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小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有一个小世界- 第6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一次暑假晚上的时候。赵朝纲他们这些小孩子跟着几个舅舅去照夜鱼,收获很是丰盛,大半桶的鱼和十几只青蛙,就在大家想要回去的时候。三舅舅告诉赵朝纲,在前面的那块石头下面,有一条大鱼,赵朝纲信以为真,直接上前搬开了打石头。

    大石头下面确实是有东西,但是不是大鱼,而是一条两个指拇粗的菜花蛇,这条菜花蛇在赵朝纲搬开石头之后,直接盘起了蛇阵,那高高昂起的蛇头把赵朝纲吓的个半死,三舅舅却在一边没心没肺的哈哈大笑了起来。菜花蛇是我们那里对王锦蛇的称呼

    那天回到家里面之后,三舅舅被外婆打惨了,就连不太发话的外公都说了三舅舅几句,当然,作为对我的赔偿,那天晚上原本属于三舅舅的青蛙肉就被我享用了,就连那天吓得自己哇哇大哭的菜花蛇,第二天的时候,也被外婆做成菜肴,给我吃了。到现在,赵朝纲还清楚的记得那条菜花蛇的美味。

    一回想起这些事情,赵朝纲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时候是赵朝纲最快乐的时光,真是怀念外婆家的那条小溪,小溪里面的那些鱼,青蛙和各种各样的水蛇,菜花蛇。

    “朝纲,你那里还有秧苗吗?有的话,丢一点过来,我这里的秧苗用完了。”

    在不远处插秧的赵老根的话语打断了赵朝纲对于儿时时光的怀念,不过,赵朝纲已经决定最近回去一趟,去看看自己那年老的外婆和那些充满自己小时候回忆的田地,小溪。

    “赵大爷,我这里的秧苗也已经用完了,水稻田边那里的秧苗差不多也用完了,赵大爷,我和你一起去起秧苗去。”

    赵老根一家其他几十亩的水稻已经用插秧机种好了水稻,只留下了一亩稻田,这是因为赵朝纲早就和赵老根商量好,想用他们家的稻田来锻炼下柳家的那些小孩子他们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种田的幸苦,用种田来锻炼他们的体魄和意志力。

    赵朝纲相信,这样培育出来的人,将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绝对不会退缩。柳家想要崛起,需要的就是这样意志坚强的人。

    “好,秧苗田就在那里,你和我一起去起秧苗去。不过,朝纲,你的种田技术还是不行啊,你看,你的这些水稻秧,种的都不够扎实,不够整齐。”

    赵老根刚刚来到赵朝纲身边,在看到赵朝纲种植的秧苗之后,眉头就皱了起来。依照着赵朝纲这样的种法种下去的秧苗,产量绝对要差很多,赵朝纲的秧苗种植的太浅了,容易造成秧苗烂根,从而减产。

    “算了,我们先去起秧苗去,等我回来再教你怎么种植秧苗?”

    赵老根不准备说什么,毕竟赵朝纲一看就是市里面的人,不知道种植水稻正常的很,就算是自己的小儿子,还不是不知道怎么种植水稻。

    “朝纲,你先把那两个起秧凳带上,等会捆秧苗的时候有用。”

    起秧凳,其实就是一种木材做的专用于水田中让人坐的椅子,秧苗在水田中长的并不高,只有30厘米左右的高度,因此,农民们想要起秧苗的话,就得弯着腰,低下头去拔秧苗,短时间这样弯腰低头无所谓,但是时间一长,就会受不了的,特别是脖子和腰部都会酸痛的不得了,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秧马出现。

    秧马的高度在半米左右,下部是一块前端翘起、底部光滑的木板,所以人坐在秧马上扯秧时,对于秧底的压强因这块木板而大大减小了,也就不至于陷于还有些泥泞的田泥里面去。

    “哎,我知道了。”赵朝纲抄起两个起秧凳跟着赵老根来到了秧苗田里面。

    “你先看我怎么起秧苗的,感觉到自己掌握了诀窍,自己再下来起秧苗。”

    赵老根从赵朝纲的手里面拿过起秧凳,到秧苗田里面。赵老根确实是一个种田能手,起秧苗的动作很是熟练。

    赵老根坐在起秧凳的前端,由于起秧凳前端是翘起的,所以,在扯秧苗的过程中,赵老根在扯完身边一块秧苗后,他就不需要刻意起身,向前挪动起秧凳,只需骑坐在起秧凳上稍稍用一点劲,起秧凳就会顺着湿滑的田泥向前滑动,这样既快捷,又省力。

