人?”赵祯问道。

    展昭道:“不但见过,而且有过交手。这人是一个绝顶高手,但是他的武功却是十分纯正的中原武功,并不像是陛下所说的辽国人。”

    “这个人的武功十分了得。为了追查他,我手下的侍卫已经折了七个。”赵祯眉头紧锁,轻叹道,“可惜直到今日,还没有查到此人的真实身份。他到底是来自辽国的哪一支贵族,真实姓名是什么,在大宋当细作用的又是什么身份,都一无所知。”

    包拯道:“看起来,无论是辽国还是襄阳王,对这个人都十分看重,对他的身份隐藏的也十分隐秘啊。”

    公孙策翻动自己手中的书信,突然发现了什么,诧异地道:“诶?为何襄阳王许诺给辽国国主的大宋国土,与许诺给西夏的一模一样呢?这个襄阳王在打什么主意?”

    赵祯冷笑道:“朕的这位皇叔可不是普通人,从他这里要东西无异于与虎谋皮。”

    说着,赵祯看向了庞统,一张俊脸上神情突然严肃了起来。

    “庞大哥,最近这段时间,你是否留意到,大宋与西夏边界之处有军队调遣?”

    庞统脸色一正,点头道:“确有此事,我也曾经写过折子上报,但是没有得到任何回音。我只有命令手下兵将日夜巡查,以免对方偷袭。”

    赵祯笑了笑,点头道:“你的那些折子我都看过了,庞大哥,有你这样的将军,是大宋子民之福。”

    说着,赵祯又看了看众人,正色道:“辽国派来了一个细作,西夏则准备直接发兵帮襄阳王打江山。我想,襄阳王是打算在登基之后,再挑起西夏和辽国的矛盾。至于那片他许诺过的国土会给谁,就要看这两家争斗的结果了。”

    “坐山观虎斗,这是他们父子一贯的伎俩,”包拯冷冷地道,“只可惜这天底下的人没有几个是傻子。西夏和辽国的人如果知道了真相,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支持他。”

    “西夏既然派兵来了,想必是会支持下去。”展昭道,“辽国的那个细作昨天还在帮襄阳王杀人,看样子也不像是要打退堂鼓。”

    “不,我并不这样觉得。”公孙策突然道,“不论西夏还是辽国,都不是我们现在需要顾虑的问题。”

    “哦?”赵祯一怔,看向公孙策,“此话怎讲?”

    公孙策道:“如包拯所说,天下人没有一个是傻的,何况是两国的国主。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现在是想要趁着襄阳王造反的机会得到一片大宋的国土。土地固然诱人,但是支持襄阳王就意味着跟大宋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