    赵朝纲看了一回,就领会了其中的奥妙,兴致勃勃的带着起秧凳下田起秧苗了。

    “朝纲,你还真是一个种田的好手,只是看了一会,起秧苗的动作就这样是熟练了,比起我这个种田几十年的老手都不想让啊,不错,是个种田的好手。”

    赵老根刚刚好看到赵朝纲只是看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下田起秧苗,心里面还有点担心赵朝纲会出什么洋相,不过,结果证明,他是白白担心了。

    赵朝纲起先几把确实是有点生疏,但是没有十几秒钟的时间,赵朝纲起秧苗的熟练度比起他这个老手来,不遑相让。要不是刚刚开始起秧苗的生疏让赵老根很是确信赵朝纲是第一次起秧苗,赵老根还真是不相信,赵朝纲是第一次起秧苗,动作太熟练了。

    看样子,天才确实是存在的,至少赵朝纲绝对是种田这方面的天才。

    “朝纲,我们给你带点心和茶水来了,你和赵大爷快上来吃点点心。”

    正当赵朝纲和赵老根在水田里面起秧苗的时候,李丽萍和柳菁菁拿着很大的两个篮子向着这边走来。

    种田是很累人的一件事情,因此,农民们在种田的时候,都会在半途的时候吃点点心什么的,用来补充体力。上午的点心一般在九点半左右,而下午的点心在三点左右。

    “知道了,我们马上上去。”赵朝纲大声的回答道:“赵大爷,我们上去吃点点心填填肚子,补充下体力。种田真是一项累人的活计,我现在真感觉到饿了。”

    “行,先去吃点点心,有你这个起秧苗的好手在,怎么休息都可以。”赵老根也没有推迟,和赵朝纲一起起身来到了田边,开始吃起点心来了。

    “赵大爷,您在这里慢吃,我去看看那些小孩子,省的他们捣乱,刚刚那些秧苗,要不是这些小家伙们浪费,哪里用得着我们再来秧苗田里面起秧苗,赵大爷,你先休息着,等我回来我们在一起起秧苗。”

    “好,你去吧,我这里你放心。”

    “好嘞!”(……)

    ps:注:第二更,谢谢十分欢喜大大的月票,谢谢!!

    谢谢时空飞云大大的打赏,谢谢!

第八百六十三章 插秧的小技巧() 
“朝纲,看好了,种田是这样种的。”

    半个小时之后,赵朝纲和赵老根吃过了点心起好了秧苗,来到了稻田里面,赵老根就开始教授赵朝纲种植水稻了。

    有了赵朝纲在起秧苗那天才式的表现,赵老根在教授赵朝纲种植秧苗的时候,很是认真,他期望赵朝纲也能够像刚刚起秧苗时候那样有天才的表现。对于教授这些天才式的学生,不管是专家教授,还是田地间的种植好手都会很是乐意。

    “嗯,赵大爷,您放心,我在边上会很认真的看着的。”赵朝纲说这句话的时候,很是认真赵老根很是欣慰。

    种田这样的活计看起来是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把秧苗插在稻田里面就行了,其实这里面还是有很多的小窍门的,要是掌握不好这些小窍门,种到田里面的秧苗的长势就会不好,这块天就会大大的减产,这对于农民来说,损失就大了。

    赵朝纲是修真者,照理说,种田这样的事情他不用去做,但是赵朝纲还是去做了。修真者的本质其实就是人,只有彻底的融入到普通人中间,修真才能够真正的大成。要是赵朝纲连弯腰种田都做不到的话,还说什么融入普通人中间。

    “这就好,在插秧之前,我们得看看这片水田里面的那些田泥翻得是否合适,特别是里面的那些泥块是否已经全部打碎了,只有打碎了的泥块,才适合水稻秧苗的生长。你看,这些泥土,很是碎,就要这样的泥土,才适合水稻的生长。”

    赵老根直接从田里面掏起一把田泥,展示给赵朝纲看,确实,这把田泥很是碎。并没有成一坨坨的泥块。

    “想要把水田里面的泥土弄成这个模样,没有经过两三遍的犁田那是不可能的。以前犁田的时候,都是用水牛犁田,要想犁好一亩田没有小半天的时间根本不可能,现在好了,有了机械,就算是几十上百亩的水田,最多半天的时间,就可以犁好田了,我们家这几十亩水田也只是花费了三个小时就完全犁好了。哎!这个世界的科技发展的真快啊!”

    赵老根说道这里之后。嘴里面不自禁的感叹了起来。显然。他也为科技的发展之快感到很是惊奇,当然,也有对那时候人拉,牛犁的时光的怀念。

    “赵大爷。人总得向前看,社会也总是向前发展的。可能那个时代确实是令人怀念,但是,那时候的生活绝对没有现在这样好。相信这个赵大爷您是最有体会的,赵大爷您说是不是?”

    “是啊,朝纲你说的对,那时候的时光虽然很是令我怀念,但是比起现在的生活来,那时候的生活真是苦啊!哎……。算了,不说这些了,我们还是着眼现在,种田。”

    赵老根结束了对于以往的怀念,开始认真教授起赵朝纲怎么种田来。

    “朝纲。在种田之前,要把那些捆好的秧苗抛到田里面去,而且要抛的很是均匀,方便等会你种田的时候拿秧苗。在种田的时候,先拿起抛入水田的小捆秧苗,然后把它们轻轻的解开,放入左手里面开始插秧。当然你要是左撇子,就把秧苗放入到右手中,反正要把使力的手空出来插秧。

    插秧可是力气活,所以,需要惯用的手去做,这样的话,省力,也省时间。你左手拿着一把秧苗,右手迅速从左手中拿出分好的秧苗开始插秧,在右手插秧的同时,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同时迅速地从手里面的秧苗当中‘分秧’(就是分出一小撮,然后让右手插入秧田)。

    插秧时你一边插一边往后退,保持能插的宽度大概在一米宽,秧苗插入泥土里面最好在35~70毫米,株距在100~200毫米范围内。

    经验种田人插的秧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都是很直的。你看看我刚刚插好的那些田里面的稻秧,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都是很直的。这样既可以让整片水稻看起来很是规整,而且在插其他的秧苗和在收获水稻的时候,就方便了很多。

    插秧时还要注意脚在田里尽量少挪动,因为脚挪动得多,脚印就多,踩出的泥坑也就多,而如果一株秧苗正好插在泥坑里或是边缘,就有可能在水的浮力下漂到水面上,那么脚印的位置就会少一株秧苗,这样稻田就会减产。对于农民来说,一点粮食都不会浪费。”

    赵老根一边向赵朝纲解释着插秧的要点,一边以身作则的开始在稻田里面插起稻秧来,虽然赵老根已经有五十多岁了,手上插秧的动作看起来也不快,但是没有一分钟的时间,赵老根已经插了几十颗秧苗,这都是因为赵老根熟能生巧的原因。

    “赵大爷,真想不到只是一个简单的插秧里面就有这么多的学问,以前我还真是小看了插秧这件事情,不过,经过赵大爷你这么一说,对于插秧我就不会再犯错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真心不错。”

    以前赵朝纲小时候虽然学过插秧,但是那时候只是看着舅舅和外婆,妈妈他们插秧的样子学的,像是赵老根这样详细的解释根本就没有,这样详细的解释插秧的技巧,赵朝纲还是第一次听见。

    “哈哈哈,朝纲,你能够理解那就好,来,朝纲,你试一试,我看看你是否掌握了这里面的技巧。”

    得到赵朝纲的赞扬,赵老根心里面很是满足,对于他这样年纪的人来说,把自己人生中的一些经验传给下一辈的人,就是对他最大的安慰了。

    “行,赵大爷,你看着啊!”赵朝纲直接动手插起秧苗来,这一次赵朝纲插得秧苗很稳,他牢牢的记住了赵老根所说的,插秧苗的深度在35~70毫米,株距在100~200毫米范围内的这个小诀窍。

    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每一次插秧苗都在35~70毫米这个深度,株距在100~200毫米范围内,没有很长时间的锻炼是做不到的,但是对于赵朝纲这个修真者而言,就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很快,在赵老根面前出现了一行很是笔直,秧苗的深度和相互间的距离都刚刚好的稻秧赵老根这个种了几十年水稻的老手都挑不出毛病来。

    “朝纲,你在种水稻上面还真是个天才,只是听我这个老头子这么一说,然后再看了老头子插了一会秧,你现在插秧的技术居然不比我这个老头子差,老头子我真心服老了,现在还真是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